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做到“普渡众生”呢? 佛家是如何普渡众生的?

作者&投稿:豫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尽量帮助每一个人,当然是正确的。

给人宣讲佛法,要注意时机、人家接受程度与感受,不要生搬硬套、一厢情愿,那样只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既然是想要“普渡众生”,就不应只是为人宣讲佛法,更应该为你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众生念佛菩萨名号、念诵佛经和咒语,回向给他们,愿他们早日离苦得乐,往生净土,获得究竟的解脱!!

比如:在街上,看到受苦的乞丐、被欺负的小猫、小狗,我们不但要布施钱财和食物,还要多替他们念佛菩萨名号!!(有时为了不必要的麻烦,可以默念。)

总之,学佛既要有慈悲,又要有智慧。

先做好自己,落实三皈、五戒、十善,自己真做到。

世尊教导我们:受持读诵,为人解说。受持就是做到,先做到,后面再为人解说。

净空法师开示:

不必著急要度别人,要著急先度自己要紧。自己未度能度别人的,佛说「无有是处」,没有这个道理。决定要先度自己,先帮助自己、先成就自己,然后我们再帮助别人,这样就对了,就正确了。

释迦牟尼佛教学成功,他老人家教学四十九年。他为什麼会成功?实在讲很简单的道理,就是他真的做到,做到之后再说到,人家相信,人家尊重,肯跟你学。

如果你说到之后自己确实能做到,也能信;

如果说到自己做不到,叫骗人。

我跟大家讲,自己先做到,做到之后教人是圣人、佛菩萨;

说到能做到,这个教育是贤人;

说到做不到叫骗人,骗人时间不会长久,总有一天被拆穿就一文不值。

《无量寿经》讲,人能自度,转相拯济,至心求愿,积累善本。唯有自度才能度他,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认真落实佛陀教诲,断恶修善,破迷开悟,烦恼轻,智慧长,对别人就会有启发。如果自己还烦恼重重,怎么可能让别人相信我们、接受我们的帮助呢?当然你会很累。
随缘,自在。时时怀着一颗希望帮助众生、柔软的爱心,自然会看到别人的需求,不必刻意去找。随缘就自在,生智慧;攀缘就生烦恼,没有智慧就会做错事。
佛法是智慧的教育,是要我们用智慧处理事情。

阿弥陀佛!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对的。但是学佛要讲究随缘不攀缘。不要刻意去留意观察,自觉方能觉他,自净其意,自己先把自己净化好了很重要。

随缘就好。

自觉而觉他,自度而度他。自己有修行功夫了,有能发慈悲心,菩提心,自然会有智慧度众生,随缘别攀缘。

你们是否能做到普渡众生。~

都可以佛家语。佛认为芸芸众生营营扰扰,如溺海中,施大法力援救他们登上彼岸。后称指引世人信奉佛教,修心养性也泛指救济帮助群众。可作“普济众生”,“普济群生”,“普度众生”,“普渡众生”,但以“普度众生”为多

众生;泛指人类和一切动物。普渡众生,语出《无量寿经》卷下:“佛告阿难:‘彼国菩萨,皆当究竟一生补处。除其本愿,为众生故,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普欲渡脱一切众生’。”佛教认为芸芸众生,营营扰扰,漂泊于烦恼苦海之中无有出期,为了众生脱离一切痛苦,于是除学人自身刻苦修习外,还为不同根器的众生,分别演说不同的法要,使众生证悟真理,达到涅槃彼岸,让众生都能过着安宁和乐的幸福生活。普渡众生,是佛教提倡净化人间、多做善事,帮助许多人脱离苦难的一贯宗旨。俗例如1983年7月28日《人民日报》:“但是也不要以为朱伯儒的仁慈是不分对象的,他可不是一个普渡众生的佛爷。”

佛弟子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做到“普渡众生”呢?
答:尽量帮助每一个人,当然是正确的。给人宣讲佛法,要注意时机、人家接受程度与感受,不要生搬硬套、一厢情愿,那样只会引起别人的反感!!既然是想要“普渡众生”,就不应只是为人宣讲佛法,更应该为你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众生念佛菩萨名号、念诵佛经和咒语,回向给他们,愿他们早日离苦得乐,往生...

