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能溶入水的固体物质都能以晶体状态存在么? 温度是否能影响物质的溶解性

作者&投稿:商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不一定的,首先带你了解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分为两个过程!扩散:构成固体的粒子克服化学键或分子间作用力进入溶液,该过程要吸收能量。水合过程:固体粒子与溶剂分子接合形成溶剂化粒子,过渡族金属还会形成配合物,整个过程中伴随着化学键的形成,放热。强弱电解质是以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划分的。关于溶液的理论一般的大学无机化学课本里有详细介绍你可以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不一定,有些物质溶于水后全部溶解,但是它水合之后还是无法变成晶体

水是晶体还是非晶体?为什么?回答详细即可~

水是非晶体。因为晶体具有以下特性:
1、自然凝结的、不受外界干扰而形成的晶体拥有整齐规则的几何外形,即晶体的自范性。
2、晶体拥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3、单晶体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4、晶体可以使X光发生有规律的衍射。
宏观上能否产生X光衍射现象,是实验上判定某物质是不是晶体的主要方法。
5、晶体相对应的晶面角相等,称为晶面角守恒。

扩展资料:
非晶体的基本性质:
非晶体又称无定形体内部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呈现杂乱无章的分布状态的固体称为非晶体。 如玻璃、沥青、松香、塑料、石蜡、橡胶等。非晶态固体包括非晶态电介质、非晶态半导体、非晶态金属。
它们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例如金属玻璃(非晶态金属)比一般(晶态)金属的强度高、弹性好、硬度和韧性高、抗腐蚀性好、导磁性强、电阻率高等。这使非晶态固体有多方面的应用。它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新的研究领域,得到迅速的发展。
晶体与非晶体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例如,把石英晶体熔化并迅速冷却,可以得到石英玻璃。将非晶半导体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热处理,可以得到相应的晶体。可以说,晶态和非晶态是物质在不同条件下存在的两种不同的固体状态,晶态是热力学稳定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晶体

当然有影响

一、溶解度
1、溶解性: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溶解性。溶解性的强弱跟溶质和溶剂的性质都有关。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相同,例如,碘在酒精中的溶解性就要比水中的强。我们前面用的“难溶”、“极难溶”、“能溶”、“易溶”等说明的就是物质的溶解性。
2、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不指明溶剂时,溶剂是水。固体的溶解度一般用S表示。
要点:
(1)条件——在一定温度下,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温度不同,溶解度不同。所以应用溶解度时,必须指明什么温度下的溶解度。
(2)标准——100g溶剂,而不能认为100g溶液。在一定温度下,规定100g溶剂为标准所溶解的溶质质量,如果不指明溶剂,一般溶剂是水。
(3)状态——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即在100g溶剂中溶质溶解质量达到最大值,形成了饱和溶液。温度、溶剂一定是溶液达到饱和的前提,为了便于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性,溶剂的量就应统一,规定为100克。
(4)单位——溶解度是特定条件下的溶质质量,单位为克。
3、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20℃时,溶解度10克以上,易溶。
20℃时,溶解度>1克,可溶。
20℃时,溶解度<1克,微溶。
20℃时,溶解度<0.01克,难溶。
4、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认识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横坐标为温度,纵坐标为溶解度。
(2)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必然是饱和溶液。
③两条曲线交叉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
④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则表示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靠近曲线的点表示过饱和溶液(在较高温度下制成饱和溶液,慢慢地降到室温,溶液中溶解的溶质质量超过室温的溶解度,但尚未析出晶体时溶液叫过饱和溶液)。
(3)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影响的三种类型:
a、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KNO3。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属于这一种。
b、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c、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4)应用:
①可以查出某种物质在某种温度下的溶解度。
②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③可以确定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状况。
④根据溶解度曲线进行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⑤根据某物质溶解度曲线确定怎样制得某温度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⑥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或提纯的合适方法。
5、气体溶解度
(1)气体溶解度通常指在压强为101千帕,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
a、压强: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
b、温度: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降低。

能溶化的固体都是晶体
答:析:错误.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非晶体也能熔化.

