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个体的功能是什么? 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是什么?

作者&投稿:郅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以往我们对教育本体功能的认识只局限于个体发展功能,甚至狭窄为一种个体的社会化功能,这都是不全面的。教育除了对个体具有发展的功能以外,还具有一种享用的功能。所谓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并非指为了达到外在的发展目的而受教育,而是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的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一、教育:满足人的本性成长的需要

人虽然乐于同动物为伍,并且一开始确与动物同根同源,但人开始为人的那一天,就决定了人与动物有着根本之别。这就是人的生命与动物的生命发生了根本的转换。“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意识的对象。……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6页。)从马克思的这段话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人已经超越了动物种的生命,在种生命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居于人特有的能够支配生命的生命——类生命。种生命是先天给予的,是自在的生命;类生命是后天创生的,是自为的生命。种生命是人的有形生命。类生命是人的无形生命,它显然不以生理特征和外在形体来显现,但它作为支配人的生命活动的生命,标志着人的人格性和人的生存价值。

对动物来说,动物的活动就是生命本能的体现。猫无论怎样作为,都属于猫的本能行为,对猫来说,从不存在“为猫之道”这类问题。但对人就不同了,人有双重生命,从父母那里遗传的种生命只是做人的物质基础,人要成为人,还要经历“第二次生成”,并且必须讲求“为人之道”,在自觉做人中才能生成为人。猫可以不去学习“做猫”,人则必须学习“做人”。教育教人“做人”,是满足类生命需要的最基本形式。因此,康德说,人只有受过恰当的教育才能够成为人。受教育对人来说,是一种需要。

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教育满足人的需要,首先是满足其生存的需要,教育必须为有用而进行,它具备的是人类保存自身和个体谋生的价值。而后随着人类的进化,社会的进步,物质的丰富,人类精神的提升,对于教育的需要,才开始从以生存价值、功利价值为主转化为以其具有的精神价值为主,人们逐渐把精神的完善作为追求的目标,从而达到精神上的满足与享受。这种教育“不是因为它有用或必需,而是因为它是自由的和高贵的”。(注:《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09页。)教育活动,不只是使人成为社会需要的好公民,得以适应社会的存在,而且更深刻地体现在它展示了现代社会个人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需要,教育如同吃饭、睡觉,是生活的一种形式,而且是一种高级的精神生活。人需要教育,不是为了谋生或成为外在社会期望的人,而是为了自身精神的追求,为了丰富自己的生活,过一种“诗意的人生”,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

从个体的角度看,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的实现,也是个体发展之必然。对一个儿童来说,要成为一个改造世界的主体,其主体性的发展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变化过程,对他的教育也要经过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由约束到解放的过程。儿童在他律、约束阶段,仅仅是为了获得他人的奖励或逃避他人的惩罚而受教育,但在自律和解放阶段,人为了马斯洛所说的“似本能”的高级本性而受教育,“高级需要的满足能引起更合意的主观效果,即更深刻的幸福感、宁静感,以及内心生活的丰富感”。(注: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三联书店1987年,第63页。)在他律阶段,教育满足的仅是外在的要求,往往带有很大的功利性。只有在一个充分发展的个体身上,教育才成为一个人较为明确的内在需求,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一种自我提升的满意感、满足感,从而使教育不再成为一种异已的痛苦的过程,而是一种愉快的自主的精神建构过程,个体受教育不再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而是体验到教育中的自由和幸福。

二、教育:通向自由

马克思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96页。)在这里,马克思把“自由”归结为类生命的特征。自由的生命不是超验的,而是体现在人的活动之中。“这种自由见之于活动,恰恰就是劳动”。(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112页。)“我的劳动是自由的生命表现,因此是生活的乐趣”,“我在劳动中肯定了自己的个人生命,从而也就肯定了我的个性特点”。(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38页。)这种真正自由的劳动,不是“外在强制的”和“令人讨厌的事情”,而是“外在的必然性”和“自我提出的目的”的统一,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体现了自我实现中的快乐和享受。

自由体现在活动、劳动之中,但个体的活动,只有在具备了真、善、美三种尺度后,才能成为一种自由的活动。个体要达到自由的境界,具备价值生命中的真善美,教育是基本途径。故曰:教育通向自由。

对个体而言,致力于完美人格培养的全人教育,是真的教育、善的教育和美的教育的完整统一。(注:冯建军:《论全人教育》,《中国教育学刊》,1999年第4期。)真的教育,教人掌握真知和探索真理的方法,具有科学探索的精神,教育的过程就是个体不断地认识客观外部世界的过程,它为人们自由活动奠定了基础。善的教育,教人追求合理的目的,关怀人生的终极意义,实现自身的价值。美是真的超越和善的升华,是真和善的统一,美的王国就是自由的王国。在个体的活动具备外在尺度(真)和内在尺度(善)后,就能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世界。美的教育,不是教人一种美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在美的教育过程中,使精神上体验到一种“美”的享受。教育,通过教人“求真”、“向善”、“粹美”,从而造就了一种自由人格,造就了活动中的自由人。

