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译文省俭之法

作者&投稿:博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省俭之法文言文翻译

省俭之法:

节省勤俭的方法。

贫士起居服食以及器皿房舍,宜省俭而雅洁。省俭之法,曰“就事论事”。余爱小饮,不喜多菜。芸为置一梅花盒:用二寸白磁深碟六只,中置一只,外置五只,用灰漆就,其形如梅花。底盖均起凹楞,盖之上有柄如花蒂。置之案头,如一朵墨梅覆桌;启盏视之,如菜装于瓣中。一盒六色,二三知己可以随意取食,食完再添。另做矮边圆盘一只,以便放杯箸酒壶之类,随处可摆,移掇亦便。即食物省俭之一端也。

贫穷的人 起居穿住 以及 所用所住,都应节省勤俭并且高雅洁净。节省勤俭的方法。可以叫做“就事论事”。我喜好浅酌,不喜欢吃太多的菜。曾经做过一个梅花盒:用六个二寸白瓷的深口碟子,中间放置一个,外围放置五个,用灰漆烤就成,它的形状类似梅花。底盖都是凹状,盖子上面有手柄像花蒂。将它放置在桌前,就如一朵墨色的梅花覆盖在桌上;打开盖子看,像菜装在花瓣中。一盒六种颜色,二三好友可以随意在里面取食物,吃完再添置。又制作了一个矮边的圆盘子,用来放置杯子筷子酒壶等物品,可以随处安放,方便移动。这些便是节省食物的一个方面了。

出处 ——清·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2. 这个文言文的翻译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

《治水必躬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参考译文: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相信别人的话。原因是地形有高有低,水流有快有慢,池塘有深有浅,河流的形势有弯有直,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冒着风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亲自发给民工钱粮,一厘也不克扣,并且随同的管理差役也不曾横索一文钱财。必须像这样,才能做成事情。

如果贪图安逸,害怕辛劳,计较私利,忘记公益,只想远远地躲开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办不好了。第一段,论述治水必躬亲的原因。

第二段,以海瑞为例,说明治水不但要躬亲,而且要清廉。这段先从正面说海瑞治水不但躬亲,而且清廉。

后从反面说,如果海瑞不吃苦,想谋利,怕得罪人,那么水利肯定办不好。六、古今异义1.泥:古义,拘泥。

今义,泥土。例句:泥于掌故。

2.掌故:古义,本文指古代的典章、制度。今义,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例句:泥于掌故。3.盖:古义,连词,连接上一段或上一句,表示原因。

今义,遮盖或遮盖的东西。例句: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4.穷:古义,彻底摸清,追究到底。

今义,生活困难。例句:非咨询不穷其致。

5.举:古义,完成,做好。今义,举起,抬起。

例句: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七、词类活用布袍缓带:名词做动词,穿着轻便服装。

八、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例句: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介宾短语“于荒村野水之间”作往来的状语,后置。

正常语序应为:“于荒村野水之间往来”。译文:在荒凉的乡村之间穿梭奔走。

2.宾语前置例句: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介宾短语“是以”中“是”是“以”的宾语,宾语前置。

正常的语序应该是“以是必得躬历山川”。译文:因此一定要亲自登山涉水……3.省略句例句:“如好逸而恶劳……”这句话省略了主语“官员”,应为“如(官员)好逸恶劳……”译文:如果(官吏)贪图安逸,厌恶劳动……执一:固执一端,不知变通。

泥于掌故: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妄意:随意。

相度:观察和测量。 咨询:访问,征求意见。

穷其致:彻底摸清情况。 穷:追究到底。

致:事理。躬历山川:亲自登山涉水。

胼胝:手脚因劳动而磨成的茧子。布袍缓带:指轻便服装。

缓带:宽束衣带。远嫌而避怨:远远躲开嫌疑,避免抱怨。

参考资料:?si=4。

3. 翻译 文言文 训俭示康

【翻译】 本来(出身在)贫寒的家庭,一代一代(都凭借清白(的家风)相继承。

我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从做婴儿(时起),长辈把饰有金银的华美的衣服加(在我身上),(我)总是害羞地扔掉它。二十(岁那年)忝列在(进士的)科名(之中),(参加)闻喜宴(时),只有(我)不戴花,同年说:“(花是)君王赐戴的,不能违反(不戴)。”

