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的作者是谁 话剧《关汉卿》的作者是谁?

作者&投稿:盖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田汉(1898年3月12日—1968年12月10日),原名寿昌,曾用笔名伯鸿、陈瑜、漱人、汉仙等。汉族,湖南省长沙县人。话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剧本作家,小说家,诗人,歌词作家,文艺批评家,社会活动家,文艺工作领导者。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多才多艺,著作等身。原籍湖南长沙。早年留学日本,1920年代开始戏剧活动,写过多部著名话剧,成功地改编过一些传统戏曲。他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文化大革命中,被左的社会势力迫害死于狱中。

  田汉一生从事于文艺事业,创作话剧、歌剧60余部,电影剧本20余部,戏曲剧本24部,歌词和新旧体诗歌近2000首。其中《义勇军进行曲》经聂耳谱曲后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话剧代表作有《获虎之夜》、《名优之死》、《乱钟》、《回春之曲》、《丽人行》、《关汉卿》、《文成公主》及改编戏曲剧本《武则天》、《江汉渔歌》、《白蛇传》、《金鳞记》、《西厢记》、《谢瑶环》等。《关汉卿》代表田汉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作者的创作意识

  1949年之后,田汉长期担任戏剧界的领导职务,因为行政事务缠身,也因为对新生活不熟悉,曾经在中国话剧发展过程中做出过重要贡献的田汉,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仅仅改编了几个戏曲剧本,直到1958年,才写出了被认为是他最成功的话剧剧本《关汉卿》。 在这个剧本中,田汉将关汉卿塑造为反抗黑暗势力的压迫、自觉为人民代言的英雄。这个剧本发表之后,郭沫若第一个写信道贺,开头一句就说:“我一口气把您的《关汉卿》读了,写得很成功。关汉卿有知,他一定会感激您。”郭沫若如此激动地赞誉这个剧本,其实在乎的并不是剧本是否符合历史上关汉卿的形象—历史上关汉卿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因为史料的贫乏,可能是一个永远也无法确知的悬案,事实上这一点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田汉塑造的“关汉卿”这个人物,是应该当作身为“剧作家”、“作家”乃至“知识分子”的田汉的一个理想化的自我描绘、自我认定来看待的,扩而言之,借助历史人物塑造这样一个理想化的英雄形象,实际上寄托了老左翼知识分子心目中的一种“自我形象”、“自我认同”与“自我定位”. 这个形象显然与当时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塑造的知识分子形象不太一致,可以说是公开文学中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的最后表露,而这一表露只有通过历史题材才得以实现。

关汉卿作者简介~

 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生卒年不详。他一生“不屑仕进”([元]朱经《青楼集·序》),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他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剧演员有着密切联系。元末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代臧晋叔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明初贾仲明《录鬼簿》说他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他是一位熟悉舞台艺术的戏曲家,既是编剧,又能登台演出。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通五音六律滑熟”,“我也会吟诗,会篆籀,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他的才艺、生活和个性。所作杂剧六十余种,今存十八种,其中有几种是否为关汉卿所作尚有争议;所作套曲十余套,小令五十余首。他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了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本色而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中国十大悲剧之一。关汉卿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838年《窦娥冤》就有英译本流传海外,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的戏剧语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田汉


《关汉卿》作者田汉(1898-1968),湖南长沙人。“五四”时期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发表《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苏州夜话》、《湖上的悲剧》、《名优之死》、《梅雨》、《月光曲》、《回春之曲》、《芦沟桥》、《关汉卿》、《文成公主》等话剧剧本,并改编《白蛇传》、《西厢记》、《谢谣环》等戏曲剧本。另有诗词、散文、电影剧本多种。田汉是以抒情诗人、积极的浪漫主义作家开始戏剧创作的。他的剧作大都具有浓郁的诗意和强烈的抒情色彩。在建国后的历史剧创作中,剧作家的抒情手段运用得更为娴熟。后期剧作“不仅把深切的生活感受,运用话剧形式表现出来,而且把他丰富的历史知识,充满诗情的才华与奔放的想象,都一起熔铸在创作之中。”(周扬语)

