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 《牡丹亭》 《西厢记》 《桃花扇》 《汉宫秋》 《长生殿》的作者是????????????? 马致远、白朴、关汉卿、王实甫的代表作是什么

作者&投稿:太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窦娥冤》 《牡丹亭》 《西厢记》 《桃花扇》 《汉宫秋》 《长生殿》的作者分别是:关汉卿、汤显祖、王实甫、孔尚任、马致远、洪升。

1、《窦娥冤》

《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刊行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

2、《牡丹亭》

《牡丹亭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3、《西厢记》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

4、《桃花扇》

是清代文学家孔尚任创作的传奇剧本,于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六月完稿,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刊成初版。

5、《汉宫秋》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是元代文学家马致远创作的杂剧。

6、《长生殿》

《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升创作的传奇(戏剧),共二卷。该剧定稿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

扩展资料:

1、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四大古典戏曲,也称“四大古典戏剧”。即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长生殿》 。

《长生殿》和《桃花扇》是清代戏曲发展上的两个高峰,在中国戏曲中也同样具有很高的地位,与《西厢记》和《牡丹亭》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剧,一直深得广大人民喜欢。

2、元杂剧的四大悲剧指的是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以及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3、元四大爱情剧:

《拜月亭》(汉卿)《西厢记》(王实甫)《墙头马上》(白朴)《倩女离魂》(郑光祖)

4、中国四大爱情剧:

《红楼梦》《梁祝》《金瓶梅》《牛郎与织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生殿 (清代洪升创作传奇(戏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桃花扇 (孔尚任创作的传奇剧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牡丹亭还魂记 (明代汤显祖创作戏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感天动地窦娥冤



《窦娥冤》关汉卿
《牡丹亭》汤显祖
《西厢记》王实甫
《桃花扇》孔尚任
《汉宫秋》马致远
《长生殿》洪升

《窦娥冤》关汉卿
《牡丹亭》汤显祖
《西厢记》王实甫
《桃花扇》孔尚任
《汉宫秋》马致远
《长生殿》洪升

《窦娥冤》关汉卿
《牡丹亭》汤显祖
《西厢记》王实甫
《桃花扇》孔尚任
《汉宫秋》马致远
《长生殿》洪升

《窦娥冤》关汉卿
《牡丹亭》汤显祖
《西厢记》王实甫
《桃花扇》孔尚任
《汉宫秋》马致远
《长生殿》洪升

有谁知道《窦娥冤》中元杂剧的简介?~

  1、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 《窦娥冤》 郑光祖 《倩女离魂》 白 朴《墙头马上》 马致远 《汉宫秋》

  2、元杂剧:是把歌曲、宾白、舞蹈等有机结合起来,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戏曲艺术形式。元杂剧是由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3、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

  (1)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

  (2)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3)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

  ⑷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

  ⑸ 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
  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理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
  宾白:是元杂剧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正说明这一点。

  4、关汉卿:号已斋叟,元初大都人。元杂剧第一代表作家,中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他擅长各种舞台演出技艺,编有杂剧60多部,现存18部。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 《调风月》(旦本) 、《单刀会》(末本)等,是他的代表作。

  《窦娥冤》被列为世界十大悲剧。1958年,关汉卿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33、元杂剧的四大悲剧:

  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中国十大古典悲剧:
  《窦娥冤》-元·关汉卿 《赵氏孤儿》-元·纪君祥
  《精忠旗》-明·冯梦龙 《清忠谱》-清·李 玉
  《桃花扇》-清·孔尚任 《汉宫秋》-元·马致远
  《琵琶记》-明·高则诚 《娇红记》-明·孟称舜
  《长生殿》-清·洪 升 《雷峰塔》-清·方成培
  中国十大古典十大喜剧:
  墙头马上 元 白朴 救风尘 元 关汉卿
  看钱奴 元 郑廷玉 绿牡丹 明 吴炳
  李逵负荆 元 康进之 玉簪记 明 高濂
  西厢记 元 王实甫 中山狼 明 康海
  幽闺记 元 施君美 风筝误 清 李渔

