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 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保障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作者&投稿:锺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普及和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
  旧中国是一个教育普及程度极低,文盲人口充斥的国度,1949年文盲占人口总数的80%以上,小学入学率仅有20%左右,初中入学率仅有6%,农村人几乎都不识字,简单的读写都要求人帮忙。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义务教育取得长足发展,但“文革”期间,义务教育事业受到严重摧残,学校办学条件十分简陋,教育质量得不到基本保证。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国务院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明确提出到2000年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宏伟目标。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进取、实事求是,以旺盛的创造力克服了种种困难, 在2000年总体上实现了“普九”的目标,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排在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前列,在我国教育史上矗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优先发展农村教育的战略决策。2003年,国务院专门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对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作出全面的战略部署。各级政府落实中央的战略决策和部署,以更大的精力和更多的财力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截至2007年底,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99.3%,实现“普九”的县数已占全国总县数的98.5%。农村义务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为国家义务教育的普及和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下面,我重点介绍近年来国家推进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新举措和新进展

  1、抓住重点,加大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在农村地区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的基础上,根据国务院领导的要求,教育部配合财政部共同研究制定了关于调整和完善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政策,包括:将提供免费教科书的范围扩大到全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推动落实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政策。提高农村中小学的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前实现国家规定的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提高农村校舍维修改造资金的补助标准,对特别困难地区加大支持力度。等等。

  2、深入调研,周密部署,全面实行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除学杂费。

  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教育部会同财政部等部门,就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进行了系统调研和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制定有关政策,决定从2008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继续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我国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都享受了免除学杂费政策,标志着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全面落实了《义务教育法》的基本要求,这是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的重要标志,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必将对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总结经验,推广典型,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教育部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关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关规定,国家通过实施一系列重大计划和工程项目,从宏观层面努力缩小义务教育发展的差距,并积极推动区域内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如期成功实现西部地区“两基”攻坚目标,西部地区“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8%,比2003年初的77%提高了21个百分点,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大幅度缩小。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极大改善中西部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切实缓解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资源匮乏、师资短缺等问题,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促进了教育公平。国家还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中小学师资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的问题。

  教育部先后在四川成都、辽宁沈阳、大连等地召开专门工作会议,推广各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先进经验。一是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在重要位置,明确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如北京、黑龙江、辽宁、河北、河南、安徽等地和大连、深圳等市都先后专门召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会议,出台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提出了本地区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二是加大城市薄弱学校改造力度,促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如,北京市先后投入8亿多元,用于改善城市薄弱初中和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上海市每年安排2亿元用于远郊区以及其他财政相对困难区的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成都市通过5年的努力,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基本消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实现均衡发展。三是采取多种措施,加强教师交流。河北省明确规定建立校长任期制及任期目标责任制,校长每届任期4年,在同一学校任职一般不超出两届,教师在一所学校任教不超过6至8年。沈阳市规定,校长、教师在一校任职6年,必须易校交流。四是改革普通高中招生办法。将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各初中学校,把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还给孩子们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空间。辽宁、河北、山东、海南等地将从2008年开始,大幅度提高了将优质普通高中名额分配到各个初中的比例。辽宁和海南达到70%以上,河北、山东也达到50%-60%。这些措施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初中学校间的升学竞争,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宽松的环境。五是加大治理力度,依法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颁布后,教育部研究制定了《贯彻<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依法规范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不得举办各种名目的重点学校、重点班。六是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目前,以流入地为主、公办学校为主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据2007年教育事业统计,在小学、初中就读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已有765万人,其中分别有77%和80%的学生在公办学校就读,有23%和20%的学生在已批准的民办学校就读。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 )。多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
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对工人、农民、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劳动者进行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业务的教育,鼓励自学成才。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扩展资料:
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
人们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的历史方位上,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高度,加深对新时代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重要战略意义的认识。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教育发展周期长,要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多方面要求,必须提前准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相继在国家层面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等战略,适度超前部署教育现代化,用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正在形成长效机制。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人大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建国后,政府采取了学校向工农开门、开展扫盲运动、设立人民助学金、促进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致力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帮助工农大众学习文化、接受教育。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1986年,国家颁布了《义务教育法》,为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上世纪末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宏伟目标,为广大适龄儿童年提供了公平的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实现了教育的普及。 
近年来,新一届政府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从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出发,立足于我国义务教育学校大多数学生在农村这一基本国情,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了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加大了对中西部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和贫困家庭学生就学的支持力度,努力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据统计,2003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总计达1365亿元,其中财政预算内拨款1094亿元,预算内拨款比1999增加了1倍多,占当年农村义务教育总投入的比例达80%,比1999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2004年,中央财政安排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专项资金超过100亿元,比2003年增长72%。 
为促进西部大开发,加快西部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缩小地区之间义务教育的差距,国家启动实施了“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要使西部地区在2007年和全国一样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中央在4年间将投入100亿元新建、改扩建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解决好新增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
为将优质教育资源传输到农村中小学,缩小城乡之间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差距,国家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国家将在5年内投入100亿元,到2007年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
为保证贫困家庭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国家积极推行“两免一补”政策,中央财政免费提供教科书经费大幅度增加,地方财政加大了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活费的经费投入,到2007年农村地区家庭贫困学生将普遍享受“两免一补”。这些重大举措将在整体上有力地推进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另外,国家在促进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关注特殊群体受教育权益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了明显进展。2003年,民族自治地方有各级各类学校83726所,在校学生2943万人,比1984年增加了29.7%,比1994年增加了10.6%;各类专任教师154.1万人,比1994年增加了16.0%。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少数民族的受教育年限显著提高。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朝鲜、满、蒙古、哈萨克等14个民族的受教育年限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4年,特殊教育学校数比1976年增加4.8倍,在校学生数增加12倍。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女生和男生净入学率的差别由1994年的1.3个百分点下降到0.04个百分点,性别差距明显缩小。

