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在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中苏联干涉的国家 像我国一样不受原苏联控制的社会主义国家主要有哪些?

作者&投稿:郦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50年代的匈牙利和波兰,但这是他们主动要求的,还有想干涉中国没成功,在40年代也想干涉南斯拉夫,也没成功,于是关系恶化,苏联主动干涉的是在60年代的捷克斯洛伐克,扼杀了它的改革

在北欧的华越国家都被干涉过,不服从的后果就想捷克斯洛伐克一样,政权被颠覆

干涉匈牙利和波兰发生波兹南事件和凶牙利事件.干涉中国导致珍宝岛事件

东欧个国

苏联是狗屎。

五十年代,苏联侵略的是哪几个社会主义国家~

  你好,五十年代苏联侵略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波兰,匈牙利。苏联侵略捷克斯洛伐克不是在50年代,1968年才侵略捷克斯洛伐克


  波兹南事件:

  1956年在波兰波兹南发生的一次工人骚动。1948年后,波兰在经济建设中出现一些失误,领导机关对群众疾苦关心不够,引起群众不满。1956年2月Н.С.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的秘密报告在波兰引起强烈反响。 6月上旬,波兹南斯大林机车车辆厂工人要求减少税收和增加工资。当局表示可以考虑减少税收,但拒绝增加工资。工厂派往华沙的代表团没有同政府达成协议。6月 28日斯大林机车车辆厂的 1.6万多名工人举行罢工和游行示威,沿途不少群众纷纷加入游行队伍。他们要求市委领导接见其代表,遭到拒绝,人群中传出派往华沙的代表团被扣留的消息,群情哗然。敌对分子利用群众的不满情绪,进行煽动,使矛盾激化,事态扩大。有人高喊“到监狱去!”“释放囚犯!”“我们要面包和自由!”等口号。部分游行者冲击专政机关和市委大楼,夺取武器,枪击公安人员。当局出动警察进行镇压。造成数十人死亡,200多人受伤,几百人被捕。波兰政府出动14万军队进入波兹南,当晚事件被平息。6月29日,波兰领导人讲话称这次事件是“挑衅分子”在“帝国主义特务和暗藏的反动分子唆使下”,企图“夺取人民政权”。6月30日,当局采取一些缓和矛盾的措施:原机械工业部部长被降职;向斯大林机车车辆厂征收的税款将分期还给该厂工人;为事件中的受难者举行安葬仪式等。骚动平息下去。10月,当选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一书记的W.哥穆尔卡认为,波兹南工人走上街头“抗议反对的不是波兰人民,他们抗议反对的是对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的歪曲”。波兰统一工人党召开二届八中全会,被批评为“有右倾民族主义倾向”的哥穆尔卡当选为中央第一书记,新改组的党中央为波兹南事件平反,释放被捕者,哥穆尔卡说:“把痛心的波兹南悲剧说成是帝国主义特务挑起的,这种笨拙的企图在政治上是非常幼稚的。”还说:“波兹南工人抗议的是对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歪曲。”统一工人党二中全会的召开引起了苏联的强烈不满,赫鲁晓夫突然飞抵华沙。波兰统一工人党对苏联的干涉极为愤慨,双方发生激烈争论。在波兰强烈要求下,苏联终将包围华沙的驻波部队撤回基地。并将担任波兰国防部长的苏联元帅罗科索夫斯基调回苏联。

  匈牙利事件:

