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间我国城镇化率提高,为何农村人都要往城里搬? 为什么农村人都希望往城里搬?????????

作者&投稿:粱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0年间我国城镇化率提高,为何农村人都要往城里搬?

一:教育是一个大问题,很多都是为了教育来到城市。

其实农村搬到城市,最重要的问题还是为了下一代的教育问题,从很久的时候开始就流行着一句话叫做知识改变命运,所以很多农村人都觉得自己没文化,苦了一辈子,但是不能苦了孩子,必须让孩子读书,而且还要读好书。毕竟城市的师资力量和教育环境和农村来说还是比较占优的。所以农村人才会不惜万苦搬到城市,在城市有一个户口,让孩子可以在城市里面有书读,将来可以出人头地,这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了。

二:农村没有就业机会,大城市需求比较多。

其次就是很多农村人并不是都有地,或者都有工作可以做的,现在很多工作都是机械化,所以就业的形式非常紧张,农村人为了赚钱来到城市也是比较多。毕竟现在很多城市发展比较快,所以农村人为了谋求发展就来到城市打工,毕竟在农村待一辈子可能就守着那几亩地,但是到了城市,可能碰到机遇或者运气好,就随时可能发家致富,再回到农村改造岂不是更加风光。所以这些年很多农村的年轻人都希望出来外面闯一闯,看看外面世界的繁华,也希望在城市里面谋求一席之地。


三:农村人的观念,不希望孩子也是农村人。

最后还有一种原因就是农村人的观念,一些农村人其实也是很向往城市的生活,包括城市的繁华等等,当然他们如果自己办不到,就努力让孩子去到城市生活。有些农村人也不希望孩子也是农民,然后被人说几代农民之类的话,所以由于自身观念的问题,还有对于城市生活的向往,很多农村人也愿意抛弃在农村的所有,举家搬迁到城市生活,希望下一代开始过上好日子。




因为出了大城市才会有更好的发展,也能够学到更多知识和技能,而且现在很多人也注重孩子教育,大多都希望自己孩子能到城里得到更好的教育,所以才会选择在城里扎根奋斗。

因为城里的生活环境更好,孩子可以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并且城市里面的交通更加方便,更容易找到工作。

因为人们的生活品质提高了,所以很多农村人也想要去城里居住,也是为了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

因为农村非常的不发达,并且人们也渐渐的减少了,城里的生活是非常好的。

10年间我国城镇化率提高14.21%,对农民来说城镇化是不是一件好事?~

城镇化对于农民来说拥有了更多的机会10年间我国城镇化率提高了14.21%,在这10年间对于农民来说他们的体验感是最强烈的,因为他们能够真实的感觉到自己现有的生活和10年前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差距,对于他们来说有了更多工作的机会,他们的孩子有了更好的受教育的机会,他们在之后工作过程中也不会再让自己受限于自己所拥有那些土地,不再受限于自己所拥有那些资源,完全可以凭借着自己的力气或者是自己的智力来工作,对于生活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能够让城市人和农村人之间的差距在一步一步的缩小,让他们拥有了城里人所拥有的资源,这些资源在很多年前是他们不曾妄想的。
城镇化对于农民来说一定是一件好事儿在一些极端人眼中看来,城镇化让那些农村的人开眼了,所以他们的心变得越来越浮躁,他们不再变得淳朴,他们变得越来越注重利益,但是这些东西本来不是城镇化带来的,而是人们在接触那些自己不曾接触过的东西是这些原本就肮脏的东西带给了农民,而并非是农民作出了一定的改变。
那些淳朴的人他自始至终仍然是淳朴的,坏的是那些金钱带来的东西,而并非是人,我们不要想太过于极端,以至于让许多城市里的人对农民产生了误解,他们认为农民就是喜欢贪小便宜,他们太过于注重已得的利益,反而忽略了那些所谓的大爱。但是农民心底的那份淳朴,永远都不会丢失。
所以我们要接受现有的变化,并且能够从现有的变化中不断寻求那些能够对我们有帮助的东西,例如说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城市,让他们享受好的教育资源,把自己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这才是最应该做的。
.

