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高一化学题 三道高一化学题

作者&投稿:万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标况下的密度为1g/L,所以平均分子量为22.4g/mol
使用十字相除法
CH4:…16…………5.6……7
混合:……22.4
CO:…28…………6.4……8
所以
n(CH4):n(CO)=7:8
=>m(CH4):m(CO)=(7*16):(8*28)=1:2

PV=nRT-概述
克拉伯龙方程式通常用下式表示:PV=nRT……①

P表示压强、V表示气体体积、n表示物质的量、T表示绝对温度、R表示气体常数。所有气体R值均相同。如果压强、温度和体积都采用国际单位(SI),R=8.314帕·米3/摩尔·K。如果压强为大气压,体积为升,则R=0.0814大气压·升/摩尔·K。

因为n=m/M、ρ=m/v(n—物质的量,m—物质的质量,M—物质的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物质的分子量,ρ—气态物质的密度),所以克拉伯龙方程式也可写成以下两种形式:

Pv=m/MRT……②和Pm=ρRT……③

以A、B两种气体来进行讨论。

(1)在相同T、P、V时:

根据①式:nA=nB(即阿佛加德罗定律)

摩尔质量之比=分子量之比=密度之比=相对密度)。若mA=mB则MA=MB。

(2)在相同T·P时:

体积之比=摩尔质量的反比;两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摩尔质量的反比)

物质的量之比=气体密度的反比;两气体的体积之比=气体密度的反比)。

(3)在相同T·V时:

摩尔质量的反比;两气体的压强之比=气体分子量的反比)。

PV=nRT-相关

阿佛加德罗定律推论

一、阿佛加德罗定律推论

我们可以利用阿佛加德罗定律以及物质的量与分子数目、摩尔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到以下有用的推论:

(1)同温同压时:①V1:V2=n1:n2=N1:N2 ②ρ1:ρ2=M1:M2 ③ 同质量时:V1:V2=M2:M1

(2)同温同体积时:④ p1:p2=n1:n2=N1:N2 ⑤ 同质量时: p1:p2=M2:M1

(3)同温同压同体积时: ⑥ ρ1:ρ2=M1:M2=m1:m2

具体的推导过程请大家自己推导一下,以帮助记忆。推理过程简述如下:

(1)、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气体就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因此可知:在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与分子数目成正比,也就是与它们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即对任意气体都有V=kn;因此有V1:V2=n1:n2=N1:N2,再根据n=m/M就有式②;若这时气体质量再相同就有式③了。

(2)、从阿佛加德罗定律可知:温度、体积、气体分子数目都相同时,压强也相同,亦即同温同体积下气体压强与分子数目成正比。其余推导同(1)。

(3)、同温同压同体积下,气体的物质的量必同,根据n=m/M和ρ=m/V就有式⑥。当然这些结论不仅仅只适用于两种气体,还适用于多种气体。

二、相对密度

在同温同压下,像在上面结论式②和式⑥中出现的密度比值称为气体的相对密度D=ρ1:ρ2=M1:M2。
注意:①.D称为气体1相对于气体2的相对密度,没有单位。如氧气对氢气的密度为16。
②.若同时体积也相同,则还等于质量之比,即D=m1:m2

1摩尔CO电子数位14,CO2为22,因为2这电子数相同,所以2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1:7
所以同温同压下体积比为11:7,而密度之比等于式量之比,即7:11(有公式的)

你好:
我是一名高三学子,现在我为你解答这道题。
(1)甲烷式量是16g/mol 一氧化碳式量是28g/mol,混合气体式量为22.4g/mol
CH4 16 5.6
22.4
CO 28 6.4
以上是十字相减法(大的减小的),不知你懂不懂。不过你不懂的话,也可以通过设X,Y来求解
答案是一样的。即得甲烷体积:一氧化碳体积之比为5.6:6.4=7:8,所以其质量之比7*16:8*28=1:2,选B
(2) A(错误原因是没有注意压强相同,要是我将N2加压压缩成液体了呢?)
B(错误原因没有注意温度相同,我要是将H2降温了呢,导致密度不等了呢?)
C(因为N2与CO的相对摩尔质量相同,质量相同,那么由阿伏伽德罗定律得其分子数相等)
D(错误原因是CO2与N2的相对摩尔质量不同,即使m,v相同但因CO2的式量大,那么其分子数小)
(3)在状况相同的情况下,等体积的m(CO):m(CO2)=式量之比,即为28:44=7:11,密度之比就是质量之比,因为p=m/v,v是相同的。
懂了吧,不明白追问。
望采纳!!

