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领导干部能力与水平 如何提高领导干部学习能力

作者&投稿:方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领导者的素质和能力的内涵以及相互关系 (一)什么是领导者的素质。“素质”这个词最初见于生理学和心理学。“素”,即本来的、原有的意思;“质”,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从初始的意义上讲,素质是指人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等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这种先天特点是人们在后天获得知识、才能,形成品质、个性等生理和心理基础。一个人的素质状况,主要的不是取决于先天的禀赋,而是后天长期学习和实践锻炼的结果。因此,素质的含义被拓宽到了人的思想、道德、性格、气质和能力等诸多方面,成为一个全新而又丰富的概念。今天所谓领导者的素质,就是指在先天禀赋的生理和心理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锻炼而形成的在领导工作中经常起作用的那些基础条件和内在要素的总和。人们一般把领导者的素质分为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以及领导和管理能力等。 (二)什么是领导者的能力。通常,人们把领导者的能力定义为:与领导职务相适应的、能够肩负起领导责任的主观条件。或者说,是领导者基础素质、思维方式、实践经验,以及对领导方法、技巧的把握程度在实施领导行为过程中的综合表现。领导者的能力是一种心理品质、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综合体现,是领导者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它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第一,领导者的能力是一种把内在综合素质外化为有效行动的能力。领导者的素质是内在的,只有把这种内在性转化为一种外在的力量,形成有效的领导力,才能成功地实施领导。一个领导者综合素质好,并不见得就能够成为有效的领导者。一般而言,管理者都具有很好的智力、很好的想象力和很好的知识水准。一个人的才能,惟有通过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才能成为有效。 第二,领导者的能力是一种适应外部环境并与环境互动的能力。一个领导者何以有效?主要原因在于他具有良好的适应环境以及与环境互动的能力。“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适应、利用和改造环境是领导者的首要能力。这是因为:一是领导者的综合素质再优秀,当他不能适应环境并与环境发生互动时,照样不能成为有效的领导者。在领导工作中,经常会看到,“有才能的人往往最为无效”(德鲁克)。就是说,个体素质非常优秀的领导者,并不一定就能成为有效的领导者。近代国学大师钱穆说:太多英雄表现,往往不易成事业。何以如此?以自我为中心,表现欲太强,往往不能适应环境,不能带入集体,不能与其所处的组织文化,以及上级、平级和下属相协调。所以,成功的领导者不论在个体素质方面是多么出类拔萃,惟有努力适应环境,首先融入到环境和组织当中,获得人们的广泛认同和支持,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二是领导环境总是变化的,特别是在当今时代,环境处于急剧变化当中,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敏锐地感觉并努力适应和回应这种变化。进入21世纪,科技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有变革、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以变应变,先变应变,在变化中求生存,在变化中求发展。三是领导活动的结果是对环境的积极利用和改造,领导者能力集中体现在对环境的改造和创新上。人们一般都能敏锐地感觉外界急剧变化的环境并作出积极回应,但对一些缓慢不显著的变化,却往往敏感性不强,不能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等到问题凸显出来,已经无力回天。所以,一个好的领导者,一定要能够见微知著、开拓创新的,当事物还处于萌芽状态的时候,就能够预见未来,把握趋势,超前决策,创新制胜,这才是最成功的领导人。 当今时代真正的领导能力是适应环境和开拓创新的能力。作为领导者,不管身处何种位置,只有适应于特定的环境条件,并在这种环境条件下施展出自己利用和改造环境、开拓创新的本领,从而获得事业的成功,才能成为成功的领导者。否则,无论综合素质有多高,如果他不能把这种素质转化为一种能力,外化为一种领导力,那么,在领导活动中,他的“高素质”实际上就等于零。 第三,领导者的能力是获得被领导者认同并与被领导者互动的能力。领导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领导者与追随者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领导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互动过程。而领导能力就是一种能够使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形成互动的能力。身为领导者必须要能够获得下属的认同、响应、支持和追随,不然的话,就会成为光杆司令、孤家寡人,那样的话,他就不再是领导者,而可能成为独裁者、暴君,或者什么都不是。 领导者能够得到被领导者的认同、支持和追随,与其所具有的品格、能力和拥有资源的状况是分不开的,这是因为人们这所以愿意自觉自愿地服从和追随某个领导者,是由于这个领导者代表了他们的愿望和要求,并且能够带领他们通过切实的行动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和信仰追求。与此同时,领导者也决不能一意孤行,而必须学会与被领导者的互动。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相互激发、相互鼓舞、共启愿景,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志同道合,共创未来,这样,一种新兴的真正意义上的领导就产生了。