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发配至宁古塔的犯人都去了哪里?

作者&投稿:欧阳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我国古代,流放是一种很常见的刑罚,所谓流放就是将罪犯放逐到荒僻、人烟罕至的地方,来实现对罪犯的惩治。

看上去是一种温和的刑罚,其实它是用来惩罚重刑犯、谋逆之臣的重刑,我们看《水浒传》的时候,像武松、林冲等许多梁山好汉或杀人或失职,都被流放过,那时流放的主要地点是沧州、江州。

古代流放都是让罪犯远离家乡、跋涉千里,去往荒僻之地定居,除了背井离乡的跋涉之苦,还要负责流放地的开垦工作,几代人流放至此,荒凉之地也就变得繁华了,国家没耗费人力财力就多了一座城池,之后再选一处荒蛮之地作为流放之所,周而复始,到了清朝,关内地方都被发掘的差不多了,便想到去发展关外的龙兴之地,流放之地便选为了宁古塔。

宁古塔不是塔,而是清军在黑龙江戍边的一个军事驻地,当时沈阳以北的吉林、黑龙江都在其统辖范围内,负责向朝廷提供八旗兵源,向戍边部队送战备物资,后来甚至成为了与盛京齐名的藩国进贡礼品的代收点。

这么介绍宁古塔,是不是有种军事要塞,繁华发达的感觉,其实清朝入关之初许多年,东北都因为气候条件的原因,人烟稀少,无奈那是边关又是清朝发家之地,所以必须得有皇室信任的封疆大将带领八旗兵驻守于此,条件也是很艰苦的。

也因此,清廷才想着把犯人流放到宁古塔,给戍边的旗兵将领做披甲奴,伺候主子的衣食住行,也算是对他们艰苦戍边的补偿,这些流放的犯人命如蝼蚁,根本无人在乎,戍边士兵压力大、无聊苦闷时,都会拿披甲奴解闷,习武之人的解闷方式都比较粗暴,出人命是常事,也不会有人追究责任。

同时发配至此的罪犯也承担起修路搭桥、开垦荒田、移山填海以及奴隶主交代的各种杂活粗活,清朝流放的犯人中很多都是知名的江南文士,不用说干体力活,让他们缺衣少食的在东北活下去都很难,宁古塔埋葬了无数文人的白骨。

身强体壮、能克服恶劣条件生存下来的,若是有幸遇到开明的主子,娶妻生子,也算在宁古塔安了家、扎了根。

宁古塔承载了大清的兴盛衰亡,流放至此的人们目睹了世事变迁、沧海桑田;

宁古塔听到过世人的浅酌轻歌与悲痛呻吟,也见证了雁飞长空与硕米肥鱼。

清朝的灭亡,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时代也随之结束,一个民主共和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奴隶制度被废除,宁古塔里的披甲奴们得以脱离奴籍,成为自由人。

不过新中国建立之前,中国经历一段军阀混战的岁月,许多人都被迫参军或是死在了混战之中,能够侥幸活下来的去处基本就三地:

许多犯人当年都是一人发配全家充公、或者干脆全家发配的,囚居宁古塔多年,家乡已无牵挂,所有的亲人、朋友都在这里,自己的青春也在这里,也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索性就留在这黑土地上。

也有些人想着落叶归根,再跋涉千里回到故里终老。

再有就是随军作战或是逃难流落在外,抗战结束时孑然一身,就留在当地定居,飘到哪算哪。



绝大部分就在当地安家落户,娶妻生子,只有小部分人返回中原老家去生活,清朝著名诗人吴兆骞就在宁古塔生活了23年,最后被康熙重臣明珠所救,回到了京城。

清朝灭亡后,发配至宁古塔的犯人基本上都留在那里了,由于常年在宁古塔生活,他们已经非常习惯那里的生活。

我觉得这些犯人应该被释放了,因为清朝灭亡以后,这些人是没有地方可以去的,也没有多余的粮食养活他们。

宁古塔的条件非常寒冷而且恶劣,发配到宁古塔的犯人,有的在去的路上就病死了,大多数在宁古塔受不了环境折磨也去世了。

~

清朝灭亡后,发配至宁古塔的犯人都去了哪里?
答:同时发配至此的罪犯也承担起修路搭桥、开垦荒田、移山填海以及奴隶主交代的各种杂活粗活,清朝流放的犯人中很多都是知名的江南文士,不用说干体力活,让他们缺衣少食的在东北活下去都很难,宁古塔埋葬了无数文人的白骨。身强体壮、能克服恶劣条件生存下来的,若是有幸遇到开明的主子,娶妻生子,也算在...

