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个人收入分配的因素有哪些?

作者&投稿:爱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决定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因素主要有5个:

(一)费用扣除因素分析

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是对个人的收入和财产在减去一些国家规定可以扣除的费用后,通过调整不同收入的税基进行征税的收入分配。

我国有定额、定律、定额定律、全额扣除这四种类型的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一是定额扣除。在二零一八年的新税制中,每月的免税额度为5000元。二是定率扣除,如红利所得税率为20%。三是定率定额扣除。

如在二零一八年的个人所得税制中,超过4000元的劳动报酬每月可扣除20%,低于或等于4000元的,每月可扣除800元,然后在此基础上按20%的税负缴纳。四是全额扣除,即免税,如地方政府债券利息。一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地区物价水平以及当地政府目标等都能影响扣除标准。

生活水平越高的国家和地区,消费范围和费用扣除水平往往成正比。此外,价格变动也会影响费用扣除。物价较高的地区,生活费用和费用扣除自然也成正比。因此,通过税收指数化这一手段来实现各地区的税收公平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政府的目标,如果是为了获得财政收入,将降低费用扣除标准,扩大税收范围。

(二)税率及级距变化因素分析

税率是税收规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纳税人缴纳税的直接影响因素。因此如果制定一个适用所有人的比例税率而不考虑到收入的差别,将不能体现税率的调控能力。目前,我国有两种类型的税率。分别是对工薪等的超额累进税率和对财产等的比例税率。比例税率是不考虑征税对象的多少而只规定一个固定比例。

在这种税率下,不论收入多少都要交同样比例的税,看似非常平等,实际上没有考虑到个人的负担能力。因此不利于调整我国的收入分配。累进税率则相反,完全按照收入的多寡来纳税,不同的收入适用不同的税率,将个人的税负能力考虑在内。级距是指在累进税率中,适用不同税率之间的所得额的区间范围。

(三)课税模式因素分析

个人所得税有三种征收模式。一是分类征收制度,是对不同收入项目根据不同课税客体设定不同的税率。二是综合收税制度,是对个人全年所有收入不论其来源全部加总后适用一个税率表。三是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征收制度,即部分所得加总适用同一个税率表,其余收入则用分类的税率。

对纳税人不同来源的所有收入征税率容易使之适用更高的征税税率,累进性升高,从而实现对高收入人群的调整,这有利于收入分配的公平。虽然对纳税人总收入的差别征税可以反映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政策,但也容易导致收入分配不公平。

此次是我国首次采用分类综合所得税制,收入分配的调整介于两者之间,这也能体现税收公平的原则。

(四)税收征管因素分析

税收征管是在国家法律的规定下,由国家税收征管机关开展的一系列如组织、管理、检查等工作。它是个人所得税征管活动的核心,是将个人所得税由法律的形势落实到现实,对居民有形和无形的收入进行征收从而转化为现实税收的方法,也是一种对个人缴纳税款的监督,从而使个人所得税法落到实处。

不得不说,即使个人所得税的制定的再完美,如果不能对之的施行进行监督,确保能够按照规定执行,也不会发挥作用。但税收制度设定的再规范、再人性化,税收的征收也会降低居民的幸福指数。为了增加收入,偷税漏税层出不穷。

在这种情况下,难以实现政府的预期目标。这此改革首次对居民从纳税机制上进行限制,减少居民避税的可能,也让税务机关在工作时能有法可依,合理地使用权利。并对税收征管制度进行了创新。

(五)功能定位因素分析

个人所得税设立伊始,便是为英国筹集作战收入,因此具有筹集财政收入的功能。后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个人所得税被发现在调节居民收入分配方面有突出作用。个人所得税逐渐被发现了与经济波动的联系,但多是基于理论上的认识。随着认识的深化,个人所得税不在局限于某一领域,更多的是将它放置在整个国家甚至是全球的角度进行思考。

但由于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政策目标,因此有必要对个人所得税的功能进行定位,确定主次,以便更好地发挥效用。当前,个人所得税功能有三个方面。一是主要用于筹集财政收入,在筹集过程中,顺带发挥调节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的辅助功能。二是以调节功能为主,其他两个功能为辅。三是以稳定功能为主,以筹集和调节功能为辅。



