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决策更科学 为了决策更科学民主,要让老百姓参与府的相关决策,民政府要采纳...

作者&投稿:说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决策科学、符合实际,是决策能力高的一个重要标志。
决策就是拿主意、想办法、定方案,在整个领导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着关键作用。领导干部位高权重,掌握着决策资源和决策主动权,决策一旦失误,整个领导工作就意味着将以失败告终。决策能力高的一个标志,就是决策科学、符合实际。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决策科学呢?
要有明确的目标,最忌无的放矢。目标就是预期中的结果,决定着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向,关系着领导工作的成败。德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和军事历史学家、近代军事战略学的奠基人、享有“西方兵圣”之誉的克劳塞维茨曾经说过:“如果没有想清楚要以战争达成什么,以及准备如何完成,没有人可以轻易发动战争,最好连想也别想。”战争是这样,领导工作也是这样。一个领导干部如果没有把决策目标搞清楚,就不可能作出科学、正确的决策,更谈不上决策能力。在决策目标清晰、明确的前提下,还要坚持“超越目标,目的优先”的原则。“十三五”规划中确定的“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是一个战略目标,目的是让“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明确了这个目的之后,地方政府就可以因人因地施策:能就地脱贫的就通过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实现就地脱贫,不能实现就地脱贫的就实施扶贫搬迁,找一个“一方水土能养一方人”的地方实现易地脱贫;而且,实施易地脱贫较之就地脱贫的决策思路更开阔,更富有远见和创造性。
要有担当的勇气,最忌当断不断。决策就是责任,失误就要担责;不愿担责,不敢担当,就不配当领导、作决策。敢于担当,敢于直面矛盾和问题,是决策的第一步。决策本身就意味着变革现状、调整格局,意味着利益和权力的重新分配。决策和决策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触及各种矛盾,甚至会得罪一些人,受到阻挠和责难。特别是一些久拖不决、积重难返的问题,决策起来往往难度很大。这就要求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必须要有担当的勇气,有迅速做出选择、定下决心、形成方案的决断力。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地方出现矛盾和问题后,由于当地领导议而不决,没有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结果“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最后酿成震惊社会的群体事件,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顾虑、拖延是决策的大敌。有些决策,特别是一些非常规性的决策,本身就包含着一定的风险,何况有些问题来得急,需要当机立断。作为决策者,必须敢于担当、敢于拍板、敢于决断,切不可优柔寡断、错失良机,努力避开“布里丹选择”的陷阱。
要有民主的作风,最忌个人专断。“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大愚误国,皆因好自用”。民主是决策的生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民主的作风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保障,也是衡量领导干部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的重要标准。领导干部作为决策的主体,既要有耳听八方的“功夫”,又要有包容天下的气度,既要能够认真倾听各方面的情况,又要能够容得下各种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广纳民言、广聚民意、广集民智,善于在不同意见、不同声音中进行比较、鉴别和选择,善于运用民主的意识指导决策,运用民主的作风保障决策,运用民主的方法做出决策,从而使决策活动更加透明化,决策过程更加民主化,决策结果更加科学化。“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也没有决策权。”要健全决策调研制度,把调查研究作为决策的前置条件和必经程序,决策前先调研,不调研不决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群众路线,也是进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中心环节。决策前,要到群众中求策问计,使决策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决策时,要把权力交给群众,调动群众广泛参与,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决策后,要回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对群众不理解的耐心解释,对群众不满意的及时进行改进,对群众反对的坚决予以纠正。坚持专家咨询和论证,认真听取专业人员的意见、建议。坚持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努力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要有创新的精神,最忌因循守旧。一个领导干部的决策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创新能力。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要求决策者必须要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敢于另辟蹊径,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敢于另谋新策,用别人没用过的招,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大胆解放思想,大胆实践、探索,始终坚持在实践中寻求答案,在创新中寻求出路,在改革中完善改革。