  1956年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发生的革命事件。1947年以后,匈牙利劳动人民党 (即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合并后的名称,事件后改称社会主义工人党)的主要领导人拉科西不顾本国的历史传统与现实,一味照搬苏联模式。匈党和国家领导人听命于苏联的做法,损害了国家利益,伤害了人民的民族情感。
  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后,在苏联新领导人的推动下,苏联和东欧国家对以往内政外交做出了一系列调整。在匈牙利,时任部长会议主席的纳吉·伊姆雷实施了“新方针”,比其他东欧国家更早地开启了“非苏联模式化”进程。
  但由于苏联的干预,“新方针”实施了22个月就被迫中断。此后,纳吉以著述方式进一步提出以匈牙利社会主义道路取代苏联模式、以主权独立与民族平等反对苏联控制,这些思想在党内知识分子中产生了共鸣。“新方针”中断后,匈牙利向旧政策复归,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随之恶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下降。但拉科西等人不仅对过去的种种错误一味加以掩饰,甚至打算用暴力手段镇压党内外要求改革的声音。
  1956年2月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之后,在匈牙利劳动人民党内、社会各界人士和人民群众中,要求批判拉科西·马加什的情绪日益强烈。1956年7月 ,匈牙利劳动人民党中央全会宣布解除拉科西中央第一书记职务,由格罗·艾尔诺接替。匈牙利政治形势日趋恶化。1956年10月22日,裴多菲俱乐部向匈党中央提出实行工人自治、修改第二个五年计划、恢复纳吉的职务、开除拉科西党籍、按平等自主原则调整匈苏关系等“十点要求。布达佩斯从10月23日清晨起,先是由几千名大学生,随后增加到大约10余万市民举行和平示威游行。大多数参加者要求纠正以前的错误,实行新的经济政策,要求伊姆雷·纳吉出任总理。格罗·艾尔诺发表广播演说指责示威游行,进一步激化了矛盾。当天夜晚,一批暴乱分子武装袭击国家广播大楼,随即攻占电台以及一些武器仓库和警察哨所,进而袭击公安部队人员和共产党人。深夜,匈牙利政府宣布改组,由伊姆雷·纳吉出任总理。伊姆雷·纳吉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声称这次事件为反革命事件,政府已请求驻扎在匈牙利的苏联部队协助平息叛乱,要求闹事者放下武器。此后,暴乱波及全国。10月28日,伊姆雷·纳吉在广播讲话中宣布苏军将撤离布达佩斯,解散国家保安局,成立新政府。
  10月30日伊姆雷·纳吉宣布取消一党执政。3天后 ,组成所谓四党联合政府。11月1日,伊姆雷·纳吉宣布匈牙利退出华沙条约组织,实行中立,呼吁联合国进行干涉。
  以卡达尔·亚诺什为主席的匈牙利劳动党中央六人主席团在10月31日宣布解散匈牙利劳动人民党,重建新的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11月1日,卡达尔·亚诺什等人离开布达佩斯。11月4日,以卡达尔·亚诺什为总理的匈牙利工农革命政府宣告成立。政府宣布,已向苏联提出,请求红军部队帮助恢复国内秩序。,苏军进入布达佩斯,暴乱逐步被平息,纳吉被捕并被处死。11月7日,卡达尔·亚诺什和工农革命政府其他成员回到布达佩斯。武装暴乱的破坏使匈牙利遭到约30亿福林损失,因生产停顿而造成的损失大约200亿福林,约相当于当时匈牙利全年国民收入的1/4。死亡和逃离的匈牙利人超过20万。

  所谓苏联模式,也称斯大林模式,指的是苏联在30年代确立起来的一种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思想及外交体制。具体到这种模式的经济方面或者说苏联的经济模式,它就是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纯粹的、非商品的、非市场的”社会主义理论与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军事共产主义实践相结合。"现代空想社会主义"、"超阶段发展"是斯大林苏联模式的首要外在特征,其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特定时期和一定的阶段,曾经发挥了其积极的作用,苏联在不长的时间内,把原先经济文化落后的沙皇俄国改造成一个具有强大的工业、农业和 先进的科学技术、工人阶级获得很高的政治地位、文化教育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其阻碍生产力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弊端显露无疑,苏联模式的主要缺陷在于:

  第一:单一的公有制。到1937年,苏联工农业中非公有经济所占的比重已经微乎其微,在工业总产值中,公有经济在工业总产值中占99.8%,在农业总产值中占98.6%。

  第二:非均衡的经济结构。苏联工业化的基本特征就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在重工业中又优先发展军事工业。这种军事竞备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其民用工业的投资,经济逐渐出现衰退症状。

