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期词曲为何如此兴盛 唐代为什么诗兴盛而宋代为什么是词

作者&投稿:邗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

  词在唐五代即由文人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引进教坊和诗坛,但所作仍以小令为主,齐言、杂言并存。慢词的大量出现,则是北宋中期的创造。从此宋词曲调大盛,兼备众体,蔚为中国诗歌史上与唐诗并峙的另一个高峰。

  两宋词坛的勃兴是在北宋建国七八十年之后的宋仁宗赵祯时期,代表作家有晏殊(991-1055)、欧阳修、张先(990-1078)、柳永等人。五代时,由于君主的提倡,南唐词坛特盛,晏殊、欧阳修等出自江南旧地的江西词人,沿袭南唐余绪,以风流自命,致力于创作短章小令、轻丽之词。柳永开始大量创作慢词长调,为此后宋词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传世的柳永《乐章集》二百余首,慢词就占一百多。著名的长调如《望海潮》(东南形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以赋体的手法铺写都市生活和送别的场面,洋洋百余言,充分体现了慢词篇幅宏大、适于铺陈的特点,使宋词在唐代近体诗长于比兴的特点之外别树一帜。柳词的另一个贡献是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宋词的题材,把词的描写范围由士大夫的小庭深院引向市中都会;同时普及了词的歌唱,使之成为雅俗共赏、“天下咏之”的文艺形式。

  词在11世纪中国的勃兴,有着多方面的社会原因。比如商品经济的发达,城市文化的兴起,以及歌妓制度的发展和士大夫公余生活的优容等。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士庶文化生活的需要和文艺形式的自身发展。沈括《梦溪笔谈》卷五“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乐”的记载,叙述了音乐史上三个不同时代的配诗乐。“雅乐”即《诗经》中的《雅》、《颂》,“清乐”指汉魏六朝的乐府,与唐宋词配合的主要就是“宴(燕)乐”。任何一种文艺形式的产生,总与社会上文化娱乐生活的价值取向有关,配乐演唱,乃是社会对诗歌创作的传统要求。盛唐诗歌,特别是近体绝句,本也有入乐者,宋诗承中晚唐之余,向散文化、议论化发展,愈益趋于书面文学化。于是适应秦楼楚馆助觞遣兴的词的创作也就逐渐兴盛起来了。到元代,士民对文艺的兴趣转向另一种兼有表演性质的新形式,宋词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也就被新起的元曲所替代。
  http://www.zjol.com.cn/gb/node2/node244025/node244030/node244048/userobject15ai3816519.html

  “怀才不遇、寄情杂曲”元曲兴盛原因小考
  http://www.ep188.com/article/detail.1449.html

两宋词坛的勃兴是在北宋建国七八十年之后的宋仁宗赵祯时期,代表作家有晏殊(991-1055)、欧阳修、张先(990-1078)、柳永等人。五代时,由于君主的提倡,南唐词坛特盛,晏殊、欧阳修等出自江南旧地的江西词人,沿袭南唐余绪,以风流自命,致力于创作短章小令、轻丽之词。柳永开始大量创作慢词长调,为此后宋词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传世的柳永《乐章集》二百余首,慢词就占一百多。著名的长调如《望海潮》(东南形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以赋体的手法铺写都市生活和送别的场面,洋洋百余言,充分体现了慢词篇幅宏大、适于铺陈的特点,使宋词在唐代近体诗长于比兴的特点之外别树一帜。柳词的另一个贡献是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宋词的题材,把词的描写范围由士大夫的小庭深院引向市中都会;同时普及了词的歌唱,使之成为雅俗共赏、“天下咏之”的文艺形式。