清朝灭亡之后,宁古塔的犯人去哪了呢?
答:在众多的清宫戏中经常能看到清朝皇帝处罚犯人时的一句话:“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这句话中的宁古塔位于现在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下辖的宁安市,宁安的满语就叫宁古塔,而披甲人就是当地的官兵,因为冷兵器时代的官兵作战都要身披盔甲,因而得名“披甲人“。在唐宋时期被流放的...

清朝灭亡后,流放到宁古塔的犯人怎么办了
答:早年发配到宁古塔的囚犯,除去因各种原因死的,大多数都是直接在当地安家落户了。而剩下的极少部分,则返回了中原地区,回到家乡生活。宁古塔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长汀镇古城村,是中国清代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是清代宁古塔将军治所和驻地,是清政府设在盛京(沈阳)以北统辖黑龙江,吉林广大地区...

被发配宁古塔的犯人最后都怎样了?有人能在那里生存吗?
答: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宁古塔这几个字,对于清人来说,就是人间地狱。一般情况下是没有退路的,但有些情况下犯人没有到达宁古塔,没有生命。但是犯人没有自由,没有反抗的理由。因为在《大清律例》中,放逐宁古塔的罪行记载的很清楚:被强盗免死减死的,抢劫几户人家阻止第一户的,帮贼放弃第一个贼...

清朝的重犯都被发往宁古塔,清朝覆灭后,宁古塔的犯人如何安置?
答:流放宁古塔的犯人服刑期满后怎么样了呢?流放边疆的犯人一般不会是无期徒刑,那他们服刑期满后又去了哪呢?大部分流放到宁古塔的犯人都会在流放的路途中死亡,能平安到达的犯人们,也难以熬过重体力的劳动,以及寒冷的冬天。当然也有部分身体素质过硬的,忍受住了环境和体力、心理的多重考验而坚强地到了...

...都被发往了宁古塔,在清朝覆灭后宁古塔的犯人都是如何安置的?_百度...
答:宁古塔位于东北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下辖的宁安地区。清朝初期时,这个地方不仅是人丁稀少的不毛之地,而且又是非常的苦寒。清朝的犯人一听到“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这句话,有些人干脆就自杀了,觉得死了比活受罪强,因为去宁古塔要走两三千里遥远的路程,而且经常有在半路上被虎狼恶兽吃掉,甚至被...

清朝灭亡后,流放到宁古塔的囚犯结局如何?
答:清朝灭亡后,流放到宁古塔的囚犯结局:清朝灭亡,自然也就不存在犯人一说,大都回归到了平等,所以大多数的人选择留在那里生活。清朝历史上宁古塔一地赫赫有名,作为重刑犯的主要流放地,让很多人闻之胆寒。宁古塔到底为什么被人所惧怕呢?那得先从流放这一刑罚说起。古代百姓们最为渴望的是安居乐业,...

清朝灭亡之后,宁古塔的犯人去哪了呢?
答:辅国将军,晋辅国公载澜,流放到新疆迪化(乌鲁木齐)、绥来两地居住。所以说,从1759年乾隆平定新疆开始,到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历时长达153年。在此期间,犯人基本都不再流放到宁古塔,而是新疆等,所以当153年后清朝灭亡,之前发配到宁古塔的犯人岂不基本上已经老死他乡。

清朝灭亡之后,宁古塔的犯人去哪了?
答:清朝灭亡之后,宁古塔的犯人去哪了?送宁古塔、皮甲为奴,是清宫剧最常见的送法。顺治十五年至清末,宁古塔被用作流放地。其实到了清末,这些地方已经很发达,不再贫瘠。宁古塔是清代龙兴之地,地广人稀,又苦又冷。为了更好的惩罚罪犯,清朝将流放地改为宁古塔。顺治十五年,清廷规定,以仇恨诬告者...

清王朝被推翻后,流放宁古塔的重刑罪犯都去哪里了?
答:而宁古塔的地理位置位于黑龙江省,通过地图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座塔主要在松花江左岸和支流海浪河的南岸,所以,如果被皇帝发配到宁古塔,犯人想在这种极其严寒且条件艰苦恶劣的荒凉之地生存下来,简直是难上加难。在当时,被流放宁古塔的犯人也是要根据等级来分配的,首先一级区域是在宁古塔距离京城两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