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程小记文言文

作者&投稿:独孤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湖心亭小记文言文翻译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在杭州西湖。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这一天天刚刚亮,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皮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

到了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人铺着毡席,对坐在那儿,一个小仆人烧着酒炉,炉上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人!”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问他们的姓名,原是金陵人在此地作客。我走上自己船的时候,替我驾船的人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

1 湖心亭观雪

2这句诗运用白描的手法,数词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简练的描绘出湖心亭的清幽寂静,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落寞。

3作者本人。湖中人。湖中人比“相公”到得早;“铺毡对坐”准备久待;在湖心亭煮酒赏雪;见到“相公”,甚为欢喜,拉着一起喝酒;最为重要的是,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时近年关。

2. 《游玉山小记》文言文翻译

游虎丘小记

我于初十便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月色很美,游人也还不多,在风亭月榭之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扫兴。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和我意。

我曾经和弱生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往来,只有佛塔的风铃之声与佛灯在静夜之中若隐若现。

还有就是今年春天,和无际舍侄一起拜访仲和到此。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盘膝坐于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心与周围之清景同在了。

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也就这两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

该文章转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

3. 韬光庵小记文言文答案

韬光庵小记 [明]萧士玮

初二,雨中上韬光庵。雾树相引,风烟披薄,木末飞流,江悬海挂。倦时踞石而坐,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态,得树而妍;山之骨格,得石而苍;山之营卫 ②。得水而活:惟韬光道中能全有之。初到灵隐,求所谓“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竟无所有。至韬光,了了在吾目中矣。白太傅碑可读,雨中泉可听,恨僧少可语耳。枕上沸波,竞夜不息,视听幽独,喧极反寂。益信声无哀乐也。

初二那天,雨中上韬光庵,树丛雾气缭绕,如同轻纱,雨水从树梢滴落,好像江海倾覆。疲倦时可以蹲坐在石头上或靠着竹子休息。大致山的姿态因为有了树而美丽;山的结构因为有了石头而苍劲;山的精气因为有了水而生动;这些景象只有在上韬光庵的路上才能全都见到。刚到灵隐时,寻求所说的“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最终没有见到。到韬光庵才真正明明白白地见到这种景观。在韬光庵可以读白居易的碑丈,可以听雨中的泉水声,只遗憾没有和尚可以交谈。到了晚上,睡在枕上仍能听到不息的水声,在幽深而人迹罕至的环境中,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传入耳中,愈发显出环境的幽静,更加确信声音本来不含有哀乐的感情。

4. 《飞来峰小记》(袁宏道)的译文

湖上的各山峰,应该以飞来峰为第一,它高度不过几十丈,但是颜色苍翠像玉一样耸立,饥渴的猛虎奔跑的猊兽,不足以形容它的怒姿;神仙呼唤和鬼怪站立的姿态,不足以形容它的怪状;秋天的江水傍晚的烟雾,不足以形容它的颜色;颠僧(怀素)的字吴道子的画,不足以形容它的变幻曲折。石头上长着许多奇异的草木,不长在土壤里,根长出到石头外面。前后大小石洞有四五个,里面曲折明亮,石钟乳就像花一样,就像雕刻出来的。石壁上的佛像,是杨秃子画的,就像美人的脸上长出瘢痕,奇丑无比,非常难看。

我前后登上飞来峰共五次:第一次和黄道元、方子公一起登上的,当时穿着又单薄又短的衣衫,一直爬到莲花峰峰顶,每发现一块石头,都兴奋的发狂大叫。第二次和王闻溪一起来的,第三次和陶石篑、周海宁,第四次和王静虚、石篑兄弟,弟五次和鲁休宁。每来游玩一次,就像着作一首诗,最后都没做成。

5. 《游玉山小记》文言文翻译

《游玉山小记》 李流芳25日,(我们)到了京口。

吃完饭后走上银山,在玉山亭子稍事休息。这时远远地望见(我的朋友)伯美自山麓施施而来(施施:读“宜宜”,缓缓的很闲适的样子),于是让小童叫他。

玉山亭子建在临江的峭壁上,江边有一块独立的巨石,顶上平坦,水下却多空隙。涉水爬到顶上,那里可以坐几个人。

丁酉年春天我留滞镇江时,闲暇时即来此地。有时自己读书一整天,有时与各位兄长带着酒狂饮,赶上江上起了狂风大浪,江水冲入石下空隙,发出窾坎镗鞳的声音,与苏东坡(在《石钟山记》中)所记载的石钟一样,风浪中江豚乱舞(可见当时江豚还很多),大小船只一艘也看不见,只有奔腾的江水和飞溅的浪花时时落入酒杯中,真是痛快极了!癸卯年,我和孺谷到南京,登上亭子喝了少许酒。