当然,通向自由的“教育”,是有所限定的,这就是“自由的教育”。自由的教育,是一种自律的教育;自由的教育,是一种创造的教育。自律和创造是一致的,它追求的都是人的一种自我解放,教育通过这种自我解放,打破了人的“奴化”状态和“物化”状态,使人不再成为强制教育下的牺牲品,而成为一个真正的自由人——既自由,又不放任,既有创造性,又有自我约束性。

三、教育:达成幸福

幸福是人生的追求,是生活的主题。费尔巴哈说:“幸福必须是生活的,生活必须是幸福的”(注:《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543页。)。“生活和幸福原来就是一个东西。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注:《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543页。)。教育是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教育是人性成长的追求,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培养人们感受幸福,追寻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教育之于幸福不是外在的,它是教育本身的应有之意。教育通过道德和理智的实践使学生获得幸福。

幸福与快乐不同,快乐是生理需要的即时满足,是欲望得到满足之后的自然性、即时性的快感。幸福与人的本质力景的实现有关,它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自由实现所带来的精神上的愉悦性。因此,幸福表现出意义性和它的终极性。亚里士多德说,幸福是“最高的善”。当然,这里的“善”不只是道德意义上的善,而是融智慧、道德于一体的人性之完成。

幸福生活的获得取决于三个方面的条件:(1)主体的生活必须有自身追求的目标。幸福不是产生于基础性需求的满足,而是产生于有意义的可能生活,产生于人对美好事物的无限追求之中。“可能生活是理想性的”,“是合目的的生活”,“尽可能去实现各种可能生活……是幸福生活的一个最基本条件”(注:赵汀阳:《论可能生活》,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116页。)。(2)在走向目标的过程中主体必须有一种自由的、创造的活动。仅仅通过合目的性来理解幸福的条件是有限的,幸福的获得还必须关注追求幸福的方式,这就是幸福的“双重关注”,“即不仅意识到结果的价值而且尤其意识到通向结果的行动的价值,不仅把结果看作是幸福的生活而且尤其把行动看作是幸福的生活”。只有使这一行动本身成为幸福的,才会有真正值得追求的幸福。否则,极有可能的是,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丧失了幸福,用不幸的经历来换取幸福的结果。所以,教育要达成幸福,必须是教育活动成为幸福的自足手段。教育的世界是人的世界,教育的活动是生命个体的活动,充分展示生命潜能的活动,才是幸福的活动。具有幸福意义的教育活动,首先是自由的活动。如果没有自由,个人的人格就被降格成为“物格”,他的生命活动被他人所操纵,被物、被技术所奴役,因而就谈不上幸福。其次,教育活动还必须是创造性的,只有生命的创造,才能开拓某种可能生活,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3)主体合目的的、自由的、创造的活动还必须具有伦理学的标准,即合乎道德的法则。幸福是人性满足的一个积极心理体验,但人的社会性,决定了幸福的心理体验必须合乎社会的道德准则,从这个意义上说,德性与幸福是紧密相联的。亚里士多德说:“幸福即是灵魂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德性使个性达到这种善福的性质。美国当代哲学家阿德勒(M·Adler)也指出:“幸福是最终或至高的善”。我们认为,幸福的主观感受决定了一个人是否体验到幸福,幸福的伦理规定决定了一个人的幸福是否正当。因此,现实中的幸福是心理体验和伦理规定的统一,是人性和善性的和谐。

教育的事业是一种面向未来的事业,不仅面向社会的未来,而且面向个人的未来,是社会和个人所意味着去实现的生活——“可能生活”。教育作为“使人向善”的活动,它追求一种“应然”理想,创造一种可能的生活。幸福源于可能的生活,可能生活的实现意味着幸福的获得。所以,教育通过创造可能的生活,通过可能生活的现实转化,从而获得幸福的底蕴。

幸福是完美人性的展示和表现,这种人性融智慧、情感、道德于一体,教育通过使受教育者人格的提升和完善,使他们体验到精神上的幸福。但与真和美的价值追求相比,道德和道德教育在获取幸福的能力上又显得特别重要。幸福的人生必然是道德的人生,幸福的生活必然是道德的生活,幸福的教育必然是道德的教育。

幸福的获得靠教育,但获取幸福的“教育”也必须是“幸福的教育”,这种幸福的教育就是自由的教育,激发人的创造性的教育。现实生活中以分数为目的,以升学为目的教育,以压抑人性和灭己为宗旨的德育,不仅其教育活动本身不可能幸福,而且其目的也使学生渐渐地远离幸福。

