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语中一句话的解释 论语中的几句话的释义

作者&投稿:蔚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说:治理有能力出一千辆兵车的大国时,应该要谨慎行事以让人民感受到我们的诚恳信实,进而使他们能信赖政府,对国家的财物要节约使用以爱护体恤人民,在需要人民服公役(劳役或兵役)时,要选择农闲的时期以免过度扰民、防碍生产。 孔子此章主要在点出处理大国国政时,要注意三件事:敬信——争取人民信赖;节用——经济问题;役时——服公役不扰民。事实上这里还隐藏了一个半的问题,这一个问题是为何要加上“道千乘之国”这几个字呢?难道说治理万乘之国或百乘之国就另有其它方式或秘诀吗?至于那半个问题就是“使民”。 先来看这半个问题吧!“使民”在论语中共出现5次,其中3次说明为政之道的,皆作使人民服公役来解。公冶长篇,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这儿的使民也义可解为:需要人民服公役的原因和时机都相当合宜。颜渊篇,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这儿的使民如承大祭是说:要以执行盛大祭祀时一样恭敬郑重的态度,来役使人民服公役。 另有一章即为争议焦点的泰伯篇,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因为此章应该也是指为政之道,所以小弟将之视为使民的倒装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此则解为:在使人民服公役时,对于那些已经了解役使工作内容及方法而可以顺利役使的人民,便可让他们直接依照着其已知的方法去工作了;但对于那些不了解役使工作内容及方法的人民,就应该先教导他们正确的工作方法,之后才开始让他们工作。 这种解法亦与下列三章相呼应。子路篇,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表示当时真可能有人并未教导人民作战的技能,便驱使人民服兵役上战场的。子路篇,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是强调教导人民作战的技能亦须要一定的时间,为免弃民之议,贤人应准备有妥善适当的时间来教导人民作战的技能。至于宪问篇,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更是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相近,皆为倒装句。且“民易使”若可解为易使民,则民可使由之当然应可视为“民可使,由之”而解为“可使之民,由之”了;又既然民可分为易使与不易使;自然也应该有可使与不可使之民的分别了。如不然一定要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视之,则可由“不可”下手。“不可”解为不可以但是不可以有两个可能的原因一是“不应该而不可以”,另一个则是“很难做到(不可能)而不可以”之义,论语中“不可”共出现于35章,其中至少有15章(含本章)其“不可”可解为或最好解为“很难做到(不可能)而不可以”。如此则解为教育人民,只能作到让大家知道待人处事的方法,而使之遵照着去做;但是却很难让大家都知道为何要以这些方法来待人处事的大道理。但小弟以为这还是不及第一种解法来得直接自然。 看完了这半个问题再来就来分析一下剩下的那个问题:为何加上道千乘之国这几个字呢?先看看另一章与本章有异曲同工之妙的颜渊篇,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此章意为子贡向孔子请示为政之道,孔子回答说:必须生产充足的粮食,整备一定程度的武力,之后还要施行教化使人民能信赖政府。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要自这三件事中去除一件的话,应该先去除那一件呢?孔子说:那应该先把军备放到一边。子贡再问:如果还是迫不得已,一定要自这剩下的两件事中再要去除一件的话,应该去除那一件呢?孔子说: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放弃粮食吧。因为自古以来谁能不死?但是一个群体之间如无相互信赖的话,这整个群体都会无法生存下去的。此章揭橥的为政三件重要的事:依次为民信、经济、国防与道千乘之国这章相对照:“民信”与“敬事而信”,这信是一样的;“足食”与“节用而爱人”俱是指经济问题,况且节用是节用国家的财物,而粮食正是国家重要的财物;“足兵”与“使民以时”;因使民为要人民服公役,这公役亦包括兵役。 由此可知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不只是千乘之国的为政之道,也是万乘之国、百乘之国的为政之道。孔子加上道千乘之国这几字,以小弟之推论大概是针对当时谈话的对象吧!