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者的能力并不只是领导者自身的能力,而是一种领导者与下属和群众的互动力。从根本上说,真正的领导能力就是充分发挥下属和群众力量的能力。离开了人们的主体作用和伟大力量,任何领导者都无法创造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说,领导者的能力只能通过被领导者体现出来。被领导者越是能够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就越说明领导者的能力是卓越的。反之,如果只是领导者在忙,而下属和群众只是被驱使的对象或者索性只是看客而已,那么,不管这个领导者是多么能干,他都算不上是一个真正有能力的领导者。 第四,领导者的能力是领导与管理能力的结合。领导者需要专业化,但领导者的专业化不是业务员或者专家、学者式的,而是一种“双内行”式的,即:他应当既是业务方面的内行,更是领导和管理方面的内行,而且业务方面的内行最终也是服从和服务于成为领导和管理内行的。所以,有时有的领导者并一定是业务方面的内行,可是照样能够成为有效的领导者。但是,如果他是一个领导和管理方面的外行的话,那他就绝对不可能成为成功的领导者。 我国的领导理论和领导实践的发展,一方面需要刚性的科学管理,另一方面也需要柔性的文化领导。而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恰恰也是我国的优势。 总之,管理者以事为中心,以人为工具;领导者以人为目的,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管理者经常想到的是利益、目标、任务、工作;领导者则要超越管理,引导人们关注价值、愿景和使命、意义。管理者经常要问,我们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领导者则经常倡导:我们的追求、信仰、愿景和使命。现在,我们要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要求我们的领导者要多一些领导理念和领导能力。 虽然领导和管理有那么多的不同,但是显而易见,对领导者来说,领导和管理都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领导者必须同时兼备这样两种能力。同时,一个领导或管理活动过程也需要达到两者的平衡。所不同的是,由于领导者面临的环境、所处的地位等不同,两者的侧重点应当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在领导班子中,一把手应当偏重领导,而副职则应当偏重管理。而在一个特定的组织中,处于高层的领导者显然应当偏重于领导,处于中层的领导者则应当偏重于管理。 第五,当今领导者的核心能力是学习创新和超越自我的能力。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开始进入一个知识经济的新时代。知识经济的社会应当是学习型社会,领导者也应当是学习型领导。学习是领导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学习不仅是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习新思想、新概念。学习的目的不是巩固原有的经验和理念,而是为了发动变革,为了进行创新,为了超越自我。因此,今天所说的学习能力,而是批判、否定的扬弃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的能力就是接受新生事物、超越自我、走向变革创新的能力。 当前,作为领导者,要学会领导,从某种层面上说,就是学习应对变化。而应对变化则必须自己要有勇气而且有能力与时俱进,率先作出变化;同时,还要能够影响下属、群众乃至整个团队、整个社会认同这种变化、适应这种变化,共同踏上新的征程,创建新的事业。这就需要构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 (三)领导者的素质与能力的关系。第一,领导者的能力是其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领导者的能力是建立在一定素质基础上的。领导者的素质是有由多方面构成的,主要有政治素质、道德品格素质、业务知识素质、心理身体素质等。这些方面的状况如何,往往会对领导者的能力产生直接的影响。比如领导者的决策能力,必然会受到自己知识、学识、见识和价值判断乃至自信心、意志力和决断力等心理状态的深刻影响。领导者的知人善任能力也会受到政治思想和道德品格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的深刻影响。比如,能不能识得真正的人才,有没有胸怀容纳人才,这些就与领导者的基本素质状况有很大的关系。第二,领导者的能力是其综合素质的外化过程。领导者的素质是内在的,能否将素质转化为一种有效的领导力,取决于领导者的能力。实际上,领导者的能力就是其综合素质的外化过程。这个过程大体上需要经历这样几个阶段:一是“修己—安人”。作为领导要想领导别人、管理别人,必须先学会领导自己、管理自己。中国古代的说法叫做“修己安人”,“修己”在前,“安人”在后。“修己”就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安人”就是发挥自己的领导能力,二者统一于“以身作则”。二是“适应—互动”。就是使领导者的综合素质适应于环境、适应于被领导者,然后在适应的基础上产生良性互动。适应在前,互动在后。先适应、回应,然后实现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相互认同、互相激发、互相鼓舞、良性互动。三是“改造—创新”。先改造,在适应和互动的过程中,逐渐改造环境,改变被领导者的态度和行为,乃至其价值观,提升团队合作力,共同创新发展,共创辉煌事业和美好未来。第三,领导者的能力是一个不断提升和创新的过程。领导者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不断提升和创新的过程。现代领导者最需要具备的能力,就是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二、领导干部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一)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领导干部应具备“五种素质”和“四种精神意识”。