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对于答案的疑问?

作者&投稿:答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装置A出现浑浊,证明猜想 Ⅱ 不正确.
(2)小明通过装置C处 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的现象,证明猜想Ⅲ不成立.小芳对此提出了疑义,小芳认为要在 装置B和C之间的 位置,再增加一个上图中 D (填序号)装置,才能证明猜想Ⅲ不成立.
(3)为了进一步确认气体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小明将装置C处气体完全燃烧后的产物依次通过装置D、E,经实验测定装置D增重1.8g,装置E增重2.2g,由此证明猜想 Ⅰ 成立. (4)小明认为要证明排污井内气体是否含有CO,可以不用装置B,小芳则认为需要使用装置B,你认为装置B的作用是 除去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一氧化碳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甲烷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实验装置中的质量变化情况可以确定物质的组成; 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解答: 解:(1)装置A出现浑浊,说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猜想Ⅱ中没有二氧化碳,是不正
确的. 故填:Ⅱ. (2)猜想Ⅲ中的一氧化碳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不能生成水,如果实验现象中出现水珠,就能够证明猜想Ⅲ不成立. 故填: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如果气体经过B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时,水会进入气体中,影响实验结果,所以应该在装置B和C之间的加一个吸收水的装置,装置中的试剂应该是浓硫酸,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故填:装置B和C之间的;D.
(3)根据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是9:11,D增重的1.8g是水,E增重的2.2g是二氧化碳,质量比是9:11,所以猜想Ⅰ成立. 故填:Ⅰ.
(4)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故填:除去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希望可以帮助你哦!!!

前面已经将装置中已含有的水和二氧化碳去除,那么最后收集的水和二氧化碳应该是一氧化碳和甲烷燃烧的产物。D中增重1.8g是水的质量,中间含有氢元素的质量为1.8g×2÷18=0.2g,这个是甲烷中的氢元素,由此可推出甲烷中的碳元素的质量为0.2÷(4÷16)-0.2=0.6g,装置E中增重2.2g是二氧化碳的质量,中间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2.2g×12÷44=0.6g,和前面算出的碳元素的质量相等,由此可知碳元素的质量全部由甲烷提供,不含有一氧化碳。
第二个问题,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会改变二氧化碳的质量。
第三个问题,请看第一个回答。