  5、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元代戏剧家。编撰杂剧 13种,现仅存《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三种,剧作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莺、红娘、刘月娥等不同妇女的典型形象。他的作品抒情性强,曲词优美,是中国戏曲史上“文采派”的代表,被誉为“花间美人”

  代表作《西厢记》,全名为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五本21折,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被称为杂剧之冠。该剧取材于唐人元稹的传奇《莺莺传》和金人董解元改编的《西厢记诸宫调》(习称《董西厢》)。

  王实甫的《西厢记》在思想上更趋深刻,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被金圣叹誉为“第六才子书”

  6、明清传奇:是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形式,是宋元南戏的进一步发展。它与杂剧主要有以下区别。

  (1)杂剧体制的通例是四折一楔子,不标折目;传奇不称“折”而称“出”,并加出目,出数不定,多是四五十出的长篇。传奇没有楔子,第一出是“家门”,又叫“开场”,由副本说明创作意图,介绍剧情概况,它不是剧情的组成部分。开场之后,第二出才是正戏。开场用的是词牌而不是曲牌。

  (2)传奇和杂剧一样有唱、白、科,但不像杂剧那样通常由一个角色唱到底,而是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传奇中不称“科”而称“介”;重要人物上场时光唱引子,继以一段定场白,每出戏有下场诗。

  (3)杂剧和传奇在音乐上都采取曲牌联套的方式,所不同的是: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传奇每出不限只用一个宫调,可以换韵。杂剧演唱用北曲,传奇多用南曲,并吸收北曲,创造了“南北合套”的方法。

  (4)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小异,但角色增多,分工更细。杂剧的主角是末、旦,传奇的角色是生、旦。传奇也有末,但不是主角。

  总之,传奇与杂剧相比,规模宏大,曲调更丰富,角色分工更细致,形式更自由灵活,因此更便于表现生活。

  7、汤显祖:
  英国 莎士比亚 (1564---1616);
  中国 汤显祖 (1550---1616),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同时代)。

  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家。善诗文词曲,《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原名《牡丹亭还魂记》,共五十五出,是一部爱情题材的传奇剧本,我国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分别是柳梦梅和杜丽娘。 《闺塾》是《牡丹亭》中的精华。

  8、汤显祖的“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因为这些戏的内容都和梦有关系,被合称为“临川四梦”。

  9、清代戏曲“双璧” (南洪北孔)

  孔尚任 《桃花扇》 历史剧

  洪 升 《长生殿》 爱情剧

  10、孔尚任(1648~1718):中国清代戏曲作家。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署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桃花扇》历经10余年惨淡经营,三易其稿始成。次年即遭罢官。孔尚任除代表作《桃花扇》之外,还与顾彩合撰《小忽雷》传奇,孔尚任还著有《湖海集》、《岸堂集》、《长留集〉

  11、《桃花扇》: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收获之一。以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历史剧。

  12、元杂剧标志着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进入成熟阶段。

  13、关汉卿的《窦娥冤》和王实甫的《西厢记》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成就。

  14、传奇是明清主要的戏曲样式,代表作有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清代洪升的《长生殿》和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

一、马致远、白朴、关汉卿、王实甫的代表作:
  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
  白朴的代表作是《墙头马上》;
  关汉卿的代表作是《窦娥冤 》;
  王实甫的代表作是《西厢记》。
二、马致远、白朴、关汉卿、王实甫简介:
  马致远:(约1250—1321以后),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名不详,字致远,晚号“东篱”),元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有“曲状元”之誉。作品有16种,今存《汉宫秋》、《荐福碑》、《岳阳楼》、《青衫泪》、《陈抟高卧》、《任风子》6种,另有《黄粱梦》是与李时中、红字李二、花李郎合作的。以《汉宫秋》最著名。散曲有《东篱乐府》。
  白朴: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人),生于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至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年)在世,此后行踪不详。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写过16种剧本,如今仅存《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东墙记》、《裴少俊墙头马上》、《韩翠颦御水流红叶》、《李克用箭射双雕》的残折。
  关汉卿:(1219——1301年),元代杂剧奠基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元曲四大家”之首,被誉“曲圣”。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他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最著名的是《窦娥冤》。
  王实甫:(约1260-1336年),名德信,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人,元代著名戏曲作家。他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