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的发展历程

作者&投稿:斐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早期教育的发展历程

  早期教育的发展历程,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有好的教育才会有好的未来,教育的发展历程主要是经历了原始社会、古代社会、近代社会和现代社会这四个阶段,下面看看早期教育的发展历程。

  早期教育的发展历程1

  8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学前教育目标有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由"智育中心"向注重整体发展方向转变。60年代,美、日、苏等国在冷战和“知识爆炸”等因素的压力下,都以高、新、难等原则进行中小学课程改革,教学内容逐级下放。尤其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关于儿童早期智力发展的观点,

  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加强早期智力开发成为美、苏、日、德等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倾向于把早期教育误解为早期智力开发,导致"智育中心",忽视学前儿童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

  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和人文主义教育观的复归,80年代以来,各国教育工作者都呼吁要纠偏。

  1985年6月在日本召开的“日、美、欧幼儿教育、保育会议”的中心内容,就是要求从"智育中心"转向幼儿个性的全面发展。人们意识到,各育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社会和情感问题应被看成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90年`4月,日本开始实施新修定的《幼儿园教育要领》,

  明确地将人际关系、环境、表现列入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中,以纠正偏重智育的倾向,促使儿童在天真、活泼、幸福的气氛中得到良好的发展。美国幼儿教育界也普遍重视通过社会教育促进幼儿智力、社会交往能力、价值观和自我意识的发展。

  但是,智育中心的问题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根本的解决。由于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社会也要求高层次的人才,成人仍对幼小的孩子寄予过高的期望。在儿童很小的时候,人们就对他们进行某一学科或某一方面如计算、阅读、体操、芭蕾、钢琴、健美、武术等方面的教育。这种单一的技能技巧训练有着明显的片面性,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无视儿童的兴趣,强制行事,

  过于正规和严格,给幼儿个性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各国教育专家认为,尊重。研究和了解幼儿的特点,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仍然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他们主张让儿童通过自然经验、社会交往和游戏等方式自发地、自主地去学习。

  不分年级教育在世界发达国家已成为影响现行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潮流。1990年,法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初等教育3年制学习阶段改革计划的法令,进行打破传统的年级概念的改革尝试。其做法是:将2至11岁儿童的教育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一般由3个学年组成。每一个阶段称作初步学习阶段,包括幼儿学校的小班和中班,儿童年龄为2至5岁。

  第二阶段称作基础学习阶段,包括幼儿学校的大班和小学前2个年级,儿童年龄为5至8岁。第3个阶段称作深入学习阶段,包括小学后3个年级,学龄为8至11岁。

  在美国,人们对学前教育中的混合年龄组和小学低年级中的不分年级计划的潜在作用也倍感兴趣,如90年代肯塔基教育改革法和俄勒冈州迎接21世纪教育法案,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不分年级教育形式古已有之。

  到近代,年级制和班级授课制在推动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制度过于强调整齐划一,忽视儿童的个性差异,因而在19世纪末开始的欧美教育革新运动中就受到批评。

  不分年级教育的'指导思想的核心是重视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允许超前和落后,使优秀学生和后进生都能获得有效发展。其次,不同年龄儿童混合在一起共同活动,通过社会交往,无论是年龄大的儿童还是年龄小的儿童,

  都能学到大量知识,并获得社会能力的发展。再次,不分年级的教育还促进了教师对儿童的因材施教,以及父母和教师之间相互联系的加强。最后,不分年级制有利于幼小衔接,使儿童从幼儿园教育自然地过渡到正规的学校教育。

  各国学前教育事业在战后虽然有较大发展,但一般说来,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如幼儿园和保育学校等仍难以满足社会上的各种不同需要。许多国家学前教育机构的办学形式日益多样化和灵活化。

  早期教育的发展历程2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1.自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无阶级性。在原始社会时期,生产资料是属于公有制,因此儿童也是公有的,那么教育对每个儿童来讲机会都是均等的,没有任何歧视和差异,所以主要体现了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始社会时期没有学校,都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给儿童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体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属于第一次结合。

  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儿童只能学习相关的生产、生活经验,并且只限于模仿、口耳相传等方式来获取经验。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

   1.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1)夏商:我国最早的学校产生于夏朝,学校名称分别为庠、序、校,此时教育已成为社会的专门职能。

  (2)西周:出现国学和乡学。国学设置在诸侯国内,乡学设置在地方,主要是以官学的办学形式为主,面向奴隶主,呈现出政教合一、学在官府的特征,体现了阶级性的特点。那么在这一时期,是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要内容,其中核心是礼乐。

  (3)春夏战国:春秋时期私学兴起,可以自由讲学、自由办学,打破了西周时期学在官府的限制,教育开始面向所有人。进入到战国时期,私学繁荣,出现了以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为主的显学。

  (4)汉代:官私并行。在这一时期实行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把儒家思想摆在了正统地位。

