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食单文言文

作者&投稿:孛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随园食单·山西汾酒》的原文内容是什么

既吃烧酒,以狠为佳。

汾酒乃烧酒之至狠者。余谓烧酒者,人中之光棍,县 中之酷吏也。

打擂台,非光棍不可;除盗贼,非酷吏不可;驱风寒,消积滞,非 烧酒不可。汾酒之下,山东高粱烧次之,能藏至十年,则酒色变绿,上口转甜, 亦犹光棍做久,便无火气,殊可交也。

常见童二树家,泡烧酒十斤,用枸杞四两、苍术二两、巴戟天一两,布扎一月,开瓮甚香。如吃猪头、羊尾、跳神肉之类, 非烧酒不可,亦各有所宜也。

此外如苏州之女贞、福贞、元燥,宣州之豆酒、通州之枣儿红,俱不入流品, 至不堪者,扬州之木瓜也,上口便俗。

2. 《随园食单》中提出的二十条厨事要求是什么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积累的过程,量的积累会引起质的飞跃。

中国 人由饮食体验出的经验,就是经历了一代代人的积累之后得来的。 集饮食之道之大成者,当推清代的袁枚。

袁枚字子才,号简斋,晚年号 随园老人。他是浙江钱塘(杭州)人, 年轻时做过几县的知事,从四十岁起 便退隐于南京小仓山房随园。

《随园食单》是他大量著述中的一种,书中不仅 介绍了清代流行的三百余种南北菜肴、饭点及名茶名酒,还在“须知单”中 提出了二十条厨事要求,在“戒单”中提出了十四条饮食注意事项。这在当 时来说,可谓尽善尽美了。

