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慈法师的人物生平

作者&投稿:章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应慈老法师(一八七三———一九六五),俗姓余,名铎,号振卿,法号显亲,晚年别署拈花老人。祖籍安徽歙县,其父是新安江上游的一个盐商家庭,家中资财富有,其父在应慈幼年时就病故了,他的母亲,在妊娠期间曾梦见僧名引磐,尔后生下了法师。
因为其母笃信佛道,每天念诵《金刚》、《弥陀》、《大悲》等咒语时,法师听到就心生喜欢,暗暗诵记于心。12岁时就随母亲一起吃素。母亲见幼年的应慈天资聪颖,读书颇为上进,就希望他走上士途之路。法师不辜负母亲的期望,真的考上了秀才。当时正值国家内忧外患,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腐败无能,目睹国家日益衰败,法师无意于仕途。母亲希望他早日成家立业,就为他婚配,以为他至少得守住父亲留下的那笔产业。谁知婚后不久,其妻就亡故了。母亲又为他续妻,不久亦亡。于是邻人和亲友私下都说他是“和尚命”。法师听到这些话以后,不由得生出对于世俗人生虚幻无常的感念,觉得如果再娶,岂不等于自己手刃他人,杀生害命。念及这一层,应慈法师实在于心不忍,遂发出家修行之念。 中年披剃,原与其法兄月霞法师共同得法于常州天宁寺禅宗大德冶开门下,传临济宗第四十二世。自习华严教法后,应慈随侍月霞左右十二载之久,敬事如师,始终不懈。当月霞在上海创办华严大学时,他充任副手,襄助其事。一九一七年月霞示寂前,尝握其手,嘱咐道:“善弘《华严》,莫作方丈”。从此,应慈一生恪守法兄遗训,未尝少改,以云游海内,广宣《华严》为业。据不完全统计,从一九零八年开始,到一九五八年为止,他共讲经三十余次2。其中大都是一次讲多部经典,但始终不曾担任住持之职,并且分别于常州、南京、上海等地兴建华严速成师范学院、清凉学院、华严学院,培育弘法人才。
1898年,师辞家去南海朝礼普陀山,发誓在佛门净土守住自己。恰好在途中遇见南京三圣庵的明性禅师。应慈力请明性禅师收自己为弟子,明性听他讲出自己的身世,唯恐他富家弟子难耐佛门的清苦,难行梵行,于是就提出条件,先考验他三年,观其心志。此后,应慈一改在俗时形成的生活习惯,布衣粗食,不辞劳苦,如是三载,明性观其行,以为孺子可教,就为他剃度出家。
1900年,应慈乞戒于寄禅和尚座下,后又随镇江金山寺的大定和尚习禅。1901年至1902年秋朝礼天竺云栖寺,在西湖的灵隐寺、昭庆寺卓锡两年。1903年秋,他奉师父之命到常州的开宁寺参谒冶开禅师。一天,他进入禅堂答冶开法师的话头,冶开问:“念佛是谁?”答曰:“无是谁,无非谁!”由此得到冶开法师的器重,并于1904年与明镜、月霞、惟宽一起被冶开法师引为入室弟子,受记为临济宗第42世。其后,又随月霞法师参研《华严》奥义,历12寒暑。1917年,月霞法师圆寂,他遵受师之遗嘱“力弘华严,不作方丈”。
法师教化一切有情,莫不先端正自己,用自己的“诚”与“正”来降服他人。一次,有一位老居士听信别人的传言,竟闯入他的房中,打了他一巴掌。当时应慈法师正在读经,这突兀而来的一巴掌,把他戴的帽子都打了下来,他看清了来者是谁后,弯腰从地上拾起帽子,戴好了,继续看他的经书。过了一段时间,等事情弄清楚了,这位居士又登门谢罪,请求忏悔。应慈法师笑着说:“不知不罪,知错认罪,难能可贵。”
法师平时待人随和,但严守佛礼,依教奉行,毫不苟且,风骨嶙峋。一次,他与弟子一起吃饭,弟子们你言我语,讲个不停,应慈法师一言不发、默默站起来,提笔写了一首诗,批评吃饭时讲家常话的不良习惯。自此以后,弟子们吃饭再也不讲家常话了。 民国元年,他和月霞法师经人介绍在上海的哈同华严创办华严大学。在这里,他除讲授佛学外,每日还坚持修习禅定。后来,园主人罗迦陵要法师们于每月农历初一、十五日给主人做礼拜。应慈法师与月霞法师坚持出家人不应向在家人礼拜的原则,到杭州继续办学。
法师在出家前,因曾修儒学,所以对此有较深的根基。出家后在讲经说法之时,常融儒入佛,要求学佛人先做一个正人君子,然后才能学好佛。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自己的究竟与根本,于迷情无明的人生中走向正觉的自由、解脱的人生。他认为佛教的五戒与儒家的仁、 义、礼、智、信的精神有相似之处。他认为佛法主张的佛法不离世间,巧把尘劳作佛事的思想,可以理解为做人要正心诚意,致知格物。他主张修行人要去掉一切物情,觉破一切迷惑,离念除妄,惟此才能不动心,不动才能定,定而生慧,才能觉己觉人。这才是学佛之道。他坚持佛法救助世间,首先在于救助人心的道理,他用圆融的智慧,以他对儒佛的参学合为一体,来浸润众生的性灵,使这些觉情迷苦的人获得一种精神的救助,尽管当时时局多变,海内兵氛鼎沸,风鹤频惊,而法师仍能克服种种困难,坚持讲经说法,阐扬大乘,以增加人们在这内外交困的世间活下来的勇气和信心,来直面人生。
晚年安居於上海慈云寺之印月禅室,仍以弘扬华严为职志。一九四九年,在法云寺讲华严初祖杜顺的《法界观门》,并一度到南京讲《华严经》。一九五四年,当选「上海第一届人代会代表」,并以後各届连任。同时也被推选为上海佛教协会名誉会长。一九五七年,以八十五岁的高龄,在上海玉佛寺讲《华严经》全部。同年,他又当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一九六二年,在中国佛协的第三届代表大会上,他被推举为佛协的名誉会长,并兼任中国佛学院副院长。一九六五年八月卅一日,病逝於上海慈云寺,世寿九十三岁,僧腊六十七年。法师的灵龛由真禅法师亲自护送至常熟虞山兴福寺入塔。
1965年,应慈法师圆寂,世寿93岁,僧腊63载。