曾经朋友们在一起闲聊时聊起过此事!

一般的想去城里是因为孩子学习问题,
想让孩子读好的学校,
想让孩子有好的教育!

还有的是供暖问题!
城里面的供暖做的很好,
而且可以足不出户,
很暖和!
而且洗澡问题可以解决,
如果在农村,
就很冷,还得花钱去洗澡堂。

还有的是工作比较有优势,
在城里工作比较好找,
而且在城里上下班离得比较近,比较方便。

当然可能还有别的原因,这只是我能想到的了……

加快城市化进程对社会发展弊大于利(80分,急!!)
答:中国的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早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时,中国的城镇化也滞后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一是中国的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从图1可以看出,1949年的中国的工业化率与城镇化率相差不多,仅为1.93个百分点,1953年、1957年、1965年、1978年差距进一步拉升,分别为6.49、10.01、13.82、26.38个百分点,28年增加了大约25个...

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的原因有哪些
答: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因素。根据2011年12月2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统计监测报告(2011)》,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展顺利,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201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达到80.1%,比2000年提高了20.5%,平均每年提高2.05%。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全面深化...

为什么农民收入的增长总是慢于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
答:因此,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商品化率,这是我国当前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3.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渠道不畅,农民进城打工受阻,劳务报酬收入下降。在我国许多农村,由于当地经济发展缓慢,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是一个现实的选择,也是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据估计,目前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有20%左右来自非农业...

请问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需解决的事项?
答:1、政府要承担城镇建设的总体规划与定位,2、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城乡户口的一体化管理,3、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4、进行小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5、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山合水易认为:城镇化最重要是的是相关法律的保证,以及要充分考虑人员进程的问题,不要盲目追求速度,要求质量,更要...

新常态下地质环境形势分析
答:农用地减少与农产品供求关系趋紧,意味着提高农用地利用效率和垦殖劣质土地需求将日益凸显。 (二)地质环境问题加剧,承载力接近或达到上限 在资源开发、工程建设、城镇化、农业生产等驱动下,区域地质环境压力不断加大,在越来越多的区域接近或达到了地质环境承载力的上限,地质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已成为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

关于“农村家庭消费结构变化的调查”的论文
答: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拓展我国农村需求,增加农村居民消费,需要利用多种方式对农村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给与分析考察,发现并找到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诸多关系,譬如,收入和消费总量的关系、收入和消费增量的关系、平均消费倾向、恩格尔系数、城乡消费差距的变化、...

有关家乡变化的材料两个,在线等啊,好的加50分
答:(一)农村居民消费总量增加 根据统计资料显示,进入 21世纪以来,我国农村居民在人口总量逐年减少的同时,消费总水平逐年提高,已从 2001年的15666亿元,提高到2008年的26906.4亿元,7年间增加了 11240.4亿元,平均每年增加消费总量 1605.8亿元,增长率 43.8%。农村居民消费无论是总量水平还是增长速度都是处于上升趋势。同全部...

中国农业发展方向能借鉴国外哪些经验?
答:使得农田耕作效率和土地产出率在较短时期内取得巨大提高;专业化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业劳动的分工协作,既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又便于管理和机械化的推广;财政、金融和外贸政策的倾向性,极大地鼓励了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同时也诱导了社会资金向农业投资;健全的农业科技和推广体系的建立,为法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

中国经济发展三种模式
答:采纳率:33% 帮助的人:452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摘要: 本文探讨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首先总结了中国模式特点,接着指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四大支撑力量是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中国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竞争力。一方面,作为一个...

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调查报告
答: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仅供参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难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农业、农村、农民这一问题是政府关心的重点,是学者研究的焦点。中国的改革第一步源起于“三农”,中国未来的成败,也必将取决于“三农”,这是显而易见的。泱泱大国,农为根本,只有“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