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素质,才是真正的领导干部,才能在工作中发挥领导作用。 五种素质: 1、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在领导实践中的体现,重点表现为领导干部具有什么样的权力观、价值观、政绩观、发展观。一是正确的权力观。领导干部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正如胡锦涛同志所提出的,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及“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领导干部应正确地看待和运用权力。一方面,权力来自于广大群众,决策必须反映广大群众地根本利益。其检验标准如邓小平所提出的“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另一方面,权力的本质就是责任,应确立“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要正确把握对党和人民群众负责的一致性,要以负责任的态度为群众服好务。同时,在行使职权时,不能夹带私心杂念。领导干部必须保证权力干净运行,勤政、廉政,防微杜渐,自觉把好防线;要强化监督、制约意识,自觉主动地接受监督。二是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对人生道路将产生重要的决定性的引导作用。许多走上错误道路的领导干部,首先是由于价值观出了偏差。人生价值如何体现?首先要把自己的“职业”视为“事业”,在干事业的过程中充分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作为一名领导干部搞管理也是干事业。对于自己的付出和得到的报偿,应有正确的估价。我觉得“在工作上向高标准看齐,在待遇上向低标准看齐”。古人云“淡泊名利、知足常乐”,“祸莫大于心不知足”。有的人一味追逐名利,不与他人比工作、比贡献,只是比职位、比待遇,越比越不知足,越比越感觉“心理不平衡”。价值观出了问题,人生目标迷失了方向,行为就难免偏离轨道,这是许多犯错误干部的共同之处。三是正确的政绩观。工作业绩是考察干部的重要方面,应予以重视。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业绩应有不同的要求,不能一刀切,也不可盲目攀比,不可急功近利,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去盲目追求政绩。片面地追求政绩,急功近利,可能会劳民伤财,甚至会影响今后长远发展。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叫做:“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是,新上任的领导,如果在尚未熟悉情况的前提下,仅仅为了显示自己的领导能力,急于追求政绩,就不顾实际可能性和客观规律性而盲目地点“三把火”,其效果往往会事与愿违。为追求政绩,违背客观规律,盲目制定不可能实现的工作目标,其后果可能导致浮夸风,严重挫伤群众的积极性。四是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思想与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历史使命是完全一致的,能否正确理解和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是领导者政治素质的具体体现。 2、知识素质。领导者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及其从事领导实践的能力,都与其自身的知识素质密切相关。领导者应具有的知识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综合性知识。就是要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和广博的知识面。二是领导学知识。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知识。三是专业知识。每位领导者都要努力成为所领导领域的内行,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是学习。学无止境,要“活到老,学到老”。当前,严重的问题在于对学习的不重视,一些同志总是借口工作忙,不能主动、自觉地学习。各单位、部门要用“学习型单位,服务型部门,研究型管理”的标准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3、道德素质。要做“官”,首先必须会做“人”,而做人必须以“德”为本。“正人先正己”,领导者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就能影响群众、动员群众,从而增强领导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所谓道德,是指成文和不成文的非法律公共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标准在个人内心形成的约束机制和个人信守的行为准则。领导者的道德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正直诚实。一方面,要公正坦率,忠诚老实:办事出于公心,坚持正义,坦诚布公;为人光明正大,不阳奉阴违、吹拍逢迎。另一方面,要求真务实,讲求诚信: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能当老实人,做老实事,不弄虚作假;无论对内、对外、对上、对下,都能以诚相待、表里如一,讲真话,办实事。有的人在上级面前说空话、大话、假话,迟早要暴露;也有的人在下级面前为笼络人心、怕得罪人,就不坚持原则,乱许愿、乱承诺,最终不会有好结果。二是严于律己。《论语》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同志曾经代表党中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领导干部严于律己,还包括严格要求自己的家人。