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豆腐的制作流程 传统的豆腐制作过程

作者&投稿:糜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传统豆腐的做法:

1:选高浆黄豆十斤,不知选哪种就选贵的,东北豆便宜浆水不好,建议长江一带的大豆,夏天用水泡2.5小时左右,冬天要六七小时,时间太长,就做不成豆腐了,太短不好出浆

2磨浆,用浆渣分离机磨三遍,热水磨容易出浆,但不能太热,太热下不了手,十斤大豆总用水一百三至一百四十斤,不同的大豆有差异,过浓容易产生火烟味,过淡豆腐韧性不好,要在生产中实践。

3离浆,网上有一百六十目的浆漏袋,用它离出来的浆较细,豆腐韧性好,味甜

4煮浆,用猛火煮沛,起盖时准备半胍冷生浆,以备浆水溢出,沛后用余炭煮半小时,增加其香味,刚沛的浆水口感不好

5点浆,这个最关键,用一碗生豆浆调和三两石膏粉,这个大豆店有卖,不要用水调,这个很关键,把调好的石膏水放入豆腐缸中,把豆浆快速倒进去就好了,这时豆浆温度就决定了豆腐的老嫩好坏了,温度越高豆腐越老,所以要用两三个水桶盛豆浆,把其中一桶放至60度左右,倒的时候先倒温度低的,反了就没用了

6成型,放十五至二三十分钟后把上面的刮净,剩下豆腐脑不用教了吧

传统的豆腐的制作方法相对比较复杂,但是做出来的豆腐比较好吃,在我国最主要分为南豆腐和北豆腐,也就是卤水豆腐和石膏豆腐。卤水豆腐吃起来相对比较软嫩,石膏豆腐相对比较硬实。制作豆腐的过程无外乎泡豆子,磨豆子,煮豆子,煮成豆浆,然后是点石膏,或者是点卤水,最后压制成型用刀切成豆腐形状,这样传统的豆腐的就制作好了
1、制作豆腐的黄豆要经过一夜的浸泡。

2、浸泡后的黄豆经过石磨磨成浆。

3、磨浆的同时用柴火烧一大锅开水,水里都会有树香味道。
4、将磨好的豆浆倒入袋子里,进行隔渣。
5、刚才煮开的水倒入装有豆浆的袋子内。
6、将倒入开水的豆浆袋袋口收紧,用力顺时针或逆时针甩,里面经过稀释的豆浆透过袋子渗出来。
7、甩出的豆浆倒入大锅中,满满的一大锅,这锅直径有66CM。
8、甩过的豆浆要用力挤压,里面的豆浆榨干,就变成了豆腐渣了。
9、豆浆全部倒入锅内,用柴火煮热。
10、经过柴火煮后的豆浆,倒入用杉木做的木桶中。
11、豆浆放置一小段时间,冷却到一定温度后冲入豆腐凝结水,这水是用一小瓢冷豆浆与豆腐凝结粉混合而成。这道工序是最重要的,因为豆腐嫩与粗的口感都由它决定,所以控制好这个温度是最难的,没有一定经验的人可是无法控制的。
12、经过上一道工序,静置一段时间的豆浆就神奇的变成了我们熟悉的豆腐花了。
13、这时再将豆腐花倒入准备好的隔水的容器内,准备进行隔水。
14、最后放置重物将豆腐花中的水压榨出来。
15、经过几个小时的压榨,一块块豆腐成功出场。

豆腐制作工艺流程如下:

黄豆清杂→泡豆→磨浆→煮浆→点浆→蹲脑→破脑→上脑→包布→压制→成品

1、黄豆清杂,泡豆

黄豆清杂的目的是为了去掉混在黄豆原料中的杂质。杂质不清除,既会影响豆腐成品的质量和卫生,也会影响到豆腐机器。产量小的可以采用人进行清杂,产量大的可以选用自动化的黄豆清理浸泡系统,节省人工,提高生产效率。

将清杂后的黄豆倒入容器中,加水进行浸泡。用水量为黄豆质量的2.5-3倍为宜,浸泡时间与水温有关,春秋季浸泡时间在10-15小时,夏季浸泡时间5-10个小时,冬季浸泡时间15-24个小时。

2、磨浆,煮浆

将浸泡好的黄豆倒入磨浆机,加水,把黄豆磨成豆浆,磨出的渣加水搅拌再磨1-2遍。磨好的豆浆抽进煮浆设备里,开始进行煮浆。煮浆有传统大锅煮浆,电加热煮浆以及蒸汽煮浆。根据豆腐产量的多少,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煮浆方式。

3、点浆,蹲脑

煮开的豆浆添加凝固剂进行点浆,形成豆脑。不同的凝固剂,最后做出来的豆腐也不一样。常用的凝固剂有石膏,卤水,内酯,也有传统的酸浆。点浆后形成的豆脑,需要静置一段时间,这个过程叫蹲脑,也叫养脑,让凝固剂与蛋白质进行充分的反应。用内酯点浆做豆腐,不需要进行蹲脑,工艺上有区别。

4、破脑,上脑,包布,压制

蹲脑结束后,进行破脑,排出一部分黄浆水。在豆腐模具筐内摊上豆腐布,将豆脑盛入模具筐内,将豆脑用豆腐布包好,加上压盖,进行压制。压制的时间与压制的力度有关,传统制作方法是用石头或者其他重物,也有的用千斤顶压制,这两种压制时间比较长,效率比较低。现在采用的是气压,压制速度快,没有二次污染,豆腐成型好。

