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规范化 如何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语言文字规范教

作者&投稿:庾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更好地学习其他各科知识,作用至关重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要求“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所以,说好普通话,掌握规范汉字,提高语文应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但是,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在现实生活中,滥用、乱造文字比比皆是,语言文字却不知不觉地“变了味”。例如:大街上的服装店招牌有“百衣(依)百顺”、“衣衣(依依)不舍”……;打开电视有默默无蚊(闻),随心所浴(欲),乐在骑(其)中……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规范化
语言文字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语言文字社会应用的规范化程度是衡量国家物质文明的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它所提到的5种能力均离不开语言文字能力的运用。新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突出了语言应用能力的要求。最近,在第二届全国语文规范化知识大赛之际,国家总督学顾问柳斌,针对当前社会上用词、用语混乱,学校中语文教学受重视程度有所削弱等情况,指出: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刻不容缓。作为语文学科,贯彻落实语言文字规范化,责无旁贷,并且任重道远。
如何发挥语文教学在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中的主渠道作用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两方面着手。
一、利用课堂教学落实规范化
1.规范说话,注重听、说。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是现代汉语的标准形式。普通话既是汉民族共同语,也是中华民族家庭的共同语。2000年10月31日,颁布了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由江泽民主席签发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语言文字的专门法律,明文规定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学校是普及普通话的最重要基地,而语文课堂是教授普通话的主渠道。我国语言文字大师周有光先生说,方言是“母亲语言”,民族共同语是“教师语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但要坚持使用普通话,而且要引导学生更新语言观念,以讲普通为责任,以讲普通话为光荣。由于高考、升学率等多方面原因,导致长期以来语文课重“读、写”轻“听、说”,极大地影响了普通话的推广。因此,教学中要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对于优美的诗歌、散文,教师可进行范读或采用教学磁带、光盘等,让学生在欣赏中体会普通话的语音美和节奏美。从而增强语感,激发学习祖国语言的热情。还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谈谈由此产生的联想,谈谈课文对社会、人生的指导意义等,以此来达到训练讲普通话、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2.规范用语,准确表意。
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规范用语,它包括准确地遣词造句、合理的使用成语和恰当地运用语法。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如何准确地遣词造句,从而准确地表情达意。可以从构词成分、词的感情色彩、词的语体色彩等多方面加以比较区别。如“鲁迅文章中有些_____的地方,读者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认真揣摩,才能理解”一句的横线处,到底选“隐晦”还是选“隐讳”呢?可从两个词的构词成分上作比较。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隐”字,分析时要重点区别两个不同的字。“晦”意为昏暗不明,“隐晦”指含意不明显;“讳”指避忌,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隐讳”意为因有所忌讳而隐瞒。根据句中“要认真揣摩,才能理解”可知指“含意不明显”,故应该选“隐晦”一词。又如“世界杯赛之前,各参赛队都在秣马厉兵,觊觎桂冠”一句中的“觊觎”意思是希望得到不应得到的东西,是贬义词,与整个句子语境不吻合。再如我们要上街到食品店买盐,就不能使用书面语说“请买一斤氯化钠”,某个同学生日,则不能用书面语说“今天是你的诞辰” 。
成语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固定词组(或叫短语),它的特点是约定俗成。因此,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白:首先,使用成语不能随意改变,如不能把“九牛二虎”说成是“五牛六虎”,不能把“萍水相逢”写成“萍水偶遇”,不能把“平分秋色”改为“平分春色”;其次,要理解成语的意思,根据语境正确选用。如下面几个句子中的成语就使用错误。
①老师批评某些同学写作总是文不加点,一写到底,却让读者不知所云,令人难以卒读。(“文不加点”指写作时文思流畅,一气呵成,此句中误解为文章不加标点,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②我们一定要加大整治腐败的力度,胡长清、成克杰的例子决不是凤毛麟角。(“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物或事。此句中误用了褒义词)
汉语有一定的语言规则,人们说话写文章应该遵守这些规则,否则就会让人费解甚至产生误解。如不能把“还你”说成“拿你还”,不能说“老师把小明的作业展了一次览”,不能说“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对我非常感兴趣。”(主客倒置)“开刀的是他父亲”一句有歧义,让人费解,而“我无时无刻想念你”则可能让对方产生误解,应改为:“我无时无刻不想念你。”教学中可结合课文的具体句子进行分析,使学生掌握句子的常见结构,了解常见语病的例型,力求表意简明。
3.规范书写,闪亮登场

书写是语言书面表达的门面。好的书写,能给人美好的印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如下几点:首先要书写正确,即不写错别字。如不能把“门可罗雀”写成“门可罗鹊”,“世外桃源”写成“世外桃园”,“老生常谈”写成“老声常谈”;其次不写不规范的简化字和异体字。如不把“家”写成“ ”,“煤”写成“火乙” ,不把“哲”写成异体字“喆”,“吊”写成“吊 ”;再次要注意书写的整齐美观,注意字形的大小搭配均匀,注意选用大众化的字体,一般以楷书和行书为宜,注意墨水的浓淡,有时墨水太淡也会影响书面表达的效果。此外,还要注意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及根据纸张大小合理安排文字的位置。
二、利用第二课堂拓展规范化
第二课堂是语文课堂主渠道的延伸。教师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来拓展语言文字规范化。除了要求同学们课后坚持用普通话交流外,还可以组织开展如下活动:1、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轮流简介“今日时事”并加以评议,或谈谈今天自己高兴的事和不愉快的事;2、利用傍晚时间组织学生朗读古诗词、文言文或现代散文名篇;3、以学校、年段或班级为单位举行普通话演讲比赛,并让学生当评委;4、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会或其它报告会;5、班级进行美文选抄比赛;6、学校开展黑板报评比活动;7、结合“五一”、国庆等喜庆节日进行全校性征文比赛;8、设立研究性学习课题,组织学生走上街头,调查学校所在地不规范用字的情况并撰写成文章等等。
在开展以上活动中,老师应加以指导,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出不足之处,并定期进行总结。只要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何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语言文字规范教学~