化学 实验探究题,如何解答? 给几道题目(含答案)。谢谢~

探 究 题 专 练1.甲乙丙三位同学在探究碱溶液与酚酞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了红色,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猜想】甲: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乙: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的缘故;丙: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大小有关。【理论分析】(1)甲同学刚提出自己的猜想,就遭到其余两位同学的否定,两位同学的理由是 。【实验设计】(2)为证实乙同学的猜想,还需做如下实验,请完成下表。实验步骤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①.用煮沸过的蒸馏水配制氢氧化钠溶液。 ①②.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并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② (3)通过步骤(2)实验,三位同学看到:溶液先变成红色,一会儿红色又消失。因此说明 。(4)若丁同学的猜想正确,设计如下实验证明并完成有关问题:实验方法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方案一:分别配制不同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酚酞试液。质量分数小的溶液中红色不消失,质量分数大的溶液中红色会消失,则证明 。2、探究一:废液缸中收集了学生在实验室制取CO2后残留的废液。小红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小红认为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 ,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想要处理废液只得到CaCl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 ,反应完成后过滤。探究二:小明同学取一定量的Ca(OH)2溶液与Na2CO3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他对滤液的成分进行了实验探究,发现该反应是恰好完全反应。(1)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进行确认,填写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2)写出该滤液与稀硝酸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3、有的化学反应伴随明显现象,有的化学反应则没有明显现象。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与稀盐酸能发生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方案,并进行实验。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同时测定溶液的pH,若测得溶液的pH____(填序号),则证明NaOH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a.逐渐增大并    b.逐渐减小并 c.始终不变并等于7方案二:化学反应通常伴随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反应。某同学在不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红墨水向右移动。有的同学提出,该现象不足以证明NaOH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他的理由是:_________;若要用此装置证明反应的发生,你的改进是________。方案三: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再滴加稀盐酸,若红色消失,则证明NaOH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中,谢炅同学提了个问题:当红色消失时,溶液中的溶质一定含 ,还可能含 。就可能存在的溶质,何娜请其他同学用单质、氧化物、碱、盐四类不同的物质来加以证明,则你认为这四类物质应分别是 、 、 、 。写出其中的盐与可能存在的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某化工厂用石灰石(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纯碱和水等原料来制烧碱溶液,再经过滤、蒸发等步骤制取固体烧碱。某化学兴趣小组要分析该化工厂仓库中放置一段时间后的固体烧碱样品成分,他们对烧碱样品的成分进行了如下猜测:【猜想】猜想一:该样品的成分可能只有氢氧化钠;猜想二:该样品中除了氢氧化钠外,还可能含有碳酸钠。支持这种猜测的依据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① ,② 。猜想三:该样品中除了氢氧化钠外,还可能有 。猜想四:该样品中除了氢氧化钠外,还可能有 。【实验与验证】他们设计实验进行探究,首先验证猜想一。进行的实验是:取少量固体样品配制成溶液,将少量溶液加入试管中,滴入酚酞,观察到试液变红。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该样品只有氢氧化钠。他们又反思实验过程,觉得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他们验证猜想二,请你帮助完成实验表格。实验步骤现象结 论取少量固体样品溶于水中,溶液澄清 ①溶液中有碳酸钠②溶液中有氢氧化钠【反思与评价】通过验证猜想二中的实验,他们认为猜想三和猜想四都不能成立。请你分析理由① ,② 。5.活动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传统腌制松花蛋的主要配料是氧化钙、纯碱 和食盐。小组同学将这三种物质混合后加入适量的水搅拌、过滤得滤渣和滤液,对滤 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2CO3、Ca(OH)2 乙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Na2CO3 丙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Ca(OH)2 丁同学认为:可能是NaCl、NaOH【交流与评价】经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甲同学的猜想不合理。理由一是__ __51______; 理由二是_____ _52_______。【活动与探究】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倾倒一定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于是得出该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NaOH、Na2CO3的结论,证实了自己的猜想。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Na2CO3溶液无现象,据此否定了自己的猜想;他又重新取原滤液,向其中加入_____ 53_____,观察到与乙同学完全不同的现象_______ 54______,得出了和乙同学相同的结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5 。丁同学为了验证上述结论也取原滤液向其中滴加了少量稀盐酸,却发现无气泡产生。【解释与结论】大家经过分析找出了丁同学所用试剂与乙同学相同,却没有看到气泡的原因。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56______________。经过上述四位同学的共同努力,大家终于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得出了正确结论。【反思与应用】对于乙同学完成实验后剩余溶液,滴加无色酚酞后没有变色,他认为可以 直接倒入水池。甲同学提出需要再加入 57 (非本实验中物质类别)验证,观察 到 58 后,才能确定无害排放。丁同学发现吃松花蛋时总是要加醋,否则味道苦涩,大家认为松花蛋应该含有氢 氧化钠,食醋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9 。 上述探究过程对你的启示是 60 探究3:生石灰变质小明在某食品包装袋内,发现有一个装有白色颗粒固体A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 干燥剂,请勿食用”。小明随手将小纸袋拿出来放在空气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纸袋内的白色颗粒粘在一起成为固体B。请你与小明一起对块状固体B进行探究。(1)猜想:块状固体B中除氧化钙外还可能有: 、 。(2)取适量块状固体B加入盛有一定量水的试管中,振荡、静置、过滤,得到少量白色固体C。就白色固体C的成分,进行讨论,猜想。小明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氢氧化钙;小军认为:白色固体C可能是碳酸钙;我认为:白色固体C还可能是 。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小汶做金属铁的化学性质实验时,发现实验桌面提供的铁钉的表面用少量红色固体物质。于是他想探究红色物质的化学成分。【资料与分析】A 红色油漆主要化学成分是二甲苯、酯类、酮类、醇类、醚类、品红等有机物;这些有机物都能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 铁在_   _中会生锈,生成氧化铁; C 前面班级刚做完了“铁的性质”实验,主要实验内容是:铁生锈条件实验、铁与酸的反应、铁与CuSO4和AgNO3反应【猜想】(ⅰ)红色物质含有红色油漆。(ⅱ)红色物质含有氧化铁。(ⅲ)_        _【实验验证】为了证明猜想,小汶进行了如下实验:序号实验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取一枚这种铁钉,在空气中燃烧,火焰上罩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猜想(ⅰ)不正确b 红色物质减少,得到黄色溶液及少量气泡猜想(ⅱ)正确c另取一枚这种铁钉放入到AgNO3溶液中铁钉表面有银白色固体生成猜想(ⅲ)正确【结论】铁钉表面的红色物质是氧化铁和猜想(ⅲ)中物质的混合物【反思与评价】小川认为实验序号c不完整,请在小汶的实验基础上补充一个实验_   _,使其完整。 答案自己做哦,有疑难加我QQ283513698

