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中期代表词人及介绍 宋代著名爱国诗人词人的代表作和字号??

作者&投稿:包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王安石(1021年—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晚年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逝后追谥号“文”,又称王文公。汉族。临川人(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诗作《元日》、《梅花》等最为著名。
2.王安国(1028-1074),字平甫,王安石大弟。熙宁进士。北宋临川(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北宋著名诗人。世称王安礼、王安国、王雱为“临川三王”。王安国器识磊落,文思敏捷,曾巩谓其“于书无所不通,其明于是非得失之理为尤详,其文闳富典重,其诗博而深。
3.文天祥(1236 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 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佑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4.文彦博(1006年-1097年),生于宋真宗景德三年,卒于宋哲宗绍圣四年,字宽夫,号伊叟,汾州介休城关文家庄(今山西省介休市城区文家庄)人,北宋著名宰相。文彦博历仕仁、英、神、哲四帝,出将入相,有五十年之久。任职期间,秉公执法,世人尊称为贤相。曾成功地抵御了西夏的入侵。宰相期间,大胆提出裁军八万之主张,为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晚年皈依佛法。
5.李清照(1084-1155),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被世人称之为“史上第一女词人”,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6.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自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成就是参与纂写《新唐书》、《五代史》,代表作是《醉翁亭记》《秋声赋》。
7.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
8.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9.苏辙(1039-1112),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佑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10.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才能与爱国热忱。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11.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字耆卿,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12.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汉族,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佑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文辞为苏轼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能诗文,诗歌尚能反映人民疾苦。工诗词。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诗风与词风相近。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北宋文学家,北宋词人。
13.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生于1019年八月二十五日(9月30日),死于1083年四月十一日(4月30日)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14.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汉族,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15.张俞(《宋史》作张愈),生卒年不详,北宋文学家。字少愚,又字才叔,号白云先生,益州郫(今四川郫县)人,祖籍河东(今山西)。屡举不第,因荐除秘书省校书郎,愿以授父而自隐于家。文彦博治蜀,为筑室青城山白云溪。著有《白云集》,已佚。
16.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汉族,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 。唐宰相范履冰之后。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今江苏省吴县)。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1052 年(皇佐四年)五月二十日病逝于徐州,终年64岁。是年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通行有《四部丛刊》影明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等。
17.晏殊,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汉族,抚州临川文港乡人。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之后到秘书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岁时过世。性刚简,自奉清俭。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他生平著作相当丰富,计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及删次梁陈以下名臣述作为《集选》一百卷,一说删并《世说新语》。主要作品有《珠玉词》。

18.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少年时即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

20.刘克庄(1187~1269),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度宗咸淳四年(1268)特授龙图阁学士,第二年去世,谥文定。他晚年趋奉贾似道。谀词谄语,连章累牍,为人所讥。但他也曾仗义执言,抨击时弊,弹劾权臣。
21.叶绍翁,生于1194年,卒,不明。南宋中期诗人,江湖派诗人,字嗣宗。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叶氏。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其他如《夜书所见》写儿童夜挑促织,景象鲜明,反衬出客中的孤寂;《嘉兴界》写江南水乡景色,颇饶风味;《田家三咏》写田家的生活片断,平易含蓄,词淡意远,耐人寻味。另外,周密《齐东野语》载其咏史诗《汉武帝》一首,颇尽讽刺揶揄之能事。叶绍翁诗集《靖逸小集》,有《南宋群贤小集》本。他别著《四朝闻见录》,杂叙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轶事,颇有史料价值,有《知不足斋丛书》本、《丛书集成》本。
22.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
23.姜夔(1154-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与姜石帚并非一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南宋词人,文学家,音乐家。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于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虽然为此也发出或流露过激昂的呼声,而凄凉的心情却表现在一生的大部分文学和音乐创作里。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
24.晁冲之,宋代江西派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叔用,早年字用道。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晁氏是北宋名门、文学世家。晁冲之的堂兄晁补之、晁说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早年师从陈师道。绍圣(1094~1097)初,党争剧烈,兄弟辈多人遭谪贬放逐,他便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隐居,自号具茨。十多年后回到汴京,当权者欲加任用,拒不接受。终生不恋功名,授承务郎。他同吕本中为知交,来往密切。其子晁公武是《郡斋读书志》的作者。
25.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又有号浮休道人。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26.陆秀夫(1236—1279)字君实,汉族,楚州盐城长建里(今江苏省建湖县建阳镇)人。宋末政治家,南宋抗元名臣。和文天祥、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27.张世杰(?——1279年)南宋名将,张柔之侄,民族英雄,涿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蒙古灭金后,张世杰投奔南宋,成为南宋末年最重要的统帅。《宋史》称:“张世杰,范阳人。少从张柔戍杞,有罪,遂奔宋。隶淮兵中,无所知名。”
28.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 ,一说1038-1112)字叔原,号小山。晏殊第七子。汉族,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著名词人。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鹧鸪天》中“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两句受人赞赏。
29.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居士集》,已佚。 30.吴儆(jǐng)(1125~1183)字益恭,原名备,字恭父,休宁(今属安徽)人。与兄吴俯讲学授徒,合称“江东二吴”。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进士,调鄞县尉。孝宗乾道二年(1166)知安仁县。淳熙元年(1174),通判邕州。淳熙五年(1178),迁知州兼广南西路安抚都监。以亲老奉祠。淳熙七年(1180),起知泰州,寻复奉祠。淳熙十年(1183)卒,年五十九,谥文肃。张栻称他“忠义果断,缓急可仗。