领导者与其家属同在一个单位的,更应注意严格要求自己和家属。三是廉洁奉公。领导者要奉公守法,清正廉洁,无私奉献,公而忘私。总之,领导者做人要堂堂正正,做“官”也要清清白白。四是谦虚谨慎。作为领导者,要能正确认识自己、估价自己,能虚心向别人学习(包括向下级、向群众学习),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要从谏如流,取长补短。要懂得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礼貌待人,要善于理解人、关心人、团结人。领导者自受命之日始,即应谨慎从事,慎用自己的权力,切勿疏忽职守。五是豁达大度。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讲党性,顾大局,不计个人恩怨、得失,经得起误会、委屈、冤枉的考验,自觉抛弃个人间无原则的纠纷、瓜葛,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要胸怀坦荡,有宽容精神,善于团结他人一道工作。作为一名合格的领导者还要做到善待前任,后任领导要客观公正地对待前任领导的工作,要尊重、关心前任领导,不搞“人走茶凉”。后任领导是否善待前任,从一个侧面反映其人品和道德素质。 4、身体和心理素质。领导者往往要承担沉重的工作负担和巨大的精神压力,若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难以胜任的。身体素质通常包括体力素质和智力素质。心理素质包括普通心理素质(普通人须具备的精神机能)和职业心理素质(作为领导者须具备的特定心理素质)。 在这里,我们主要谈谈领导者必须具备的职业心理素质。具备良好职业心理素质的领导者,往往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情绪稳定。无论工作顺利与否,应始终沉着应对,情绪饱满,持之以恒;不能在工作顺利时就喜形于色,而工作不顺利时就垂头丧气,甚至“撂挑子”。要正确对待升迁荣辱,坦然面对进退去留。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若能练得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功夫,则心态始终如常,情绪怎会波动?许多领导者在平时尚能做到情绪稳定,但在“升迁荣辱”、“进退去留”的关键时刻,却往往是患得患失、不能坦然处之,究其根本原因恐怕还是“私”字在作怪。二是性格宜人。人的性格有先天的基础,但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后天的培养。性格宜人的领导者,似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被领导者,从而产生一种凝聚力。作为一名领导者应做到性情随和,善解人意、善于沟通。沟通的前提是相互尊重、相互信任。领导者之间(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之间)的沟通与各自的觉悟和性格有关;与群众的沟通,首先要平等待人、以诚相见。三是乐观自信。这是领导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心态,并以此影响其所领导的群体。一个单位的领导者若精神萎靡不振,则该单位肯定也不会有很好的精神状态。四是意志坚定。领导者的意志不但影响其个人的行为,而且会影响他人及工作的全局。领导干部一旦确立了远大的志向,不能因为有利可图可转移,也不能因为遇到困难、麻烦而更改。领导者应具有临危不惧、临阵不乱的坚定意志,在危机来临等关键时刻,要起到作为群众主心骨的作用。五是心胸开阔。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领导者应具有博大胸怀,能容人、容事。尤其是“一把手”,更应心胸开阔。作为一名合格的领导者,就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要耐得住一切烦扰,无论事情多么繁杂,总持一安静之心应之。 四种精神意识: 一是公仆精神。所有领导干部都应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坚持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廉洁从政,淡泊名利,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 二是实干精神。事业的成功离不开实干,领导干部更应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一心扑在工作上,以单位建设为己任,以事业发展为目标,任劳任怨、踏踏实实,敢于克服困难,真正做到“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踏踏实实做事”。 三是自省精神。作为领导干部应具备严于律己的自省精神,从严要求自己,大事不糊涂,小事不马虎,遵守各项党纪政纪规定,防微杜渐。对于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敢于承认,改正;对于别人的批评意见,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领导干部要勇于承担责任,切忌推过揽功,有了成绩是自己的,有了问题是别人的。 四是大局意识。要树立大局意识,强化“一盘棋”思想。任何一个局部都不能脱离大局而孤立存在,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在处理具体问题时,要善于从大局着眼,把具体事务置于全局背景下运筹,这样才能保证具体工作同社会进步方向一致、运行同步、协调发展。 (二)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从大环境方面看,领导干部应具备五方面能力: 1、应具有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就是要求领导干部要具备识大体、识大局、识方向的政治素质和运筹帷幄、统领全局、决胜千里的能力,能够以宽广的眼光观察世界,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中正确把握大势和时代要求;能够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从实际出发,不断研究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始终走在时代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列。 