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时制度

作者&投稿:瞿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接受用人单位的指示,在用人单位的管理或约束下从事工作或与工作相关的活动的时间。一般认为,工作时间既包括劳动者实际工作的时间,也包括与实际工作相关联的时间,包括准备结束时间、作业时间、劳动者自然需要的中断时间和工艺中断时间,以及其他依据法律、法规或相关法律规范属于工作时间的非实际工作时间。

一、工时形式

我国的工时形式分为标准工时和非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是指法定的在正常情况下普遍适用的,按照正常作息办法安排的工作日和工作周。我国的标准工时是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每周至少休息1日。

非标准工时主要包括不定时工时、综合工时、计件工时等。

二、工作时间的计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三、工作时间的内容

工作时间包括准备结束时间、作业时间、劳动者自然需要的中断时间和工艺中断时间,以及其他依据法律、法规或相关法律规范属于工作时间的非实际工作时间。

1、准备结束时间是指劳动者在工作日未完成生产任务或作业的准备和结束所消耗的时间。

2、作业时间是指劳动者直接用于完成规定的生产任务或者作业消耗的时间。

3、自然需要中间中断的时间指劳动者因自身的生理需要而必须中断正常工作的时间;

4、工艺中断时间系指劳动者在工作时间中,因工艺技术特点的需要使工作必须中断的时间。

5、其他依据法律、法规或相关法律规范属于工作时间的非实际工作时间,包括女职工哺乳的往返途中时间、孕期检查时间以及未成年工工作中适当的工间休息时间、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占用的时间,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属于工作时间的非实际工作时间。例如,劳动者依法参加社会活动的时间。

四、工作时间的特点

1、工作时间是劳动者履行劳动义务的时间。

2、工作时间不限于实际工作时间。

3、工作时间是用人单位计发劳动者报酬的依据之一。

4、工作时间的长度由法律直接规定,或在遵守法律规范的条件下由集体合同或劳动合同约定。

5、劳动者或用人单位不遵守工作时间的规定或约定,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一、标准工时的概念

标准工时是指法定的在正常情况下普遍适用的,按照正常作息办法安排的工作日和工作周。标准工时是国家工时基准的基础,是其他非标准工作时间的计算基础与参照标准。标准工时的制定,需要考虑当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与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劳动力的总体数量与质量及人口的总体状况,以及劳动者生理、心理能够承受的限度等因素。

二、标准工时的主要特点

(1)以正常情况作为其使用条件;

(2)普遍适用于一般职工;

(3)是按正常作息办法安排工时,属于均衡工作制;

(4)一般以法定最长工时作为其时间长度,我国规定为每周5个工作日,每个工作日8小时;

(5)被作为确定其他工作日长度的基准。

三、我国的标准工时

我国劳动法第36条和《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共同构建了我国标准工时的三项标准,即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每周至少休息1日,即用人单位必须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有一次不少于24小时不间断的休息。

非标准工时制度(或称特殊工时制度),是相对于劳动者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标准工作时间来说的。在我国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度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主要包括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两种。企业实行这两种工时形式的,也要依法保障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

一、不定时工时制

不定时工时制,是指因工作性质、特点或工作职责的限制,无法按标准工作

时间衡量或是需要机动作业的职工所采用的、劳动者每一工作日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限制的工作时间制度。

二、综合计算工时制

用人单位根据生产和工作的特点,分别采取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

计算劳动者工作时间的一种工时形式。

三、非标准工作制的休息休假权

用人单位根据实际生产经营情况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或者是综合计算工作制,但是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依然要根据相关规定保障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



~

我国现行工作时间制度有哪几种形式
答:三种工时制度的区分 并且根据《劳动法》第三十八条、第四十一条规定,标准工时制还有以下几点要求:①用人单位每周应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②因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一般每天延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③特殊原因每天延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④每月延长工作时间不得超过36小时。...

工时制度什么意思
答:法律分析:工时制度,即工作时间制度,据现有情况,我国目前有三种工作时间制度,即标准工时制、综合计算工时制、不定时工时制。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三十六条 《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 第三条 工人每天工作的最长工时为8小时,周最长工时为40小时。标准工时制还有以下几点要求:用...

我国实行的工时制度主要有
答:我国目前实行的工时制度主要有三种,分别是:a.标准工时制:由国家规定的一定时间内的工作时间,一般为每周40小时,每月160小时。如果超过规定的工作时间,则应按照劳动法规定的方式进行加班补贴。这种工时制度适用于大多数企业和工厂,因为它能够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同时也能够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益。b...

我国古代的计时制度有哪几种?
答:分段计时之制、漏刻之制、十二时辰之制和更点计时制度。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但是常见又常用的有关名称也不少。在计时发展过程中,我国古代形成的完整的计时方法和计时制度,减少了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是古人在探索时间计量方式上取得的进步,也是中华民族在人类天文历法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

国家法定的工时制度包括
答:国家法定的工时制度包括:1、标准工时制度。我国目前普遍实行的是每日工作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不超过40小时的工时制度,即标准工作时间;2、计件工时制度。计件工作制又称计件工时制,是指以工人完成一定数量的合格产品或一定的作业量来确定劳动报酬的一种劳动形式;3、不定时工时制度。不定时工作制是指每...

时间单位是谁发明的,一小时,一分钟,一秒?
答:古代中国的时间制度,与对时间的认识过程和定时器的使用有关。古中国的计时单位是年、月、日、时、刻,时和刻是一日中的基本单位,时是指时辰,刻是漏壶的箭尺上的分度。古代中国早期对一日时段的划分并不统一,即使在西汉之后,仍并行着3种时制,即十时制的更点制度、十二时制及漏刻制,且各...

中国古代是如何守时的?从古代看中国古代的时间制度
答:为了生活方便,朝代在每年不同的季节和月份有不同的漏时制度。:“冬初二到夏初二之间,有180多天,昼夜相差20分钟。”第二次到第九次之后,增加损耗力矩。在悼念天皇的时候,他把白天黑夜改成125个小时,发现自己也死了。王莽窃皇位,从之。到了吴初年,又加减了190天,编成《隋书田文志》,命名为《洪范传》。元十四...

中国古代的时间制度是怎样的?古人有时间观念吗?
答:并划分出不同的漏刻制度。古代多为100刻制度,亦即一天分为100刻。但是由于季节的变化,昼夜时间会有所变化,比如夏至日昼长夜短,冬至日昼短夜长。为了方便生活,历代对每一年不同季节月份的漏刻也有不同的制度。《鸿范传》:「冬夏二至之间,一百八十余日,昼夜差二十刻。」二至之后,九日而增损一刻焉。至哀帝时...

工时制度有哪几种?
答:工时制度即工作时间制度,据现有情况,我国有五种工作时间制度,即标准工时制、缩短工时制、延长工时制、综合计算工时制、不定时工时制。标准工时是我国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工时制度。简介 这类工时制度是指,每一工作日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限制的工作时间制度,是针对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

工时制度
答:非标准工时制度(或称特殊工时制度),是相对于劳动者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标准工作时间来说的。在我国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度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主要包括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两种。企业实行这两种工时形式的,也要依法保障劳动者的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