丙午年,我又与仲和来到这里。这两次来得不巧,正赶上秋天涨水,巨石沉没在水中,每当想起早年的经历,不禁为之怃然不乐。

想不到今天又有机会重享乐事!我与伯美盘桓在巨石顶上无法离去,恰好有渔船经过(玉山亭子下的)峭壁,于是把它叫过来把我们接走。到了金山(在镇江),登上了紫霞楼,坐在那里眺望着巨石很久才回去。

6. 求《昭庆寺小记》古文题

【原文】 一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俶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 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 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处于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 也。 二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 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 “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 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 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未下夕舂,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 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注释】 注:①为春为月:是春天,是月下 ②夕岚:傍晚的山光 ③勒:抑制 ④相次开发:一 个接一个地开放 ⑤石篑:一个人的号 ⑥傅金吾:任金吾官的傅某 ⑦张功甫:人名 ⑧恋: 迷住 ⑨绿烟红雾:指绿柳红桃,叶茂花盛,颜色浓艳 ⑩湖光染翠:湖水成为绿色 ⑾设色: 用颜色描绘 ⑿夕舂:夕阳 ⒀极其浓媚:把它的浓媚姿态发挥到极点 ⒁受用:享受.

【译文】 西湖景色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是月夜。白天里最美的是早晨的烟雾,是傍晚的山岚。 今年春雪很多,梅花被寒气所抑制,和杏花、桃花次第开放,景观更是奇特。石篑多次 告诉我: 「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张功甫玉照堂中的旧物,应该赶快去观赏。 」我当时迷恋着 桃花,竟舍不得离开湖上。 从断桥到苏堤一带, 绿草成烟, 红花似雾, 弥漫二十多里。 歌吹的声音,如风阵阵传来; 仕女的粉汗,如雨纷纷落下;罗衫纨裤的游客,多于堤畔的柳树,真是艳丽极了。 然而杭 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五时之间;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 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才最浓艳。 月景之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 4 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和尚与识趣的游客享 用,哪能和俗人说呢!

【赏析】 作者撇开一般所共赏的湖光山色,着重描写西湖六桥(苏堤上由南而北的六座石拱桥, 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一带的春月景色,从初春的梅桃杏争妍到一天 的朝烟、夕岚、月下的独特美景,用简洁轻快的笔墨加以描写,写出西湖“别是一种趣味” 的风致。 为文以审美感受为线索, 按照游西湖的先后顺序, 用平实的文笔记叙了自己游西湖的感 想和西湖美丽壮观的景色,而描绘春季杭州西湖美景时不尚夸饰,只就眼前之景点染几笔, 却活画出西湖的“灵性” ,表达了与常人不同的独到审美情趣,从而表现出作者的不与世俗 同流合污、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7. 游虎丘小记译文

译文:

虎丘,在中秋之夜游人极多。全城的士绅学子、妇孺歌姬皆会前往。歌声乐声谈笑之声充斥于整个山林,如此竟夜不息。于是乎,那壮丽的自然丘壑竟化为酒场,鱼龙混杂,实在可恨。

我于初十便到了郡中,当晚就游览了虎丘。月色很美,游人也还不多,在风亭月榭之间,偶尔有一两队歌女吹笙点缀,并不扫兴。但还是不如山林空寂之时,一人前往要和我意。

我曾经和弱生在秋夜坐在虎丘山顶的钓月矶上,天色昏暗,无人往来,只有佛塔的风铃之声与佛灯在静夜之中若隐若现。

还有就是今年春天,和无际舍侄一起拜访仲和到此。半夜之时,月亮出来了,不见人影,我们盘膝坐于石台之上,既不饮酒,也不交谈,只静静地对坐着,便觉得悠然之心与周围之清景同在了。

我一生中造访虎丘,也就这两次见到了虎丘的本色。我的朋友徐声远作诗云:「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说的真对啊!