(我)才(在帽檐上)插上一枝花。(我)一向衣服(只)求抵御寒冷,食物(只)求饱肚子,也不敢(故意)穿肮脏破烂(的衣服)以违背世俗常情,(表示与一般人不同)求得名誉。

只是顺着我的本性(行事)罢了。 许多人都把奢侈浪费看作光荣,我心里独自把节俭朴素看作美德。

别人都讥笑我固执,不大方,我不把这作为为缺陷,回答他们说:“孔子说:‘与其不谦虚,宁愿固陋。’又说:‘因为俭约而犯过失的,(那是很)少的。

’又说:‘有志于探求真理但却以吃得不好,穿得不好,(生活不如别人)为羞耻的读书人,(这种人是)不值得跟(他)谈论的。’古人把节俭作为美德,现在的人却因节俭而相讥议,(认为是)缺陷,嘻,(真)奇怪呀!” 近年风气尤其奢侈浪费,当差的大都(穿)士人的衣服,农夫穿丝织品作的鞋。

我记得天圣年间(我的)父亲作群牧司判官(时),客人来了未尝不摆设酒席,(但)有时斟(酒)三次,(有时)斟五次,最多不超过七次(就不斟了)。酒(是)向市上买的,水果限于梨、栗子、枣、柿子之类,下酒菜限于干肉、肉酱、菜汤,食具用瓷器和漆器。

当时士大夫人家都这样,人家(并)不讥笑非议。(那时)聚会次数多而礼意殷勤,食物少而感情深厚。

近来士大夫家庭,酒(如果)不是(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的),水果、下酒菜(如果)不是远方的珍贵奇异之品,食物(如果)不是(很)多品种,食具(如果)不是(摆)满桌子,(就)不敢约会招待客人朋友。(为了约会招待)往往(先要用)几个月(的时间)准备,然后(才)敢发请柬。

如果有人不这样做,人们(都)争着非议他,认为(他)没有见过世面、舍不得花钱。因此不跟着习俗顺风倒的(人),(就)少了。

唉,风气败坏得像这样,居高位有权势的人虽然不能禁止,(难道能)忍心助长这种恶劣风气吗? 又听说从前李文靖公作宰相(时),在封丘门内修筑住宅,厅堂前面仅仅(能够)让(一匹)马转个身。有人说它太狭窄,(李文靖)公笑笑说:“住宅(是)要传给子孙(的),这里作为(我当)宰相的厅堂,确实(是)狭窄,(但是将来)用作(当)太祝、奉礼(的我的子孙)的厅堂(却)已经宽敞了。”

参政鲁公当谏官(时),真宗派人紧急召见他,(后来)在酒馆里找到他,(鲁公)入宫以后,真宗问他从哪里来,(他)如实地回答(真宗)。皇上说:“你(担任的官职)属于清望官,为什么在酒馆里喝酒?”(他)回答说:“小臣家里贫寒,客人来了没有食具、下酒菜、水果,所以就到酒馆请客人喝酒。”

皇上因为(鲁公)没有隐瞒,越发尊重他。张文节当宰相(时),自己生活享受如同(以前)当河阳节度判官时(一样),亲近的人有的劝他说:“您现在领取的俸禄不少,可是自己生活享受(却)像这样(节俭),您虽然自己知道(自己)确实(是)清廉节俭,(但是)外人(对您)很有讥评,说您如同公孙弘盖布被子那样矫情作伪,您应该稍稍随从众人(的习惯做法才好)。”

(张文节)公叹息说:“我今天的俸禄(这样多),即使全家(穿)绸缎的衣服,(吃)珍贵的饮食,还怕不能做到(吗)?但是人们的常情,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我今天的(高)俸禄哪能长期享有(呢)?(我)自己(的健康)哪能长期保持(呢)?(如果)有一天(我罢官或病死了,情况)与现在不一样,家里的人习惯于奢侈生活已经很久,不能立刻节俭,(那时候)一定会(因为挥霍净尽而)弄到饥寒无依,何如(不论)我作(大)官或不作(大)官,活着或死亡,(家中的生活标准都)固定像(同)一天(一样)呢?”唉,大的有道德才能的人的深谋远虑,哪里(是)凡庸的人所(能)比得上的呢! 御孙说:“节俭(是各种好)品德的共(有特点);奢侈(是各种)罪恶中的大(罪)。”

