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有哪些变化 最近几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的主要教学新模式有哪些?例如杜...

作者&投稿:呈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适应体育新课程课改,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的转变,是适应体育新课改的根本前提。
  1、师生平等观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 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因此体育教师要强化两种意识。
  2、同行合作观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数是靠一个人的力量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发挥,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将更加紧密地合作。
   3、全面评价观 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变教学实践的功能,”新的课程体系呼唤新的评价标准,为保证新课程实验的深入进行,评价改革的步伐应进一步加快。
  4、终身学习观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保持开放的心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这样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二、适应体育新课程改革,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行为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1、变教师权威的教授为师生平等的交往与对话。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师生之间显然是不平等的。新课程体系要求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只是师生交往“平等中的首席”。
   2、变以教师教为中心为以学生学为中心。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
   3、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掌握和应用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时间和创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的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三、建立了课程的评价体系
   1、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2、评价指标单一,基本以体育知识技能为核心,忽视对体育能力、学习态度的综合考查;
   3、评价方法过于注重“量化”,而忽视“质性”评价;
   4、过分关注结果的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
   5、评价只是教师评学生,而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组内的相互评价;
   6、评价的实施过程,缺乏灵活性和动态性。 体育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

新课改下的教学观:
(1)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5)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后,在教学方法上,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新课改主要有六大“改变”:
  1、课程目标方面,反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比如学化学,过去只是明确地告诉你什么加什么会产生怎样的反应,现在我们经常不告诉学生结果,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学习、理解和记忆,体验过程,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2、课程结构方面,强调不同功能和价值的课程要有一个比较均衡、合理的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类的课程得到强化,同时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方面,强调改变“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学习与生活、科技相联系的“活”的知识。
  4、课程实施方面,强调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
  5、课程评价方面,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
  6、课程管理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稳派教育相关专家告诉……

“三三三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后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有哪些变化
答:1、师生平等观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 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以“对话人”的身份尊重同样作为“对话人”的学生个体。因此体育教师要强化两种意识。2、同行合作观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数是靠一个人的力量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新课程提倡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体现在:教育目标的转变、课程设置的调整、教学方法的改变、师资队伍建设的提升、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等。1、教育目标的转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是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强调政治素质、道德素养、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培养。2、课程设置的调整...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呢?
答:”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呢?我认为应遵循师生互动合作学习的新理念、新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孩子们在愉悦的心情下接受教育并得到锻炼,而且又能建立起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小组合作学习是在音乐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课堂组织形式,即利用小组...

新课改形势下教师如何适应教学新要求
答:新课程需要有新理念支撑,需要教师具有与之相应的思维方式。 首先,我们要把课堂的主动权让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学”。新课程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参与式学习,教师要尽可能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让学生敢问、敢说、敢辩、敢写,使他们在无拘束无压力的课堂上自由地学习。在...

简答:基础教育改革的模式有哪些
答:从历史 发展的观点看,这套教材对当时教育战线完成拨乱反正,汲取历史经验教训,以及进行教 学内容现代化改革,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做出 了突出贡献。 因此,此时期的课程政策采取的是“国家”权力模式,课程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课程几乎完全由国家决定,地方和学校都没有课程决策的权力,只能执行国家的决定。这 是由当时的...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新课程教学理念
答: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自身角色更新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经过课程改革通识培训和课程标准学习,我们都接受了新的课程理念.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只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而新课程观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不再仅仅是教...

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与传统的教学有哪些变化?效果如何?
答:就教与学的关系而言,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认识和把握现代学习方式的本质特征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学习方式;现代学习方式;教学能力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核心任务,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单一、他主与被动的学习状态,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

吴奋奋 | 学校建筑设计:从教育开始
答:学校建筑不是装载师生的“教育容器”,而是教学空间、知识展示空间、信息传递空间,同时还是情感交流的场所。 01阻碍我国学校建筑设计的思想根源:“视学校建筑为‘教育容器’” 记者(下文简称记):吴院长,您好。很高兴能够有机会与您对话。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已发生很大变化,学生...

...我国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有什么影响_百度知 ...
答:在课程改革中如何把握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各地关注的一个热点。但是,语文教学常常受大形势所左右,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去语文教学往往偏重知识的掌握,忽视对学习过程、方法的研究,忽视人文精神的熏陶;在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又出现了另一极端倾向:不...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交流发言稿范文演讲大全
答:一、小学语文课内阅读教学的政策背景 课堂教学是小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梯和渠道。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带来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的转变,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尤其是课内阅读教学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一是落实国家规定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