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被流放到宁古塔的名人有哪些,除了文人还有 被流放宁古塔的官员们的不幸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作者&投稿:枕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历史上被流放到宁古塔的名人有哪些,除了文人还有一名海盗
宁古塔,一个令多人文人墨客都魂飞丧胆的地方。中国文学家王家祯《研堂见闻杂录》称"宁古塔,在辽东极北,去京七、八千里。其地重冰积雪,非复世界,中国人亦无至其地者”。可以见宁古塔是多么恐怖的地方,中国自明朝开始,朝廷对犯人的处罚就开始有流放宁古塔这一项了,中国有哪些人名人被流放过宁古塔呢?
1.文人张缙彦
他是明代最后一任兵部尚书,文人之气,临危被崇祯按到兵部尚书的位置。他的错误判断导致李自成长驱直入,打到了京师,后降清。顺治十七年六月,因"文字狱"被捕下狱;十一月被没收家产,流徙宁古塔。
2.诗人吴兆骞
清初著名的诗人。顺治十四年科场案,无辜遭累,遣戍宁古塔二十三年,友人顾贞观恳求于纳兰性德,后经性德父明珠营救,得以赎还,回来后三年就死了。他在给其母的信中说:"宁古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可见宁古塔生活的悲惨。
3.大学士方拱乾
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由于江南江西总督马国柱等人推荐,拱乾被清廷起用为内翰林秘书院侍讲学士。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因受江南科场案株连于1659年被流放宁古塔。顺治十八年即1661年赦归故里,1667年客死扬州。方拱乾曾说:"人说黄泉路,若到了宁古塔,便有十个黄泉也不怕了!"
4.海盗郑芝龙
郑芝龙是我们的民族英雄郑成功的父亲,他起初是一个海盗,明朝灭亡后,他投靠了清朝。在清朝开始混得风生水起,后来他的行为异常过分,清廷随便找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把他流放到宁古塔。最终客死他乡。

清朝都谁被流放到宁古塔了?~

清朝期间,发配到宁古塔的“名门望族”也不计其数。康熙年间,轰动朝野的戴名世《南山集》案、方孝标《滇黔纪闻》案,先后涉及三四百人,包括康熙的宠信江苏巡抚张佰行、名人志士方苞等许多无辜人员受到株连。康熙看过奏折后,认为涉案人太多,有些恻然。再过一个多月就是他的六十大寿了,他也想讨个吉利。据此判决,只斩戴名世一人,并未罪及家人。对方孝标,因其已过世,并未深究,只是将其子及家人一并发往宁古塔。

清朝发遣罪犯的场所除了宁古塔外,还有尚阳堡。尚阳堡在辽宁省开县东20公里处。顺治四年,山东高密山李因对当时的法律不满而上书皇上,换来了死刑,后念其情有可原,改为杖责,徒步宁古塔;后又免其杖责,流放到尚阳堡。无论是宁古塔、尚阳堡,还是清朝时期的其他监狱,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对犯罪人或反抗者进行惩罚镇压的一种手段。它是封建社会的产物,是在法律不完善、不健全情况下,改造罪犯的一种形式,它将随着封建王朝的消失而退出历史舞台。

宁古塔为古地名,约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带,范围大概是图们江以北,乌苏里江东西两岸地区,地靠日本海,旧属吉林管辖。满语数之六为宁古(ninggun),个为塔,所以宁古塔的意思是“六个”。
1、路途遥远。
宁古塔在黑龙江牡丹江一带,而古代交通不便,前往宁古塔路途遥远,周围不是森林就是沼泽,人烟荒芜,常有虎熊出没。很多被流放到宁古塔的犯人根本都到不了宁古塔就已经死在了路途之中。
2、环境恶劣
据《研堂见闻杂记》写道,当时的宁古塔,几乎不是人间的世界,流放者去了,往往半道上被虎狼恶兽吃掉,甚至被饿昏了的当地人分而食之,能活下来的不多。
宁古塔常年冰封。吴兆骞在给其母的信中说:“宁古寒苦天下所无,自春初到四月中旬,大风如雷鸣电激咫尺皆迷,五月至七月阴雨接连,八月中旬即下大雪,九月初河水尽冻。雪才到地即成坚冰,一望千里皆茫茫白雪。”
方拱干曾说:“人说黄泉路,若到了宁古塔,便有十个黄泉也不怕了!”