解释论语中的一句话~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1),鲜矣仁。”

【注释】

(1)令色:令,好、善;色,脸色。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读解】

巧言令色。

这是一幅伪君子的画像。

如果再加上孟子借用曾子的两笔,那可真称得上是绝妙了。

曾子说:“胁肩谄笑,病于夏畦。”耸起两个肩头,做出一副讨好人的笑脸,这真比顶着夏天的毒日头在菜地里干活还要令人难受啊!(《孟子·腾文公下》)

儒者对伪君子的鄙弃之情溢于言表。仅孔子对“巧言令色”的斥责,在《论语》中就记有三次(其它两次见于《阳货》、《公冶长》)。

然而,在历史上,在现实中,这种巧言令色,胁肩谄笑的人却并不因为圣人的鄙弃而减少。他们虽无仁德,难成正果,但却有的是用武之地,能使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国危天下乱。

所以,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要牢记圣人提醒我们的话,时时警惕那些花言巧语,一脸笑得稀烂的伪君子。

发 音 :mǐn ér hào xué ,bù chǐ xià wèn 好学字贴 释 义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 敏:聪明;好:喜好。 出 处 《论语·公冶长》第五篇 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明智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告诉我们,一个人要达成完美的人格 修养,重要的有三点,缺一不可。 【原文】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义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语出 论语.子罕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颜渊》:“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朱熹注曰:“成者,诱掖奖劝以成其事也。”《大戴礼·曾子立事》:“君子己善,亦乐人之善也。己能,亦乐人之能也。”与孔子之意相近。 坦荡荡:坦,平坦;荡荡,宽广的样子。戚戚:忧愁的样子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现代诠释:“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是自古以来人们所熟知的一句名言。许多人常常将此写成条幅,悬于室中,以激励自己。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君子义士做事光明磊落,奸诈小人做事见不得人 子路问成人(1)。子曰:“若臧武仲(2)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3)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4)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注释】 (1)成人:人格完备的完人。 (2)臧武仲:鲁国大夫臧孙纥。 (3)卞庄子:鲁国卞邑大夫。 (4)久要:长久处于穷困中。 【译文】 子路问怎样做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也就可以算是一个完人了。”孔子又说:“现在的完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呢?见到财利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这样也可以成为一位完美的人。”

论语经典句子 要有解释 和道理
答:译文 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

《论语》中的名句并有解释 ,要简短
答: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论语八则的翻译,要原文
答: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是智慧的。⒊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了解(知识)的人比不上喜欢(知识)的人;喜欢(知识)的人比不上以知识为乐的人。⒋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同行,在他们之中一定有我的老师在这里。

急!论语中的名言名句的解释,尽量详细
答:18、君子看中义,小人看中利。与君子谈事情,他们只问道德上该不该做;跟小人谈事情,他只是想到有没有利可图。19、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省.22、君子要少说虚话,多干实事 25、做事勤敏,又好学,不以问及下于他的人为耻 26、颜回这个...

求《论语》中的一句话,并解释。
答:“乐”之解释 不亦乐乎的“乐”应该读le去声,不应该读yue去声。因为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论语》第一篇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朱熹的注释是:说,同悦;乐,音洛。《论语 雍也》中还有一句孔子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论语中的全部名言及解释
答: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学习;三十岁...

孔子论语名言100句与解释
答:解释:君子不是一个容器,不能随意装东西。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八佾》第一)解释:君子心胸开阔,小人心胸狭窄。9.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八佾》第十)解释:君子广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境界;小人只会比较,而不会全面思考。第四篇里仁 1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里...

论语全文解释
答: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论语中关于礼仪的句子和解释
答:春秋·孔子《论语》中关于礼仪的句子:1.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白话释义:不具备‘仁’的修养的人不能长久地保持朴素的本质,不能安然于俭朴的生活,也不能体验生命本具而长久的快乐。具备“仁”的修养的人是坚持、安守‘仁’的品格,有智慧的人会运用‘仁’的...

求《论语》其中一句的详细解释
答:敏则在论语中出现于八章,其意义或为勤勉,或为聪敏,亦属于构成仁的众德之一。“敏于事而慎于言”:谨言一向是孔子欣赏的德行及教学的重点,它和敏合在一起,亦见于里仁篇,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基本上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大同小异的,但是既然把“敏于事而慎于言”放在这章主要在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