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地方行政体制利弊特点与现代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

作者&投稿:希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利弊和特点早期国家建立在以强制力凝聚各部族的基础上,是靠征服和慑服建立起来的.各部族或诸侯对王朝表面臣服而只负担象征性的贡赋,君主权力是很不稳定的。西周的分封制是以 暴力统治配合宗法血缘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巩固王朝的作用,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诸侯国相对独立的问题。经过春秋战国的发展,逐步消除地方分封制,改行郡县制,便向高度君主专制过渡。从秦代开始,中央严格控制地方,建立起层层控制而又十分严密的地方统治网络,并在符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前提下,不断发展和修订充实,因此,其利弊清楚,特点鲜明。主要有:第一,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权,不允许有相对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第二,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抓紧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第三,地方基础行政组织的超稳定与人身控制,等等。这一切,在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上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限制着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造成地方官对君主和中央的绝对依赖,养成了地方官仅按条文事例办事,不讲客观实际的工作作风。

分析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利弊和特点!急~

1、皇帝制度的特征:皇权独尊、皇帝至上、皇位世袭
2、中国古代政治定律
回顾前节内容:郡县制度、三公九卿制度。打开秦王朝政治组织图,引导学生回答皇帝在金字塔中的地位,从而引导出中国古代政治定律: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其他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
3、官僚体制的基本原则
皇帝制度的特点,决定了官僚体制的变化原则: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
二、君权和相权
1汉代:“中朝”与“外朝”、
(1)汉初,任命功臣为相,丞相作为皇帝的高级助手,丞相掌握行政实权;
(2)汉武帝时,频繁任相,设立“中朝”(中朝的概念:由随侍皇帝左右的、出身低微的、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近臣亲信和将领组成,是决策机构)对抗“外朝”(外朝: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朝廷官僚组)形成“中外朝”汉武帝故意提拔布衣亲信组成“中朝”,并有中朝对国家政事先做出决策,将原属丞相的决策权分割给了中朝,“中朝”拥有决策权,“外朝”变为执行机构。由此达到了削弱相权、强化军权的作用。
概括汉朝政治特征:汉武帝用内朝官来压抑外朝官以侵夺相权,是汉代中央政治制度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
2、唐朝时期的相权:三省六部制
出示三省六部制示意图,解释三省的职责,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
决策、执行,以前都是丞相的职责。唐朝将其分开,同时增加了审核部门,即门下省,进一步分化相权。将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相互配合,首长均为丞相。同时,唐朝还设置政事堂,参政议政。各省长官和被冠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头衔的官员,即可进入政事堂议事。凡进入参政堂议政的都是丞相。这些被冠以头衔的官员,由于本官品位都不高,因而进退较易,在使用上显得便利。这既有利于发挥臣下才智,又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3、宋朝:“二府”
统治者鉴于唐朝后期割据混乱局面教训,不断削弱和分割相权,以进一步加强皇权。三省六部有名无实,设中书门下、参知政事。宋朝从三大方面来削弱相权:设副宰相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政权。
引导学生总结君权和相权互动的趋势:皇帝制度不断加强,在君权与相权这对矛盾中,君权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相权却处在不断被削弱的过程中。
三、中国监察体制的变化
引导学生回顾秦时期的监察部门:御史大夫。
西汉:刺史,十三州,六百石制约二千石,中国古代政治智慧的体现,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州从临时性转变地方行政单位。东汉末年,地方三级行政机构:州-郡-县。
东汉-元,御史台;明,都察院。
皇帝设置监察机构的目的:官员之间相互监督,以便于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但是皇权却没有人监督和控制,因此,专制制度的存在势必影响监察的效能。
结合当代中国领导人加强自我监督,真正推行依法治国。
四、选官制度的变化
过渡:皇帝要维护专制政权,必须要不断输入新鲜血液,为其服务。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建立了哪些变化?
世官制度、察举制度、科举制度。
1、世官制
以天子-三公九卿-郡县制立体图,说明世官制度的运行情况。世官制不等于分封制:一无土地,二官职不能世袭。
分析世官制的弊端:政权为世家大族控制,底层优秀人才无法进入政权参政。
2、察举制
察举制作为选官制度,即选官要先经官吏察访,然后推荐给中央予以任用,举荐的标准是看德行和才能。
(1)汉武帝征召
解决世官制的弊端,向底层征召优秀人才。张謇的故事。
征召的弊端,插入东汉时期民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清素清白浊如泥,高门良将怯如鸡。说明征召制度到了后期,弊端丛生,征召权利被世家大族控制,形成了士族。寒族人士很难跻身上层,不利于统治。
(2)曹魏九品中正制
建立上中下三等九品制度。考核有了一定的参考标准。如,才学、相貌等等。比征召制要公正客观一些。但后期还是显露出一系列弊端。
3、科举制度
科举制是考试选官的制度。这一制度产生于隋,确立于唐,发展于宋,成熟、衰亡于明清。与察举制相比,科举制是一种更完备、更合理的选官制度。科举制通过考试择优录取,显然要把察举制时代仅凭现任官僚的主观印象取官要合理得多。
科举制的优点,考试一视同仁,官僚子弟和平民子弟站在了一条起跑线上,给底层民众参政提供了机会,打破了贵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了统治基础。同时也有利于中央集权。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有一定合理性,保证有相当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提高创造了条件,有益于社会形成重学风的风尚。
扩大了统治基础。
分析科举制的弊端:科举考试的内容多不出儒学经典范围,特别是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和创造精神的人。
五、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秦地方行政区划:郡、县(道);西汉初郡国并行制;东汉地方行政区划:州、郡、县;
唐地方行政区划:道、州、县;
宋地方行政区划:路、州、县;
元代:行省制度。
行省是行中书省的简称,或简称为省。
行省即中书省派到地方的临时机构。出示元朝地图,地域辽阔,如果都到首都汇报工作,非常的不方便,因此设立行省。
行省官员原本代表中央到地方执行政务,因此可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是它和中书省不同,重大民政事务权、军政要务权、赋税权被剥夺,官员定期到中央觐见,汇报工作。后来它从临时暂住转变为地方行政机构。
行省制度创立的意义: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深远。
介绍明清的地方行政区划:明地方行政区划:省、府、县;清地方行政区划:省、道、府、县。
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方式:设立监察机构进行监督;省官互迁制度。
总结地方行政区划变迁过程,引导学生概括变迁的目的:一、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二、保证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特点就是中央集权在不断的加强
利处:中央集权,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巩固了国家统一,为封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也有利于民族融和。
弊处:到了封建社会后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动摇封建统治根基,中央集权制度愈来愈加强,并逐渐趋于反动,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简述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体系的变化特点
答:在古代原始社会以及近现代的一些处于原始社会形态的少数民族地区,直线制的社会行政管理系统又是由家庭式这种基本管理组织单元构成的。家庭式和直线制都没有职能管理机关或官员,科层制和直线—职能制则有职能管理机关或官员,它们实行分科执掌,分层负责。直线制和家庭式社会管理组织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并随着人类...