3、生活困苦屈辱
不管你曾经是王子还是少爷,带上镣铐,走进宁古塔,就是等于已经被剥夺了之前的身份地位,到了宁古塔后便被当地的八旗子弟瓜分,成为了他们的奴隶,大多数的人,都需要在做苦力中度过自己的下半生。
对于有一定姿色的女子而言,她们的生活更为凄惨,有的会被他人糟蹋,有的会直接被卖到青楼之中。著名作家余秋雨曾在《流放者的土地》中写道:“好不容易到了流放地,这些奴隶分配给了主人,主人见美貌的女性就随意糟蹋,怕其丈夫碍手碍脚就先把其丈夫杀了。”
而这里距离京城十分之远,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很难传到京城中去,因此当地部分有权有势的人便成了地头蛇,对流放之人百般折磨,更无人追究责任,可谓命运一点不由人。
扩展资料

宁古塔文化地理传承
从顺治年间开始,宁古塔成了清廷流放人员的接收地,他们当中有抗清名将郑成功之父郑芝龙;文人金圣叹家属;著名诗人吴兆骞;思想家吕留良家属等等。
他们的到来,传播了中原文化,使南北两方人民的文化交流得以沟通。流民的涌入改变了当地以渔猎为主的原始生活方式,教他们种植稷、麦、粟、烟叶,采集人参和蜂蜜,使农业耕作得到发展。
时存300年多年的国防重镇,遗留下许多历史文物,其中古城城东4公里的觉罗古城最为著名,传为清始祖发迹之处,城外有古坟多处,包括萨布素将军墓;城内庙祠有二三十座,可惜大部已损坏;还有天聪年间修建的大石桥和桥下的泼雪泉等。
宁古塔无塔,吴江学子吴兆骞(字汉槎)曾因科场案流放宁古塔二十三年。末期好友顾贞观以《金缕曲》二首言于纳兰性德,通过大学士明珠(纳兰之父),吴才得回故园,三年后病逝,有《秋笳集》传世。
当时清朝朝廷的大案以它作为句点,因此“宁古塔”三个再平静不过的字成了全国官员和文士心底最不吉祥的符咒。
任何人都有可能一夜之间与这里产生终身性的联结,而到了这里,财产、功名、荣誉、学识,乃至整个身家性命都会堕入漆黑的深渊,几乎不大可能再走得出来。金銮殿离这里很远又很近,因此这三个字常常悄悄地潜入高枕锦衾间的噩梦,把许多人吓出一身身冷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宁古塔

中国历史上被流放到宁古塔的名人有哪些,除了文人还有
答:可见宁古塔生活的悲惨。3.大学士方拱乾 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由于江南江西总督马国柱等人推荐,拱乾被清廷起用为内翰林秘书院侍讲学士。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因受江南科场案株连于1659年被流放宁古塔。顺治十八年即1661年赦归故里,1667年客死扬州。方拱乾曾说:"人说黄泉路,若到了宁古塔,便有十...

