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礼的人物生平 王长贵的人物生平

作者&投稿:剧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王安礼嘉祐六年(1061)中进士,初入幕河东路唐介门下。熙宁三年(1070),西夏侵犯边境,河东宣抚使韩绛仓促调集四万百姓防守。王安礼坚决反对,认为“民不习武事,今驱之上阵,纵不为敌所败,亦会冻饿而死,应该停止征用”。后帅吕公弼采纳他的意见,改调精兵迎敌,使四万无辜百姓免于难。吕公弼非常感谢王安礼之议,并将此事上奏。宋神宗闻其才,召为崇文院校书,入集贤院,出任润州、湖州知州,开封府判官,直舍人院,同修《起居注》,知制诰。
王安礼敢于仗义执言,大胆进谏。王安礼与王安石政见不一,曾上书反对变法。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写了一些反对变法的诗文,被御史中丞李定等指控下狱,处境十分危险,无人敢救。王安礼从容面君,对神宗说:自古有气量的君主,不以言语定人罪,今一旦将苏轼逮狱加罪,恐后人要说陛下不能容才。神宗对此案本来就不准备深究,王安礼进谏后,遂从轻发落苏轼。
王安礼以翰林学士任开封知府时,善于断案,执法严明。“有滞讼不得其情及剖决具案而未论者几万人”。经过日夜操劳、明查暗访,不畏权势,认真剖析案情,秉公执法,到职不过3个月,将所有积案审清,致使“囚系皆空”,并将结果公布于府前。辽使在府前看到后,也大加赞誉。神宗听说后也称赞“安礼能勤吏,骇动殊邻,于古无愧矣!”特给他官升一级,以资奖励。
元丰四年(1081),拜尚书右丞,迁左丞(副相),参与执政议事。元丰七年(1084),终因多次谏阻神宗派兵攻打西夏,被御史张汝贤所劾,以端明院学士知江宁府。元祐中,加资政院学士,先后任扬州、青州、蔡州、舒州等知州、永兴知军。绍圣二年(1095)任太原知府,卒于任所。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魏国公。
王安礼以文词见长,楼钥称其文“踔厉骏发、卒归于道”。其诗或旷达超迈,或寄情高远。著有《王魏公集》20卷,明中叶后散佚,今存《永乐大典》辑佚本收入《四库全书》《豫章丛书》。《宋史》卷三二七、《东都事略》卷七九有传。
《王魏公集》收录了作者所撰祭文四十余篇,这些祭文,系宋代国家祭祀大典的重要文书。这些道教祭祀仪式上的祭文资料,让我们了解到宋代社会祭祀仪式频繁举行的真实状况。作为道教祭祀仪式重要组成部分的祭文,真实再现了宋代社会道教文化发展兴盛的面貌,表明宋代社会道教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是了解和研究宋代社会民俗学的重要史料。这些祭文,就文体名称而言,分有青词、朱表、斋文、祈文、祝文、上梁文、祭文等类。就内容上说,包括祈求生命、济度亡灵、避让灾害、祈请雨雪、祷告土地等方面,就祀神方面看,含有上天神明、城隍土地、雷电水火、阎王地藏等神鬼谱系,是宋代社会祭文较为集中的一部文书。
其后裔居东乡县愉怡乡礼坊村,有“宋名臣王安礼故居”石碑。



王安礼的人物轶事~

王安礼擒诬告者宋代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任开封知府时,曾断过不少疑难案子。某日,有人投递一封匿名信,告京城的一个富翁,说此人家屯大量兵器,养有兵丁,并正在联络有关权威人士,想要谋反。王安礼接信后觉得奇怪,他虽与那富户没往来,可早听闻该人忠厚老实,是个本份的生意人。加之信中语言刻薄,许多罪名只有列举而无旁证。根据多年办案经验,他认为此事属匿名诬告,便没将它当作一回事。不料,没多久,京城竟到处传闻富户谋反的事。没过几天,竟传到皇帝耳中。皇帝立即诏令开封府彻底清查此事。王安礼只得奉命前往搜查。富翁甚为惊恐。官兵封锁住出口,进而翻箱倒柜,一下子把富翁家中搞得天翻地覆。搜查整整进行了一天,各路人马竟没有查出任何谋反的证据。王安礼问富翁:“你平日可有仇人?”富翁摇摇头道:“小人一向本分,从不与人结仇。”王安礼又问:“你再回忆一下,可有对你不满之人?”富翁想了想,一拍脑门,说:“哦,前不久有个靠写讼状谋生的马生来借债,当时我手头正好没现钱。他很不满,临走说了许多怨恨的话,还说要给我厉害看看。”王安札暂且将富翁拘至大狱,以免遭人非议。次日,王安礼将马生传到衙门,对马生说:“听说你写得一手好字,本府这里有几本案卷,因书吏生病,上面催得紧,能否请你帮忙抄一下?”马生受宠若惊地道:“小人有幸,愿意效劳。”当即,马生便落笔抄案卷。王安礼将抄好的案卷拿到后房一瞧,心中大喜,此字与匿名信上的笔迹竟出自一人之手。王安礼即命手下将马生擒获,询问他写诽谤文书之事。物证皆在,马生无可抵赖,只得招认。