小学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知识性、工具性、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的头脑几乎还处在知识空白阶段,语文教育此时的任务就是传授基本知识,教会他们思维。让他们接受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同时一些基本道德的教育也几乎是从语文开始,所以语文教育的重要性主要在传道育人,帮助学生打好人生的基础。那么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又将如何来传道育人呢?这就涉及到一个规范化的问题。因为没有规范,就无法来传道育人。那么,我们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怎样来渗透语言文字的规范教学呢?一、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语言是交流思想情感的工具,良好的语言环境,是确保交流通畅的前提条件,规范语言需从口语开始。首先应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近年来,教师普通话资格考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不少语文教师发音不标准,口语表达能力欠缺,一离开课堂,又回到方言的自由天空纵横驰骋。

使用规范字,是国家法律的规定,也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师不仅要通过教学,教会学生使用规范字,还应该通过传授知识培养学生从小养成书写规范字的良好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书写一手漂亮的规范字,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为学生书写规范字起到表率作用。美观规范的字体还能满足学生的欣赏欲望。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也能自觉养成写规范字的良好习惯,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此,学校还要求教师,坚持粉笔、钢笔规范字的练习,并定期上交作业,期末教导处还组织专门人员对全校教师进行粉笔、钢笔规范字的比赛,并进行评比、打分,还将获等级奖的作品进行展示,供大家参观、学习。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教师们书写规范字的水平大大提高,写规范字已在教学中习惯成自然。在学生的评语上、作业批语上,板报、专栏上教师们漂亮、规范的字体都受到了学生、家长和上级领导的好评和称赞。教学中教师们规范字体的板书,也为同学们坚持写规范字作出了榜样。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语文要素
答:这三个自然段语言优美,准确表达了作者的观察成果,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美以及对自然美的赞颂之情。阅读这三个自然段,能完成课后除生字外的其他学习任务;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都集中在这三个段落,能有效落实语文要素的学习。该教学活动,可以从学生难懂的词语切入,将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以及朗读体会作者...

如何把握,落实不同年级的语文教学字词的认知,理解程度
答:如何进行有效地词语教学,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探讨、需要研究的话题。周五,让我们相约《小学语文教学》1群,共话“词语教学如何落实语言文字运用”。 主持人:李诗(深圳) 问题:词语教学,问题归因 主持人 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训练专案。在课堂教学中,您能结合教学案例(片段)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使语言文字规范的教学案例
答:关于朗读,有以下几种方式:读书之前,字典放桌面。字典是一位无声的老师,只有这位老师站在学生的眼前,碰到问题的时候学生才会主动的查阅。字典既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又能引导学生形成扎实良好的学习习惯。读书之时,必须执笔。不动笔墨不读书,笔是一位无声的朋友,只有手中握有笔的时候,他才可能...

【工作经验】三个结合,推进班级语言文字工作
答:认真学习和正确应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每一个公民的职责!为了切实培养班级学生的语言文字意识,不断提高班级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经验,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着力开展了一系列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各类活动,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现将班级语言文字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一、语言文字工作要与班级文化建设相结合...

如何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答:5.注重语言学习的开放性,在生活中、大自然中学语文、用语文,不断扩大学习运用的领域;6.注意综合运用小学阶段掌握的阅读和习作的方法,形成综合运用能力。二、从“理解·表达·交流·分享”四个维度理解“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内涵——陈先云理事长对“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认识与体会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语言学习
答:阅读教学可以从具体语言文字运用现象入手,通过对课文语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也可以从整体阅读的感悟出发,到语言文字中找出依据。2、比较着学 要真正把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落实到实处,必须完成语文课堂的转型,既关注写什么,又关注怎么写,既教言语内容,又教言语形式,让教学过程得意、得言...

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答:摘; 要:现代社会中语言表达是人们生活和学习交流的重要手段。科学地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是日常生活的需要,也是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需要。更能提高读写能力。如何科学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已成为小学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答: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是人们生活和学习交流的重要手段,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经过不断训练才能达到。新课改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实的要求。因此,我们要运用新的理念,为学生搭建各种语言实践平台,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
答:即使有这样的训练 ,也因为过分强调了自主而使得训练不到位;过分强调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缺乏表达的规范性;说写的交流只重视内容的反馈 ,忽略了语言的形式 ,且经常得不到时间的保证;教学中逐渐淡化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二、 《语文课程标准 》 的有关理念《语文课程标准 》 中明确指出了...

如何在阅读课文教学中实现语言文字运用
答:践行“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教师首先就应该在认识上转变,要切实转变这种内容之上、理解至上、文本至上的教学观,变“教课文”为“用课文教”,将“课文”当成是语文学习的“例子”,“学习语言文字”的载体。 1.树全面的教学目标观——确立“理解内容与学习表达并重”的教学目标。 全面的教学目标观,就是不仅关注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