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岳飞)原文及翻译

作者&投稿:滕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岳飞 系列:宋词三百首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译文    昨晚受寒的蟋蟀不断哀鸣,惊醒我回千里之外(金国占据的地方,以及二帝被囚的地方)的梦,已经三更了,独自一人起来绕着台阶行走,寂静无语,帘外面月亮朦胧微明。    为了追求功名利禄头发已白,家乡的松竹也长大了,阻断了我回家的路。想要将心事寄托在玉琴上,知音太少了,弦弹断了又有谁听? 赏析    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词,壮志不已,是脍炙人口的爱国佳作。此词上半阕写出忧深思远之情,与阮籍《咏怀》诗第一首「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意境相似。下半阕「白首」二句,表面低沉消极,但实际上正是壮志难酬的孤愤。「欲将」三句,用比兴手法点出「知音」难遇的凄凉的情怀,甚为悲伤忧郁。    曾有一段时间,对古典诗词的评论,有人以情调的高昂与低沉分高下,于是认为,岳飞这首《小重山》情调低沉,不如他的《满江红》创意高。其实,对事物的评论,应当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而不可以表面上的一刀切。情调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不能把高昂误作为粗犷叫嚣。情调低沉也并非消极。岳飞的《满江红》与《小重山》词均表达了他的抗金以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只因作词的时间与心境不同,因此在作法上遂不免有所差异,实际上异曲同工,又焉可用情调的高昂与低沉区他其高下呢?况且作词常是要用以兴浑融、含蓄蕴藉的方法以表达作的幽情远旨,使读者吟诵体会,余味无穷。岳飞因为壮志难酬,胸中抑塞,所以作者这首《小重山》词,用沉郁蕴藉的艺术手法,这也正是运用词体特长,正如张惠言论词时所谓「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词选·序》)对诗词评赏也应明白这一道理。缪钺所撰《灵溪词说》论岳飞词的绝句说:「将军佳作世争传,三十功名路八千。一种壮怀能蕴藉,诸君细读《小重山》」,与此意同。[4]    分析: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街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此时已是三更,独自围绕庭院而行,身心之大孤独于此得以体现。世人皆已沉沉入睡四周逐渐悄无声息了,夜静更深时分,能听得清楚自己心脏跳动的声音;窗外,月色如水,如水的月色正好映衬著诗人如水的愁绪。在这个特定的场景,岳武穆之寂寞惆怅,内心的孤寂,抑郁的心境,被此情此景充分的表现出来。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多年的奋战结果弄到如今是这样不堪,中原故土已沦陷金人之手,想要回乡养老已是不可能的了,多么无奈的意绪!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满腔的报国热诚无处申说,跟谁说,用琴弦来诉说,可琴弦已断,故无所对像能倾诉。    上阙寓情于景,写作者思念中原、忧虑国事的心情。    前三句写作者梦见自己率部转战千里,收复故土,胜利挺进,实现「还我河山」的伟大抱负,兴奋不已,然而却寒蛩鸣,惊回梦。    后三句梦醒后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以景物描写来烘托内心的孤寂,显得曲折委婉,寄寓壮志未酬的忧愤。    下阙抒写收复失地受阻、心事无人理解的苦闷。    前三句感叹岁月流逝,归乡无望。「阻归程」表面指山高水深,道路阻隔,难以归去,实际暗喻著对赵构、秦桧等屈辱求和、阻挠抗金斗争的不满和谴责。    后三句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自己处境孤危,缺少知音,深感寂寞的心情。    全词表现了作者不满「和议」,反对投降,以及受掣肘时惆怅。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    曾有一段时间,对古典诗词的评论,有人以情调的高昂与低沉分高下,于是认为,岳飞这首《小重山》情调低沉,不如他的《满江红》创意高。其实,对事物的评论,应当对具体问题做具体分析。情调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情调低沉也并非消极。    《满江红》创作背景,一说是绍兴四年秋,岳飞第一次北伐大获全胜,一说是岳家军进军到朱仙镇,胜利在望却被十二道金牌召回时所创。但都可以表现岳飞在军事正处于的得意之时。而《小重山》却是在入狱不久前,失去军权、无力回天的他有着悲愤抑郁苦闷而又无奈的情感,所以这首婉约的《小重山》与《满江红》诗风大不一样。    《灵溪词说》论岳飞词的绝句说:「将军佳作世争传,三十功名路八千。一种壮怀能蕴藉,诸君细读《小重山》」



~

请问“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弦断谁人听”是...
答: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赏析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赏析】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词,壮怀激烈,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这首《小重山》词,是用另一种...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原文_翻译及赏析
答: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宋代·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 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宋词三...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出自哪里?
答:出自宋代岳飞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相关原文: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译文:昨夜,寒秋蟋蟀不住哀鸣,梦回故乡,千里燃战火,被惊醒,已是三更时分。站起身,独绕...

《昨夜寒蛩不住鸣》这是谁写的
答:《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是南宋抗金将领岳飞的词作。全词如下: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白话译文:昨天夜里蟋蟀一直鸣叫不停,梦里见到故乡战火延绵千里,因此被惊醒,...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岳飞)原文及翻译
答: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岳飞 系列:宋词三百首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译文 昨晚受寒的蟋蟀不断哀鸣,惊醒我回千里之外(金国占据的...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想把满腹心事付与瑶琴弹一曲。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纵然琴弦弹断,又有谁来听?原文: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出自: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作者:岳飞 朝代:宋...

小重山原文及解释
答:小重山原文及解释如下: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岳飞 〔宋代〕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白话译文 昨夜,寒秋蟋蟀不住哀鸣,梦回故乡,千里燃战火,被惊醒,已三更。站起身,...

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解读赏析
答:小重山 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一 深秋的夜里蟋蟀叫个不停,半夜时分打断了我梦中的千里驰骋。睡不着觉我起床绕着台阶缓步徐行,四下里不见一个人影,只有天上的...

昨夜寒蛰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的寒蛩是指什么
答:一、原文 该诗句出自岳飞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原文为: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二、译文 昨夜,寒秋蟋蟀不住哀鸣,梦回故乡,千里燃战火,被惊醒,已是三更时分...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什么意思
答:想把满腹心事,付与瑶琴弹一曲。可可高山流水知音稀,纵然弦弹断,又有谁来听?原文: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宋代: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译文:昨夜,寒秋蟋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