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呢?

作者&投稿:陈没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目标实施的方法与过程中指出:“充分利用音乐艺术的集体形式和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呢?我认为应遵循师生互动合作学习的新理念、新方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孩子们在愉悦的心情下接受教育并得到锻炼,而且又能建立起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音乐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课堂组织形式,即利用小组使学生一起学习与体验,使学生个体和群体都达到最大的学习效果,使成员间相互激励与促进,形成竞争与合作并存的人际关系。 一、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在现代社会,是否具有合作精神,能否与他人合作已经成为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音乐教学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课堂组织形式,首先对全班学生进行认真分组。新学期刚刚开始,我便暂定一列为一组,让大家公推出一名小组长。起好督促带头作用。 在教学组织中,我更注重学生小组的表现,对音乐表现强调小组汇报,让学生懂得,每一个人都有长处和不足,小组内合作交流,小组间公平竞争,竞争的同时也要倡导组间的相互学习借鉴,学生在合作实践活动中自觉培养了合作意识,锻炼了合作能力。并逐步认识到:只有既善待自我,又欣赏别人,既知己又知人,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团队学习成效,收到很好的效果。竞争在各小组间激烈进行,习惯成自然,学生的合作意识有了,竞争意识有了,合作能力也正在逐步加强。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效锻炼学生自制力和组织能力。 新课改的启动,学习方式的变化,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也可以说是参与课堂活动的“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在学生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改变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这真可以说是对我们广大教师的一个大挑战。尤其是对于我们现在大班容量的教学,就更够成了难题,在组织教学中充分发挥小组作用,培养小组长的组织协调能力,并帮其树立威信,在小组的管理上我规定,小组长定期选举,每节课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总评,并有相应记录,被小组长两次提出批评不改的同学,小组长有权将他推出本组,所以每位同学都在极力为自己的小组争得荣誉,自制力得到体现。 我们应该认识到,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也就是说,能力和活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培养学生能力的前提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活动,也就是先给他们创造一个学习的氛围与学习的机会。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发动小组的力量,挑出来各小组主力担当小助手,优秀生往往可以把教师用语转变成学生间特有的“学生语言”,一个学生如果在全班人面前做错了或做的不好看,很可能会被大家笑话,而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就不同了,小组中的组员都抱有一种“我们都是一体的”态度。这就意味着,如果他们中有人不会的话,组员得到的更可能是帮助而不是嘲笑。教师与学生一起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同时又可以互相弥补师生在教学活动中所不能单独完成的任务,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与教师一起学习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三、小组合作学习,强调了学生的人人参与和对成功的体验。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而且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音乐活动,表达个人的情智。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歌曲教学中,我请每小组的同学自己设计用不同形式的演唱形式进行演唱,既避免了重复练唱的枯燥性,又调动了学生的演唱兴趣,让学生明确本次合作学习的主要任务以及学生自身的“小”任务是什么,再告诉他们合作的一些规则以及在合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些细节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形成一种能力。最后,尽量给学生一些激励性的语言,来充实他们的内心世界,让他们感悟到自己的存在是很有用处的。 如在学习歌曲时,我要求各小组自己设计演唱形式进行汇报演出,各组互评,每一位同学都在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诠释对音乐的理解,通过同学们热情的掌声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合作学习的时候,我们还应该使学生拥有充足、宽裕的发言、补充、更正、辩论与表现的时间,让各种不同程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地发挥,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最终产生一种成就感、自豪感。 四、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打下了基础。 音乐教学评价是指对音乐学科教学过程及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的过程。通过评价,鉴别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状况和发展水平,了解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提供反馈信息,从而促进提高音乐学科教学质量。新课标要求我们,音乐评价要强调评价对象的全面性和系统性,重视“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使评价更好的促进个体发展。小组合作学习中形成的日常形成性评价是一个形成性评价的自然积累,做任何一件事必须持之以恒才能有收获。合作学习的评价给学生学习生活赋予了更新的生命力。 合作学习是21世纪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之一,它是在教师主导作用下,群体研讨,协作交流的一种学习方式,它能有效地改善学习环境,扩大参与面,提高参与度。通过合作,有利于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探讨和表现音乐,培养其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创造意识,产生创新思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气氛,用各种形式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励,把学生当作朋友,多一些理解、宽容,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更加活跃,探索热情就会更高涨,合作的欲望就会更强,课堂就会更加生机勃勃。学生遇到困难时互相帮助,协同作战,积极探究共同进取,获得共同成功的体验。

~

浅谈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答:同时,新课程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角色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教育观念,人才培养模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必须接受新的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人才观和教师观。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自己...

新课改下小学数学一堂课教学有哪些流程
答:如何建构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的教学设计 当前,新课程改革已经在琼中县各小学轰轰烈烈的开展,教育局负责新课程改革的付永东副局长提出了许多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比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式...

乐东县第一小学乐东县第一小学发展现状
答:乐东县第一小学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把握住了发展的机遇。学校坚持以教科研为核心,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借助教育改革的动力,遵循新课程理念,打造了一个探索式学习和自我展现的平台。他们积极推动“研究性学习”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的实验,倡导以参与和创新为途径,将...

新课程下中学历史教师如何实现专业发展
答:回答: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不断成长,持续发展,达到专业成熟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育改革的成败。对于中学历史教师而言,其专业发展指的是不断提升自身的历史知识专业水平、历史教育教学水平、管理学生与班级水平,不断成长,持续发展,...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指导者.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
答:的教学情境.而课程改革以后,不管是在教学方式上还是教学理念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我们的教学模式如果还是停留在传统教学的桎梏中,不能根据学生的变化与教学观念的变化而创新我们的教学,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所以教师要富有创新精神就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了.教师的创新要从哪几方面...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答:“16字实验原则”中的“主体探究”、“合作活动”符合新课程标准中“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16字实验原则”中的“综合渗透”符合新课程标准中“精选对学生生活和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和“构建开放式的课堂”的要求;而“创新发展”是EPD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共同追求的目标。二、EPD课堂教学原则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指导者.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
答:的教学情境.而课程改革以后,不管是在教学方式上还是教学理念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我们的教学模式如果还是停留在传统教学的桎梏中,不能根据学生的变化与教学观念的变化而创新我们的教学,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所以教师要富有创新精神就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了.教师的创新要从哪几方面...

论文在当前教育改革形势下如何上好排球课
答:我作为负责子课题组的排球专项教师也融入了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中,在这五个学期的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结合自身的实践和认识,尝试着从体育教学目标、内容、过程、组织、评价等诸方面等进行不同的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制定全面的课堂教学目标 以人为本,以学定教。新课标的提出和实施,体育课程改革改变了...

新课程改革
答:教学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第一章 课程改革的背景和目标 新世纪之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这次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大,都是前七次改革所不可比拟的。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