《关汉卿》是田汉创作的高峰,无论从思想深度或艺术高度来看,都堪称戏剧创作中的瑰宝,为历史剧的创作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启示。

剧作在处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关系上有独到之处。关汉卿是十三世纪我国元代大剧作家,由于元代统治者轻视戏剧艺人,因而文献中留下的有关关汉卿的史料非常少。田汉凭借这有限的史料,结合关汉卿的全部著作,力求准确地把握关汉卿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同时,他又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元代的经济、政治和人民的生活状况,从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尖锐的阶级、民族矛盾中把握了历史的真实。

这个剧本中的主要人物,大都在历史上实有其人,并非出于艺术虚构。但如果要求剧作家完全按照这一鳞半爪的史料去写,显然不可能构成完整的戏剧情节。田汉在创作中正是借助于浪温主义的丰富想象,充分发挥艺术的联想力,将散见于各种资料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贯穿在《窦娥冤》的创作和演出这条主线上,并围绕着关汉卿的艺术活动和政治抗争,把笔触伸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从而勾画出各种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交织成一幅充满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社会图景。剧作并没有写关汉卿的一生,而是紧紧围绕着创作和演出《窦娥冤》展开戏剧冲突,在一系列矛盾斗争中逐步显示关流卿的英雄性格。剧本开首,关汉卿就被剧作家推向了正义与邪恶斗争的第一线。《窦娥冤》上演后,冲突进一步激化,当权贵们下达了“不改不演,要你们的脑袋”的最后通谍时,他泰然自若,置生死于度外,表现了临危不惧的英雄本色。关汉卿入狱,戏剧冲突也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剧作正是在这跌宕起伏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了关汉卿“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的“铜碗豆”性格。另外,歌妓朱帘秀的形象也塑造得极为成功。剧作家运用丰富的想象,将她塑造成豪爽尚义、美丽善良,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女艺人形象,并让她与关汉卿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从中显示出各自的英雄性格。

《关汉卿》在历史剧的形式美方面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它以诗入剧,唱词极为优美。第八场关汉卿与朱帘秀在狱中互诉衷扬,一曲《蝶双飞》,既深刻地揭示了人物崇高的心灵美,使人物的精神境界升华到新的高度,发出夺目的光辉,又增强了戏剧效果和艺术感染力,形成了剧作熔壮美与优美一炉的美学风格。

《关汉卿》情节曲折动人,富于传奇色彩。全剧紧扣《窦娥冤》的创作和演出展开曲折复杂的戏剧冲突,其中既有关汉卿、朱帘秀等艺术家和人民群众跟以阿合马为代表的元朝反动统治者的激烈斗争,又有与混在当时杂剧界的败类、反动统治者的帮凶叶和甫的尖锐冲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跌宕起伏、富于传奇色彩的剧情发展中,成功地塑造了关汉卿、朱帘秀等元代艺术家的动人形象。