  (5)隋唐:出现了六学二馆,不同等级官员进入到不同的学校进行学习,体现了等级性。在选拔人才制度方面,建立了科举制。

  (6)宋代:书院盛行。学习内容是以四书五经为主。

  (7)明清:明朝时期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到了清朝末年,科举制废除。

  在古代社会,春秋和战国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分界点,在奴隶社会时期,教育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教育具有等级性。其次,奴隶社会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封建社会的主要内容是四书五经。在古代社会,出现了学校名称,教育成为专门的社会职能,那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这是第一次分离。

   2.西方古代教育的发展

  (1)古埃及:有僧侣学校、文士学校等,教给学生文字、书写、执政能力等,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定的官吏,即呈现了以僧为师、以吏为师的特征。

  (2)古印度:根据种姓制度把人分为四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等级最高的是婆罗门,所以在这一时期掌握《吠陀》为主的经典教义。

  (3)古希腊:最重要的是城邦制,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斯巴达和雅典。斯巴达重视军事体育教育,通过军事教育把人培养成为军事人才,特征是尚武;雅典注重身心和谐发展,特征是崇文。

  (4)西欧中世纪:出现两大学校名称,教会学校和骑士学校。重点掌握教会学校的学习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骑士学校的七技简单了解即可。

   三、近现代社会的教育

   1.近代教育的特征

  ①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表明国家开始重视教育,大力发展教育。

  ②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义务教育最早是起源于16世纪的德国,换句话说普及教育的口号出现在资本主义社会。

  ③教育的世俗化。强调教育要与宗教相分离,摆脱宗教的性质。

  ④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国家开始通过立法来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

  ⑤出现了双轨制。英国是最早出现双轨制的国家。

  ⑥形成了较系统的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在古代,虽已出现学校名称,但还没有正规的教育制度。进入近代社会后,出现了系统的学校教育制度。

  对于近代教育特征,大家可以用口诀掌握:公立初十有双喜。

   2.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第一,教育的终身化。简单来讲就是活到老,学到老,不管多大年龄都要进行学习。不仅包括了正规教育,还包括非正规教育等多种形式。

  第二,教育的全民化。教育必须要面向所有人,让每个人都能有受教育的机会。

  第三,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机会对每个人来讲都应该是均等的,体现在三个方面:起点均等、过程均等、结果均等,可以分别对应到入学、升学和就业。此外,还能体现在自主权的扩大,尤其在现代社会实行新课改后,国家开始倡导三级课程管理,出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除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教师都可以编订课程。

  第四,教育的现代化。与教育的单一性、统一性相对立而言。倡导培养目标多元化、课程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等。

  第五,教育的现代化。主要体现在人的思想现代化和技术手段的现代化。

  了解过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征,口诀概括为全民多现身,方便大家掌握。

  早期教育的发展历程3

   一、古代幼儿科学教育的萌芽

  这一时期的科学教育分为原始社会和阶级社会两个阶段,原始社会的科学教育是和生产劳动相融合的。成人在生产中传授给幼儿自然的科学知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教育有了一定的长足进步,科学教育史上具有开创性的事件就是墨子利用科学的方法解释小孔成像的原理。后来,唐朝设立了“算学”理科专门学校,这时期的科学教育主要专注于“数学”教育。

  蒙学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早教形式,如《杂抄》采用一问一答形式,介绍天文、节气、地理、历史、修养和艺术等许多方面的知识,还出现算术知识类的《九九乘法表》。宋代方逢辰编写的蒙学读本《名物蒙求》,专门介绍了自然和自然界的知识,包括天文、地理、鸟兽、花木、日用品、耕种等。王应麟编的《三字经》中有介绍数、日、四时、无行、六谷、六畜的自然知识。

   二、未分化的幼儿科学教育

  清朝的专门的自然科学课程称为“格致”,“格致”内容包括植物、矿物、理、化、卫生等。1903年,我国第一所学前儿童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诞生,1904年张之洞等人为该幼稚园拟定了《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以下简称《章程》),这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有关幼儿教育的法规文件。《章程》设置的具体课程内容有游戏、歌谣、谈话、

  手技。这些教育内容已经包含常识的成分,也强调观察的重要性。如谈话中引导幼儿认识、谈论自然界的物体,在游戏部分中与幼儿一起种植植物、饲养动物,让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开发智力。1905年《湖南蒙养院教课说略》中的教育内容增加了数学、感知觉和科学方面的内容,具体内容包括谈话、行仪、读方、数方、手技、乐歌和游戏。谈话、

  数方和手技已经体现出科学教育的成分。谈话则是对于“单简事务之名称,教师一一指示之,而粗说其义”。数方则是“系用指数器。单双数之,分合数之,参差数之此记数之法,教师指授”。而手技,则更多与福禄贝尔的恩物有关系,“恩物种类甚多,任小儿自为堆积配插,使知轻重大小长短,力点中心之度”。上述内容主要涉及的是数学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三、新中国成立前“常识教育”课程的出现