2、应具有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完善,我们要对市场经济的特点、发展规律及趋势的认识也要不断地成熟,要懂得尊重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尤其要懂得市场经济下的政府运作方式,端正好指导思想,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应具有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就是要能够及早发现问题,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能够妥善处理好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的稳定。能够协调好不同的社会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减少不必要的内耗,避免矛盾丛生、人心涣散的情况出现。四是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要注重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具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真正懂法,善于用法,严肃执法,依法决策。尤其是当前在对外交流合作的大环境下,领导干部如果没有一定的法律素质,在对外交往中就会被动,甚至可能会吃亏。 5、应具有总揽全局的能力。把握全局就是领导干部要时刻胸怀全局,坚持以大局为重。既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上级的路线方针政策,也要善于把它与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工作联系起来。同时把握本单位本部门的总的发展趋势,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因势利导,做出正确的决策。 从小环境方面看,领导干部应具备四种基本能力: 1、知人善任的组织能力。作为领导者,其主要责任是出主意、用干部。“为政之要,首在用人”,用人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责之一。领导者要做到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凡胸怀宽阔、大公无私的领导者通常能做到这一点,而心胸狭窄、小肚鸡肠的领导者,则往往任人唯亲,压制人才。作为领导者应有“容人之长,补己之短”的度量,决不能忌贤妒能,害怕别人超过自己、威胁自己地位,就压制人才。关于如何选人、用人?我想至少要做到三个方面:一是选人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选人,不能只看其外在表现,而应该透过其一贯的外在表现来评价一个人的思想、品质和内在素质。二是要辩证地看人(亦即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人)。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以,看人不能以偏概全,求全责备;要看其大处,看其主要方面;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我们看人,不能仅看其某一方面,也不能仅看其一时一事,要看其主流方面,还要看其发展变化的趋势。特别注意不要带着固定框框看人。三是用人要适材适所。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各用所长,各适其所。必须善于把适当的人才安排到最能发挥他才能的合适的岗位上去,这是领导者应当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2、科学创新的思维能力。科学创新的思维能力事关如何实现思想、理念上的领导。洞察事物发展的规律,预先做出精心的部署,是领导者成功的关键。因此,超前创新思维在领导决策过程中十分重要。超前思维和科学预见是基于对事物的全面、深入了解,经过深思熟虑,认真分析研究,努力发现事物的规律,对事物未来发展的趋势和走向进行深入思考,然后才能做出符合实际的正确决策。 3、统筹兼顾的协调能力。协调是领导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协调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领导者的领导能力和领导艺术。在领导实践中,首先要处理好以下矛盾,协调好以下几种关系:一是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是实现正确决策的根本保障。坚持民主集中制是对领导干部的一个基本要求。坚持民主集中制,首先要讲民主。讲民主,就要广泛听取各种意见,广开言路,兼听广纳。其中,对于不同意见,特别是反对意见,更要正确的对待。能被动地听取不同意见,需要度量;而要主动地让人唱反调,更需要大度。坚持民主集中制,既要讲民主,也要善于集中。要在广泛吸收各种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提炼加工,作出决策。这就需要决策者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善于归纳提炼。善于集中,还要求每个领导成员都要有服从集体决定的胸怀。讨论时大家可充分发表意见,一旦形成集体决定,则应无条件服从。决不能“会上不说,会后乱说”,更不能“会上一套,会下一套”。二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在领导实践中,务必要处理好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之间的关系。原则的坚定性,就是坚持原则;策略的灵活性,就是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根据客观形势变化,采取灵活的形式和方法。