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名的贫贱夫妻百事哀的诗句

作者&投稿:辉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贫贱夫妻百事哀 出处:元稹,(779-831)字徽之,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其诗以乐府诗最具代表性,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与白居易《长恨歌》并称,其悼亡诗《遣悲怀》三首向称名篇
  《遣悲怀》其一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百事不称心的意思
  结尾处的悲凄情调相衔接.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还有,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对婢仆也平添一种哀怜的感情.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梦中送钱,似乎荒唐,却是一片感人的痴情.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贵中的丈夫不忘旧日恩爱,除了“营奠复营斋”以外,还能为妻子做些什么呢?于是积想成梦,出现送钱给妻子的梦境.末两句,从“诚知此恨人人有”的泛说,落到“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特指上.夫妻死别,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是更为悲哀的.末句从上一句泛说推进一层,着力写出自身丧偶不同于一般的悲痛感情.
  屡屡在见诸于各类报刊文章,说某某夫妻贫穷,艰辛度日,必云“贫贱夫妻百事哀”,初不以为然,想国人毕竟读书者甚少,尚可谅之,后屡见不鲜,麻木已无感觉.今年春节看著名节目“南京零距离”是见著名光头孟非同志,说某某夫妻贫穷,艰辛度日,又云“贫贱夫妻百事哀”,我终大怒,奋而揭杆讨之.
  “贫贱夫妻百事哀”语出唐人元稹“遣悲怀”诗三首之,全诗为“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为元稹怀念亡妻所作,情真义切,感人至深,遍览唐诗宋辞,悼亡妻之作,唯苏轼之“江城子”中“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却难忘”之句可与之媲美,是以千古传诵也.
  元稹生乱世,八岁丧父,家贫,他随母亲居凤翔.十五岁在长安应试明经科及第.贞元十九年与白居易同登书判拨萃科,同入秘书省任校书郎.同年,娶太子宾客韦夏卿之女韦丛为妻,婚后六载,韦丛病故,其后元稹非常怀念亡妻,写下了很多诗作,包括著名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确巫山不是云“等等.
  韦从病故时,元稹为监察御史,后仕途不顺,升沉不定,曾为相三月.元稹幼年家贫,25岁及第后一直做低级官吏,韦从为大家闺秀,委身下嫁元稹七载,相亲相爱,无怨无悔,心甘情愿.“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拨金钗”.元稹终于升为监察御史的高官时,韦从去撒手人寰,令元稹伤心不以.
  元稹随幼时家贫,但及第后生活只是略有窘况,并非赤贫,即使没钱买酒了,贤妻尚可拔金钗沽酒.贫贱夫妻之云是与后来为监察御史俸钱十万相比而已.韦从生性善良,施贫怜苦,故诗中有云“衣裳已施行看尽”“也曾因梦送钱财”之句.
  由此可以看出,诗中最后两句“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意为:虽然我知道这种阴阳相隔的悲恨人人都会有,但一想起我们做贫贱夫妻的每一件事情都会让我特别悲哀.
  可叹世人望文生义,将“贫贱夫妻百事哀”理解为夫妻没有稳定的经济基础,是很不幸的,容易在生活上产生痛苦和争执,让人同情.甚至有人说:“富绕结发千秋悦,贫贱夫妻百事哀”.不读书的岂止是刘项!
  不过,也许生活的压力让人更愿意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句诗,元稹没有想到,他随手写下的这句千古名言,恰恰是世上贫贱夫妻生活的心声,百事哀,的确面对生命的尊严和生活的压力,每天过的都不容易.

~

贫贱夫妻百事哀的上联?
答:原诗句: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上联是,发达父子千般顺,下联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对联,传统文化之一,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

悼念亡妻亡夫的诗词
答: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闲坐悲君亦自悲,...

关于夫妻不好的诗句
答: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2. 《马嵬》 清代: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3. 《江夏行》 唐代:李白 谁知嫁商贾,令人却愁苦。 自从为夫妻,何曾在乡土。 4. 《送妻》 唐代:杨志坚 平生志业在琴诗,头上如今有二丝。 渔父尚知溪谷暗,山妻不信出身迟...

世人皆知“贫贱夫妻百事哀”,其实前半句才是精华,含义非常感人_百度...
答:这些诗句或俗语,能够得到流传,大概是它们确实描写出了人世间普遍存在的一种情况,不过,有的诗句或者俗语,在流传的过程中,却被以讹传讹,其意思被人曲解为跟原本意思完全不同。比如这句诗:贫贱夫妻百事哀,基本上你去问人这句话的意思,许多人会直接说,这句话不就是说家里贫困,地位低贱的夫妻...

俗语“贫贱夫妻百事哀”,它的上半句说了什么?
答:她知书达理,与元稹感情很好。丈夫被流放,韦从自愿跟随自己的丈夫前去流放地,一路之上照顾自己的丈夫,与丈夫同甘共苦。但是韦从是一名大家闺秀,从来没有吃过那样的苦,于是很快身体就吃不消了,在流放地很快香消玉殒。所以元稹才会写下“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的诗句悼念亡...

“贫贱夫妻百事哀”出自哪一首诗呢
答:唐朝著名诗人元稹,是个多愁善感的文人,写下许多与爱情有关的诗句,比如家喻户晓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就出自大才子元稹之手。元稹的悼亡诗也很有名,《遣悲怀》三首作品堪称古代悼亡诗中的经典,备受古代文人墨客追捧和模仿。咱们今天说的“贫贱夫妻百事哀”,是《遣悲怀》(其二)...

“贫贱夫妻百事哀”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该如何理解?
答:古诗“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是这样解释的:“虽然我知道这种阴阳相隔的悲恨人人都会有,但一想起我们做贫贱夫妻的每一件事情都会让我特别悲哀”,说明在古代的人把爱情看得比物质重要,后来慢慢演变成了男人们用“贫贱夫妻百事哀”来怀念共患难的亡妻,那时候的爱情和物质一点关系都没...

贫贱夫妻百事哀(众人皆知贫贱夫妻百事哀)
答:这句话来自唐代诗人元稹的《遣悲怀三首》的第二首,全文是: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这是元稹给原配妻子韦丛写的悼亡诗。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两人在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

“贫贱夫妻百事哀”的上一句是什么?到底是何意?
答:这是一句让人误解了千年的诗句,它的上一句是:诚知此恨人人有。是唐代元稹为纪念亡妻而写的,连起来要表达的意思是明知人人都要经历生死离别,但是对于携手从贫困中走来的夫妻,一旦永别,更是无限悲哀。元稹是唐朝的诗人的,也许你对这个名字不是那么熟悉,但是如果和崔莺莺连在一块,也许你会想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