要有战略的远见,最忌战略短视。短视难有作为,远见赢得未来。决策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预测性和风险性,要求决策者必须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察古知今、鉴往知来,具有见微知著的洞察力和超前把握事态发展趋势的预见力,切不可鼠目寸光,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远见源于卓识,思路决定出路。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善于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历练中增强掌控全局的能力和洞察未来的远见,努力提高自己的“眼商”。要不断加强科学理论的学习,以宽广的世界眼光和敏锐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等思维方式,观察、分析问题,努力使自己主导的决策成为正确的而不是盲目的决策,成为有科学根据的而不是想当然的决策。要加强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研究,弄清楚它们是怎么产生的、变化发展的趋势怎样、应该如何引导使之趋利避害,在不断总结和探索中提高思想水平和决策能力。(来源:大众日报)

联系实际 谈谈如何做到科学决策~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任务,而领导干部科学决策的能力是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领导干部如何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既是我们长期以来致力于探讨解决的老问题,也是新形势下需要不断深入发掘研究的全新课题。对此,笔者谈点粗浅的看法。科学决策要树立四种意识全局意识。“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领导干部只有树立全局意识,才能以宽广的眼界胸怀全局,做到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才能以宏观的战略思维分析全局,做到顺势而动、因势利导;才能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辩证思维谋划全局,做到高瞻远瞩、统筹兼顾,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程序意识。领导干部的决策有一个过程。决策的过程只有用严格的程序来控制,才能产生科学的决策。决策的一般程序通常可分为界定问题、确定目标、拟定方案、优选方案、审定批准、细定计划、指导实施、反馈修订八个阶段,这八个阶段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构成了科学决策的基本程序。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些程序,才能避免凭经验盲目决策、凭直觉仓促决策、凭感情随意决策和凭印象片面决策的倾向,确保决策过程的规范性,从而以规范求质量,以规范求效率,以规范求实效,以规范保证科学决策。民主意识。民主决策是科学决策的核心,离开了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就无从谈起。只有按照严格的程序,经过层层的民主选择,决策的目标才会越来越明确,越来越集中,决策方案才会越来越可行,越来越可靠,决策者的主观愿望才会越来越符合客观现实,从而使决策更加正确科学。修正意识。领导干部在决策过程中应当树立高度的修正意识,密切关注决策方案的实施进展情况,捕捉新的信息,发现方案执行过程中新出现的问题,抓住新的机遇,及时对原定方案进行调整、修正和完善。科学决策要把握四个原则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决策是决策者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决策必须符合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必须能在实践中行得通。决策总是面向未来的,而未来的环境或条件常常只有部分是可知和可控的,大部分是未知和不可控的。因此,领导干部在决策过程中应坚持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运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把握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基本原则,努力使良好的主观愿望尽可能地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经验运用与理性思维相结合的原则。经验决策是一种传统的决策方式,它具有直观感知性、认识表面性、分析情况的非定量性等特点。领导干部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形成正确认识的基础,又是提高认识能力的条件,在决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多一个方面的实践经验,就多一个决策的参照系,就会使决策增加一分科学性。但是,在现代决策中,领导干部经常要面对许多自己不熟悉、未曾经历过的新情况,这就需要运用理性思维的方法,对影响决策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科技因素、文化因素、人员因素等各个方面的复杂因素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进行逻辑性思考,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只有把经验运用与理性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在纷繁复杂的重大问题面前既不盲目武断,又不优柔寡断,从容地、科学地实施决策。“内脑”与“外脑”相结合的原则。领导干部的“内脑”由直觉思维和理性思维两部分构成。“外脑”相对“内脑”而言,具有人数多、类型多、思维发散的特点。由于一些专家学者和咨询机构长期从事研究工作,在某些领域具有常人所不具备的知识储备和判断能力,运用这些“外脑”对决策事项进行谋划论证,可以有效地提高决策正确的保险系数。“内脑”和“外脑”各具特色,不能相互替代。领导干部在决策中应牢牢把握两者相结合的原则,尤其应注重运用“外脑”,充分发挥其智囊团、思想库的功能作用,促使决策向科学正确的方向发展。贯彻上级指示精神与走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领导干部在决策过程中经常面临贯彻执行上级指示精神的问题,往往会以上级的意图为决策的前提和依据,确保上级决策的落实。但是,如果盲目地照搬照抄上级的指示,必然会使决策缺乏创造性,使本级的决策既脱离上级的精神实质,又脱离下面的具体实际,造成决策失误。实施科学决策,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把握好贯彻上级指示精神与走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上级指示精神,把依靠群众、发扬民主贯穿整个决策的

在没有做到信息完全对等的情况下

所谓的人人参与民主来决定重大公共政策是不现实的
比方说珠港澳大桥
有的人借着民主的幌子就是不让通过
你该怎么办呢?

