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题

作者&投稿:抄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生石灰是CaO,石灰石是CaCO3,加氢氧化钠不反应,无明显现象;加硝酸银溶液会与CaO反应生成黑色的Ag2O,但硝酸银不与CaCO3,不能证明是否有未分解的石灰石;加氯化钡不反应,无明显现象;加稀盐酸有大量气泡生成,能证明有未分解的石灰石。答案:D

2、仰视刻度线读数偏低,会使量出的浓硫酸体积偏大,这样就造成配置的溶液的质量分数比需要配置的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大。答案:A

1.个人觉得选C最佳,D也可以
D→CaO【生石灰】遇水生成Ca(OH)2【熟石灰】,CaCO3【石灰石】遇HCl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CO2。
但是,Ca(OH)2遇到HCl会生成H2O,为中和反应,优先于CaCO3与HCl反应(生成的CO2经过溶液时会被Ca(OH)2吸收,又变成CaCO3
A→OH-离子浓度大,Ca(OH)2溶解的量会下降,说不定会有部分无法溶解,影响判断
B→Ag+、OH-不共存,会生成Ag2O,也是白色沉淀,影响判断
C→个人认为为最佳,,另外,C是氯化钡,不是碌化钡。。
用C的时候,注意样品要少,溶液浓度要低
如果用D的话,那要加比较多的酸,同时注意,样品要少。。

2.A 量取时仰视,量取的量比预计要多,也就是浓硫酸比预计的要多,最终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选A

1,D 生石灰是CaO,石灰石是CaCO3,遇盐酸生成CO2
2,A 仰视时取得浓硫酸比真实值要多,配成稀溶液后质量分数偏大

石灰石得主要成分是CaCO3,可用稀盐酸鉴别

D
A

第一个选 d

初三化学题~

解:(1)利用铜的导热性可以做成火锅;(2)“湿法炼铜”的原理是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3)由题意可知,含Cu、Zn铜帽与稀硫酸和氧气反应生成了硫酸铜和硫酸锌的混合液A,根据实验的目的,为了得到铜和硫酸锌,应向A溶液加入过量的锌,通过过滤得到了硫酸锌溶液和铜锌的固体混合物C,为了得到铜和硫酸锌,应加入稀硫酸,所以:①过程Ⅱ中为了分离固体和液体,操作的名称是过滤;②过程Ⅲ中是稀硫酸与锌反应生成了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③由上述分析可知,溶液A是硫酸铜和硫酸锌的混合物,固体C是铜和锌的混合物.所以,含铜、锌两种元素的物质有AC.故答为:(1)C;
(2)Fe+CuSO4=FeSO4+Cu;
(3)①过滤;②Zn+H2SO4=ZnSO4+H2↑;③AC.

你好,你要的答案是:
解:先算出各种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
mNaCL=60*10%=6g 50g*20%=10g (所以要加水稀释) 30g*15%=4.5g (加固体食盐)
方案一:50g20%的食盐溶液 水50g
设需要水的量为x 10%=50g*20%/50+x x=50g
方案二:30g15%的食盐溶液 固体食盐1.5g
设加入固体食盐x 60*10%=30g*15%+x x=1.5g

初3化学题
答: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溶液的是( D.液氧)3.溶解适量的固体碘制成消毒液,应该使用(B.医用酒精 )4.下列各组物质充分混合后,能得到溶液的是(C.硫酸铜加人水中 )5.下列各组物质充分混合后,能得到乳浊液的是( D.植物油加人水中 )6.在水中加入高锰酸钾晶体,充分振荡,得到 紫色的溶液,...

3道初中化学题
答:第三题:将7.5克不溶于水的无杂质的硫酸钠固体溶于42.9克水中配成溶液,过滤后取10克滤液,向其中加入20.8克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求(1)配成的硫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原硫酸钠固体中的SO4的质量分数 解答方法:化学反应方程式:BaCl2+Na2SO4=BaSO4↓+2NaCl ...

求:初三化学试题带答案和解析,(越详细越好)
答: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变化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食物腐烂 C、金桂飘香 D、尘土飞扬2、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食盐 B、空气 C、白酒 D、干冰3、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烧时,主要反应为:5O2 + X 3CO2 +...

初三化学题
答:C+H质量为2.8g,比6克小,所以有机物中还含有氧原子,即3.2g为氧原子 所以C,H,O质量比为2.4:0.4:3.2=6:1:8 因为C,H,O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2:1:16 所以C,H,O原子个数比为1:2:1 因为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所以化学式为C2H4O2 ...

求20道初三化学计算题~附答案(化学式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含杂计 ...
答: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1.下列铜的化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 A.CuO B.CuSO4 C. Cu(OH)2 D. Cu2O2. 质量相等的SO2和SO3,两者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 ) A.2 : 3 B. 5 : 6 C.2 : 5 D. 3 : 23.下列含碳物质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 ) A.干冰 B.甲烷 ...

一道高三化学题
答:这一题根据基本原理“强酸制弱酸”,或者也可以理解为“电离能力大的制电离能力弱的”。根据已知的电离常数,我们可以得出这些离子的酸性强弱(电离能力强弱):H2SO3 > H2CO3 > HSO3- > HCO3- 现在我们分析各选项:A:CO32-与HSO3-:这一组,HSO3-酸性比HCO3-强,所以会发生反应:HSO3- + CO32-...

高中化学 第三题
答:解答:解:A、Cl2分别与KI、NaBr作用生成I2、Br2,a处变蓝、b处变橙色,可证明氧化性:Cl2>I2、Cl2>Br2,无法证明I2与Br2之间氧化性的强弱,故A错误;B、氯气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H+使试纸变红,HClO具有漂白性,可使试纸褪色,则C处先变红,后褪色,能证明氯气与水生成了酸性...

初三化学选择题(答案已给出,求详细讲解)
答:氯化钙溶液:Na2CO3 + CaCl2 = CaCO3↓ + 2NaCl,生成沉淀;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稀硫酸:Na2CO3 + H2SO4 = Na2SO4 + CO2↑ + H2O,有气泡产生。3、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析某种无色透明的溶液中含有三种溶质,其中 可能正确的是 (C)A、CuCl2 、 Ba(oH)2 、 ...

初三的化学题。
答:原剩余固体质量题目没有给出,但我们知道,第一次加水溶解剩余7.25g未溶,第二次加水剩余4.05g未溶,实际溶解了7.25-4.05=3.2g的KCl,此时我们获得了隐藏的已知:该温度下10g水最多能溶解3.2g的KCl。由此可知,第四次加水后剩余固体没有KCl了,3g全部是不溶的二氧化锰,说明第三次4.05固体中...

谁能帮我做三道化学题,要有清楚的过程。
答:1.67.2L O2=67.2/22.4=3mol O2,根据方程式,2mol KClO3生成3mol O2,所以需要2mol KClO3,质量是2*122.5=245g 2.标准状况下,该气体物质的量为(2.5/22.4)mol,所以相对分子质量为4.91*22.4/2.5=(约等于)44g 3.物质的量为11.2/22.4=0.5mol,质量为0.5*44=2.2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