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是相互联系、互相作用、互相依存的对立统一关系。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恰当地把握灵活性,是一名合格的领导者必须掌握的领导艺术。三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相互关系,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全局高于局部,局部不能脱离全局。领导者要时刻从大局出发,善谋全局,总揽全局。在处理具体事务的过程中,必须把它同大局联系起来,从大局出发来考虑局部的问题,把眼前利益纳入长远利益去考虑。全局由局部构成,全局必须兼顾局部。尤其是那些关键环节,处理不好也会“一招不慎,满盘皆输”。四是大事与小事的关系。在领导实践中,领导者直接接触的,往往是大量的、纷繁复杂的具体环节和具体事务。领导者要合理安排工作,适当分权,有主有次,有急有缓,如同弹钢琴一样,十个指头动作很有节奏,互相配合,才能奏出和谐乐章。在繁杂的具体事务面前,领导者要善于合理地安排时间,按照轻重缓急,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4、规范实用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一是学习,二是实践。多学多练,才能提高写作能力。 从实际工作方面看,基层领导干部应具备八种能力: 1、科学决策能力。决策是领导者的

如何提高领导干部能力与水平~

常言道:“贤者在位,能者在职”。随着时代的变迁,在经济迅猛发展以及社会不断进步的洪流中,领导干部如何注重工作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是适应大环境和与时俱进的必要。笔者认为,要提高领导干部工作能力和素质,必须不断地加强学习与锻炼,努力掌握科学的领导理念,有效履行领导职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与领导水平。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 一、拓宽视野,重在谋划 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在于把方向、抓大事、谋全局,领导干部如果视野不开阔、观念不更新、思路不清晣,领导工作就会力不从心。为此,领导干部必须通过工作中的各种要素在思维中形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整体系统,惟其如此,才能总揽全局、重在突破、统筹兼顾,从而分清轻重缓急,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高效运转。要做到这点,一要学会运用战略思维,通观全局、统揽全局,要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想得更深一些,善于从一个单位的总体工作高度来思考问题、谋划工作,以前瞻的眼光准确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提高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推动工作在更广阔的层面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二要善于在统揽全局中把握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谋划长远中破解现实难题,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和指导性。三要进一步强化协调理念,增强综合协调能力,做协调发展先锋。把握正确导向,坚持积极、鼓劲、向上的原则,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形成“全局一盘棋、大家一个调”的良好氛围,努力开创均衡、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二、加强学习,提升素质 学习能力是其他一切能力的基础。由于领导工作的特殊性,加强学习已不是纯粹的领导个人行为,而是一种社会行为,是一种社会责任。现代社会知识日新月异,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否则就难以正确理解和把握党的方针政策,难以准确判断面临的新形势,就会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难以适应我市的发展要求。领导干部的学习,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学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和素质修养,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思想洞察力;二是学习领导科学理论,学习科学管理和依法行政理论,发挥多谋善断、知人善任和沟通协调的领导艺术,不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领导创新能力;三是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扩大视野,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学习熟练业务的新知识,努力提高业务工作水平;四是拓宽学习渠道。“学愈博而见愈远”,领导干部要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重点,自觉地学习和掌握新知识,以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突出创新,与时俱进 我市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但新情况、新问题比比皆是,新要求、新挑战也层出不穷,如果固守传统观念、方法、模式、就无法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领导干部要统揽全局、把握趋势、提高领导能力,关键在创新,出路在创新,希望也在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我们要按照市委提出的:“白加黑,五加二”的干,“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干。