分析行政体制的基本形式并做利弊分析 举例分析国家的行政体制形式

作者&投稿:汪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制随着社会发展和疆域大小的变化几经变动,大致上有如下几种类型: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存、藩镇制、行省制。
1、分封制,代表朝代是周朝,特点是分封功臣、宗族建立诸侯国,优点是适应生产力不发达、交通通讯不便的古代社会管理,有利于开国初期政权的巩固,缺点是不利于中央政权的长治久安,无力抑制诸侯之间的兼并,进而形成尾大不掉,诸侯割据。
2、郡县制、代表朝代是秦朝,特点是根据地域设置郡县管理国家,郡县长官全部由皇帝直接任命,优点是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有利于政令畅通,便于管理庞大的国家。缺点是由于郡县首长与皇帝无血亲、宗族关系,难以形成命运共同体,一旦国家动乱,作壁上观的太多。
3、郡国并存,代表朝代是汉朝,汉朝吸取秦朝灭亡教训,实行郡国和分封并存的地方管理制度,在剪灭非刘姓王后,刘邦与宗族、大臣白马盟誓,约定“非刘不王”,但再好的约定依旧没有克服分封制的弊端,很快就形成诸侯国尾大不掉之势,直接危及中央政权,经过七国之乱、削藩、推恩令等措施财逐步化解危及。缺点优点一看便知。
4、藩镇制,严格说应该是郡县+藩镇,因为藩镇主要是在北部边疆,其他地方还是郡县制度,代表朝代是唐朝中后期,藩镇首长掌握较大区域的军政大权,有利于防御北部边患,快速反应,缺点是和诸侯国很相似,而起藩镇首领和皇帝没有血亲,更容易出现反叛,危及中央政权,如安史之乱,直接葬送了开元盛世,险些灭亡唐朝。
5、行省制度,这是地方管理上一个具有飞跃性质的管理变革,宋朝吸取唐朝和五代十国的教训,奉行强干弱枝的政策,组建禁军,地方上设转运使管理钱粮,极大削弱了地方势力坐大的可能,但是不利维护边疆的稳定,加上重文轻武,长期使得宋朝经济发达、武备松懈,因此他的地方管理制度算不算好,元朝建立后,统治疆域空前庞大,元朝实行了汗国行省制度并存的管理模式,在本部实行的是行省制度,元代行省置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其行政机构名称和官吏品秩与中枢相等,凡一省军国大事无 所不领。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 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 事控制局面。因这一措施有助于防止地方割据,故为明、清所继承,可以说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也都是实行的行省制度。这一制度有利于对庞大国家的有效管理,能一定程度上防止地方割据,有着较强的优越性。