影响因素一:GDP
从直观上我们可以感知,不论是实际工资还是名义工资,人民的工资收入水平首先受制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富,人民富;国家穷,人民也不可能富有起来。衡量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是GDP,它是指一定时期内(如一个季度或一个年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产品和提供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值。
总之,我国的 GDP发展水平,以及劳动报酬分配率都是影响我国人民工资收入的主要因素。
影响因素三:消费者物价水平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如果CPI不断增长,一定的居民工资收入的购买力度就会不断下降,居民的实际工资收入就会不断下降,影响居民的实际消费和生活水平。所以,CPI成为影响居民工资收入的重要因素。
影响因素四:税收比例
国家政府往往通过税收进行经济的宏观调控,税收的本质要求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是对于员工个体来说,当工资收入一定的时候,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越低,税收比例越大,个人所得税就越高,员工的直接可支配的收入就越小。所以,税收比例是影响员工工资收入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
影响因素五:国家相关工资政策
政府干预工资是一种不常用但是很必要的手段,尤其是通过一些基本的工资政策和指导建议,政府的相关工作发挥了保证居民收入、稳定社会的作用。政府干预工资的内容主要包括制定并落实最低工资指导制度;推动企业建立健全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落实艰苦岗位津贴制度等。
影响因素六:其他因素
影响员工个体工资收入的其他因素非常多,比如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性质、薪酬制度等等,以及员工个人能力、职位层级、工作地点等等个体因素不胜枚举。另外,在两会上很受关注的民生问题,比如房价、医疗、教育等等因素,都是影响员工生活水平的间接因素。当各种生活必不可少的消费支出越大,在所得工资不变的情况下,老百姓感觉自己的工资将是不断下降的。

决定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因素主要有2个:

1、生产中的劳动量:

生产中的劳动量指的是在生产技术和劳动生产率既定的条件下,随着投入生产中的劳动量的增加,创造的新价值就越多,从而国民收入就相应增加。

2、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高劳动生产率指的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物质产品数量增加或者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减少,这就使国民收入增加。

个人收入分配直接影响就业、投资、消费、储蓄、物价等方面的问题。制定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基本依据是个人收入分配原则,即: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3、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原则。



个人收入分配意思是社会成员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经济活动。那么,你知道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决定因素有哪些吗?一起来了解下吧!

  
决定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因素主要有2个:

1、生产中的劳动量:

  指的是在生产技术和劳动生产率既定的条件下,随着投入生产中的劳动量的增加,创造的新价值就越多,从而国民收入就相应增加。

2、提高劳动生产率:

  指的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物质产品数量增加或者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减少,这就使国民收入增加。

  个人收入分配直接影响就业、投资、消费、储蓄、物价等方面的问题。制定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基本依据是个人收入分配原则,即: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3、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原则。

~

影响个人收入分配的因素有哪些?
答:决定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因素主要有5个:(一)费用扣除因素分析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是对个人的收入和财产在减去一些国家规定可以扣除的费用后,通过调整不同收入的税基进行征税的收入分配。我国有定额、定律、定额定律、全额扣除这四种类型的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一是定额扣除。在二零一八年的新税制中,每月的...

决定和影响收入分配制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决定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生产中的劳动量:在生产技术和劳动生产率既定的条件下,随着投入生产中的劳动量的增加,创造的新价值就越多,从而国民收入就相应增加。 2、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物质产品数量增加或者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减少,这就使国民收入增加。 3...

影响收入分配格局变化的因素主要包括()。
答:收入分配格局是指国民收入在政府部门、企业和居民之间的分布。影响收入分配格局变化的因素很多,有经济转型方面的因素,有经济发展方面的因素,也有经济和社会政策方面的因素,还有人口和家庭结构变化方面的因素。在不同时期,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作用会有所不同,它们的相对重要性也会有所不同。故正确答案为...

收入分配不平等的主要原因?
答:收入分配不平等的主要原因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考虑,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1. 教育水平不同:教育水平对个人的收入和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些拥有高学历和专业技能的人更容易获得高薪的工作机会,而缺乏教育和专业技能的人则往往只能从事低收入的劳动。2. 技术进步和全球化带来的影响:技术进步和全球化...

决定和影响收入分配制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因素就多了,如使用生产资料的利用率,社会第一次分配,社会再分配,社会结构及运行方式等等。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推进,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基本建立,收入分配调节政策体系和调控机制基本形成,城乡居民总体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影响人均收入的因素有哪些?
答:1. 人口结构: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对消费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居民的收入分配不均会降低整体消费倾向,特别是高收入群体消费倾向较低。因此,缩小收入差距并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途径。2. 税收政策:通过改善收入分配和提供更多的基本公共服务,可以有效地...

运用收入分配理论说明居民的工资收入是由什么决定的?
答:收入分配理论认为,居民的工资收入主要由以下因素决定:1.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或产出,它反映了劳动者的劳动技能、知识水平和劳动效率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收入与劳动生产率呈正相关关系,即劳动生产率越高,工资收入也越高。2.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劳动力市场供需关系是...

什么是宏观收入分配?影响宏观收入分配的因素有哪些
答:考察收入水平对消费的影响需要综合考虑政府的收入分配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因素的作用。人们的工资收入并非都是可以由消费者自由支配的收入,比如要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等。同时,劳动者和居民也会享有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险以及商业保险等带来的收入。因此,即使在物价和...

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现状及原因是什么
答:国内收入分配状况分析(一)以劳动者报酬为代表的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持续下降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阶段的功能性分配方面看,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经历了先上升再下降的过程。特别是近几年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经历了一个较为迅速的下降过程,由此导致在让劳动者分享更多的经济发展成果方面,我们又或多或少向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