宋朝为什么词达到颠峰~

  宋代是中国文发展的又一高峰。表现之一是各种文体都十分繁荣;二是文学批评的自觉、发达;三是出现了大量优秀的作家;四是作品的数量惊人。  宋代文学基本上是沿着中唐以来的方向发展起来的。散文方面,韩愈等人发起的古文运动在唐末五代一度衰颓之后,得到宋代作家的热烈响应,他们更为紧密地把道统与文统结合起来,使得宋代的古文真正成为具有很强的政治功能而又切合实用的文体;诗歌方面,作家注重反映社会现实,题材、风格趋于通俗化,最终形成了与唐诗迥异其趣的宋诗;词,在宋代达到了颠峰状态;通俗文学在宋代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最终形成了以话本、诸宫调、杂剧、南戏等样式为代表的通俗叙事文学,从而改变了我国古代文学长于抒情而短于叙事、重视正统诗文、轻视通俗文学的局面,并为元明清小说、戏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宋代文学作品的数量远远超过唐代。《中国丛书综录》所著录的唐人别集有278种,而宋人别集则近600家;唐诗之存世者凡2200多人,诗48900余首,加上各种补遗,最多不过50000余首,而宋诗之存世者,据厉鹗的《宋诗纪事》计有3800多家,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又增加3000余家,共计为6800多家,存诗总数估计在15万到20万首以上。为唐诗总数的三、四辈之多。《全唐文》收录唐五代作家3千余人的18000多篇文章,而刚出版不久的《全宋文》收入全宋1万余名作家的10万余篇文章,是唐文的五倍之多。《全唐诗》附录的《唐五代词》仅68家,370多首词,而《全宋词》收录宋代1330多家词人的近2万首词,是唐五代词的50倍。   宋代文学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具有众多的社会、政治、文化原因。  首先,是宋代实行崇文抑武的国策。自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之后,历代皇帝对军事将领都深加忌防,并多用儒臣治军,把军权牢牢抓在自己的手里。与此同时,宋代重用文臣,不但宰相须用读书人,而且主兵的枢密使等职也多由文臣担任。文人由科举而进入仕途,他们成为宋代官僚阶层的主要成分。宋成为一个以成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的王朝,这是过去的历史上所未曾有的。宋代士大夫的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非常高涨,他们以国家栋梁自居,意气风发地发表政见,表现出特有的精神风貌。  其次,宋代文人所处的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门阀制度完全消失,大批出身寒门的文人通过科举走入仕途,他们的生活环境也相当宽松,生活待遇颇为优渥舒适,长期以来“寒士”的社会理想可以说在宋代得到了实现。另一方面,上述特点也强化了文人士大夫对国家政权的依赖性,他们实现自己价值的道路除了科举之外越发狭窄。与此相联系的是,文人士大夫的思想也受到很大的束缚,宋代君主对文人既倚重又控制,倚重他们是为了建立文官制度来防止武将拥兵割据,控制他们是为了使意识态形成统一格局以稳定人心,达到强化君权的最终目的。虽然理学在宋代并没有成为官方的意识形态,甚至并没有得到朝廷的承认,但不少宋代士大夫热衷于讲道论学,具有比较自觉的卫道意识,在政治上和学术上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十分重视诗文的政治教化功能。传统的“文以载道” 思想直到宋代才真正得到高度的重视,不少宋代士大夫将文学的社会政治功能放在审美愉悦功能之上,宋代文学作品,尤其是被视为正统文学样式的诗文,反映社会、干预政治始终是最重要的主题,描写民瘼、抨击时弊成为整个文坛的创作倾向,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刚健的骨力,诗文的说教意味明显的比唐人强烈。文人们自觉地收敛了放荡狂傲、任情任性的习性,变得老练深沉、正经规矩。因此,宋代文人比较重理智而轻感情;比较注重个人对国家、社会的政治责任和道德义务而抑制个性的自由发展、自由表露,因过于注重社会性而削弱了个体抒情的意味。上述历史背景对宋代文学的一个直接影响,是诗文中议论成分的加强,宋代文人喜欢议论可以堪称前无古人。无论是散文,还是诗歌,议论化风气无所不在。  第三,由于从北宋开国到南宋亡国,宋王朝始终处于强敌的威胁之下,论对外关系的软弱,可以说无过于宋。宋代虽然经济相当发达,但对内的冗官冗兵费用和对外的巨额岁币,内忧外患,有识之士忧心重重。深沉的忧患意识,一方面使宋代作家很少用文学来歌功颂德,另一方面又造成宋代文学中爱国主题的高扬。从北宋开始,朝廷以大量财物取得与辽、西夏战争的妥协,这种屈辱的处境成为士大夫心头的重负,也成为诗文经常出现的主题。南宋在长达一

  恩,我觉得它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存在。   宋词是唐诗文化脉络的延续,从唐诗到宋词必然有一个过程。   首先,唐诗的兴起主要是因为唐代君主提倡 ,唐代是以诗取士, 於是诗歌一门, 成为文人得官干禄的捷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前代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 建安、正始和两晋的诗歌创作经验上,发展起来的唐诗,能够满足人们表达情感的需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一个缺陷。   而词呢?词兴起于唐末、五代,兴盛于宋.词发展到宋代。宋词的兴盛也有它本身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条件. 至于宋朝,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相比唐诗,词的格式没有那么多的限制,更能满足人们抒发情感的需求,所以继唐诗之后,宋词有很大的发展,但这样的发展是建立在唐朝经济与文化的繁荣之上的。   另一点,就是宋时市民阶层的扩大,使得与社会经济繁荣相适应的词文化迅速地发展起来。词的形式简短, 以歌唱为特色的词, 如同盛唐之诗, 得到了非常突出的发展.   我记得我的老师说过,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柳永,他属于市民阶层中的词人。   就是从先秦开始,这诗歌艺术就不断的为后人传承与发展。也反映了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生活。   希望我的解释你能满意。

唐诗为何兴盛?
答:唐诗兴盛的原因:1、唐代发达的经济,为唐诗的繁荣奠定了稳固的物质基础。在历史上, 唐朝时期的中国是个可称之为天朝大国的时代 大唐王朝则是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顶峰. 如此繁荣的经济给艺术这一类的东西提供了必要的条件。2、唐代实行的宽松政治政策, 也对诗歌的繁荣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统治者所...