关汉卿(梗概)
第一场 元世祖至元18年(1281年)的大都。靠城边小酒店街口,许多人拥挤着看行刑的行列。骡车上的女犯后面紧跟着一个老妇高声叫冤。太医院的名医、大剧作家关汉卿从酒店女掌柜刘大娘口中了解了朱小兰冤案的全部情况。关汉卿到街口与书会朋友谢小山作别,和欠耍俏向城外方向走去。这时,权臣中书省平章政事阿合马的第二十五个儿子带着爪牙,进入刘大娘酒店,将大娘的女儿二妞抢走。刘大娘伏地大哭。
第二场 大都附郭朱帘秀的家,当时的行院所在。关汉卿气愤地向朱帘秀讲述着朱小兰的悲惨故事。朱帘秀虽为名噪一时的歌妓,却出身贫苦农家,小兰的悲惨遭遇,引起了她的共鸣。二人当即商定,由关汉卿将朱小兰的冤案写成杂剧《窦娥冤》,朱帘秀主演窦娥。
第二场 城外西山林园阿合马华丽的别邸中,关汉卿正在为阿合马的母亲诊治,侍女在伺候着。关汉卿认出丫头秋燕就是二妞。在治好了阿合马母亲的心痛病后,利用阿合马母亲要常赐他的机会,救出了二妞。二妞得以与刘大娘团聚,并同差官周福祥结成美满姻缘。
第四场 关汉卿在书斋里对着残烛时而哦吟、构思,时而伏案狂草,时而起身伸腰,抽剑起舞,谯楼鼓敲三点。鸡叫了,他还在拼命地写《窦娥冤》。有人叩门,谢小山与玉梅进来。关汉卿与他们商谈《窦娥冤》几折的牌子。关流卿太累睡着,鼾声大起。谢小山与玉梅走出。
第五场 关汉卿的好友杨显之在关汉卿在书斋看已写成的几折《窦娥冤》,并作修改。看着修改过剧本,关汉卿不觉朗诵起来。猥琐文人叶和甫威胁、利诱关汉卿,要他不要写《窦娥冤》。关汉卿的好友王和卿为演《窦娥冤》找园子。
第六场 玉仙楼后台。关汉卿跟卸了装的马二、燕山秀、赛帘秀从绣幕的门帘后面紧张地窥视着前台的表演和观客席的情况。后台的管事们和蒙古的卫士们不时地走动着,场上正演唱着《窦娥冤》。朱帘秀的演出非常成功。关汉卿、王和卿向她祝贺,益州千户王著也向朱帘秀、关汉卿致谢。此时叶和甫领着中书省左丞郝祯来到后台,要关汉卿改戏再演,并威胁说:“不改不演,要你们的脑袋!”叶和甫在一旁帮腔。关汉卿决定,宁可不演,断然不改!朱帘秀劝关汉卿连夜离开大都,甘愿自己承担责任。关汉卿却斩钉截铁地说:“死,就死在一起!”
第七场 玉仙楼的正官厅。阿合马陪大司徒和礼霍孙看戏。由于朱帘秀完全照原词演出,没有任何改动,阿合马气得吹胡子瞪眼。当窦娥唱“这都是官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时,阿合马大怒,下令停演。关汉卿、朱帘秀被押下。寒帘秀因念加上的词“何日苍天开眼,要将酷吏剥皮”,而被挖去双眼,押入死牢。
第八场 至元十九年(1982年)三月末的大都狱中。深夜,狱吏设案问供。关汉卿从狱吏口中得知,他的案情因王著案的牵连越扯越大了。叶和甫诱劝关汉卿按他的意思招供,被关汉卿重重一记耳光,打倒地在。关汉卿与朱帘秀狱中重逢,坚贞不屈。关汉卿写成曲子《蝶双飞》,朱帘秀半诵半唱,表达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和爱情的忠贞。
第九场 二妞的家。刘大娘来看她的女儿。从周福祥口中得知,孛罗大人把阿合马二十几年来胡作非为的恶状告诉了皇上。皇上说:“那么王著杀阿合马是对的呀。”就把阿合马在上都通玄门外开棺戮尸,把忽辛以下的几个儿子也都抓起来了。谢小山托周福祥将保关汉卿、朱帘秀的万民禀贴递上去。
第十场 秋雨声中,两狱座将带着脚镣手铐的关汉卿推进狱室,关汉卿倒在地上,镣铐铛然作响。关汉卿慢慢爬起来,抚着肢体。狱吏将朱帘秀鼓励关汉卿斗争勇气的纸条交给关汉卿。
第十一场 和礼霍孙的签押房。和孔霍孙和他亲信的幕僚彻里·不花一道进来。彻里·不花为关汉卿说情。和礼霍孙发现两次被打下去的万民禀帖又在待阁的公文底下,以为是关羽显灵。经二妞丈夫周福祥三次巧递万民禀贴和彻里·不花的说情,和里霍孙决定改判关汉卿斩罪为驱逐出境。
第十二场 距大都不远的芦沟桥。这是南下大道的开端,也是古代大都人送行的地方。众人送别关汉卿。周福祥骑马而至,念文件:“奉和礼霍孙丞相钧谕:关汉卿一代作者,敢与权奸相抗,虽依功令逐出大都,仍认为大都文艺巴托;朱帘秀艺行卓越,许其脱去乐籍,随关汉卿出境南下,沿途关津,毋得阻留。”芦沟桥上,关汉卿、朱帘秀并辔徐行,回头与送行的人互相扬手惜别。

关汉卿的作者
答:关汉卿的作者:田汉。《关汉卿》是一部话剧,该剧作者是田汉,写于1958年,最初刊于《剧本》1958年第5期,同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剧本以《窦娥冤》的写作和上演为线索来展开矛盾冲突,塑造了元代戏剧家关汉卿的艺术形象。《关汉卿》是田汉创作的高峰,无论从思想深度或艺术高度来看,都堪称戏剧创作...