“共”(就是)“同”,(是)说有(好)品德的人都是由节俭而来的。(因为如果)节俭就少贪欲。

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不为外物所役使,不受外物的牵制,可以走正直的道路。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用度,避免犯罪,丰裕家室。

所以说:“节俭(是各种好)品德的共(有特点)。”(如果)奢侈就会多贪欲。

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贪图富贵,不走正路,(最后)招致祸患;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随意浪费,(最后)败家丧身:因此,作官的(如果奢侈,就)必然贪赃受贿,在乡间(当老百姓的,如果奢侈就)必然盗窃他人财物。所以说:“奢侈(是各种)罪恶(中)的大(罪)。”

古时候正考父用稀粥维持生活,孟僖子(因而)推知他的后代必定有显达的人。季文子。

4. 文言文《 用兵之法》的翻译

高陵勿向:不要迎着山坡布阵,这样敌人可以居高临下,不仅洞察你的战术调动,也可以俯冲攻击你的阵地。同时,也不利于你向敌人冲击。

背丘勿逆:自己的背后是山坡(古代驻军扎营,一般要背山面水,驻扎在平缓的坡地),因为己方处于有利地势。不要随意撤离。让敌人占领高处。

佯北勿从:两重解释,1.自己假装败退的时候不要匆忙败退。2.不要轻易追击佯装溃退的敌军。

锐卒勿攻:敌人士气高昂,不要轻易进攻。事实上锐的翻译至今还有疑问,到底是精锐士兵,还是士气高昂的士兵。不过,无论怎么说,反正不要轻易攻击列阵完整的对手就是了。

饵兵勿食:不要轻易把鱼饵吃掉。不要贪小失大。

归师勿遏:部队回营,不要一下子就撤完,缓慢地有层次地撤退,相互掩护。

围师必缺:让敌人溃败永远比围歼敌人要来的简单。

穷寇勿迫:不要太逼迫没有退路的敌人。

5. 戒奢崇俭 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原文】:

奢者富而不足,何如俭者贫而有余;能者劳而文化教育怨,何如拙者逸 而全真。

【译文】 :

奢侈无度的人财富再多也感到不够用,这怎么比得上虽然贫穷却生活节俭而感到满足的人呢;有才干的人假如由于心力交瘁而招致大众怨恨,哪里 比得上笨拙的人由于安闲无事而就能保全纯真本性。

【注解】 :

劳而府怨:劳苦而怨谤集身。逸而全真:安闲而能保全本性,本为道家语,因为道家把完美无缺的人 称为真人。

【赏析】:

任何事都是相对的,不以相对的观点看待事物往往会走向绝对,而把事物固定化,一成不变。像钱财于现代生活,不可或缺但以之为生活的全部就 走向了极端。生活奢侈的人,无论有多少财产,到头来也都挥霍精光,表面 看来他好像很快乐,其实他内心常感不满足,因为他的财产越多欲望越强, 可见人的欲望有如永远填不满的沟整。反之一个生活节俭的人,他们平日能 量入为出,虽然并非富有,但是在金钱上从来没有感到不足,因此在欲望上 也就没有非分之想,平平安安过个极快乐的日子。生活上要有知足感,工作 中要讲究方法。不能因为自己有多方面的才能便事必亲躬,处处亲劳,结果 可能会招致怨恨还办不好事情。对于一般人而言,能而劳,可能就压抑了别 人的才能,使别人无从表现:如果是当权者,其能不应表现在自己如何亲为 上,而在于怎样组织、管理,使每个人都可显其所能。而且,任何矛盾的出 现是因为事做了,局面活了,矛盾便开始出现了;一潭死水时人们心意相对 稳定。那么谁做谁就成了矛盾中心,不集怨而何?闲者置身局外当然会有时 间去评头论足了。所以能应是相对的,个人的能不可能包容大家的能。做事 前理应先看看想想。

6. 文言文《读书之法》朱熹 求翻译

朱熹读书法 由后人总结的朱熹读书的总原则:“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他认为,只有这样读书,才会“意定理明,而无疏易凌躐之患”;才会使书上所言、心中所想、口中欲述融为一体;才会读有所得,“记了无去处”。朱熹谈其读书经验时曾指出:“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从容乎句读文义之间,而体验乎操存践履之实,然后心静理明,渐见意味,不然则虽广求博取,日诵五东,亦奚益于学哉”(《文集·答陈师德》)。