流放到宁古塔的名人有哪些
答:宁古塔无塔,吴江学子吴兆骞(字汉槎)曾因科场案流放宁古塔二十三年。末期好友顾贞观以《金缕曲》二首言于纳兰性德,通过大学士明珠(纳兰之父),吴才得回故园,三年后病逝,有《秋笳集》传世。当时清朝朝廷的大案以它作为句点,因此“宁古塔”三个再平静不过的字成了全国官员和文士心底最不吉祥的符咒。

清朝都谁被流放到宁古塔了?
答:对方孝标,因其已过世,并未深究,只是将其子及家人一并发往宁古塔。清朝发遣罪犯的场所除了宁古塔外,还有尚阳堡。尚阳堡在辽宁省开县东20公里处。顺治四年,山东高密山李因对当时的法律不满而上书皇上,换来了死刑,后念其情有可原,改为杖责,徒步宁古塔;后又免其杖责,流放到尚阳堡。无论是...

戴梓康熙年间就发明了28连发的“机关枪”,为何反被流放宁古塔?
答:戴梓是一个伟大的武器专家,在康熙年间就发明了28连发的的机关枪,可是为何后来戴梓反被流放宁古塔呢?原因有几个大家可以参考:一、康熙皇帝不信任戴梓,导致最终的结果:康熙皇帝其实并不像是电视剧或者是电影上面描绘的那么伟大,他是一个拥有着狭隘民族主义情绪的领导者,这一点从康熙对待满汉大臣就能...

陈壮履流放宁古塔是真事吗
答:关于陈壮履流放宁古塔的事实没有得到证实,是虚构的故事。宁古塔是清代的一个地方,在当时的国语满语中,宁古的意思是六,塔的意思是个,宁古塔本身的意思其实是六个。相传当年努尔哈赤的曾祖父福满所生的六个儿子曾居此地,各占一方,清军入关后,这六个兄弟被尊称为六祖,当地至今仍留有六祖城遗址。

哪个正黄旗被流放宁古塔了
答:正黄旗朱议滃被流放宁古塔了。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朱议滃,因为有人要赎回赏给他的人未果,被汉军正蓝旗谢某某,印章遮盖不清,告发,于康熙元年被流放到宁古塔的,康熙四十五年病故。宁古塔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长汀镇古城村,是中国清代统治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是清代宁古塔将军治所和驻地,是...

解密:清朝为何把罪犯流放到皇族的老家盛京?
答: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宁古塔 自清顺治十年设置宁古塔昂邦章京至今已360年。因时值明清易代之际,大批受到朝廷刑罚的官员将领被发配到宁古塔,特别是顺治至乾隆年间,成千上万的人被流放到东北,让宁古塔成为当年有名的流放地之一。历史上的罪犯流放最早起源于五代后晋天福年间,到了清代有了较大发展,逐步...

中国古代四大流放地在哪里?
答:1. 宁古塔:位于今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宁古塔在满清时期是重要的犯人流放地。古时候,这里荒凉且常有野兽出没。自清顺治帝开始,犯有重罪的人常被流放到宁古塔为奴。许多人未到达宁古塔就死在了路上,少数到达的人也是九死一生。流放至宁古塔的名人包括明代最后一任兵部尚书张缙彦,清初著名诗人...

电视剧甄嬛传中,甄父被流放宁古塔,宁古塔是什么地方?
答:在电视剧《甄嬛传》中,甄父被流放到宁古塔,这个地方位于中国东北的极北之地,今天的地理位置大致相当于黑龙江省的部分地区。宁古塔在历史上是一个闻名遐迩的流放地,因其气候严寒、环境恶劣而著称。被流放到宁古塔意味着被迫远离故乡,承受极端气候的折磨,以及艰苦的劳役生活。在剧情中,流放宁古塔的...

在清代,被流放到宁古塔有多惨?
答:曾经被流放到宁古塔的吴兆骞之子吴桭臣在《宁古塔纪略》中写道:“相传昔有兄弟六个,各占一方,满洲称六为宁古,个为塔,其言宁古塔,犹华言六个也。”其实宁古塔是满洲人的龙兴之地,并不像大家理解的那样荒凉,清朝的皇帝之所以把犯人流放到这里,一方面这个地方比较远,又是大北方,属于苦寒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