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

作者&投稿:巧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答案】
【小题1】“聚散匆匆”内容上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1分)。结构上,聚散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1分)。
【小题2】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2分)。上片“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1分),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在诗歌中的作用。这是一首送别诗。上片写离别之苦,下片写别后之思。上片前三句写聚,写饯别时对旧日交游的回忆。后三句写“散”,写饯行时惜别心情。“聚散匆匆”是关键句,是本词的题眼,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聚”字结上,“散”字启下,“匆匆”二字,表示他们不论是对“聚”还是“
散”,都感到时间短暂,一种友情难以畅叙的遗憾袭上心头。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上片“云边”二句具体写“散”。在这里
,作者使用了两个比喻,说明他们此别之后,如云边的孤雁,深以失侣为苦;又如水上浮萍,到处漂泊不定。这两句词情景交融,景中见情,情中生景,哀婉动人。下片又用“后夜相思”三句,写他想象中追随友人旅程远去的情形。这三句词,化用苏味道“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上来(《正月十五夜》)和贺铸”明月多情随柁尾”(《惜双双》)句意
,说明此别之后,他的心像飞尘一样时时紧跟在卢梅坡的马后,又像明月一样处处追随在卢梅坡的舟旁。这样的写法,真是层层深入,步步紧逼,生生把作者对友人的无限深情和刻骨相思“逼”将出来,深化了主题,扩大了词境,增强了艺术感染力。综上所述这首词主要运用比喻手法表现了词人的离别之苦和相思之切。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阮 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
答:小题2: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思绪纷乱、无法派遣的情绪。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来表现的,回身整理残棋并想续下,可又因心事重重,意志犹豫不决,落子迟缓。小题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诗歌内容及作用的题目,诗歌的上半阙主要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更主要是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等,答题时先简要...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浣溪沙无名氏剪碎香罗浥 ① 泪痕,鹧 ...
答:(3分) 小题1:试题分析:解答本题要抓住诗歌中的细节描写,结合诗人的思想感情进行全面理解。题目要求赏析的是一句话中的细节,因而得先读懂该句。此句的意思是:香罗帕本是男女定情时馈赠的信物,现在将它剪碎来揩拭离人的眼泪。这里的细节有二:一是“剪碎”,一是“浥”。写了这两个细节,...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6分)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苏轼有情风...
答:小题1:①观钱塘潮,赏游西湖春景。(2分)②表达了对与参寥在杭州的交游生活回忆和留恋之情,对友情的珍惜,以及离别之际对参寥的劝慰和自我安慰之情,表达了自己归隐超脱的心志。(其中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1分)小题2:拟人。(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物象变化快的特征(1分),表现诗人对世事沧桑变化...

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浣溪沙苏轼软草平...
答:“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两句形成工整的对偶,读起来朗朗上口;③情景交融。清新、蓬勃的田野景色蕴蓄着作者的喜悦之情。(每点2分,术语1分,分析1分。另外答夸张、视觉嗅觉结合,只要分析合理也可以) 试题分析:小题1:这首词写景为主,在景中抒写情怀。因此要解答此题,要分析诗...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满江红[南宋]刘克庄夜雨凉甚,忽动从戎...
答:小题1:夸张或比喻(1分,借代也给分)。传神地显示了草拟文书时笔走龙蛇、文思敏捷的超人才气(1分)和踌躇满志的精神状态(1分)小题2:“曲笔写胸臆”指本词正话反说(1分,反语,或在后面结合诗句说明亦可)来倾诉心中的愤慨:下片通过写旧时诗文疏奏没心思整理、温习焚香煮茗之书打发时光、教...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洞庭青草...
答:小题1:词人巧妙地将月夜洞庭在星月的辉映下,波光粼粼、洁净清朗的景色,与作者澄澈纯净的内心世界有机结合(1分),借景抒情(1分),表现自己“肝胆皆冰雪”的高洁情怀(1分)小题1:下阕抒写了词人在岭表一年的为官生涯中,不同流合污,始终保持高洁的人品的感怀(1分),表现了词人抛弃宠辱...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相见欢①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答:(前后各3分,前为“直抒胸臆”1分,感情2分;后为“拟人”,或者答“含蓄深沉”1分, 感情2分,共6分) 小题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诗歌意境的题目,概括诗歌意境要先概括意象、再总结意境、最后点明情感。意象主要有“清秋”“夕阳垂地”“悲风”,意境特征是“凄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唐多令邓剡①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
答:小题1:“飞透”二字写秋风吹动树叶的声音透窗而入。(2分)这两个字极具力量,带有夸张的意味,既写出了浓郁的秋意,又强烈暗示出诗人内心在改朝换代、沦落天涯之时的悲凉伤感。(3分)(意思对即可)小题2:“雁”这一意象的特点:①因季节变化从自己的家园北方南迁;②寒夜里无处可栖,只能伴...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7分)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张先龙头舴艋吴...
答:小题1:承上启下。(3分)前句说云去山昏,游人散后,郊外一片空寂,为上片白天赛龙舟、踏青等热闹场面作结。后句说笙歌已歇,喧嚣一天的池院,此刻显得分外清静,一“静”字又为下面写静谧优美的夜景做铺垫。小题2:中庭月下,杨花飘落,没有影子,显出月光的清明(或:清朗;如梦似幻);以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点绛唇 呈洛滨、筠溪二老[南宋]张元干...
答:小题1:上阙着重写景,蟋蟀啼鸣、檐花飘落以动衬静更显出秋夜的幽静。三四句“乍凉”突出词人接近帘幕的感觉,“绕”则写出香炉里的烟萦绕屏风的情景。上阙把听觉、视觉、触觉组合在一起,渲染了秋夜的清冷气氛和孤独寂静的境界。(手法2分,分析3分)小题2:下阕重在抒情,“堪恨归鸿”运用了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