集权制行政体制

分析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利弊和特点!急~

1、皇帝制度的特征:皇权独尊、皇帝至上、皇位世袭
2、中国古代政治定律
回顾前节内容:郡县制度、三公九卿制度。打开秦王朝政治组织图,引导学生回答皇帝在金字塔中的地位,从而引导出中国古代政治定律: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其他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
3、官僚体制的基本原则
皇帝制度的特点,决定了官僚体制的变化原则: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
二、君权和相权
1汉代:“中朝”与“外朝”、
(1)汉初,任命功臣为相,丞相作为皇帝的高级助手,丞相掌握行政实权;
(2)汉武帝时,频繁任相,设立“中朝”(中朝的概念:由随侍皇帝左右的、出身低微的、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近臣亲信和将领组成,是决策机构)对抗“外朝”(外朝: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朝廷官僚组)形成“中外朝”汉武帝故意提拔布衣亲信组成“中朝”,并有中朝对国家政事先做出决策,将原属丞相的决策权分割给了中朝,“中朝”拥有决策权,“外朝”变为执行机构。由此达到了削弱相权、强化军权的作用。
概括汉朝政治特征:汉武帝用内朝官来压抑外朝官以侵夺相权,是汉代中央政治制度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
2、唐朝时期的相权:三省六部制
出示三省六部制示意图,解释三省的职责,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决策、执行,以前都是丞相的职责。唐朝将其分开,同时增加了审核部门,即门下省,进一步分化相权。将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相互配合,首长均为丞相。同时,唐朝还设置政事堂,参政议政。各省长官和被冠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头衔的官员,即可进入政事堂议事。凡进入参政堂议政的都是丞相。这些被冠以头衔的官员,由于本官品位都不高,因而进退较易,在使用上显得便利。这既有利于发挥臣下才智,又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3、宋朝:“二府”
统治者鉴于唐朝后期割据混乱局面教训,不断削弱和分割相权,以进一步加强皇权。三省六部有名无实,设中书门下、参知政事。宋朝从三大方面来削弱相权:设副宰相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政权。
引导学生总结君权和相权互动的趋势:皇帝制度不断加强,在君权与相权这对矛盾中,君权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相权却处在不断被削弱的过程中。
三、中国监察体制的变化
引导学生回顾秦时期的监察部门:御史大夫。
西汉:刺史,十三州,六百石制约二千石,中国古代政治智慧的体现,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州从临时性转变地方行政单位。东汉末年,地方三级行政机构:州-郡-县。
东汉-元,御史台;明,都察院。
皇帝设置监察机构的目的:官员之间相互监督,以便于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但是皇权却没有人监督和控制,因此,专制制度的存在势必影响监察的效能。
结合当代中国领导人加强自我监督,真正推行依法治国。
四、选官制度的变化
过渡:皇帝要维护专制政权,必须要不断输入新鲜血液,为其服务。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建立了哪些变化?
世官制度、察举制度、科举制度。
1、世官制
以天子-三公九卿-郡县制立体图,说明世官制度的运行情况。世官制不等于分封制:一无土地,二官职不能世袭。
分析世官制的弊端:政权为世家大族控制,底层优秀人才无法进入政权参政。
2、察举制
察举制作为选官制度,即选官要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举荐的标准是看德行和才能。
(1)汉武帝征召
解决世官制的弊端,向底层征召优秀人才。张謇的故事。
征召的弊端,插入东汉时期民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清素清白浊如泥,高门良将怯如鸡。说明征召制度到了后期,弊端丛生,征召权利被世家大族控制,形成了士族。寒族人士很难跻身上层,不利于统治。
(2)曹魏九品中正制
建立上中下三等九品制度。考核有了一定的参考标准。如,才学、相貌等等。比征召制要公正客观一些。但后期还是显露出一系列弊端。
3、科举制度
科举制是考试选官的制度。这一制度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发展于宋,成熟、衰亡于明清。与察举制相比,科举制是一种更完备、更合理的选官制度。科举制通过考试择优录取,显然要把察举制时代仅凭现任官僚的主观印象取官要合理得多。
科举制的优点,考试一视同仁,官僚子弟和平民子弟站在了一条起跑线上,给底层民众参政提供了机会,打破了贵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了统治基础。同时也有利于中央集权。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有一定合理性,保证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提高创造了条件,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的风尚。
扩大了统治基础。
分析科举制的弊端:科举考试的内容多不出儒学经典范围,特别是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和创造精神的人。
五、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秦地方行政区划:郡、县(道);西汉初郡国并行制;东汉地方行政区划:州、郡、县;
唐地方行政区划:道、州、县;
宋地方行政区划:路、州、县;
元代:行省制度。
行省是行中书省的简称,或简称为省。
行省即中书省派到地方的临时机构。出示元朝地图,地域辽阔,如果都到首都汇报工作,非常的不方便,因此设立行省。
行省官员原本代表中央到地方执行政务,因此可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是它和中书省不同,重大民政事务权、军政要务权、赋税权被剥夺,官员定期到中央觐见,汇报工作。后来它从临时暂住转变为地方行政机构。
行省制度创立的意义: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介绍明清的地方行政区划:明地方行政区划:省、府、县;清地方行政区划:省、道、府、县。
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方式:设立监察机构进行监督;省官互迁制度。
总结地方行政区划变迁过程,引导学生概括变迁的目的:一、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二、保证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制随着社会发展和疆域大小的变化几经变动,大致上有如下几种类型: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存、藩镇制、行省制。
1、分封制,代表朝代是周朝,特点是分封功臣、宗族建立诸侯国,优点是适应生产力不发达、交通通讯不便的古代社会管理,有利于开国初期政权的巩固,缺点是不利于中央政权的长治久安,无力抑制诸侯之间的兼并,进而形成尾大不掉,诸侯割据。
2、郡县制、代表朝代是秦朝,特点是根据地域设置郡县管理国家,郡县长官全部由皇帝直接任命,优点是有利于维护中央集权,有利于政令畅通,便于管理庞大的国家。缺点是由于郡县首长与皇帝无血亲、宗族关系,难以形成命运共同体,一旦国家动乱,作壁上观的太多。
3、郡国并存,代表朝代是汉朝,汉朝吸取秦朝灭亡教训,实行郡国和分封并存的地方管理制度,在剪灭非刘姓王后,刘邦与宗族、大臣白马盟誓,约定“非刘不王”,但再好的约定依旧没有克服分封制的弊端,很快就形成诸侯国尾大不掉之势,直接危及中央政权,经过七国之乱、削藩、推恩令等措施财逐步化解危及。缺点优点一看便知。
4、藩镇制,严格说应该是郡县+藩镇,因为藩镇主要是在北部边疆,其他地方还是郡县制度,代表朝代是唐朝中后期,藩镇首长掌握较大区域的军政大权,有利于防御北部边患,快速反应,缺点是和诸侯国很相似,而起藩镇首领和皇帝没有血亲,更容易出现反叛,危及中央政权,如安史之乱,直接葬送了开元盛世,险些灭亡唐朝。
5、行省制度,这是地方管理上一个具有飞跃性质的管理变革,宋朝吸取唐朝和五代十国的教训,奉行强干弱枝的政策,组建禁军,地方上设转运使管理钱粮,极大削弱了地方势力坐大的可能,但是不利维护边疆的稳定,加上重文轻武,长期使得宋朝经济发达、武备松懈,因此他的地方管理制度算不算好,元朝建立后,统治疆域空前庞大,元朝实行了汗国行省制度并存的管理模式,在本部实行的是行省制度,元代行省置丞相、平章、左右丞、参知政事,其行政机构名称和官吏品秩与中枢相等,凡一省军国大事无 所不领。行省辖区不仅地域辽阔,且省界犬牙交错,使 其无山川险阻可依,北向门户洞开,形成以北制南的军 事控制局面。因这一措施有助于防止地方割据,故为明、清所继承,可以说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也都是实行的行省制度。这一制度有利于对庞大国家的有效管理,能一定程度上防止地方割据,有着较强的优越性。