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什么
答: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什么:是为了培养有文化、有道德、有技能的公民,促进社会公平、和谐与发展。

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教育经费投入不足。2、应试教育体质造成的学生学习负担沉重。3、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城乡、地区、学校之间差距很大 4、城市的择校、乱收费、补习班现象,农村的辍学、教师不足现象。5、教科书状况混乱。

义务教育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答:小学(1997年9月2003年6月),初中(2003年9月2006年6),高中(2006年9月-2009年6月)。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义务教育质量事关亿万少年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历史沿革 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宗教领袖马丁·...

为什么说义务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
答:义务教育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只有通过教育来提高人民素质,才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义务教育又是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教育体系中的最基础、最基本的一层。它的主要目标是为每个公民提供平等的基础教育,使他们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并形成良好的教育...

为什么说义务教育对国家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
答:有助于增加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度,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虽然实行十二年义务教育有一些挑战和问题,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质量和教师素质问题等,但总的来说,它对于国家和个人的发展都是必要的。因此,政府应该为每个孩子提供受教育的机会,为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努力。

新中国教育发展历程,法制建设历程,政治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历程
答:同时,当时的教育部以及其他机关也强调普及小学教育,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出台,使我国义务教育在“文化大革命”后蓬勃发展,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当时的义务教育只是通过个别领导人的讲话和教育部等部门的政策、措施来规定,而没有法律的方式使义务教育规范化、正常化、严格化。直到1980年,...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指标标准是什么
答:设施设备利用率达到较高水平;(六)所有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达到良好以上;(七)课程开齐开足,教学秩序规范,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八)无过重课业负担;(九)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相关科目学生学业水平达到Ⅲ级以上,且校际差异率低于0.15。以上9项指标均要达到要求。

我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在哪一年(
答:2000年。《中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报告》指出,从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到2000年中国初步实现“两基”战略目标,再到2011年全面完成“两基”战略任务,经过中国政府和人民25年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中国全面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实现了从一...

我国义务教育的趋势
答:城乡义务教育实现“六统一”:即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经费标准,统一教师标准,统一教学标准,统一质量标准和统一评价标准。健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在学校布局、资源配置、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实施城乡一体化管理。“城市-城镇-乡村”三级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九年义务教育实现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对中国的发展有哪些作用呢?
答:所谓的义务教育就是如果国家有适龄的儿童或者是少年的话就必须要进入学校接受教育,这是国家对这些青少年采取的一种公益性的事业,这也是国家对于这些青少年的保障。义务教育的发展对于中国来讲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在以往有很多家庭非常的贫穷,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没有办法承担小孩子上学的学费。如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