这是教诲人们,读书既要循序渐进,又要从不间断,专心于一;经过潜心玩味,体察其理,方为善学。朱熹还强调,读书“务广而不求精”是一病忌;泛观泛从,贪多而不化,不是读书的好方法。

他比喻说:“所读书太多,如人大病在床,而众医杂进,百药交下,决无见效之理。”有效的方法应是:“只且立下一个简易或常的课程,日日依此积累工夫”(《文集·答吕子约》),知序而进,熟读精思,勤奋刻苦,方是为学之真功夫。

由朱熹的学生归纳的“朱子读书法”六条:(1)循序渐进。要求读书要安排一个“简易可常”的进程,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书的难易程度,先读什么,后读什么,要有次第可常;读懂读通一书,再读另一书。

朱熹说:“以二书言之,则通一书而后及一书。以一书言之,则其篇、章、文、句,首尾次第,亦各有序而不可乱也。

量力所至而谨守之,字求其训,同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在讲到读书要按难易次第而进时他说:“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此读书之法也。”

(《诗书之要》)这些都是为学的基本功夫,而有些人却做不到,为什么?“原来道学不明,不是上面欠工夫,乃是下面无根脚。”也就是说,不能循序渐进,不曾打好基础。

(2)熟读精思。读书必须记得背得,必须精熟。

他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同上)这是对如何进行读与思提出的要求,其具体作法应该是:“学者读书,读得正文,记得注解,成诵精熟,注中训释文意,事物、名件、发明相穿纽处,一一认得,如自已作出来的一般方能玩味反复,向上有通透处。”

可见,读书要达到“熟读精思”要求,是很不一般的,它需要有意志、情感、兴趣的协同作用,有刻苦攻读、勤奋勉进的毅力。(3)虚心涵泳。

读书要虚心静虑,要忠于作者原意,不可先入为主,穿凿附会。要有耐性,切戒慌忙,要细心玩索,深刻领会书中旨趣。

如“吃果子一般,劈头方咬开,未见滋味便吃了;须是细嚼,则滋味自出,方始识得这个是甜是苦,是甘是辛,始为知味”(《朱子全书》卷6)。“看入文字,不可随声迁就,我见处方可信。

须沉潜玩绎,方有见处。不然,人说沙可做饭,我也说沙可做饭,如何可吃?”(《朱子语类》卷11)。

(4)切己体察。这是要求读书时不能只在纸面上做工夫,还必须将书中道理与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能将书上的“圣贤言语,体之于身”,考察体验自己能否如此力行。

朱熹曾说:“读书须是身心都入在这一段里面,更不问外面有何事,可见得一般道理出。”(同上)朱熹是主张“读书穷理”的,他认为,“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

(《性理精义》)而“读书穷理当体之于身……读书不可只就纸上求理义,须反来就自身上推究”(《朱子语类》)。(5)着紧用力。

读书时必须抓紧时间、振作精神。不能疲疲沓沓、松松跨跨。

他说:“宽着期限,紧着课程。为学要刚毅果决,悠悠不济事。

且如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是甚么精神,甚么筋骨!今之学者,全不曾发愤。直要抖擞精神。

如救火治病然,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朱子读书法》)又说:“圣人千言万语,无非只说此事须是策励此心,勇猛奋发,拔出心肝与他去做。

如两边擂起战鼓,莫问前头如何,只认卷将去,如此方做到工夫。”(朱子语类》卷8)总之,读书时虽不可求速成,但必须抓紧抓狠,毫不懈怠,要有“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的精神。

(6)居敬持志。朱熹认为,做学问的诀窍“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而“读书则实究其理,行已则实践其迹”(《性理精义》)。