创作年代:明代

作者:李流芳

体裁:散文

赏析:写作者两度游虎丘的感受,表达了作者悠闲的心境。一次是在秋天,对月色美、游人少、以红粉笙歌点缀的虎丘感到“亦复不恶”;对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抄的虎丘感到“独往会心”。一次是在春天,“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跌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作者感到“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两度游虎丘,见虎丘本色。作者送叹友人徐声远“独有岁寒好,偏宜夜半游”为知言。此诗句道出欣赏自然之美要在岁寒。夜半,归根到底是一个“静”字。唯静方能显示虎丘本色。这样,就告诉读者“笙歌笑语,填山沸林”、“使丘壑化为酒场”“可恨”的原因了。作者认为,有些东西、有些事情要多看几遍才能看到真实的一面,所以要多去观察。



~

大老板:京剧名伶程长庚小记
答:程长庚的汉室三分,是按照正史——陈寿的《三国志》来编排的。程长庚的汉室三分剧目中,他所扮演的忠臣义士,活灵活现,俨然古人再生。 笔记作者陈恒庆其生也晚,等他见到程长庚时,程已经年过六旬了。 此时,程长庚的牙齿已经掉了三四颗。因为牙齿掉落,所以,程长庚在演剧时,咬字已经让人觉得,微微有些费力了。但是,...

程俊不肯穷竟其学文言文
答:樵髯,姓程,名骏,世代居住在桐城县西部边远地方。性情疏阔放达,不受礼法或世俗之见的束缚,从不矫揉造作,而多髭须,因此,自己命名为“樵髯。” 小时候读书很聪明,超出同辈的人,在技艺、术道工匠嬉戏游玩等等,没有不涉猎的,但是都不肯学透,说:我只是自我娱乐而已。尤其喜欢下棋,常常与邻居下棋。他不善于苦思冥...

乐工罗程文言文翻译
答:时常皇上命令罗程依照格律为妃嫔作歌伴奏,罗程必定演奏出新奇巧妙的乐曲使皇上动情,因此罗程得到了宣宗皇帝的宠幸。一天,罗程竟然因小事杀死了人,皇上大为震怒,立即将他驱逐,押赴他给京城地方长官处理。其他乐工们因罗程的技艺天下无人能比,想要以此打动皇上的心意。适逢皇上到花园中去,将要演奏,乐...

带程微信昵称
答:带程微信昵称:旅程小记 在选择一个带有“程”字的微信昵称时,我们可以考虑这个字所蕴含的旅行、进程和成长等含义。一个富有创意且易于记忆的昵称能够展示个性,同时与他人的昵称区分开。基于这些考虑,我推荐使用“旅程小记”作为微信昵称。这个昵称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和旅行的过程,...

春游小记文言文
答:1. 春郊游记文言文全文翻译成现代文 【原文】春郊游记(广东番禺三区南田小学 卢焯坡)某月某日,校中放假。课余在家,殊无聊赖。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知春日已至。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行,青山绿水,白鸟红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仰望白云如絮,俯视...

吴澄字幼清文言文
答:1. 文言文七吴澄传翻译 译文:吴澄字幼清,是抚州崇仁县人。 他的高祖吴晔,开始居住在咸口里。九岁时,与其他子弟参加乡校考试,吴澄常常名列前茅。 长大成人以后,对于经传都学习精通。至元十三年(1276),人民刚归附蒙古,各处盗贼兴起。 乐安人郑松邀吴澄避居于布水谷,于是吴澄在那里作成《孝经章句》,并校定了《...

程公许文言文原文
答:1. 《周郭颐传》文言文的翻译 【译文】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县人。原名敦实,因避讳英宗皇帝旧名而改为敦实。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

小石城山记文言文阅读
答:3. 文言文小石城山记 小石城山记朝代:唐代作者:柳宗元原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

罗程的文言文
答:1. 文言文《乐工罗程》的原文和译文 原文: 乐工罗程者,善弹琵琶,为第一,能变易新声。得幸于武宗,恃恩自恣。宣宗初亦召供奉。程既审上晓音律,尤自刻苦。往往令倚嫔御歌,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 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他工辈以程艺天下无双,欲以...

急求十篇短小文言文!
答:36·1《程材》、《量知》,言儒生、文吏之材不能相过,以儒生修大道,以文吏晓簿书,道胜于事,故谓儒生颇愈文吏也。此职业外相程相量也,其内各有所以为短,未实谢也。夫儒生能说一经,自谓通大道以骄文吏;文吏晓簿书,自谓文无害以戏儒生。各持满而自藏(1),非彼而是我,不知所为短,不悟于己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