从一定的意义上讲,领导能力的差距就是工作创新的差距。坚持与时俱进的科技创新,一是创新思想观念。寻找和把握客观规律,不断突破内在局限和外在局限的观念。要打破传统思维定式,树立新型思维方式。根据我市的发展要求,要树立效率观念、服务观念、竞争观念和法治观念等科技创新观念,从多方位、多角度、多途径思考问题。二是要创新体制机制。政府机关既是管理者,也是服务者。机关职能的转变,要求领导干部重视体制机制创新。以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准,坚持以人为本,要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和办事效率。三是要创新工作方法与管理手段。学习他人经验相结合,要提高领导干部的科技创新水平,积极推广、普及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在工作中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层次和环节,以提升工作的整体效能。 四、灵活应对,激发活力 工作中人际关系的微妙,现实中是非曲直的扑朔迷离,这些不确定因素无疑增加了领导活动的难度。同样的领导方法,可能在某一种情况下卓有成效,而在另一种条件下却无济于事;同样一项政策,在昨天看来是进步的、积极的,但在今天则可能成为社会前进的羁绊。社会的复杂、环境的变化、发展的要求、业务工作的创新,都要求领导者勇于挑战自我,重新审视自己,重新设计自己,并不断地将自己的领导能力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领导者要善于破除传统的领导观念,培养创新的领导能力,用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和人格化的工作方法,将性格、品质、知识等方面领导素质充分调动起来,在工作中还要敢说、敢干、敢创,结合自身的工作技巧和领导经验,通过创造性的活动,在具体的工作中将这些素质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领导能力,营造充满生机的工作氛围,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增强竞争力,使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能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领导干部是领导者。依据不同的标准与价值判断,对领导者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称谓。从一般意义上讲,领导者是指履行一定权力、职责和义务的个人或集体。这一使命决定了领导干部必须具备丰富的领导知识,掌握必备的领导理论,善于科学地领导决策,灵活地使用领导艺术和方法。而这一境界的切入与提升,只能靠不断地学习。学习本身也有一个学习能力的问题,因为领导者的学习不能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知识的涉猎。必须做到:一、找准明确的知识定位,学为所用我们的领导干部,具体到每一个人,都有明确的职责岗位,这叫目标一致,分工不同。同时,领导干部的职务根据组织需要又在适期变化。所以,领导干部的知识定位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为了胜任阶段性本职工作而学习;另一方面,又要预备职务变化、环境变化而与时俱进地学习。但立足本职,领导干部的知识定位应该明晰化。这是因为不一定每个领导者必须要成为教授、专家,必须去精通社会上的每门每类知识。决定的需要是:认识自身的教育背景,着力从知识体系的多维性、动态性和有机性方面思考问题,确立起自身明确的知识定位。然后从发掘通识教育的内涵着手,持之以恒地对自我知识面进行认认真真地提升、补弱、优化、混合,实现自身知识的良性互动。二、设计清晰的共同愿景,学有所求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领导者的一种精神追求,也是一种实践行为。如何造福一方,则要根据时代机遇,设计愿景。比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六中全会《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都是当前全党、全国人民的大愿景。作为领导干部,做实所在地的中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很重要。从规划中可以反映出一地领导干部的能力、水平和作为,展示出一届班子的总体能力。具体到每个领导者,还要有个人愿景,即岗位目标承诺。定下来的,就要去干,干则干好。怎么干?就要通过在实践中去学习、去不断地提升自己认识、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本领,提升领导者的技术能力,开拓能力和统揽能力,这些都是要通过学习能力的提高才能实现。三、坚持不断地整合资源,学中创新领导执政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学习可以使人明智的感知世界,更利于理智地解决问题。蜻蜓点水式的学习不行,应该在学习中坚持入木三分地思考。尤其是一把手,要在自己孜孜不倦地学习实践中,注意分析掌握班子整体的知识能力,及时提出实现共同愿景的学习途径与方法。还应该为人师表,为成员出题,这就叫整合自我手中一层人的智力资源。通过不断的领路、指向,使自己属下的一班人真正成为“高素质的特别能战斗的领导整体”,进而提升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实现各方面的良性主动激发活力,为推进党的各项事业永远兴旺发达,奠定基础。 蒋道明 王 雄

如何提高党政干部的能力建设
答:一、统揽大局,进一步增强统筹谋划能力。所谓“领导”就是带领和导向。当好领导干部,具备统筹谋划、驾驭全局的能力首当其冲。要审时度势、统筹谋划、驾驭全局、把握全面,必须要有宽广的眼界、博大的胸怀、深厚的理论、务实的作风和扎实的工作。要具备这些能力和素养,就必须狠抓学习。要按照“争做学习型...