密度为1g/L,则标况下22.4L气体为22.4g,即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量为22.4,CH4分子量为16,CO的分子量为28,按体积比大约为1:1((16+28)/2=22),则按质量比为16:28,即4:7,接近于1:2。
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气体分子数一定相等,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因此ABD都错误,N2和CO的相对分子量都为28,因此等质量的N2和CO所含分子数一定相等。
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气体物质的量相等,因此CO和CO2的质量之比为28:44,即7:11,密度之比也为7:11。

第一题, 分子量是22.4,这个会算吧?然后设CH4占X,CO占Y,都是百分比
16X+28Y=22.4 X+Y=100%=1 直接算出X,Y,然后质量比就是16X:28Y

A,压强不同密度就会不同 B,温度不同,密度也会不同
C,质量相同,分子量一样,所以一样, D,分子量不一样

同温同压,加上同体积,那么物质的量一样,质量比就是分子量之比,28:44,化简是7:11
密度之比也是一样,7:11

摩尔体积定义上 忽略了分子本身的体积,是一种不严格准确计量算法,
一氧化碳和氮气 分子量相同(摩尔质量也相同),所以质量一定,它们的物质的量就一定。
是1比1,还是 1比1

~

高一必修一化学实验经典题目解析
答:解析: 将已经取出的试剂再放回试剂瓶中,会污染试剂瓶中的试剂,所以取用试 剂时应“少量多次”,避免浪费,A项不正确;Ba(NO 3)2属于重金属盐,是有毒物质,不可以倒入水槽中再冲入下水道,B项不正确;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C项不正确;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不能立即注入...

6道高一化学计算题题目最好带答案
答:在题(1)述溶液中,氯化镁和氯化铝的含量均为0.2 mol 则需要的氢氧化钠的总的物质的量为:0.2 X 2 + 0.2 X 3=0.7 mol 需要给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0.7 / 2 =350 ml (3)由题目知要使溶液中只有氢氧化镁沉淀,有两种方案:一是滴入适量氢氧化钠使镁沉淀而不使铝沉淀;...

一道高一很简单的化学题。想要分析过程。谢。
答:a氢气的绝对分子质量是2所以0.5mol氧气的绝对分子质量是32所以0.25mol b水的绝对分子质量是18所以1mol在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为22.4l所以二氧化碳是1mol c在标准状况下1mol气体的体积为22.4l所以一氧化碳0.5mol d1mol=6..2*10 23所以氢气为1mol 上面指的都是都是分子不是原子 ...

急需20道高一化学题
答:解:(1)2H2O2 2H2O+O2↑(2)研究温度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加快H2O2分解速率,使实验现象易于观察(3)将两支试管同时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或向两支试管中同时滴入2滴1 mol/L FeCl3溶液,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4)C点的即时速率解析:本题主要是研究温度和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设计要...

高手解答几道高一化学计算题
答:x = (224-208)/18 = 2 2、2H2+O2 == 2H2O 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1 实际气体体积减小 = 20-16 = 4ml 所以反应的H2体积 = 4*2 = 8ml 反应的O2体积 = 4ml 剩余的20-8-4 = 8ml气体可能是H2,可能是O2 所以两种可能:1、H2体积 = 8+8=16ml,O2体积 = 4ml 2、H2体积 = 8ml,...

急,一道高一关于烃的化学题,要过程十分感谢!!
答:1.CxHy+(x+y/4)O2=xCO2+y/2H2O 此时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为反应前的一半,1+x+y/4=2x=>x=1+y/4 所以当y=4,x=2当y=8,x=3 所以选C 2.混合气体8.96L(标况)即0.4mol,氢氧化钠溶液增重26.4g是CO2为0.6mol 因为CO,CH4中都只有一个C看作一起,设乙烷的物质的量为Xmol 2X+(0...

化学高一题?
答:这是一道氧化还原的习题。首先我们找到氧化剂和还原剂。在这里氧化剂是硝酸钾,还原剂是叠氮化钠。所以这里的氮气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硝酸根从正五价降到了零价的氮气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两个硝酸根发生变价。一个硝酸根降了五价,两个就是10价,也就是得了十个电子。同样的叠氮酸根中氮...

求高一化学选择填空题目
答:二、选择题(本题共11题,每小题可能有1到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44分)9、常温下,将pH=5的硫酸溶液稀释到原来的500倍,则稀释后溶液中C(SO42—)与C(H+)之比约为 C A、1:1 B、1:2 C、1:10 D、10:1 10、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并灼热(低于400℃)下列物质的...

跪求五十道高一化学计算题!要简单的不要太难!不要选择填空题!要计算...
答:3.由题意可知=131mol,设生成Fe3O4的物质的量是amol,生成Fe2O3的物质的量是bmol,根据化学方程式3FeS2+8O2→Fe3O4+6SO2、4FeS2+11 O2 →2Fe2O3+8SO2得:8a+11÷2b=131(氧气守恒)和3a+2b=48(FeS2守恒),解得a=4、b=18,所以n(Fe3O4): n(Fe2O3)=2:9。4....

高一化学 选择题 解答过程?
答:B选项,错的,没有产生气体(题目已知条件)C正确 D选项,错,B处是0.032 上面的计算其实我们没有涉及到硝酸原浓度的计算,只是用排除法得到了C答案。下面我们来计算硝酸原溶液的浓度:反应从头到尾,硝酸中的NO3-最终转化成两种形式:(1)NH3(2)NaNO3 所以硝酸的总物质的量 = n(NH3)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