因此,他要求“读书须将心贴在书册上,逐字逐句,各有着落,方始好商量。大凡学者,须是收拾此心,令专静纯一,日用动静间,都无驰走散乱,方始看得文字精审。

如此,方是有本领。”(《读书》卷11)这是教人读书必须将心收敛起来,有谨慎感,有进取心,不放纵自身,不轻率从事,做到“专静纯一”,志于为学。

人若具有这种精神,用于应事时,就能敬于读书。只要心能用于“专静纯一”,不“驰走散乱”,自然能做到“日用动静间”,使为学之道发自内心,学起来当然要“日成日新”。

朱子读书法是朱熹关于读书方法论述的概括和总结,集中体现了他的读书论和读书经验,很有见地。也是我国古代最系统的读书法,是集古代读书法之大成,值得认真研究和参考。

朱熹有关读书的语录: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7. 古文译文

第一问:公仪休嗜鱼

韩婴

【原文】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人献鱼而不受。其弟谏曰:“嗜鱼不受,何也?”曰:“夫欲嗜鱼,故不受也。受鱼而免于相,则不能自给鱼;无受而不免于相,长自给于鱼。”此明于鱼为己者也。

【翻译】

公仪休(人名)在鲁国当丞相(的时候)特别喜欢吃鱼。一个鲁国的人送鱼给他他不接受。他的弟弟劝他说:“喜欢吃鱼却不收,为什么呢?”(回答)说:“就是希望(满足)喜欢吃鱼的嗜好,才不收。收鱼而被免去丞相,

就不能自己买鱼吃;不收就不会被免去丞相,可以长久自己买鱼吃。”这就是在鱼的事上说明了如何才是为自己打算啊。

第二问: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语出《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公叔仪相鲁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叔仪不受。其弟子谏之曰:“夫子嗜鱼而不受也,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知自恃也。



~

读书的名言警句
答: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认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 《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

申论写作名言警句
答:43、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44、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熹 45、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34、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中国作家)鲁迅 35、写作是一条认识自己,认识真理的路,你只要喜欢写,应该随时动笔去写。(中国作家...

古诗词中常见的描写人物心理的方法有哪些
答:1、直接描写。这种方法最常见。常以“想”等字眼为标志,有的还使用逗号或冒号作提醒。2、抒情独白式。这是用抒情的笔法展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思想斗争。3、梦境描绘式。这是容易忽略的心理描写法。梦境是人所想的集中表现,它同样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主题等。梦境描绘的文字一般较多。4、...

商朝一共有几位皇帝?他们各有什么作为?
答:仁厚省俭的旧事,对照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确实不像话,便暗暗内疚,决心痛改前非,开始在桐宫关心孤老,...甲骨文作大太戊、天戊,为商王太庚之子,商王小甲、雍己之弟。这个太戊继位时还是个少年,不勤于国政,...在上古文明中,各大民族都有自己的祭祀体系,周祭之法和古巴比伦、古埃及的祭祀法各不相同,是中国古代...

白描的白描技法
答:但要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和情态。用语言要省俭概括、传神。白描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而须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朴素、单纯的描写,做到既省俭,又传神。特别须注意的是切忌用“油滑”之调和“八股”之腔,因为根柢浅薄的“油滑”与言之无物的“八股”是同白描不相容的。

关于书写重要性的名言
答:——海明威 21、取材不在远,只消在充实的人生之中。——歌德 22、一个人只有他在每次蘸墨水时都饼狸留下自己的血肉,才应该进行写作。——列夫•托尔斯泰 23、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鲁迅 24、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探索总非真。——元好问 ...

托福写作名人名言
答:31、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2、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陈善 33、笑是一种没有副作用的镇静剂。格拉索 34、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颜之推 35、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3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7、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

关于《红楼梦》的10个问题,200分悬赏。
答:很可能是她撞见了贾珍乱伦的丑事,惧怕贾珍处死她,才自杀了6,如果让曹雪芹来写,林黛玉辉是怎样的死法?还是病死,她又严重的结核病 7,贾府四春的四个琴棋书画的丫环分别叫什么?抱琴 司棋 侍书 入画 8,贾宝玉的生日是哪天?在《红楼梦》书中,许多人物都被给予一个准确的生日日期,如贾母为...

描写人物的作文500字 要用多种描写方法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_百 ...
答:因此,抓住服饰特征进行具体描写,是省俭地画 出一个人特点的又一重要方法。如: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劲上套一个明晃晃 的银项圈,...宝剑掣来天地暗,法铃摇动鬼神愁。 眉飘偃月,目炯曙星,鼻若胆悬,齿如贝列。神爽朗,冰心玉骨,气轩昂,虎步龙行。锋藏锷敛,真未遇之公卿,善武能文,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