科学决策的基础是什么
答:4、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方法。特点介绍:1、程序性:是指科学决策不是简单拍板,随意决策,更不是头脑发热,信口开河,独断专行,而是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按照一定的程序,充分依靠领导班子、广大群众的集体智慧,正确运用决策技术和方法来选择行为方案。2、创造性:是指决策总是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和...

如何科学决策(万维钢,决断)
答:科学决策的四个步骤:第一步:看看自己都有哪些选项。错误做法:有什么选项就从这些选项里选。正确做法:看看能不能给自己增加几个选项。第二步:评估每个选项的优劣。错误做法:“确认偏误”,先入为主地喜欢和坚持某个选项。正确的做法:向多人寻求意见,获得一个客观的评估。第三步:从这些选项中...

...使与民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决策更加民主化和科学化
答:公共决策科学化就是指公共决策这一主观活动要完全符合客观事物的实际,并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手段和体制进行决策。实现我国公共决策科学化的基本要求和途径有:(1)树立正确的决策指导思想。(2)正确认识具体决策对象和决策环境的特点和规律。(3)建立健全决策机制。(4)规范决策程序。(5)现代化的...

如何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答:这两种现象看似顺当,其实蕴含着危险提高决策科学化的三种方法经营管理。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准备工作做得不够,有的'与会者对所议问题关心不够,缺乏了解,因而盲目举手通过,也可能是由于对某些领导的意见盲听盲信,未经独立思考,有的甚至有意适逢领导的意见,还有的可能是个别领导独断专行,施加压力或预示...

科学的决策过程包括哪些步骤
答:科学的决策过程:1、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确定决策层次决策既然是一种管理活动,所以就必须围绕一定的问题来展开。例如在一个软件企业中,就有企业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发展自己;企业目前资金不足如何筹措;企业开发的软件产品如何进行市场定位;已开发的产品如何进行策划、宣传和销售等问题需要解决。2、明确目标...

科学决策方法:四步决策法
答:万维钢精英日课第一季,其中解读了一本关于科学决策的书,对我来说,很有收获。——奇普·希思(Chip Heath)和丹·希思(Dan Heath)的《决断:如何在工作生活中做出更好的决策》 ( Decisive: How to make better choices in life and work )。科学决策是一门学问。这本书重点就是讲解了有关...

如何提高领导者的科学决策能力
答: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序化、规范化、法制化、现代化,才能更好地迎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新技术、新理论、新问题、新思路、新情况的挑战,才能保证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最大化,党政机关管理和运行成本、决策风险的最低化,这也是深入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

如何科学决策
答:教你一个科学又简单的好方法 第一步,是列出你做选择时,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具体到这个问题上,是:兴趣、家人支持、容易度、就业前景。第二步,是针对这两种选择,对每个考虑因素进行打分(相当于考试得分,满分为10分),并且决定它的权重(相当于学分,我们按照百分制),也就是赋值。要注意的是...

什么是科学决策
答:是指科学决策不是简单拍板,随意决策,更不是头脑发热,信口开河,独断专行,而是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按照一定的程序,充分依靠领导班子、广大群众的集体智慧,正确运用决策技术和方法来选择行为方案。 创造性 是指决策总是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需要完成的新任务而作出选择,不是传声筒、录音带,也不是售货员、二传手,而...

M说丨决策者如何让决策更有效?
答:有效决策是指可以实施的决策。有效决策可分两种情况:一是决策符合一定的程序制度的要求,具有合法性,可以实施;二是决策符合客观情况,具有可行性,可以实施。这两种有效决策都可以实施,只是其有效性的判断标准不同。前者是主观的判断标准,即人们制定的决策程序和决策制度。在没有一定的决策程序和决策制度情况下,实际掌握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