如果行菩萨道.但要怎样才能普渡众生呢?请您指点迷津
答:先要真有智慧,不然自己的见解都是错的,再去引导其他众生就会误导一大片。然后不要做作,要随缘,切不可以强求。逼别人接受是没有用的,而且容易适得其反,要有善巧方便。要从对方的角度多思量,而不是自己觉得好就去强迫。最后,只要是不断的这样去做,到底度了多少众生何必计较呢?要知道众生都是...

七月的普渡
答:接着,每家每户开始在路边摆上桌子椅子凳子,或者就着路边现有的墩子,随后从家中拿出供品纷纷摆在上面。供品有龙眼、菠萝、水蜜桃等当季水果,有三牲粿品,有香芋、面包以及钱纸、三角彩旗等等,或用箶盛着,或用筐装着,还有些供品放不下就塞在箶和筐之间的空隙中,看上去或高或低连成一片,可谓...

大乘教为什么想要普渡众生呢?他们是如何普渡的呢?急盼指点,谢谢...
答:如果眼看众生于苦海之中而置之不理,何谈慈悲为怀?何谈普渡众生之说呢?简单的说:就是帮助众生脱离苦海!苦海 :指的是执着、妄心、困难、等等、、、以上所述为佛法,对于善心,佛的本意是,灭度世人。因为善心一心渡众生,那便产生了执念!善心就是六根中的意相!也为思想!人有所相,皆为...

普渡的解释普渡的解释是什么
答:结构是:普(上下结构)渡(左右结构)。注音是:ㄆㄨˇㄉㄨ_。拼音是:pǔdù。普渡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见“普度”。二、国语词典佛教、道教上指广行佛法,以救众生。如:「普渡众生」。三、网络解释普渡(福建民俗)普渡是鬼魂...

何谓三曹普渡?
答:一母)之子,人人本具佛性,故只要能得“一”天道即可返极乐,所谓一念迷即凡夫,一念觉即佛也。三、渡地曹,渡地府幽冥鬼魂:阴曹地府之鬼魂均是在世众生之祖先、兄弟,因上天的慈悲,「一子入佛门,九玄七祖尽超生」。有修道的天道弟子,可蒙恩师恩母的慈悲,给予超拔,则可同登理天。

请教如何依佛教义在当代社会和谐生活?自利利他.慈悲喜舍..生存.._百...
答:以一真诚、二慈悲(爱)、三究竟(所施方便)的态度贯彻菩提六度,才能在日常生活中作众生表率,在社会实践中行助人宏法之实。第一、真心 在思想境界上,因为佛教弟子肩负着重要的济人济世的职责,所以必须对自己的精神武器--佛教思想要有明确无误的理解,修行中是精进和智慧。在面对世俗中人和事的...

出道弟子开天眼的过程是什么?
答:出道弟子开天眼的过程简述如下:这个方法称为观眉心之法,眉心就是天目(天眼),佛家称谓月轮,道家称谓玄关或玄门,是神出入的门户。从此门入修的门派很多,特别是民国初期到四十年代末,当时的会道门如:同善社,一贯道,长生教,无极道,黄极道,中教道义会,一心天道等,都作为普渡点玄的神秘穴位,...

佛陀在弘法之初是怎么用智慧和慈悲来普渡众生的?
答:每个佛弟子,都要好好学习佛陀的行谊,学佛的慈悲与智慧,并力所能及践行佛陀的慈悲与智慧,这样的修行才能不断进步!像佛陀这样,不用动刀动枪,就将佛教在全世界广弘开来,不能不说是佛陀伟大加持的体现!在历史的长河中,没有一个以佛教的名义发动的战争,没有佛教徒用战争与侵略去推广佛教。作为...

做为一个合格的佛弟子该怎么去做???
答:心犹如相续的河流,假如你无法运用你的修持来把握它的每个当下,你做的持咒,观想,念诵,禅修,乃至谈吐高超的见地,显现高超的行为,这些都是在浪费时间。修行的本质并没有任何奇特的地方,它的实质就是反复的深入我们的心相续,并且改变它,否则,这个宝贵的人身会被浪费,你用一生的时间追逐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