诗为什么在唐朝兴盛,而词为什么又在宋朝兴盛呢
答:唐文学比起文学史上著名的建安、太康、齐梁诸时期来,是一个规模空前的发皇时期。自建安以来在文学形式上极被重视的声律和对偶化运动,唐朝达到了完成的境界,并且得到大发展。东晋以来对骈文处于劣势地位的散文运动,唐朝也达到了完成的境界而大为发展。近体诗(律诗)和古文(散文)是代表唐朝文学的主要...

请结合唐朝历史背景,阐明唐诗兴盛的原因,以及杜甫诗歌的艺术特点 要 ...
答:然而初唐时期还没有以诗赋取士而诗歌已相当繁荣,这说明唐诗繁荣还有其它更重要的原因。” 之后,许多专家仍坚持经济繁荣与唐诗兴盛有直接的关系。王水照《再谈唐诗繁荣的原因》(《文学评论丛刊》第7辑)一文,分析了其关系的具体内容:① 经济的繁荣为诗人创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创作环境。② 经济繁荣造成的...

词起源于什么朝代盛行于什么朝代
答:1、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故俗称宋词。2、唐代,民间的词大都是反映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所以它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被视为诗余小道。3、词起源于民间,但在1900年敦煌石室打开之前,研究中很难见到民间作品,直到敦煌卷子中的词曲面世,才补救了这...

唐代 音乐兴盛的原因
答:大曲的兴盛唐代大曲,筒称“大曲”。它是在唐代民歌、曲子的基础上,继承了汉魏以来清乐大曲的传统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大型歌舞曲。唐代大曲之所以兴盛,有多方面的原因。第一,唐代各族音乐的进一步交融为唐代大曲的发展,提供了最方便的条件。前面已经提到,南北朝以来属于清乐系统的汉族民间音乐与各少数民族音乐经过长期交流...

宋朝为什么词达到颠峰
答:宋代是中国文发展的又一高峰。表现之一是各种文体都十分繁荣;二是文学批评的自觉、发达;三是出现了大量优秀的作家;四是作品的数量惊人。宋代文学基本上是沿着中唐以来的方向发展起来的。散文方面,韩愈等人发起的古文运动在唐末五代一度衰颓之后,得到宋代作家的热烈响应,他们更为紧密地把道统与文统结合...

元朝时期,诗坛和词坛都较为落寞,___比较兴盛。
答:元朝时期,诗坛和词坛都较为落寞,___比较兴盛如下:散曲比较兴盛。汉族知识分子反抗蒙古人的悲壮情怀赋予了元杂剧生命力,是元杂剧发展的基本因素。艺术的发展取决于它是否具有符合人民利益的先进思想,取决于生活的深度。因为元代社会产生了新的观念、思想和感情,需要新的艺术形式来表达,从而引发了新的戏...

宋元时期,词曲演唱、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有何特点?
答:宋元时期,词曲演唱、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崛起,宣告了远古至隋唐间以歌舞音乐为中心的历史的结束,而以说唱、戏曲表演为主流的民族声乐演唱艺术,开始在乐坛上闪烁着独特光芒。宋朝建立之后,一时全国出现了相对安定的状态。又由于经济的发展,全国出现了一些手工业和商业城市。北宋的都城汴京(今开封)是政治...

元朝的戏曲为何如此兴盛,戏曲在当时有哪些发展条件?
答:市前所未有兴盛,游乐场所增加,尤其是出现了很多的瓦舍勾栏。早就在宋朝,勾栏中就会有“本会”的机构,一般由下一层知识分子和有经验的老艺人构成,致力于勾栏里的各种各样表演方式给予脚本制作。元元杂剧的完善,客观上提高了对本会的需要,急缺知识分子为她们竞制新篇章,以达到广大观众的赏析要求。

词起源于什么朝代?盛行于什么朝代?
答: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故俗称宋词。唐代,民间的词大都是反映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所以它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被视为诗余小道。词起源于民间,但在1900年敦煌石室打开之前,研究中很难见到民间作品,直到敦煌卷子中的词曲面世,才补救了这方面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