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词“于”有哪些用法 介词的用法,介词有哪些

作者&投稿:岳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介词“于”的用法主要有五种:

1.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和它的宾语构成介宾词组,放在动词后作补语,可译作“在”“从”“到”。

2.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可译作“在”,通常和它的宾语构成介宾词组放在动词后作补语。

3.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和它的宾语构成介宾词组放在动词后作补语,可译作“向”“对于”。

4.引进用来比较的事物。这种用法的介宾词组一般放在形容词之后作补语,可译作“比……”。

5.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一般用在及物动词后面,可译作“被”。

于拼音:yú,部首:二部,部外笔画:1画,总笔画:3画,五笔:GFK,仓颉:MD

郑码:ADVV,四角:10400,结构:单一,电码:0060,区位:5158,统一码:4E8E

笔顺:一一丨

释义:

1.介词。在:她生~1949年。向:问道~盲。告慰~知己。求救~人。

2.后缀。动词后缀:合~。属~。在~。至~。形容词后缀:勇~负责。善~调度。易~了解。难~实行。“於”。

3.姓。

扩展资料

说文解字:

文言版《说文解字》:于,於也,象气之舒亏。从丂,从一。一者,其气平之也。凡亏之属皆从亏。今变隶作于。   

白话版《说文解字》:于,即“於”,像气息的舒张与亏缺。字形采用“丂、一”会义。“一”代替气息平缓。所有与亏相关的字,都采用“亏”作边旁。

汉字演变:

相关组词:

1.长于[cháng yú] 

对(某事)做得特别好;擅长:他~音乐。

2.见于[jiàn yú] 

指明文字出处或可以参看的地方。

3.位于[wèi yú] 

位置处在(某处):我国~亚洲大陆东南部。

4.淳于[chún yú] 

复姓。

5.过于[guò yú] 

表示程度或数量过分;太:~劳累。~迁就。~乐观。



“于yú”与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结合起来组成介宾结构,在句中充当状语或补语。
1.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处所。
⑴表示动作行为在何处发生、出现或进行。
A.“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在”,或仍作“于”。
例:身直为闺閤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
B.“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前,作状语。可译为“在”。
例:韩遂等起凉州,复为中郎将,西拒遂。于望垣硖北,为羌、胡数万人所围,粮食乏绝(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吕布传》)。
⑵引进行为动作的起始处所或来源。“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从”“由”“自”等。
例: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信陵君窃符救赵》)。
⑶引进动作行为到达的处所。“于”所在的介宾结构用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至”“到”等。
例: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信陵君窃符救赵》)。
2.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时间。
⑴表示动作行为在何时发生或出现。“于”所在的介宾结构既可出现在动词谓语前作状语,也可出现在动词谓语后作补语。可译为“在”。
例: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报任安书》)。
⑵表示动作行为延续或终止的时间。“于”所在的介宾结构常用在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到……时”“至”,或仍作“于”。
例: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报任安书》)。
3.引进动作行为的内容。“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以”“把”等。
例:今予其敷心腹贤肠,历告尔百姓于朕志(《尚书·盘庚下》)。
4.引进动作行为直接涉及的对象。“于”所在的介宾结构常用在动词之后,作补语。不必译出。
例: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报任安书》)。
5.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对象,表示动作行为向谁而发。“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或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向”。
例: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信陵君窃符救赵》)。
6.引进交付、传递的接受者。“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给”,或仍作“于”。
例:景公有爱女,请嫁于晏子(《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7.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表示人、事物与行为动作之间的对待关系。
⑴“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对”“对于”。
例: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报任安书》)
⑵“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谓语之前,作状语。可译为“对”“对于”。
例:沣州人张居士,于禅学有所得,临终之岁,禅坐静室,约其徒满百日乃开(《续夷坚志·张居士》)

8.引进与甲方动作行为有关的乙方,表示动作行为是甲、乙双方共同完成或进行的,并表示在动作行为过程中甲方起主导作用,是主动者。“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之后,作补语。可译为“跟”“同”“与”等。
例:六年春,齐伐宋,以其不同盟于齐(西汉·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
9.引进用来比较或比拟的对象。一般用以说明异同。“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跟”“与”等。
例: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信陵君窃符救赵》)。
10.引进比较的对象,表示程度的比较。“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形容词谓语之后,作补语。可译为“比”。
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
11.在被动句中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表示被动。“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之后,作补语。可译为“被”。
例: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12.引进动作行为受益的对象,表示动作行为为谁而发。“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之前或之后,作状语或补语。可译为“为”。
例:群臣不尽力于鲁君者,非不能事君也(《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按:群臣不为鲁君尽力。

