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曲的兴盛和特点

作者&投稿:牧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散曲,中国古代文学体裁之一。在元代兴盛,和唐诗宋词同为一代之文学。又称为“乐府”或“今乐府”。由宋词俗化而来,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中国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
散曲之所以称为“散”,是与元杂剧的整套剧曲相对而言的,剧本中使用的曲,粘连着科白、情节。
元代除了诗词依然处于“正宗”的位置外,诗坛上又涌现出一种新样式,这就是散曲。它与传统的诗词分庭抗礼,代表了元代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散曲兴于何时已难以确考,但它产生于中国民间的俚俗歌谣是无疑的。
散曲盛行于元代,这和语言以及音乐的发展有直接的关系。
元代民族交融,语音词汇与唐宋时代相比,已有许多变化;北方少数民族音乐传入中原,也使与音乐结合的中国诗歌创作在格律上有所改变;此外,城市经济的发展,通俗文学兴起,也需要产生更能表达时代情趣的诗歌体裁。这一切,构成了散曲兴盛的土壤。
可以说散曲的兴起和词的衰退几乎是同时的。金元时期,起源于北方,故而散曲又称北曲。散曲,是属于广义的诗歌。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只供清唱吟咏之用,包括套曲和小令。
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如关汉卿《一枝花·不伏老》,含四支曲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如关汉卿《四块玉·别情》。小令以一支曲子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
散曲大盛于元,这和语言以及音乐的发展有直接的关系。元代民族交融,人口流动频繁,语音、词汇与唐宋时代相比,已有许多变化;北方少数民族音乐传入中原,也使与音乐结合的诗歌创作在格律上有所改变。
正如王世贞在《曲藻·序》中所说的:“自金元入主中国,所用胡乐,嘈杂凄紧,缓急之间,词不能按,乃更为新声以媚之。”而城市经济的发展,商人、小贩、手工业者的生活喜好,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也需要产生更能表达时代情趣的诗歌体裁。这一切,是使诗坛萌发一种新花的土壤。
而元代大量文人参与散曲的写作,使之成为一种繁盛的文学样式,原因固然也有多种,譬如它的新鲜感,它和杂剧的亲缘关系(许多散曲家同时也是杂剧作家)等等。
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当元代文人摆脱了对政权的依赖而与市民社会接近,从而也在相当程度上摆脱了传统伦理的束缚时,散曲为他们提供了一种能够更自由更充分地表达其思想情感的工具;他们的世俗化的、纵恣而少检束的人生情怀,找到了一种恰当的表现形式。
像王和卿的名作《醉中天·咏大蝴蝶》:弹破庄周梦,两翅架东风,三百座名园一采个空。难道风流种,吓杀寻芳的蜜蜂。轻轻的飞动,把卖花人扇过桥东。
蝴蝶这一诗词文学的常见意象,在这里作为文人放狂的个性的象征,得到夸张、诙谐的表现,从中我们可以体验到作者情绪的欢快奔畅的律动。通常,蜂蝶采花是男女风流情事的暗喻,但这首曲子给人主要的感受,毋宁说是生命力的扩张。
它和传统诗词中常见的矜持、蕴藉实是大异其趣。

~

元代散曲的发展概述
答:在各类作家中,那些地位高、有才名的文人雅士如杨果、姚燧等人,对新兴的诗歌体裁虽有兴趣,但只在游宴应酬场合小试才情,而且常以词的写法绳曲,所以尽管也有清新之作,却不能充分表现散曲的艺术特点。至于教坊艺人的作品,一般说来题材较窄,艺术上也较为粗糙,加之散佚甚多,不能探其全豹。最有成就...

元曲的语言特色
答:红娘作为崔、张二人爱情的信使,则具有聪明机智、能言善辩、语言泼辣的性格特点,例如,张生第一次见到红娘作自我介绍时,红娘以“得问的问,不得问的休胡说”抢白了他;在莺莺赖简之后,张生不知所措,红娘就责备他“没人处则会闲磕牙”;莺莺看到红娘带来的张生的简帖,假意发怒,红娘立即指责她“...

宋朝时期词曲为何如此兴盛
答:于是适应秦楼楚馆助觞遣兴的词的创作也就逐渐兴盛起来了。到元代,士民对文艺的兴趣转向另一种兼有表演性质的新形式,宋词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也就被新起的元曲所替代。http://www.zjol.com.cn/gb/node2/node244025/node244030/node244048/userobject15ai3816519.html “怀才不遇、寄情杂曲”元曲...

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昆曲之入选“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于它是中国古典表演艺术的经典。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昆曲的辉煌与落败都与其特性有关。昆曲的兴盛与当时士大夫的生活情趣、艺术趣味是一脉相承的。士大夫的文化修养,为昆曲注入了独特的文化品位,他们的闲适生活和对空灵境界的追求,赋予了昆曲节奏舒缓...

元朝统治者并不重视文化,但为什么元曲得到了如此高的成就呢?
答:可见悲剧的感染力。恰巧元朝就是这样一个比较灰暗的时代。元曲的出现以及兴盛体现了元朝的时代特点,其实除了元曲,唐诗宋词也有这个功能,一个文化现象的兴盛必然会有时代因素的影响,就好像我们现在的小说改编电视剧一样,多年之后的历史书,说不定也会就这个现象,来分析我们现在的时代背景。

散曲兴起于
答: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一、古代诗歌的分类

昆曲在哪个朝代最兴盛
答:苏州派剧作家中以李玉(生卒年不详)的成就为最大,他充分掌握了昆曲表演的特点,在创作中将舞台性与文学性结合起来,写出《清忠谱》《千忠戮》《一捧雪》《占花魁》等三十多种优秀的昆曲作品,赢得了当时及后世大批观众的喜爱,在明末清初的昆曲舞台上产生过不小的影响。跨越两个朝代的苏州派剧作家为清初昆曲创作开辟了...

中国戏曲的突出特点是
答:3、梆子腔 梆子腔,源自山西、陕西交界的“山陕梆子”,以木梆击节为特色,唱腔高亢且富有节奏感。随着传播,梆子腔在各地演变成不同形式,如山西梆子、河北梆子、河南梆子、山东梆子等。这些流派各具特色,但都保留了梆子腔的基本特点。4、京剧 京剧,亦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

什么叫交响曲呢?这些曲怎么分类的呢?
答:13即兴曲(Impromptu)把作曲家心中的乐想,以即兴创作的方式将快速连续性的音符及抒情性对比所描绘的作品表现出来。如:舒伯特降G大调即兴曲、萧邦幻想即兴曲。14前奏曲(Prelude)顾名思义是一种当做序曲使用,具有前奏功能的乐曲。位於主体音乐之前。浪漫时期小品曲兴盛,前奏曲是指一首独立的钢琴小曲,...

赞美昆曲的文章
答:昆曲在我国元代末年,明代初年,即公元十三世纪末就已流行在江苏省昆山县一带,后来在明代嘉靖、隆庆年间(1522——1572年)昆山曲音乐家魏良辅等人,在总结南北曲传统基础上,吸收了南戏诸声腔的特点和长处,创造出一种细腻轻柔的腔调,称为“水磨腔”,在伴奏方面除了弦索之外,又加上了笙、箫、管、笛等乐器,这比当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