五个著名宋代词人及其代表作简介~

1、范仲淹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进士出身官至参知政事。词作不多,其边塞词《渔家傲》情感悲凉,突破了男女与风月的界限。今传《范文正公诗余》,仅有五首。
2、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人。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参知政事。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词誉很高。今传《六一词》。词风接近晏殊,同样是主要反映贵族士大夫闲适自得的生活及其流连光景、伤感时序的愁情。
3、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人。进士出身做过秘书省校书郎等小官。曾两次贬谪。他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他的诗成为江西派的开山大师。词和秦观齐名。

4、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梅州眉山人。宋神宗朝进士,做过多出地方官,多次被贬。以文章诗词知名。他打破了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他以诗为词,扩展词的内容到怀古、咏史、说理、谈感时伤世,以及对山水田园的描绘、身世友情的抒写,达到“无意不可入。
5、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出生于济南。南渡不久,丈夫病逝。她在创作上,以诗言志,以词抒情。有不少词在渲染愁情上极尽其能事。在语言艺术方面她不依傍古人,自出机杼。如《声声慢》一开头用了七对叠字,为前所未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清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苏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庭坚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范仲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欧阳修

24.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主要作品有《岳阳楼记》《渔家傲·秋思》等。兼工诗词散文,属豪放派。

25.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六一词》等,结为《欧阳文忠集》《六一诗话》(我国第一部诗话)。

26.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元日》《泊船瓜州》《登飞来峰》《伤仲永》《游褒禅山记》等。

27.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和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题西林壁》《水调歌头》《江城子·密州出猎》《浣溪沙》《赤壁赋》《石钟山记》等。其诗文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其书法自创“苏体”。

28.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主要作品有《如梦令》《武陵春》《声声慢》等,结为《漱玉词》。她是宋代婉约词派中成就最高者。

29.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词人。主要作品有《书愤》《示儿》《游山西村》《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卜算子·咏梅》等,结为《剑南诗稿》。他是中国古代最高产的诗人(有诗万余首)。

30.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与苏轼并称“苏辛”。主要作品为《稼轩长短句》,名篇有《西江月》《破阵子》《清平乐·村居》等。其词继承并发展了苏轼的豪放词风。

31.文天祥:南宋民族英雄、爱国诗人。主要作品有《正气歌》《过零丁洋》《〈指南录〉后序》等。

古代著名词人及其代表作?
答:译文: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参考资料来源...

简述词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有哪些代表作家、作品?
答:在宋代多元文化的熏陶下,雅词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首先是北宋真宗后期到仁宗朝的阶段,以标榜“闲雅”为特点,作品反映了富贵奢侈的生活。其次是北宋中期的崇尚高雅阶段,词作展现了高洁正直的品格和旷达宽厚的哲学,实现了词的雅化。最后是南宋的追求清雅美的阶段,姜夔等词人将寒士心态与晋宋风范...

李清照简介资料 李清照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答: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就喜欢读书作词,但为人并不傲慢,女人的三从四德,李清照遵守的也十分严格。由于当时,正值异族入侵,李清照的书写的词从以前的叙述生活,转变成后来悲叹自身身世凄苦的赐封。李清照也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有着中国古代第一女才子的称号。下面就是我收集的关于李清照简介资料,以及...

孙光宪五代十国词人生平简介,主要作品介绍
答:刘毓盘辑入《唐五代宋辽金元名家词集六十种》中,又有王国维缉《孙中丞词》一卷。《仁寿县志》第27编有孙光宪传,其中介绍了孙光宪30岁前的有关情况。说:孙光宪祖上数代都是农民,少年时很争气,勤奋苦读。后来,少年孙光宪翻越二峨山,负笈远行,开始了为期10多年的游历和求学生活,在资州、成都等地...

北宋词的分期以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家
答:词人以辛弃疾、陆游为代表。 第二个时期:南宋中期,是蒙古灭金,南宋苟安时期。讲求声律,竞尚词藻,以姜夔、 吴文英为代表。 第三个时期:南宋后期,是蒙古南侵,临安陷落,南宋灭亡时期。不敢流露亡国之痛, 只讲求咏物寓意功夫。以周密、张炎、王沂孙为代表。 2)第一个时期: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求豪放词派,婉约词派,花间词派的各自特点,代表人物,和词
答:五代后蜀赵崇祚选录唐末五代词人18家作品500首编成《花间集》(10卷),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孙光宪外,其余如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顾夐、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等,都是集中在蜀地的文人。他们的词风大体相近。后世因而称之为花间派。温庭筠、韦庄是其代表...

谁能给出柳永词作特征的详细介绍?
答: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到了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仍是小令。与柳永同时而略晚的张先、晏殊和欧阳修,仅分别尝试写了17首、3首和13首慢词,慢词占其词作总数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创作了慢词87首调125首。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

中国晚唐五代词派各大代表人物
答:五代后蜀赵崇祚选录唐末五代词人18家作品500首编成《花间集》(10卷),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孙光宪外,其余如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顾夐、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等,都是集中在蜀地的文人。他们的词风大体相近。后世因而称之为花间派。温庭筠、韦庄是其代表...

五代十国最伟大的词人
答:五代十国最伟大的词人是:李煜。李煜存世共有三十余首。前期词主要反映宫廷生活,风格绮丽柔靡,虽不脱花间派习气,但在人物、场景的描写上较花间词人有较大的艺术概括力量,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哀婉凄凉,意境深远,极富艺术感染力。李煜对词的成就主要有四个方面,分别是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词境优美...

长相思的作者介绍一下?
答:【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晚唐著名诗人,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今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