经过压制后,豆腐就做好了。

豆腐就是这样一步步做出来的。

传统豆腐制作工艺~

主料:黄豆250g 辅料:内酯3g、水1000ml
步骤一:将黄豆洗净,用水泡12小时以上。

步骤二:泡好的黄豆放在料理机里,加水。

步骤三:打成豆汁,倒在锅里。

步骤四:中火一边烧一边搅,防止粘底。

步骤五:电饭锅里放内酯,加少许凉开水融化。

步骤六:煮好的豆浆用滤网过滤掉豆渣。

步骤七:晾凉到80度左右,冲入电饭锅里,插上插头保温。

步骤八:大约20分钟左右,豆浆就会凝固起来。这就是豆腐脑了。

步骤九:蒸锅放上笼屉。

步骤十:把模具放在笼屉上。

步骤十一:铺上笼布,舀入豆腐脑。

步骤十二:全部舀入。

步骤十三:把笼布盖好。

步骤十四:用重物压上。喜欢嫩一点的就可以不用压的。

步骤十五:半个小时左右豆腐就做好了。


传统豆腐是如何制作的?
答:传统豆腐的制作过程主要包括选料、浸泡、磨浆、煮浆、点卤、成型和切块等步骤。下面是详细的制作过程:选料:首先,要选择优质的黄豆作为原料,因为黄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豆腐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浸泡:将黄豆放入清水中浸泡,一般需要浸泡6-8小时,或者直接浸泡过夜。浸泡的目的是让黄豆充分吸水膨胀,便于磨浆...

制作豆腐过程
答:传统豆腐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大豆——清理——浸泡——磨浆——过滤——煮浆——凝固——成型——成品 [4](1)清理:选择品质优良的大豆,除去所含的杂质,得到纯净的大豆。 [4](2)浸泡:浸泡的目的是使大豆吸水膨胀,有利于大豆粉碎后提取其中的蛋白质。浸泡好的大豆吸水量为1:(1--1.2),...

传统豆腐的制作流程
答:传统豆腐的制作流程包括浸泡、磨浆、煮浆、凝固和压制五个主要步骤。浸泡是豆腐制作的第一步。首先,选择优质的黄豆,将其洗净后放入大容器中,加入足够的水浸泡。浸泡的时间通常在8-12小时,以确保黄豆充分吸水膨胀。这个过程中,黄豆的外皮会变得柔软,内部的蛋白质和淀粉质也会变得更加易于提取。接下来...

传统豆腐的制作流程
答:5. 点浆是制作豆腐的关键步骤。取一碗生豆浆和三两石膏粉调和,无需加水。将调好的石膏水倒入豆腐缸中,迅速倒入豆浆。豆浆的温度决定了豆腐的老嫩程度,温度越高豆腐越老。因此,应准备几个水桶盛装豆浆,其中一个桶的豆浆温度控制在60度左右,先倒温度低的豆浆。6. 成型后静置15至30分钟,然后将...

传统豆腐的制作流程
答:4煮浆,用猛火煮沛,起盖时准备半胍冷生浆,以备浆水溢出,沛后用余炭煮半小时,增加其香味,刚沛的浆水口感不好 5点浆,这个最关键,用一碗生豆浆调和三两石膏粉,这个大豆店有卖,不要用水调,这个很关键,把调好的石膏水放入豆腐缸中,把豆浆快速倒进去就好了,这时豆浆温度就决定了豆腐的老...

传统豆腐的制作流程
答:将豆脑盛入模具,用豆腐布包好并加上压盖进行压制。8. 压制成型:压制的时长和力度取决于压猜森制的设备。传统方法使用石头或其他重物,效率较低;现代方法采用气压,速度快且无二次污染,使豆腐成型更佳。9. 成品完成:经过压制后,豆腐制作完成。整个制作过程就是通过以上步骤逐步完成的。

传统豆腐的制作流程
答:豆腐制作工艺流程如下:黄豆清杂→泡豆→磨浆→煮浆→点浆→蹲脑→破脑→上脑→包布→压制→成品 1、黄豆清杂,泡豆 黄豆清杂的目的是为了去掉混在黄豆原料中的杂质。杂质不清除,既会影响豆腐成品的质量和卫生,也会影响到豆腐机器。产量小的可以采用人进行清杂,产量大的可以选用自动化的黄豆清理...

传统豆腐的做法和配方
答:1、制作豆腐的大豆要历经一夜的侵泡。这但是用天然山泉水哦。2、侵泡后的大豆历经石碾子碾成浆。3、打浆的另外用柴火烤一大铁锅沸水,水中都是有树香气道。4、将磨好的豆桨倒进包装袋里,开展隔渣。5、刚刚烧开的水倒进配有豆桨的包装袋内。6、将倒进沸水的豆桨袋封袋缩紧,用劲顺时针方向或...

豆腐的制作工序是怎样的?软硬程度依靠什么来决定?
答:(1)点浆(凝固、点脑):把煮沸的豆浆,取三分之二盛在豆腐花缸里,余下的三分之一盛在热浆捅里,准备冲浆用。经过研磨的石膏乳液盛在豆膏桶里。待豆浆温度在75℃时,把三分之一的熟豆浆和提桶里的石膏乳液同时倒入盛三分之二豆浆的豆腐花缸里,使花缸内的豆浆上下均匀搅和。然后静置3分钟,...

做豆腐的方法教程书
答:如使用砂轮磨磨浆,浸泡时间还应缩短1~2小时。2、磨料。磨料是制作豆腐的第二个工序,浸泡好的大豆上磨前应经过水选或水洗,使用砂轮磨需要事前冲刷干净,调好磨盘间距,然后再滴水下料。初磨时最好先试磨,试磨正常后再以正常速度磨浆。使用石磨时,应将磨体冲刷干净,按好磨罩和漏斗,调好顶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