农村丰富的乡土文物、民俗古迹、劳作过程可以为游客提供一个农业生态科普园地。通过参观和参与,让游客更加珍惜农村的自然文化资源,激发人们更加热爱劳动、热爱生活,提高保护自然、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教育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教育的个体功能,即教育对人的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按教育功能的性质来分,可以分为两大类——教育对个体的正向功能和教育对个体的负向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表现在教育对其他社会子系统的作用,包括人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1)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
(2)教育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
(3)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
(4)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功能
(5)教育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功能
(6)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1,教育的个体功能是实现理论化的完整的知识体系,社会功能是实践创造产品产生劳动价值。
2,教育的个体是社会的主体,教育个体知识体系是服务于社会的。
3,社会所产生价值与教育个体的知识体系是相关联的,反之社会的价值同事也制约着教育的个体。
4,社会经济、环境的滞后势必会影响到教育个体的进步和发展,教育个体功能滞后同样会影响着社会功能的发展速度。
所以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
教育,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心智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让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对一种事物由感官触摸而到以认知理解的状态,并形成一种相对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识思维...但同时,人有着自我意识上的思维,又有着其自我的感官维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识思维都未必能够绝对正确,而应该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维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内在;教育又是一种思维的传授,而人因为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又有着另样的思维走势,所以,教育当以最客观、最公正的意识思维教化于人,如此,人的思维才不至于过于偏差,并因思维的丰富而逐渐成熟、理性,并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拥有最正确的思维认知,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教育也是一种教书育人的过程,可将一种最客观的理解教予他人,而后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中得以自己所认为的价值观。教育,是一种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实践活动。
教育过程开始于一个人的出生并持续终身,对人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变化。有些人甚至认为教育可以开始得更早,一些父母通过外部的言语和音乐来影响子宫里成长着的胎儿,进行胎教,希望给孩子以积极的健康的发展。

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教育功能是实现理论化的完整的知识体系,社会功能是实践创造产品产生劳动价值。教育的个体是社会的主体,教育个体知识体系是服务于社会的,社会所产生价值与教育个体的知识体系是相关联的,反之社会的价值同事也制约着教育的个体,社会经济、环境的滞后势必会影响到教育个体的进步和发展,教育个体功能滞后同样会影响着社会功能的发展速度。所以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

教育个体的功能有哪些?
答:1,教育的个体功能是实现理论化的完整的知识体系,社会功能是实践创造产品产生劳动价值。2,教育的个体是社会的主体,教育个体知识体系是服务于社会的。3,社会所产生价值与教育个体的知识体系是相关联的,反之社会的价值同事也制约着教育的个体。4,社会经济、环境的滞后势必会影响到教育个体的进步和发展,...

教育的个体功能是什么
答: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表现在了以下具体的三个方面:第一,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第二,教育促进个性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第三,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教育个体的功能是什么?
答:教育除了对个体具有发展的功能以外,还具有一种享用的功能。所谓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并非指为了达到外在的发展目的而受教育,而是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的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获得自由和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一、教育:满足人的本性成长的需要 人虽然乐于同动物为伍,并且一开...

教育的个体功能包括三个
答: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表现在了以下具体的三个方面:第一,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第二,教育促进个性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第三,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划分...

教育的个体功能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教育具有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教育的这种功能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发展,培养个体的主体性;②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形成个体的独特性;③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开发个体的创造性。

教育个体功能有哪些
答:教育个体功能有:1. 知识与技能的传授(Cognitive Development):教育的首要功能是向个体传授知识和技能。教育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获取各种学科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术水平和专业技能。2. 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培养(Moral and Ethical Development):教育不仅仅是关于知识...

教育学的内容!详细解释德育的个体功能,个体发展功能,生存功能,享受功能...
答:1、德育的享用功能,即是说,可使每个小体实现其某种需要、愿望(主要是精神方面的),从中体验满足、快乐、幸福,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通过德育形成了个体的一定的思想品德。这种种凝聚于个体自身的品德,一方面具有它的工具价值,它使个体与他人、群体、社会的各种关系能得到协调发展,它为合理的人际关系、...

德育个体性功能是什么?
答:德育个体性功能具体如下:1、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维护祖国的尊严、荣誉、独立统一和各民族的大团结,视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立志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而奋斗。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努力学习初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
答: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故可分为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与个体个性化功能两方面 二 社会功能 (一)、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能为一定的政治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2.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发挥政治职能;3.促进政治民主化。(二)、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

教育的个体功能有哪些
答:教育的个体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促进个体成长和发展 教育在个体层面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教育帮助个体实现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和智慧的启迪。教育使个体从无知到有知,从稚嫩到成熟,促进社会个体的成长和发展。二、提升个体综合素质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