  第三:排斥价值规律的指令性的计划经济。所谓指令性,是指国家的计划具有法律效力,国有企业由国家经营,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产品供销、价格等统统由国家规定,企业没有任何自主权。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下,不能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抑制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这也是中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的弊端所在。

  第四:以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决策权、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配权全部集中在中央,党和政府通过发布命令、作出决议的办法和采取行政组织手段,与各企业和经济组织发生关系,组织社会经济生活。

  这种经济模式虽然在一定时期对苏联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也存在着种种类似定期不定期发作的病毒般的缺陷。苏联高速发展的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是以牺牲轻工业和农业并且归根到底是以牺牲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低水平为代价的,再加上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苏联已经走上了军事共产主义的歧路,虽然斯大林以后的历届苏共领导人都进行了各种改革,但是收效甚微,有的甚至适得其反,特别是戈尔巴乔夫企图模仿西方的社会民主主义模式,实行所谓公开性、民主化和多元化,最终把苏联引向解体 。

  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由于没有经验和经济基础薄弱,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倚仗“苏联老大哥”的帮助,苏联模式在早期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各个方面都曾经有过举足轻重的影响,计划经济,政治运动,阶级斗争为纲以及各种经济目标的制订都带有很明显的苏联模式印记,一开始确实对于新中国从千疮百孔的旧社会迅速恢复生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经济发展的逐步正规,苏联模式已经成为限制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改革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的改革应该说始于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 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小岗生产队自发签订了全国第一份大包干合同书(”包干”、”合同”以前是姓资的),象征着中国改革的一个开端,然后才开始了一场“农村包围城市”的全中国范围内的翻天覆地的全面改革,从私营企业、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开始出现,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的试点工作,外资全面进驻中国资本市场,1990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在上海成立,证券市场这个本来被社会主义国家看作是资本主义专利的金融机构在中国出现引起了悍然大波,最终导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面建立,至此,中国有关改革以及“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辩才告一段落,中国改革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进行彻底而有效的全面改革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不是计划经济的代名词,计划经济模式和苏联模式已经是一种落后的生产关系,不能够适应先进的生产力方向,所以必须进行改革。

  中国进行的改革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的以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一个前提就是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不可动摇的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执政之基,如果背离了四项基本原则谈改革那就是空中楼阁,无从说起,苏联的教训是惨痛,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一味地照搬西方的民主模式,渐渐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同从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演变结合在一起,改革变成了改向。这是我们必须借鉴的,只有在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的基础上来进行改革才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改革,才能够保证最最广泛人民的利益,其二中国进行的开放不是旧社会那种丧权辱国的租界或者割地赔款,我们的经济特区是在我国主权范围内给予特别的经济发展政策试验田,实践证明了一切,通过这种吸引外资,以及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技术等现成的经验,同时扬弃资本主义的糟粕,这样的改革开放不会使得被和平演变,或者变质,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改革的结果是促使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而经济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苏联模式在与美国的军事竞备中把很大的精力投入到军工事业,军事投资过大,而使得人民生活水平大大降低,这已经和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相背离;其三,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其主要表现在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而苏联模式把社会主义经济定义在计划经济的范围之内是苏联为什么不能够快速发展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能够突破这样一个概念将不能够对社会主义进行创新,而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对马列主义的一个全面创新,他没有违反任何经济规律,把实事求是作为一切行动的准则,而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完全符合经济规律的一种好的经济模式,社会主义社会同样也可以采取资本主义通常采用的市场经济模式,那么,有着几百年发展历程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一些基本原则和理论同样对中国的经济有着指导和借鉴作用。

  中国现在已经建立起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非公有制经济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模式,分配方式也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为有益补充的分配制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在,这是完全符合和适应生产力要求的一种制度,我们不能够固守着马克思等老祖宗的教条主义不放松,我们更应该抓住马列主义的深刻内涵,不断开脱进取,不断创新发展,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同时我们应该深刻分析苏联模式的弊端,吸取经验教训,以史为鉴,在社会主义这条康庄大道上卜迷失方向,同时又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免重蹈覆辙。