年轻干部要提升什么能力和能力
答:8、跨文化和国际视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具备跨文化和国际视野的能力对于年轻干部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增加对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理解,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视野。年轻干部要不断提升学习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领导与管理能力、创新与问题解决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域知识与专业...

如何提高干部履职能力
答:各级干部更应打破守旧的思维定势,克服消极的思想观念,冲破落后的思想藩篱,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意识,砥砺前进,主动想事、自觉做事、努力成事。当前,一些干部履职效果不突出的主要原因是方式方法单一、手段不够丰富,群众不认可。提升履职水平,光有热情和吃苦精神还不够,还必须靠灵活多样的工作...

如何进行领导能力建设
答:切实提高干部培训的实际效果。(二)在实践中加强领导干部的能力建设。领导干部要到基层去锻炼。基层工作是各种矛盾的集中点,各种工作十分繁杂,需要多种才能,也可以锻炼多种才能。基层工作直接面对群众,说话办事周期短、时间快、回旋余地少,在这种环境下实践,能够锻炼一个人的反应能力、政策水平和工作...

如何提高领导干部发展能力问题
答:三、开拓进取,在改革创新中提高科学发展能力 改革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开放引进是发展的条件。但是,应当看到,当前摆在我们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面前的问题是:改革力度不大,创新能力不强,开放程度不高。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换脑”。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弘扬敢闯...

如何提升领导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
答:积极探索新的途径和办法,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把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作为“第一抓手”。最后,树立正确政绩观,应把全部精力用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参考资料:领导干部如何提升群众工作能力?

要想成为高水平的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哪几点呢?
答:一个好的领导,勇于把自己做为榜样,勇当标杆。严格自律,真诚待人;己所不欲,己所不欲;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假如一个领导可以保证那么几个方面,不容置疑,肯定是难能可贵的好领导,当然是气度不凡,岂可没有权威性?何愁干不了事?当领导人最先要德性好,品性端,能与上级领导机构在思想方面...

领导干部如何培养战略思维能力,提高工作水平
答:只有具备较高的战略思维能力,才能正确处理战略目标、战略布局、战略重点、战略步骤、战略保障、战略转变等一系列事关全局的战略问题,才能有正确的战略规划和战略行动,才能驾驭全局取得事业的成功和可持续发展。 战略思维是领导干部必备的一种素质和能力 所谓战略思维,就是关于实践活动的全局性思维,其根本特征是正确处理实...

领导干部要提高哪些能力
答:第一,努力提高心系基层、深入群众的能力。领导干部能否深入群众,不单单是一个意识和觉悟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勇气和能力的问题。深入群众,就是要真正与基层的群众接触,真正掌握基层实情,这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

如何提升领导干部的素质与能力
答:随着时代的变迁,在经济迅猛发展以及社会不断进步的洪流中,领导干部如何注重工作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是适应大环境和与时俱进的必要。笔者认为,要提高领导干部工作能力和素质,必须不断地加强学习与锻炼,努力掌握科学的领导理念,有效履行领导职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与领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