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游六桥待月记中,作者为什么没有应邀去赏梅?在文中交代此事的目的又是什么?

作者&投稿:一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桃花所恋,突出西湖的美

1.作者“为桃花所恋”

晚游六桥待月记中友人邀请作者去赏梅,作者为什么没去?~

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是说作者喜爱桃花,流连忘返,竟没有同友人去看梅花

译文  西湖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一天中最美的时候,是烟雾弥漫的早晨,是山岚缭绕的傍晚。
今年春雪很大,梅花被寒雪抑制住,(梅花)后来才和桃花、杏花次第开放,这还是难得一见的奇观。我的朋友陶望龄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宋代张功甫玉照堂中原有的旧物,应该要马上去欣赏啊!”我当时被桃花迷住了,(我)竟然舍不得离开湖上.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柳如烟、红花似雾,绵延着有二十多里呢!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带粉香的汗水如雨流淌,穿罗衫、着纨裤,游客之多,多过堤畔上的柳枝。真是艳丽极了!
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仅在午、未、申三个时辰(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其实翠绿染着湖光的神秘,山中雾气染上彩色的神秘,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的时候才最浓丽! 有月的夜景之美更是难以用语言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情调,山的容颜、水的意境,更是别有一番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僧人和识趣的游客享用,怎能够和凡夫俗子去说呢?
编辑本段注释
(1)六桥:西湖苏堤上的六座桥,由南向北依次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
(2)为春为月:意为是春天月夜。
(3)夕岚:傍晚山里的雾气 。
(4)一日之盛:一天最美的时候
(5)梅花为寒所勒:为:被;勒:制约。
(6)尤:特别。
(7)石篑(kui 去声):即陶望龄,字周望,号石篑,明代会稽人。明万历年进士,袁宏道的朋友,公安派作家。下文的“傅金吾”。“张功甫”都是人名。
(8)傅金吾:傅,姓。金吾,汉朝主管京城治安的官员,这里指明朝锦衣卫的官员。
(9)张功甫:南宋将领张峻的孙子,玉照堂是其园林,有名贵梅花四寻址。
(10)歌吹为风: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
(11)粉汗为雨:粉末状的汗水连成一片,如雨流淌。
(12)罗纨之盛:罗纨,丝织品,这里是指穿罗纨制作的衣服的人。
(13)艳冶:艳丽妖冶。
(14)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15)夕舂(chōng):夕阳的代称。舂,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形容日落西山的样子。《淮南子·天文训》:“至于渊虞,是谓高舂,至于连石,是谓下舂。”后人又以“舂”代指日落处的山名。《集韵》:“舂,山名,日所入。”
(16)数:多次。
(17)盛:美。
(18)去:离开。
(19)工:巧妙。
(20)道:说。
(21)止:仅仅在。
(22)设:涂。
(23)绿烟红雾:绿柳如烟红花如雾。
(24)湖光染翠:湖水印上了绿色。
(25)开发:开花。
(26)恋:迷恋。
(27)设色:染上彩色。
(28)受用:享用。
(29)相次:一个接着一个。
编辑本段作者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公安派"的创始者和领袖人物。袁宏道与其兄袁宗道(1560~1600)、弟袁中道(1570~1623)合称为“公安三袁”。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荆州公安(今属湖北)人。
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晚游六桥待月记》便是他的著作之一。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在登山临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文学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晚游六桥待月记中,作者为什么没有应邀去赏梅?在文中交代此事的目的又是...
答:为桃花所恋,突出西湖的美

晚游六桥待月记中友人邀请作者去赏梅,作者为什么没去?
答: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是说作者喜爱桃花,流连忘返,竟没有同友人去看梅花

...友人邀作者去赏梅,作者为什么没去? 西湖最妩媚动人的景色是在什么...
答:《晚游六桥待月记》便是他的著作之一。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在登山临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文学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

《晚游六桥待月记》的问题!!!急需!
答:不仅如此,在别人都急欲赏傲雪梅花时,作者却为贬作轻薄之物的桃花所恋,也表现了他与传统士大夫情趣相悖,而且作者在行文时并没有正面去写月景,只是说“月景尤不可言”,“别是一种趣味”,至于具体的月景,就只有留给人们去驰骋想像了。写西湖春天的美景时,先写石篑多次对我说“急往观之”,...

晚游六桥待日记的作者、写作背景,谢谢各位!
答:不仅如此,在别人都急欲赏傲雪梅花时,作者却为贬作轻薄之物的桃花所恋,也表现了他与传统士大夫情趣相悖,而且作者在行文时并没有正面去写月景,只是说"月景尤不可言","别是一种趣味",至于具体的月景,就只有留给人们去驰骋想像了。写西湖春天的美景时,先写石篑多次对我说"急往观之","余...

关于《晚游六桥待月记》的问题
答:1.志趣高雅,清幽 (袁宏道的美学思想核心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叙小修诗》)。这篇游记即体现了这一思想。从文章内容来看,作者独赏西湖之春的“月景”与“朝烟”、“夕岚”,这和“午、未、申三时”游春的“俗士”迥异其趣;作者又宁愿舍弃赏梅机会,而“为桃花所恋”,与传统上...

晚游六桥待月记中为什么只在结尾提到月?
答:作者认为西湖之盛”为月”。前面对西湖的美景做了渲染,而真正写到月的时候只是提到就戛然而止,旨在造成一种悬念,留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增添读者的趣味。作品原文:《晚游六桥待月记》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

求《晚游六桥待月记》赏析
答:皆因西湖春景太美了。这是有力的侧面烘托。晚游六桥待月记(词意图)文章以审美感受为线索,按照游西湖的先后顺序,用平实的文笔记叙了自己游西湖的感想和西湖美丽壮观的景色,而描绘春季杭州西湖美景时不尚夸饰,只就眼前之景点染几笔,却活画出西湖的“灵性”,表达了与常人不同的独到审美情趣,从而...

写出《西游湖记·晚游六桥待月记》原文及翻译
答:3、出处:《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4、作者:明代文学家袁宏道 5、鉴赏:作者始先详写春日之景,并没有着力去刻画、描绘那种盛景,而只是用一个词语“竟不忍去”,由此就足见那种景色的迷人。最后作者提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即认为西湖的美景最适宜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时欣赏,这与一般...

然杭人游湖 译文
答:但杭州人游玩西湖,只是在午、未、申这三个时辰。其实,湖光染绿、暮烟凝聚在山间的佳景都出现在太阳升起、夕阳还没有落山的时候,这才等把西湖浓媚的姿态发挥到极致。月色下的景色难以用语言来形容,花草和柳树的情意,山水的容颜和情意,别是一番趣味。这种快乐只有山僧和游客能够享受到,怎么能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