《关汉卿》的作者是谁
答:田汉(1898年3月12日—1968年12月10日),原名寿昌,曾用笔名伯鸿、陈瑜、漱人、汉仙等。汉族,湖南省长沙县人。话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剧本作家,小说家,诗人,歌词作家,文艺批评家,社会活动家,文艺工作领导者。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多才多艺,著作等身。原籍湖南长沙。早年留学日本,1920年代...

《关汉卿》是谁的剧本
答:《关汉卿》是田汉为纪念世界文化名人、我国13世纪伟大戏剧家关汉卿戏剧活动700年而作。它不但体现着田汉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而且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最优秀的剧作之一。关于关汉卿的生平,史料甚少。但其作为元杂剧的奠基者的地位却是公认的。他一生创作杂剧60多部,现存的仅12种。还有小令35首。但田汉根据关...

话剧《关汉卿》的作者是谁?
答:田汉是《关汉卿》的作者,他是一位湖南长沙人,生于1898年,逝于1968年。"五四"时期开始文学创作,他发表了多部话剧剧本,包括《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苏州夜话》、《湖上的悲剧》、《名优之死》、《梅雨》、《月光曲》、《回春之曲》、《芦沟桥》、《关汉卿》、《文成公主》等,同时还...

《关汉卿》主要讲了什么?
答:中国12场话剧《关汉卿》是田汉的代表作品,1958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剧本以创作和上演《窦娥冤》为主线展开戏剧冲突,塑造元代戏剧家关汉卿的形象。剧本描写善良少女朱小兰因抗拒恶奴侮辱,被诬陷处斩。关汉卿激于义愤,在歌伎朱帘秀支持下写成悲剧《窦娥冤》。权贵阿合马以影射为名,强令关汉卿修改剧本...

关汉卿作者简介
答: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生卒年不详。他一生“不屑仕进”([元]朱经《青楼集·序》),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他是当时杂剧界的领袖人物,与当时许多戏曲作家、杂剧演员有着密切...

作者田汉的《关汉卿·蝶双飞》的全文翻译是什么?
答:《蝶双飞》作者:田汉 将碧血,写忠烈,作厉鬼,除逆贼。这血儿啊,化作黄河扬子浪千叠,长与英雄共魂魄 强似写 佳人绣户描花叶,学士锦袍趋殿阙,浪子朱窗弄风月;虽留得绮词丽句满江湖,怎及得 傲岸奇枝斗霜雪。念我汉卿呵读诗书破万卷,写杂剧过半百,这些年风云改变山河色,朱帘卷处人愁绝...

关汉卿简介
答:关汉卿,生卒年不详,约生活在十三世纪二十年代前后到十四世纪初之间。名不详,号己斋叟,字汉卿,大都人。曾任太医院尹。与戏曲作家杨显之,散曲作家王和卿、杂剧女演员珠帘秀等交游,系大都杂剧写作组织玉京书会的最重要作家,也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戏剧家。一生创作杂剧六十多种,现存的有《窦娥冤》、《...

《拜月亭》作者是谁?
答:《拜月亭》作者是关汉卿。也称《王瑞兰闺怨拜月亭》《蒋世隆拜月亭》元·关汉卿作。主要写书生蒋世隆与王瑞兰在兵荒马乱时候的离合故事。共四折一楔子。战乱逃亡之中,王瑞兰与母亲失散,书生蒋世隆也与妹瑞莲失散。世隆与瑞兰相遇,共同逃难中产生感情,私下结为夫妇。瑞莲则与瑞兰的母亲结伴同行。瑞兰的...

《窦娥冤》作者是谁?
答:《窦娥冤》的作者是关汉卿,《感天动地窦娥冤》(简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刊行于明万历十年。全剧四折,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