急!!!请帮我写一篇关于苏联为什么会解体?2000字左右作文
答:因此,对这个国家只能模仿,对苏联的领袖,尤其是斯大林只能遵命,只能歌颂。于是,在历史上,那种稍微指出苏联社会主义细小问题的言论,那种对斯大林个人独断的领导作风的微词,就统统都成了反对社会主义,罪莫大焉。 造成人们这种“惟一”认识的,除了那个时代的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大背景外,苏联的宣传和鼓动是...

分别指出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美国、苏联为改变现状寻找的新途径及其效...
答:80年代的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向世界看齐,一切都在摸索中求发展的。美国由于刚经过经济萧条,一切都需要发展,需要出口自己的商品,是借鸡下蛋的发杨都 苏联一直以重工业为主,但到了80年代,世界的发展口号是和平,轻工业的需要增加,而苏联由于未能及时由重转轻,起步缓慢,造成了经济天平...

我国是怎样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
答:苏联模式也是如此。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后,苏联国内和党内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长期实行的高度集中统一的领导管理体制遇到了严重的挑战,社会主义建设中比例失调的问题突现出来。毛泽东及时觉察了苏联模式的某些弊端,1955年底,他在党内首先提出了如何以苏联经验为借鉴,...

“苏联”以前是一个国家,然后内战,分裂了许多国家,然后共抗外敌,就成...
答:。。。一楼,去百度百科看看吧。苏联的具体资料在百度百科上就有,我就说简短点。苏联并不是什么国家发生内战分裂,也不是什么为了对抗北约而组成一个国家。我认为苏联是以曾经的沙皇俄国以主体,在苏共通过十月革命取得政权后,将沙皇俄国改名为苏维埃社会主义俄国,然后在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乌克兰、...

中共八大以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了曲折,其原因有哪些?_百度...
答: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中国共产党在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在指导思想上出现的两个发展趋向。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两个发展趋向。 1、一个发展趋向是正确的或比较正确的趋向,...

苏联是什么时候解体的?
答:苏联解体作为20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其作为与1917年十月革命一样对世界影响深远。由此苏联解体引起了国际社会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高度关注。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几乎所有的西方学者和研究苏联的专家都不认为苏联会解体,包括时任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内的西方国家领导人与学者都对苏联在一夜之间解体感到意外,...

五十年代,苏联侵略的是哪几个社会主义国家
答:你好,五十年代苏联侵略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波兰,匈牙利。苏联侵略捷克斯洛伐克不是在50年代,1968年才侵略捷克斯洛伐克 波兹南事件:1956年在波兰波兹南发生的一次工人骚动。1948年后,波兰在经济建设中出现一些失误,领导机关对群众疾苦关心不够,引起群众不满。1956年2月Н.С.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的秘密...

50年代时代为啥与苏联关系紧张?
答:1969年,苏军挑起珍宝岛武装冲突。苏联在中国边境增兵百万,威胁中国的安全。中国开始把苏联称为“社会帝国主义”国家,并且把苏联做为头号敌人,与苏联霸权主义进行斗争。这一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同中国处于敌对状态。中国在国际关系上经受了严峻的考验。70年代初,美国在同苏联的争霸中转入战略防御。

斯大林决定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的主要目的是
答:其中两个主要理由是:在集体化过程中采取了一些强制措施,导致一些无辜民众的伤亡;同时由于取消了小农私有经济,经济结构的单一化对苏联农业长期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从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看,应当说,这两个原因确实存在,甚至可以看作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深层次因素。但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评价存在的弊端是:把工业化...

苏联解体前国家有多大?
答:个自治共和国,8 个自治州,10 个自治区和 129 个边疆区或州。1936 年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分裂为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3 个加盟共和国。1940~1956 年,还存在过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56 年并入俄罗斯联邦,改名为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国),这时的加盟共和国总数是十六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