固体溶于水是不是都会形成水合物?在高中化学中固体的水溶液要不要考虑...
答:大部分能溶于水的固体为离子晶体,所以是以离子(实际上都可以说是离子水合物,水分子通过极性结合离子)形式溶于水。中学阶段用到溶液的几乎不用考虑水合物,除了四氨合铜和二氨合银这两个离子。如果不是离子晶体的话一时间没什么例子,不过第一反应会是有机物的晶体,有机物溶于水有通过氢键,有...

...溶液吗?那么氢氧化钙不是晶体,为什么也可以溶于水呢?例题填溶质好还...
答:一般填能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可溶固体”,处于溶液中的,才称为溶质。对于碱和盐来说,晶体一般意味着有水合物。这是很多人对晶体的印象。实际上,不是所有的晶体都是水合物。只要是固体内部排列整齐有序的,都可以被称为晶体。实际上某些晶体不能溶于水,比如BaSO4晶体。而不是晶体的东西不一定...

晶体能溶于水吗
答:有的能,有的不能。比如 NaCl晶体,易溶于水;BaSO4晶体,难溶于水 Si晶体、Fe晶体,难溶于水;Na晶体,易溶于水,并与水剧烈反应

与水相融的有机物晶体有哪些?
答:易溶于水的晶体 硫酸铵 柠檬酸钠 硼酸 葡萄糖 硝酸钾 乙二胺甲乙酸二钠 乙酸锌 硝酸钠 硫酸钠 碳酸氢钠 酒石酸钾钠 硫代硫酸钠 邻苯二甲酸氢钾 氯化钠 氯化钾 六次甲基四胺 氯化钡 磷酸二氢钠 氯化镁 一、相似相溶原理 1.极性溶剂(如水)易溶解极性物质(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中的极性物质...

固体有晶体,有非晶体,它们溶于水形成溶液,再用蒸发或降温的方法结晶析出...
答:非晶体一般不溶于水啊

在水里能溶解的物质有哪些?
答:在水里能溶解的物质有:食盐、醋、碱面、洗衣粉、高锰酸钾。1、食盐 NaCl, 食盐的主要成分,离子型化合物。纯净的氯化钠晶体是无色透明的立方晶体,由于杂质的存在使一般情况下的氯化钠为白色立方晶体或细小的晶体粉末。比重为2.165(25/4℃),熔点801℃,沸点1442℃,密度为2.165克/立方厘米,...

所有物质都可以归为晶体中吗?
答:我们可以这样说:“熠熠闪光的不一定是晶体,朴实无华、不能闪光的未必就不是晶体”。不是吗?每家厨房中常见的砂糖、碱是晶体,每个人身上的牙齿、骨骼是晶体,工业中的矿物岩石是晶体,日常见到的各种金属及合金制品也属晶体,就连地上的泥土砂石都是晶体。我们身边的固体物质中,除了常被我们误以为是...

请问为什么有的物质能带结晶水而有的不能?
答:当物质溶解于水时,有一部分溶质分子和溶剂(水)分子化合生成溶质水合物分子。即在溶液里,溶质分子和水分子具有一定程度的结合。当溶质从溶液里结晶析出的时候,在生成的晶体里,也就含有一定数目的水分子,称为结晶水。但并不是所有从溶液中析出的晶体里都含有结晶水。如:在一定温度下,从溶液中...

晶体可不可以看成是溶质
答:这个看情况,不可以,是说晶体是固体,不是分散了的,就好比白糖,你看他是有形状的,溶于水,就分散了,还有种情况,是可以,就是指针对,相相同的物质,比如说固体和固体,这个是可以看成溶质的,上面那个情况是固体和液体,两种相,而固体和固体是同一种相,所以可以,这里我们所的相就是指三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