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灵公不君

作者&投稿:招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原文】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译文】

晋灵公做事违反为君之道,重重地征税用来装饰宫室墙壁;从高台上用弹丸打人,以观看群臣躲避弹丸的样子取乐;厨子烧煮熊掌没有熟透,灵公便杀死他,将尸体放在畚箕里,让宫女用头顶着走过朝廷。赵盾和士季看到死尸的手,问明缘由,感到担忧。他们准备进谏,士季对赵盾说:“如果同时劝谏而不被采纳,就没有人接着劝谏了。请让我士季先去,不被采纳,你再接着劝谏。”士季前进三次,行了三次礼,到达屋檐下,晋灵公才转眼看他,说:“我知道自己的过错了,打算改正。”士季叩头回答说:“谁能没有过错?有了过错能够改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事情了。《诗经》说:‘事情无不有好的开始,很少能有好的结果。’正因为这样,知错即改的人就更少了。国君能够有好结果,那国家就有了保障,岂止是群臣有了依赖。《诗经》又说:‘周宣王有了过失,只有仲山甫来弥补。’这说的是能补过的事。您若能够弥补过失,就不会荒废国君的职事了。”

【感悟】

晋灵公真是一个昏君,他横征暴敛,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他用弹丸打人,看人们躲避,无处藏身,窘态百出,以此为乐,他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无聊至极。晋文公残暴如纣王,厨师做饭有点夹生,就暴跳如雷,杀人不眨眼。

晋灵公我行我素,听不进忠言。大臣们想必知道君王的德行,劝谏灵公也采取车轮战,乱翻上阵。忠心耿耿如士季、赵盾,劝谏君王引经据典,委婉希望,展望美景,却未能挽回君王的心。

晋灵公派杀手杀赵盾,杀手看到赵盾早起准备上朝,时间尚早,静坐思虑,颇受感动。如赵盾之流,是国之栋梁,杀了肱骨之臣,会招来千古骂名。杀手左右为难,不杀赵盾,无法给君王交差,杀了赵盾于心不忍。杀手最终杀身成仁,自己撞死在赵盾家外的树上。

晋灵公荒诞不经,连杀手都不如,妄为人君。晋国真是江河日下,晋文公一代霸主奠定晋国霸主位置;晋襄公缺少谋略,听信妇人之言,把将士们费尽心力抓的敌方主将放走;晋灵公冥顽不灵,残暴狠毒。晋国每况愈下,君王一代不如一代,离灭国不远了。

~

历史上不懂得适可而止,反而适得其反的事例
答:唐太宗对荀子和魏征的这一观点十分欣赏,在与君臣讨论国家的治理问题时,多次引用和发挥了这一观点。他在《论政体》一文中说:“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3、宋朝重文抑武 宋代统治者推行的“重文教,抑武事”的基本国策,使文化发展到空前高度,欧阳修、范仲淹、苏东坡、王安石、...

《晋景公不君》翻译
答:晋灵公不君①:厚敛以雕墙(2);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③,杀之,寘诸畚(4),使妇人载以晋灵公不君 晋灵公不君 过朝⑤。赵盾、士季 见其手(6),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7),则莫之 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8),而...

《《晋灵公不君》阅读答案附译文》古诗原文及翻译
答: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①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会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会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②,...

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翻译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您身为正卿,逃亡而不出国境,回来后又不讨伐叛贼,不是您杀了国君又是谁呢?出处:先秦左丘明的《晋灵公不君》选段: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 “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 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晋文公不君原文
答:晋灵公不君①:厚敛以雕墙(2);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 夫胹熊蹯不熟③,杀之,置诸畚(4),使妇人载以过朝⑤。赵盾、士季 见其手(6),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7),则莫之 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8),而后视之,曰:“吾知所...

晋灵公不君全文的中心事件是什么
答:季对曰:“据事直书,史氏之职也。失职而生,不如死。昔赵穿弑晋灵公,太史董狐以赵盾位为正卿,不能讨贼,书曰:‘赵盾弑其君夷皋。盾不为怪,知史职不可废也。某即不书,天下必有书之者,不书不足以盖相国之丑,而徒贻识者之笑,某是以不爱其死,惟相国裁之!”崔杼叹曰:“吾惧社稷之...

晋灵公不君人物性格分析
答:遗憾的是,待晋国君位传到第三代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位昏君。那就是晋灵公夷皋。《东周列国·春秋篇》晋灵公剧照 正所谓“富贵传家,不过三代”,晋文公家族的良好风气,并没有被晋灵公传承下来。后人评价他时,皆说他“不君”。他在位期间,晋国不复往日气象,只能勉强维持着霸业。晋灵公的即位...

晋灵公的形象特点?
答:而作为一国之君的晋灵公。在位期间,其大行不仁之事。其内心为怪癖,心胸之狭隘,昏庸且无能,表现得一览无遗。虽然是在帝王之家,但是没有得帝王之气。无气度,更无格局。不求上进、不思进取、不励精图治、也不体恤民情。此君王,不过为一傀儡而已。在此治理下,忠不成忠,奸亦成奸。社会乱象。

晋灵公不君人物分析
答:晋灵公弹射路人、杀厨子游尸的举动,仅仅用一般的残暴、狠是难以说明的,恐怕总有些变态心理,或者歇斯底里症一类的精神病,才能解释他的怪癖行径。如果真是这样,除了治病、关进疯人院之外,没有任何办法让他改邪归正,或者像赵穿那样,将其杀掉,以免危害更多的人。晋灵公不君 先秦:左丘明 晋灵公...

晋灵公不君标准注音是什么?
答:晋灵公不君标准注音是:晋(jìn)灵(líng)公(gōng)不(bù)君(jūn)。《晋灵公不君》是出自《左传》中应用春秋笔法较明显的一篇文章。《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西汉初称《左氏春秋》,后又称《春秋左氏传》。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