文言虚词“于”的用法规类
1.对,对于。例:①贫者语于富者曰。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谄渖硪玻?虺苁ρ伞”燮溆谌艘玻?嗽唬骸澳苡惺牵?且嘧阋印!?
2.在。例:①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②乃设九宾礼于庭。③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3.与,跟,同。例:①幻者而同于真邪?真者而同于幻邪?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③燕王欲结于君。④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4.到。例:①指通豫南,达于汉阴。②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5.从,自。例:①子墨子闻之,起于鲁。②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6.在......方面。例: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
7.比。例:①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②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③青,取之于蓝,而青而蓝。(本义项是指后一个“于”。)
8.被。例:①君幸于赵王。②受制于人。③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9.受。例:不拘于时,学于余。(本义项指前一个“于”。)
10.向。例:①不拘于时,学于余。(本义项指后一个“于”。)②事急矣,请求救于孙将军。
11.给。例: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
12.复合结构的用法
(1)“于是”:⑴在这时。例: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⑵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⑶在这件事上。例: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⑷在这种情况下。例: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罅。⑸对此。例:于是余有叹焉。⑹从此。例: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2)“于路”:沿路。例: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赍盘缠,于路投奔人。不想日却在这里撞见。
(3)“于是乎”:于是。例: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书。

介词“于”的几种常见用法~

文言虚词“于”的用法规类
1.对,对于。例:①贫者语于富者曰。②爱其子,择师而教之?谄渖硪玻?虺苁ρ伞”燮溆谌艘玻?嗽唬骸澳苡惺牵?且嘧阋印!?
2.在。例:①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②乃设九宾礼于庭。③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3.与,跟,同。例:①幻者而同于真邪?真者而同于幻邪?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③燕王欲结于君。④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4.到。例:①指通豫南,达于汉阴。②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5.从,自。例:①子墨子闻之,起于鲁。②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6.在......方面。例: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②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
7.比。例:①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②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③青,取之于蓝,而青而蓝。(本义项是指后一个“于”。)
8.被。例:①君幸于赵王。②受制于人。③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9.受。例:不拘于时,学于余。(本义项指前一个“于”。)
10.向。例:①不拘于时,学于余。(本义项指后一个“于”。)②事急矣,请求救于孙将军。
11.给。例: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
12.复合结构的用法
(1)“于是”:⑴在这时。例: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⑵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⑶在这件事上。例: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⑷在这种情况下。例: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罅。⑸对此。例:于是余有叹焉。⑹从此。例: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2)“于路”:沿路。例:京中安不得身,又亏林冲赍盘缠,于路投奔人。不想日却在这里撞见。
(3)“于是乎”:于是。例: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书。

介词英语叫preposition ,从这个词上,我们可以看得出来,preposition ,pre在前面,pos表示放置,所以它表示放置在前面的词,名词前面,介词后面永远接名词。介词最重要的就是“介词后面要跟名词”整体形成“介词短语”。

虚词于的用法及例句
答:9.受.例:不拘于时,学于余.(本义项指前一个“于”.)10.向.例:①不拘于时,学于余.(本义项指后一个“于”.)②事急矣,请求救于孙将军.11.给.例: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12.复合结构的用法(1)“于是”:⑴在这时.例: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⑵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例:于是为长安...

文言文中于的用法有哪些?
答:文言词于作为名词的用法 (1)钟唇,即钟口两角之间。(2)草名。(3)古音wū,如"采三秀兮于山间"(《楚辞·九歌·山鬼》)。(4)姓。如明代有于谦。("于"不同于"於"姓)。文言词于作为动词的用法 (1)(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气出受阻而仍越过。本义:超过)(2)去、往:予惟以尔...

虚词于的用法及例句
答:10.“于”表示“对”+名词/人/方向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11.“于”表示“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于”表示“从”虚词泛指没有完整意义的词汇,但有语法意义或功能的词。具有必须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语法成分、不...

文言文虚词‘于’用法
答:(一)介词。1.在,从,到 ①乃设九宾礼于庭。(在)《廉颇蔺相如列传》②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前一个“于”:从)(《劝学》)④从径道亡,归璧于赵。(到)《廉颇蔺相如列传》2.“在……方面”“从……中”①荆国有余地而不足...

文言文虚词于
答:1. 文言虚词“于”的用法 【于】 "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例如: 得复见将军...

虚词于的用法
答: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可译为在某一方面。例如:得复见将军于此;2、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可译为胜过。例如:良曰,长于臣;3、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例如: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充当复音虚词于是:1、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

虚词“于”的用法整理
答:虚词“于”的用法1、在战于长勺(《曹刿论战》)伯牙游于泰山之阴,(《伯牙善鼓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伯牙善鼓琴》)吾于何逃声哉?(《伯牙善鼓琴》)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出师表》)试用于昔日(《出师表》)躬耕于南阳,(《出师表》)苟全性...

于的用法有哪些?
答:7、被;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之后,作补语,可译为被。8、为;于所在的介宾结构位于动词之前或之后,作状语或补语,可译为为。9、与;连接词或词组,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和、与。10、吗;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于在文言文中的例句:(1)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2)...

虚词于的用法及例句
答:“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有以下用法:1.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于”“给”“由于”等。例句:得复见...

介词“于”有哪些用法
答:3.引进与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和它的宾语构成介宾词组放在动词后作补语,可译作“向”“对于”。4.引进用来比较的事物。这种用法的介宾词组一般放在形容词之后作补语,可译作“比……”。5.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一般用在及物动词后面,可译作“被”。于拼音:yú,部首:二部,部外笔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