  1924年,陈鹤琴指出幼稚园之课程应该以自然、社会为中心。大自然、大社会才是活教材,应该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张宗麟认为幼儿园课程应增加“自然”科目,“儿童环境中所能接触者以自然物为最多,此罗列之动植物,天空之变异,倘成人能略略指示之,儿童必兴趣盎然”。之后,陈鹤琴、张宗麟等对当时的幼儿教育课程进行了更细致、更合适的分科,

  其中幼儿园的常识课包括自然与社会被提了出来。张宗麟并没有给“常识教育”下具体的定义,只是从它的重要性方面进行阐述,认为“常识课是人生必需的,并且是日常最容易遇到的活动。这里的常识具体包括生物、非生物、自然现象、日常卫生、社会习惯风俗、社会职业、公民习惯和社会国家世界大事。张宗麟在1928年就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幼稚园的常识教育,

  包括幼儿常识教育的意义、目标、方法、与其他活动的关系及关于自然界的常识材料。这些关于常识教育的理念在幼稚园得到实践,而且已经开始从科学角度为幼儿提供一系列生活常识和经验,经过不断完善和改进,最终在1929年的幼稚园课程标准中被采纳为正式课程并实现合法化,由教育部令各省市作为暂行标准试验推行。1932年10月教育部正式公布《幼稚园课程标准》,

  这个标准成为我国第一个自己制定的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标准规定的幼稚园的课程有音乐、故事和儿歌、游戏、社会和自然、工作、静息、餐点,共7项。1936年教育部对此课程标准进行了一次修订,

  将原来标准中的“社会和自然”改名为“常识”。1937年,出版发行的《幼稚园160常识课》是根据当时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编辑的,是一本专供幼稚园教师参考的常识教材教法书籍。



~

中国学前教育的百年史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答:1、康有为《大同书》第一次提出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2、蔡元培 提出建立学前教育体系,主张让儿童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 3、陈鹤琴 1923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抗战时期,又创立了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实验幼师。4、陶行知 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

学前教育课程发展有哪些阶段?
答:1932年10月,民国政府正式颁布了学前教育史上第一个课程标准——《幼稚园课程标准》,开启了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新时代,迎来了我国学前教育课程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改革期。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幼儿园课程改革在理论上已经确认了儿童的主体地位,认定了幼儿园课程应来源于儿童的日常生活,此时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已经比...

论述教育的发展历程
答: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古代教育、现代教育和当代教育三个阶段。拓展知识:1、古代教育 古代教育是人类社会最早的教育形式,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代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父母或长辈向孩子传授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由专门的教育机构负责教育的形式,如古代中国的儒家学堂和希...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答:一、时期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时期,分别是原始社会、古代社会和近现代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以夏朝为开端,分为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和封建社会(战国、汉、隋唐、宋元、明清)。近现代社会大致以鸦片战争1840年为始。二、总体特征首要先从总体特征上区分三个时期的教育。本人将总体特征分为...

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
答:中国在古代(先秦至鸦片战争前)是学前家庭教育,一般实施者就是父母。蒙养院制度清末“新政”,实行蒙养院制度,蒙养院可谓是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幼稚园民国时期1912年制定的学制系统改成了“蒙养园”,五四运动后成为“幼稚园”。幼儿教育现代称为幼儿园了,事实上,幼儿教育一直存在,只是不同的时期,...

中国的教育事业突飞猛进,发展历程是什么?
答:民国建立,中国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这时期注重的是观念的革新、文化的重构,强调并且突出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个人自由和个人价值的体现,最终是要培养具有“民主”和“科学”的新型人才。民族资本主义的大发展,国外理论著作的涌入和外国教育家的来华,将民主与科学教育思潮进一步推向深入,众多的...

早期教育的发展历程
答:早期教育的发展历程,教育对于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有好的教育才会有好的未来,教育的发展历程主要是经历了原始社会、古代社会、近代社会和现代社会这四个阶段,下面看看早期教育的发展历程。 早期教育的发展历程1 80年代以来,世界发达国家学前教育目标有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由"智育中心"向注重整体发展方向转变。60年代...

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答:第一阶段从1901年到1919年 (或1915年)。他从翻译、介绍日本学者编写的教育学始,到国人自己编著教育学呈第一次高潮止。这是直接向日本“引进”以介绍赫尔巴特教育理论为主的发展阶段,是近代教育学在中国的初建阶段,也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研究与教育学科建设中断的开始。第二阶段从1919年到1949年。这是...

义务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变革
答:义务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和变革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探讨义务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其变革。义务教育的起源1763年,普鲁士颁布了强迫教育法令,开启了义务教育的历史。19世纪下半期,各大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效仿,将义务教育制度普及全国。在义务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各国...

学前教育的发展历史
答:尤其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关于儿童早期智力发展的观点,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加强早期智力开发成为美、苏、日、德等国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倾向于把早期教育误解为早期智力开发,导致智育中心,忽视学前儿童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和人文主义教育观的复归,80年代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