行政体制的特点有哪些
答:法律分析:行政体制亦称"政府体制"。国家行政机关的设置、职权的划分与运行等制度的总称。是国家政治体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类型包括:(1)行政权力体制,根据国家行政机关与其国家机关、政党组织、群众团体等之间的权力分配关系,主要有三权分立制、议行合一制、军政合一制、政教合一制、党政合一制...

中国现代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
答:我国现代政治制度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政治制度是指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大陆实行的,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权、政府制度、国家与社会关系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法律、体制、规则和惯例。

当今世界有几种政治体制,各种体制有什么特点及利弊?
答:古代——奴隶主共和制、君主独裁制、封建制 现代——独裁制、君主立宪制、共和制、 总统制、总理制、社会主义共和制 共和国:指国家代表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现今世界上有125个共和国,像法兰西共和国等。王国:指以国王为国家元首的君主立宪制国家。现今全球共有15个王国。公国:是君主立宪制的一...

元代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有何创新?这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答:行省制的确立。意义:元代的行省制度虽然与唐宋以来汉族社会日益强化的中央集权观念确实有很大的抵触,但它作为元代社会发展的产物,还是起到了它在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的目的,同时也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尤其是地方行政区划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烈建元朝后,正式在朝廷设置中书省总领全国政务,时称“都省”。

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特点
答:一、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行省制。行省制的特点是:1、行省具有双重性,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这有利于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2、行省制度既使权力集中于中央,又给地方留出了部分权力,达到中央与地方势力的平衡。3、行省的领导体制是一署多员与...

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其内容是什么?其作用和影响是什么?_百度...
答:3、在中央设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4、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三、作用:积极的:1、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2、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3、元朝创立了行省制度,是行政区划制度,也是今天我们现在省份...

实行省管县有什么利弊
答:2、由省直管的县级财政留成比例将大大增加,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缓解财政矛盾。省管县的优势是少了市这一中间环节,省里也可以集中更多的财力,增强宏观调控能力。3、实施省管县体制还可以降低行政成本。有弊的方面:1、导致地级市调控能力不强,以及市与县的权利之争。这不利于带动大市的整个地区经济...

秦朝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影响
答:西周在地方实行分封制;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本题属于开放性题。回答可以从国家统一,国力,对地方管理的利弊等角度入手。分封制的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

宋朝的政治制度有什么特点
答:宋朝官职制度的特点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宋朝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体现...(五)地方官制的特点 宋朝的地方行政区划,基本上是两级制,即府、州、军、监为一级,县为一级。宋朝...宋朝很重视总结前朝政制利弊,并加以改革和调整,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去掉一些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