王长贵同志于1991年来凤祥集团参加工作至今,为企业的创立、发展和壮大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参在凤祥建设初期主要负责工程建设和设备技术管理工作。参与和主持了多种设备的安装和技术谈判等多项工作。集团公司派他接收阳谷顺发热电厂,在没有影响生产的情况下实现顺利交接,成立了目前的森泉热电公司并兼任总经理。他对森泉热电的组织机构和业务流程进行了优化,提高了工作效率;主持了森泉热电二期工程项目的建设;参与和主持了森泉板业、祥光热电项目的设计与工程建设等工作,为集团热电联产发展战略的实施打下了基础。在省重点项目—祥光铜业的建设过程中,他发挥了重要作用。凭借多年丰富的管理经验,组织了铜业项目的工程建设、设备采购、安装等工作;并主持了该生产线的引进、安装、调试,使该生产线建成后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新型铜冶炼厂。

王安礼人物生平
答:王安礼,嘉祐六年(1061)中进士,初时在河东路唐介门下任职。熙宁三年(1070)西夏入侵时,韩绛欲征调四万百姓防守,王安礼坚决反对,认为百姓未受过军事训练,强行驱使会导致冻饿死亡,他的建议被吕公弼采纳,后者改调精兵迎敌,四万无辜百姓因此得以幸免。吕公弼对此深感感激,并将此事上报,王安礼因...

王安礼的人物生平
答:王安礼嘉祐六年(1061)中进士,初入幕河东路唐介门下。熙宁三年(1070),西夏侵犯边境,河东宣抚使韩绛仓促调集四万百姓防守。王安礼坚决反对,认为“民不习武事,今驱之上阵,纵不为敌所败,亦会冻饿而死,应该停止征用”。后帅吕公弼采纳他的意见,改调精兵迎敌,使四万无辜百姓免于难。吕公弼...

北宋名相王安石的弟弟王安上、王安礼生平
答:王安上,字纯甫,为右赞善大夫,权三司使。十年,权发遣江南东路提点刑狱。晚年管勾江宁府集禧观。王安礼,字和甫,拜尚书右丞,迁左丞,参与执政议事。任太原知府,卒于任所。赠金紫光禄大夫、太师、魏国公。

王安石之子的生平事迹如何?
答:王安石之子叫王雱[pāng](1044-1076年),字元泽,汉族江右民系。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文学家、法家、道学、佛学学者。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之子。世称王安礼、王安国、王雱为“临川三王”。沈括《梦溪笔谈》中称王雱自幼敏悟,数岁时,客有一獐一...

宋代中期代表词人及介绍
答:5.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被世人称之为“史上第一女词人”,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王安石家庭简介
答:四弟:王安礼(1034年-1095年),字和甫,官至尚书左丞。大妹:嫁与江阴张奎 二妹:嫁与江阴朱明之 三妹:嫁与扬州沈季长 子女 长子:王雱(1044-1076年),与其父王安石、叔父王安国并称“临川三王”。次子:王旁 早夭之子:于群牧判官任上所生之子(1055年—1057年)。长女:吴氏,嫁建州浦城...

王安石的资料
答:王益娶妻徐氏、吴氏,生有七子:安仁、安道、安石、安国、安世、安礼、安上。其中王安仁有文才学问,尝以五经教授弟子于江淮间,其门下成器者甚众,后以进士下科补宜州司户,终官于监江宁盐院,著有文集15卷。王安国,熙宁初以材引召试及第,除西京国子教授。后历任崇文院校书、秘阁校理、著作郎、大理寺丞,屡以新...

税姓的历史名人
答:税安礼,宋地图学家。蜀(今四川)人。生平不详。元符中(1098-1100),撰《历代地理指掌图》,始帝喾,迄北宋,绘图四十四幅,“图其疆域,著其因革,刊其同异”,为最早的中国历史地图。税钟麟(1878-1910),近代民主革命者。字锡畴,别号树人,四川井研人。1905年留学日本,入宏文师范,不久转入...

王安石的个人简介
答:人物关系王雱儿子王益父亲王安礼弟弟王无咎学生徐禧对手快速导航为政举措文学成就主要作品人物评价轶事典故亲属成员史料记载后世纪念人物生平少年英才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王安石出生于江西临川。他的父亲王益,时任临江军判官。[5][1]王安石题跋像王安石自幼聪颖,酷爱读书,过目不忘,下笔成文。稍长,跟随父亲宦游各地,...

王安石资料详情 王安石墓踪迹揭露
答:王安石是北宋年间的人物,宋神宗时期其政治生涯达到了巅峰,世称王荆公。王安石于1021年出生,1086年去世,享年66岁,王安石被称为4大家(政治家,思想家,改革家,文学家)。 王安石雕像 王安石在21岁的时候考中进士,从此走上了仕途之路,一直担任着地方官吏,且颇有建树,从此在北宋有着很好的名声。1058年,王安石针对其1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