简述行政组织体制中的分权制和集权制的利弊。
答:【答案】:(1)分权制让下级组织在其辖区内有较大的自主权,上级不过多干涉。这种体制在联邦制国家中广泛应用。分权制的优势在于:①它能根据地方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事务,适应环境变化;②激发下级行政人员的积极性;③培养民主精神和主体意识;④防止上级独断专行。然而,分权制也有不足之处:①权力过于分...

简述行政组织体制中的分权制和集权制的利弊。
答:②集权制的缺点。层级节制过严,下级的行为带有被动性,积极性得不到发挥,不利于发展个性,适应能力不强;不能因地制宜,及时处理行政事务,机关及个人也容易导致独裁和长官意志,权力的过分集中也会导致权力的滥用。

分析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利弊和特点!急
答:利处:中央集权,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巩固了国家统一,为封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也有利于民族融和。弊处:到了封建社会后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动摇封建统治根基,中央集权制度愈来愈加强,并逐渐趋于反动,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地方分权制的教育行政体制的利弊分别是什么
答:法律分析:优点在于有利于教育政策的统一,有利于统筹全局、规划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便于调节各地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有利于统一办教育的标准,保持全国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点在于易使教育行政缺乏弹性,难以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也常束缚下级机关办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

古代地方行政体制利弊特点与现代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答: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利弊和特点早期国家建立在以强制力凝聚各部族的基础上,是靠征服和慑服建立起来的.各部族或诸侯对王朝表面臣服而只负担象征性的贡赋,君主权力是很不稳定的。西周的分封制是以 暴力统治配合宗法血缘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巩固王朝的作用,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诸侯国相对独立的问题。经...

秦汉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体制的利弊
答:秦汉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体制的利弊 从秦代开始,中央严格控制属郡,并建立起一套从郡到乡里什伍层层控制而又十分严密的地方统治网,由皇帝提控纲,递次铺向全国各个角落,这是符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根本原则的。汉代在承袭秦制的基础上,裂土封爵,欲以同姓诸侯王镇抚天下,诸侯王国有相对的独立性,...

国家行政机关的体制形式
答:行政机关的体制是保证国家行政管理整体效能的一个中心环节。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形式: 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根据行政主体这个定义,结合我国行政机关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能够作为行政主体的行政机关主要有:(一)国务院中华...

国家行政机关的体制主要包括什么什么和什么几种形式
答:(2)政府首脑体制,根据最高行政权力的代表者与政府首脑职位担任者的关系及人数情况,可分为一元制、二元制、多元制。(3)中央政府体制,根据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职权划分、活动方式和组织形式等制度,主要分为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型、集权与分权结合型;合议制和首长制;政府首长负责制和集体领导负责制。(4)行政区划体制...

我国现行行政教育体制的特点
答:教育行政的集权制与分权制的利弊 教育行政上的集权制有利于教育政策的统一,有利于统筹全局、规划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便于调节各地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有利于统一办教育的标准,保持全国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但教育行政上的集权制又极易使教育行政管理缺乏弹性,难于因要制宜地发展教育,也常束缚下级机关办...

行政体制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答:行政体制的基本形式有:集权制行政体制、分权制行政体制和均权制行政体制。行政体制的含义:行政体制又称行政管理体制,主要是指政府系统内部中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从国家的层面看,是指行政机关与立法、司法机关的权力的划分。行政体制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