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发展的理念 义务教育的内涵及其意义是什么?

作者&投稿:湛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科学制定规划。在摸底调查和建立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按照“雪中送炭、有序推进”的原则,合理制定2013年-2015年标准化建设工程的总体规划和分年度规划;按照实事求是、安全实用、功能齐备、勤俭办学和节约用地的原则,根据教学点、村小的规模和实际需要,一校一策地确定具体建设改造方案,充分利用现有校舍和设备资源,缺什么补什么,规范操作,确保建设改造一所成一所。
2、整合项目资金。在实施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时,要与农村校安工程、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教育捐赠项目等工程(计划)统筹协调,紧密结合,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益。
3、明确建设标准。具体实施以改造提升为主,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能改建的不新建,能整合的不扩建,能使用的不拆建。按照“够用实用、填平补齐”的原则,制定校舍建设和教学装备两个方面的标准。校舍建设标准主要内容是“十有三化”(“十有”是:班班有教室、教师有办公室、教师有宿舍、校校有食堂、校校有自来水、校校有厕所、学校有围墙、校校有值班室、学生有活动场所、校校有校门。“三化”是:校园绿化、道路硬化、环境美化)。教学装备标准主要包括“四配置”:为每个学生修缮配备课桌凳,配备必要的图书资料和教学仪器设备,配备音体美三个学科必要的教学器材,配置幼儿班教学必要的教具和玩具。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强调什么什么的理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强调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理念。新法强调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保障学生入学后也要享有相对公平的公共教育资源和待遇。

内涵:一是义务教育的性质为实行完全免费制度,即不但学杂费免,连书本费也免,甚至提供一定的生活补助。二是接受义务教育,不但是公民应履的行义务,更是应享有的权利。适龄儿童失学,应视为侵犯其权利。三是实施义务教育的主体是政府,实现义务教育首先是政府应该承担的义务。对世界上实行义务教育制度的国家而言,这几点不但是共识,而且是实践,我想我们不应例外。
意义:
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对所有适龄儿童少年统一实施的具有普及性、强制性、免费性的学校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础,实现社会公平的起点。接受义务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实施义务教育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支持义务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
义务教育一直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本世纪初,中国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首先解决法律规定的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的问题。在义务教育实现全面普及和免费之后,国家明确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努力实现让所有的适龄儿童少年都"上好学"的目标。
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适龄儿童少年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基本均衡的义务教育是政府的法律责任,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应该享有接受质量合格的义务教育的平等机会。义务教育的属性决定,义务教育必须均衡发展。
必须看到,推进均衡发展的任务比起实现普及的任务来说,更艰巨、更复杂,用的时间会更长。当前,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的不均衡的矛盾仍较突出,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将伴随着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差异、整体提升教育质量的全过程;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将伴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的全过程;推进区域间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将伴随着解决区域经济社会不平衡问题、提高中西部教育水平的全过程。
各地要按照《教育规划纲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以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为契机,明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振奋精神,真抓实干,如期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性质:中国义务教育的三个基本性质为强制性、公益性、统一性。
公益性:所谓公益性,就是明确规定"不收学费、杂费"。公益性和免费性是联系在一起的如修订的义务教育第二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统一性:统一性是贯穿始终的一个理念。在新法中,从始至终强调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义务教育,这个统一包括要制定统一的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设置标准、教学标准、经费标准、建设标准、学生公用经费的标准等等。这些与统一相关的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到法律的修改中来。
强制性:强制性又叫义务性。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谁违反这个义务,谁就要受到法律的规范。家长不送学生上学,家长要承担责任;学校不接受适龄儿童、少年上学,学校要承担责任;政府不提供相应的条件,也要受到法律的规范。
主要影响:
指明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个根本的方向。
明确义务教育承担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使命。
回归了义务教育免费的本质。
进一步完善了管理体制,强化省级统筹。
确立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平等权利。
规范了义务教育的办学行为。
建立了义务教育新的教师职务制度。
增强了《义务教育法》执法的可操作性。

义务教育发展的理念
答:1、科学制定规划。在摸底调查和建立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按照“雪中送炭、有序推进”的原则,合理制定2013年-2015年标准化建设工程的总体规划和分年度规划;按照实事求是、安全实用、功能齐备、勤俭办学和节约用地的原则,根据教学点、村小的规模和实际需要,一校一策地确定具体建设改造方案,充分利用现有...

教育理念有哪些
答:现代教育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因此它更关注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全面性,表现在宏观上,它是面向全体公民的国民性教育,注重民族整体的全面发展,以大力提高和发展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民族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为根本目标。表现在微观上,...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2023义务教育新课标的语文课程理念包含以下几方面:1、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育人功能。2、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3、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4、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5、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五大核心理念包括什么
答: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五大核心理念的内容如下:1、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这个理念强调的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该帮助学生通过学习数学来形成和发展面向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这些核心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和发展起来的。2、设计体现结构化特征的课程内容。

教育部15年义务教育政策要求是怎样的
答:教育部15年义务教育政策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核心的新发展理念实施的重要政策措施。该政策内容主要包括多项指标、指导意见和资金保障政策。其中指标包括义务教育毛入学率、巩固率、转入率、适龄儿童入园率、统一管理农村小学比例等。指导意见包括加强校舍安全、推进民族教育、改革中考招生制度等;...

简述义务教育课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答:简述义务教育课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下:坚持全面发展,育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

最新的教育理念是什么?
答:教育理念的价值 1、教育目的方面:关注教育的目标和意义,例如教育是培养人才、促进社会进步、个人全面发展等等。2、教育方法方面:关注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例如强调理论学习、实践探究、合作学习等等。3、教育价值观方面:关注教育所代表的价值观和精神,例如人文关怀、独立自由、自我实现、公平正义等等。4、...

2022版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2022版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如下:一、“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强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应使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形成和发展面向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不同学段发展水平不同,是制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二、“设计体现结构...

教育理念有哪些
答:十大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创造性、主体性、个性化理念、开放性理念、多样化理念、生态和谐理念、系统性理念。教育理念,即关于教育方法的观念,是教育主体在教学实践及教育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应然”的理性认识和主观要求,包括教育宗旨、教育使命、教育目的、教育理想、教育目标、教育要求...

教育现代化的理念是什么?
答:1、以人为本的理念 2、全面发展的理念 3、素质教育的理念 4、创造性理念 5、主体性理念 6、个性化理念 7、开放性理念 8、多样化理念 9、生态和谐理念 10、系统性理念 现代教育的特性:教育的社会性是教育的根本属性。教育是为人类所特有的现象,它是通过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语言和文字来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