实验探究题是对你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一种考查。
首先,要寻找解题的突破口,比如特殊的颜色,如铁离子是黄色的,亚铁离子是浅绿色的;氯化银和硫酸钡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等,这样会缩小你思考的范围。
然后,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从突破口往两边推测,如果两条路都通了,就证明你做对了。
最后,是整理阶段,看看你的推测从头到尾能走通吗,如果可以,就证明你做对了,
因为,没有具体的题目,只能这样泛泛的说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对于答案的疑问?
答: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一氧化碳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甲烷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实验装置中的质量变化情况可以确定物质的组成; 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解答: 解:(1)装置A出现浑浊,说...

初中中考化学实验题,一个小疑问
答:因为NA2CO3+CACL2会生成caco3,而碳酸钙又会与盐酸反应生成cacl2所以看作cacl2先不反应 而且ab段得ph值逐渐呈中性,即呈酸性的hcl被消耗,而cacl2则是呈中性的,所以ab段消耗的是hcl

一道高中化学实验题(附答案)的一些疑问。 请教各位。好的追加谢谢!!
答:1,情况是这样子的,原来就有Na+离子啊,因为悬浊液体是由于Fe3+水解产生白色沉淀,由于混合溶液的酸性不够强,所以产生浑浊,以Fe3+浓度1mol/L计算大约pH=2就开始沉淀,pH=3.7就沉淀完全,由滴加硫酸使得溶液澄清可以看出当pH降到2以下时候,水解产生的Fe(OH)3全部溶解。2因为这个里面可能是一部...

初中化学的一些疑问 悬赏100分,答的好追加100分!
答:5.某溶液中含有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铁,三种溶质,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将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溶液---滤液---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中加锌粉,然后过滤,然后是滤液,滤液加稀盐酸,然后有红色固体析出),则滤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什么?为什么?希望能详细解释一下。谢谢了。(答案说是硝酸锌,硝酸铁,硝...

一道初中化学中考题的疑问
答:1,物质的颜色与其存在形态极为有关。铜的立方晶系晶体是紫红色,但铜粉却不一定是紫红色。正如铁丝是银白色有光泽的,但还原铁粉却是黑色的。题目中所给出的信息可知,灰黑色物质应该是混杂在锌中的杂质,在反应过程中残留下来的。如果是铜,残留下无定形铜粉也有可能是灰黑色的。2.,答案给出灼烧,...

九年级化学 上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结果,问题和建议
答:结论:石蜡遇冷凝固,燃烧时产生炭黑,棉线炭化,白烟由细小的石蜡颗粒构成,有可燃性。实验结论:蜡烛在空气中能够燃烧,在燃烧过程中和过程后能产生许多新的物质。问题和建议:蜡烛为什么能够燃烧?蜡烛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燃烧?像这样物质燃烧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

初中化学实验的几个疑问
答:1.H2还原氧化铜实验目的是制取铜,如果先撤离氢气,铜是高温的会与氧气重新反应成氧化铜 2.应该是先撤离导管,后撤离酒精灯,在撤离酒精灯后由于试管内气压小,大气压会把水压到试管内,导致试管炸裂,所以先撤离导管,后撤离酒精灯 3凡用排水集气法的须先先撤离导管,后撤离酒精灯,和一氧化碳还原...

化学 实验探究题,如何解答? 给几道题目(含答案)。谢谢
答:探究题专练1.甲乙丙三位同学在探究碱溶液与酚酞作用的实验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成了红色,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猜想】甲: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乙: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的缘故;丙: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大小有关。【理论分析】...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火柴、蜡烛、烧杯三种实验材料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答:蜡烛可燃;假设2:点燃蜡烛,蜡烛燃烧;假设3:将燃着的蜡烛扣入一只烧杯内,蜡烛逐渐熄灭.【得出结论】从试验可知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缺少任何一个,燃烧都不能进行.故【得出结论】部分的答案为:3、1;【表达与交流】通过资料中的信息,“镁条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也能在二氧化碳中剧烈燃烧,发出...

高中化学实验题的解答技巧 高中化学实验题大归纳
答:S2O3溶液呈碱性能与酸反应,有还原性,与Na2SO4的化学性质不相似。分析:本题中有要求回答实验操作,预期的现象和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综合考查。在实验探究①中,,A。测定溶液的PH的实验操作,应是:用玻璃棒蘸取Na2S2O3溶液,点到pH试纸中央,将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