活佛 我如何改变我的一生~

做好自己就行了,不用太刻意的去改变自己,一切顺其自然吧!不用管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相信自己永远是最好的就行了。加油吧,我相信你,加油!!!

你的命有问题 要后天改些东西 你的名字可以先给我看下吗

慈禧指的是什么人物?
答:人物生平 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出生于北京,满洲镶蓝旗人,后抬旗入镶黄旗。其先祖属叶赫部(今四平附近,四平市铁东区叶赫满族镇)。父惠征,曾任安徽徽宁池广太道道员,母富察氏。同治帝立,尊为圣母皇太后,尊号为慈禧太后。在清文宗驾崩于避暑山庄后,治丧期间因与慈安太后分住烟波致爽殿东西暖阁,故也被称为西太后。

慈禧太后的生平简介有哪些?
答:一、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二、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三、1861年咸丰帝...

慈禧的人物生平
答:2018-01-24 慈禧太后的生平简介有哪些? 66 2011-12-03 慈禧太后的生平简介 52 2011-12-20 简单介绍慈禧太后的一生 284 2011-12-25 慈禧太后生平 16 2016-06-18 慈禧生平的介绍 2014-04-22 慈禧太后的生平 她是怎样的一个人阿?? 2016-06-01 爱新觉罗·载漪的人物生平 更多类似问题 > 为你推...

请问上悟下参法师的生平?
答:悟道法师,法名惟茂,字悟道,俗姓韩,俗名仕茂。于1921年11月11日生于浙江省岱山县岱山镇龙头村。父韩公明贵,母宓太凤照,皈依天台宗长老尼本空法师,赐法名普慈。其外祖父曾奉诏入宫为太后诊病,乡民尊为八抬医师。其家世代信奉佛教。师幼年奉读私塾,师从前清秀才冯兰清老先生习儒。1931年,...

释果松的生平
答:1977年开始随叔叔习练八卦拳;1985年开始从师于少林寺杨聚才(释永定)习练少林拳法。1985年被少林寺德高望重的圣慈法师收为关门弟子,取法号为:果松。同年加入少林寺武僧团。1993-1995年又从师刘卫东、释永志等大师学习少林秘功,功夫又有长足进步。1995年,参加“全国南北少林武术大汇演”,获男子...

第九课 古诗文:高僧传
答:所以我们在讲到玄奘法师取经的经历时,可以用他自己口述的经历,由玄奘法师的弟子慧立和彦悰,根据玄奘法师口述,写的一本书,这本书叫做《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简称《慈恩传》,是一部记叙玄奘生平事迹最早最详细的传记著作,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长篇个人传记,内容极为丰富,涉及人物、宗教、...

施耐庵和吴承恩的简介
答:吴承恩杰出的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作品借助神话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改变现实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政治理想。小说借助唐僧师徒在取经路...

宣化上人的人物生平
答:宣化上人的人物生平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为什么现在情景喜剧越来越少了?纠缠zo97妳 2016-05-11 · TA获得超过113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9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10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宣化上人,东北黑龙江省双城县(黑龙江省五常市拉林)人,是在美国建立三宝第...

真禅的人物生平
答:真禅法师,别号昌悟。1916年6月28日出生于江苏省东台县安丰镇的一个极为贫困的佃户家庭。因父母笃信佛教且家庭贫困,真禅法师于1921年在东台镇净土庵依净修法师出家。1931年,在南京宝华山隆昌律寺依德浩和尚受具足戒。先后入东台三昧寺启慧佛学院、镇江焦山定慧寺佛学院、镇江夹山竹林寺佛学院、泰州...

海灯法师的大徒弟是谁 ??
答:海灯法师的大徒弟是寂诚法师,截止至2018年12月11日仍健在。寂诚法师,释寂诚,字常忍,号衍勤,俗名缪学贵。1931年农历十二月初八出生于江苏泰州凤凰城。1947年伊始,寂诚法师为了深入学习佛法,来到上海佛学会深造。有幸遇到海灯法师,成为海灯法师的弟子。1957年8月25日,海灯法师在江西云居山真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