先看“须知单”: 一、先天须知。 首先要了解食物本来的特性,如猪宜皮薄,鸡宜偏嫩。

二、作料须知。作料即调味品,葱、椒、姜、桂、糖、盐,倶宜选择 上品。

三、洗涮须知。原料的洗涤要注意重点。

举例说,“燕窝去毛,海参去 泥,鱼翅去沙,鹿筋去臊。肉有筋瓣,剔之则酥;鸭有肾臊,削之则净。

鱼 胆破,而全盘皆苦;鳗涎存,而满碗多腥。韭删叶而白存,菜弃边而心出”。

四、调剂须知。采取什么烹调方法,要看具体原料。

腥物要用醋喷,或 用冰糖杀腥取鲜。有的食物是以干燥为宜,要使味入于内,须取煎炒之法; 有的又以汤多为宜,使其味溢于外,则取清炖之法。

五、配搭须知。烹菜肴,要佐适宜辅料。

“清者配清,浓者配浓;柔者配 柔,刚者配刚”,有和合之妙。 六、独用须知。

鳗、鳖、蟹、鲥、牛、羊等味过于浓重者,只宜独用, 不可搭配。 七、火候须知。

火候是烹饪的关键,武火,如煎炒;文火,如煨煮;先 武火后文火,如收汤。 有的食物越煮越嫩,有的则一煮便好。

“屡开锅盖,则 多沫而少香;火熄再烧,则走油而味失”,这是烹调术的奥妙所在。 八、色臭须知。

眼和鼻是嘴的近邻,一道菜端上桌,眼一看,鼻一闻, 不必齿咬舌尝,便知妙与不妙。求色艳,可用糖炒,即艳如琥珀;求香,切 不可滥用香料,否则反会坏了食物固有的美味。

九、迟速须知。每日要预备一些急需的酒菜,如炒鸡片、炒肉丝、炒虾 米、豆腐、糟鱼等,如果突然有客,也能很快应承,因速而见巧。

十、变换须知。“一物有一物之味,不可混而同之”。

不能将鸡、鸭、猪、鹅放进一口锅里煮,否则味同嚼蜡。应当多设锅、灶、盘、碗,尽可能让食 物体现出本味,使其各有特色。

十一、器具须知。美食还须美器。

盘碗大小要适宜,不必强求一律。 十二、上菜须知。

筵席上菜,要有一定的顺序,“咸者宜先,淡者宜后; 浓者宜先,薄者宜后;无汤者宜先,有汤者宜后”。 十 三、时节须知。

饮食不能忽略季节性的特点。“夏日长而热,宰杀太 早,则肉败矣。

冬日短而寒,烹饪稍迟,则物生矣。冬宜食牛羊,移之于夏, 非其时也;夏宜食干腊,移之于冬,非其时也。

辅佐之物,夏宜用芥末,冬 宜用胡椒。当三伏天而得冬腌菜,贱物也,而竟成至宝矣;当秋凉时而得行 鞭笋,亦贱物也,而视若珍馐矣。

有先时而见好者,四月食芋艿是也;有过 时而不可吃者,萝卜过时则心空,山笋过时则味苦,刀鲚过时则骨硬”。 十四、多寡须知。

“用贵物宜多,用贱物宜少”。煎炒之物,多则火力不 透,用肉最好不过半斤,用鸡、鱼不得过六两。

“以多为贵者,白煮肉非二十 斤以外,则淡而无味。粥亦然,非斗米则汁浆不厚”。

十五、洁净须知。讲求洁净,谨防串味。

作为一个好的厨师,先要多磨 刀、多换布、多刮板、多洗手,然后治菜。 特别要谨防将“口吸之烟灰,头 上之汗汁,灶上之蝇蚁,锅上之烟煤”掉人菜肴中。

十六、用芡须知。豆粉为芡,如同拉船的纤绳。

治肉作团不合,作羹不 浓,即以粉芡合之。又如煎炒,恐肉贴锅焦而死,须用芡粉作护持。

芡亦不 可滥用,否则便成一锅糊涂。 十七、选用须知。

菜肴要美,选料要精。如小炒肉用猪后腿精肉;做肉 圆则用前夹心肉;炒鱼片用青鱼、鳜鱼;做鱼松用辉鱼、鲤鱼。

蒸鸡用雌鸡; 煨鸡用骟鸡;取汁则用老母鸡。鸡用雌才嫩,鸭用雄才肥。

十八、疑似须知。“味要浓厚,不可油腻;味要清鲜,不可淡薄”。

似与 不似,失之千里。 否则,如果徒贪肥腻,不如专食猪油;徒贪淡薄,不如饮 白水。

十九、补救须知。名厨调味,能做到咸淡合宜,老嫩得法,但一般人很 难做到,所以要明白这补救的办法。

调味时要宁淡勿咸,淡还可加盐补救; 又如烹鱼则宁嫩勿老,嫩时还可加火补救,等等。 二 十、本分须知。

请客要尽量发挥自家特长,否则易弄巧成拙。如“满 洲菜多烧煮,汉人菜多羹汤”,满汉相请,“各用所长之菜,转觉人口新鲜”。

若汉请满用满菜,满请汉用汉菜,有名无实。怕有画虎不成反类犬之嫌。

这 就像秀才上考场一样,总想按主考官的口味做文章,写不出自己的风格,恐 怕一辈子也考不中。 。

3. 《随园食单·戒目食》的原文是怎样的

何谓目食?目食者,贪多之谓也。

今人慕“食前方丈” 之名,多盘叠碗, 是以目食,非口食也。不知名手写字,多则必有败笔;名人作诗,烦则必有累句。

极名厨之心力,一曰之中,所做好菜不过四五味耳,尚难拿准,况拉杂横陈乎? 就使帮助多人,亦各有意见,全无纪律,愈多愈坏。余尝过一商家,上菜三撤席, 点心十六道,共算食品将至四十余种。

主人自觉欣欣得意,而我散席还家,仍煮 粥充饥,可想见其席之丰而不洁矣。南朝孔琳之曰:“今人好用多品,适口之外, 皆为悦目之资。”

余以为肴馔横陈,熏蒸腥秽,目亦无可悦也。



~

最污的文言文
答:1. 历史上比较污的古文都有哪些 褪放纽扣儿,解开罗带结。 酥胸白似银,玉体浑如雪。 肘膊赛凝胭,香肩欺粉贴。 肚皮软又绵,脊背光还洁。 膝腕半围团,金莲三寸窄。 中间一段情,露出风流穴。 ——吴承恩《西游记》中对蜘蛛精的描写 二 季羡林《清华园日记》 1932.12.21 “说实话,看女人打篮球……是在看大...

田园文言文
答:5、《归园田居其一》 宋·陶渊明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 方宅十余...4. 描述乡村生活的文言文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

火候文言文
答:袁枚后来在《随园食单》中,专门有一节关于火候的论述。 他认为,烹饪食物,关键是掌握火候。煎炒必须用旺火,火力不足,炒出来的东西就会疲软;煨煮则必须用...4. 请问这个是出自古文上的吗 反正不是古人写的.伤感的。情伤后写的吧 ! 不是出自古文.仿佛是相思垂泪又加点孤单寂寞之意. 正所谓只能体会,不能言传...

吵用文言文
答:到清代,酱油的使用远超过酱。在1790年《随园食单》中酱油已经取得重要地位。2. 用文言文骂人的段子,越多越好 原发布者: *** 亚 文言文骂人的经典语段【篇一:文言文骂人的经典语段】文言文骂人经典语录精选1)沐猴而冠2)愤也,小憩者,非止吾也,3)汝彼娘之大去老妪,4)汝有何能?5...

文园文言文
答:瓜洲的许多园林亭榭,都是凭借假山而有名声,这些假山安置在于园中就不会使人不满意了。 6. 又来园文言文翻译 江宁有又来园,在南门外雨花台侧,人以其为刘舒亭明府所筑也,因呼之曰刘园,刘相其林泉,扩为屋宇,皆就天然形势而位置榭台馆焉.地当南郭,里近长干有刘公墩,为刘叔亮墓.由刘公墩渡山涧,入默林,曰...

题画文言文
答:1. 板桥题画·兰文言文翻译赏析 译文 兰花生长在山岩的顶处,它的香气飘散四溢,在突出的岩石和岩缝中,美妙的花香浓郁芬芳。不是脚下没有浮云翻滚的喧闹,只是兰花不愿去理睬它们,不知道它们什么时候来到,更不会在它们离去时去挽留。赏析 全是借咏物表达高人隐士的情操,孤芳自赏而不为世俗纷扰...

文言文《子不语卖葱叟》
答:主要传世的著作有《小仓山房文集》、《随园诗话》及《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续子不语》等。 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哀婉真挚,流传久远,古文论者将其与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卖蒜叟。 5. 文言文《卖蒜老叟》的译文 译文:南阳县有个叫杨二的,精通拳术,...

文言文是什么?有哪些?
答:这是用得最多的一种手段;运用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语来解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语。对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的活用,用法多样的一些虚词等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选准它的确切解释。 理 调整、理顺译文的词序。大多数文言词句的词语排列次序和现代汉语是一致,但也有一些文言句式,如"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送饭文言文
答:4. 文言文“一饭千金”的原文,翻译及加点字解释 一饭千金 成语释疑: 比喻受恩厚报。 成语出处: 《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

古代精选文言文
答: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4. 古代文言文小笑话精选 问题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