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比较阅读

作者&投稿:潮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求几篇文言文的比较阅读~

1 )学而知习之,不亦说乎?友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得的学问知识,时时加以巩固,不是很喜悦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道来相聚,不是很愉快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也不是道德高尚的人吗?(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对于知识)了解他的人不如爱好他的人,爱好他的人不如以学习只是为快乐的人。(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人。

选择其中好的人向他学习,把其中不好的人作为自己改正错误的借鉴。(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也。

译文:温习以学习掌握的知识,学习接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足以成为他人的老师。(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7)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则大事不成。译文:不要求速成,不要贪图小利。

想要速成,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寑,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译文:我曾经整日不吃,整夜不睡,(用这些时间)来思考,也没有什么益处,(与其这样),不如去学习会更好。

2. 求几篇文言文的比较阅读~

论语八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

“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 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南辕北辙】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

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

犹至楚而北行也。” 魏王准备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来,来不及舒展衣服皱折,顾不得洗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谒见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

’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

’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

’我最后说:‘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如今大王的每一个行动都想建立霸业,每一个行动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距离大王的事业无疑是越来越远。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样的吗?” 阿豺折箭 阿豺有子二十人。

阿豺谓曰:“汝等各奉吾一只箭。”折之地下。

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只箭折之。”延折之。

又曰:“汝取十九只箭折之。”延不能折。

阿豺曰:“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 吐谷浑的首领阿豺有二十个儿子。

一天,阿豺对他们说:“你们每人给我拿一支箭来。”他把拿来的箭一一折断,扔在地下,隔了一会儿,阿豺又对他的同母弟弟慕利延说:“你拿一支箭把它折断。”

慕延利毫不费力地折断了。阿豺又说:“你再取十九支箭来把他们一起折断。”

慕延利竭尽全力,怎么也折不断。 阿豺意味深长地说:“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单独一支容易折断,聚集成众就难以摧毁了。

只要你们同心协力,我们的江山就可以巩固。”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

塞翁生性达观,为人处世的方法与众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

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却不以为。

3. 阅读文言文的好方法

原发布者:赵学红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与解题技巧

知识点的把握

文言文学习应使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文言文试题应“重点考查学生的记诵积累,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إ

1.课内向课外延伸,比较阅读成为重要试题形式。إ

从2004年到2006年文言文试题选文方面的变化,我们不难发现其发展轨迹——在新课程中考之初,更多的是用课内篇段检测文言文教与学在词语、句子及文意理解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落实情况,目的在于引导我们夯实基础;然后,再用课外文言文阅读引导文言文学与用由此及彼,举一反三,逐渐向运用课内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的方向过渡。这体现了新课程中考重视考查我们将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方向。在这种过渡中,比较阅读是一种联系课内外知识、促进我们学会迁移的重要形式,它可以是课内两篇(段)文言材料的比较阅读,也可以是课内外各一篇(段)文言材料的比较阅读。

2.考查内容仍以字词为主,兼考对内容的理解。إ

考查的内容大多有这样几项:通假字的本字、读音及意义;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常用文言虚词的用法;重要句子的翻译以及文段主要内容的理解等。题型主要有三大类:إ文言文的考查一般以主观题为主,出现了很多开放性题目。开放性命题有几种形式:①名句赏析。如“以为凡

4. 文言文比较阅读技巧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看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快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全都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该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国一词多义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类型的题目有三中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应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中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解答这类题时要注意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场,联系文章主要情节及主要人物,抓住评论性语句从多角度、多侧面思考作答。

5. 求文言文比较阅读题

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5题(10分)

甲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文: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终灭吴。(选自《史记》)

1用“/”给下面句子划出朗读节奏。(1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①曾益其所不能( )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 )

③吴既赦越 ( ) ④与百姓同其劳( )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女忘会稽之耻邪?

翻译:

4、甲文首段列举古代六位贤士的事例,是为了说明 的道理,文中的中心论点是 。乙文故事可以用成语 来概括其主要内容。(3分)

5、品读甲乙两文,谈谈忧患意识有怎样的现实意义?(2分)

【答案】(10分)

1、舜/发于/畎亩之中(1分)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① 通“增”,增加 ② 犯错误 ③ 赦免 ④ 劳动

3、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遭受的耻辱了吗? (2分)

4、在艰苦磨练中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 (意近即可) (1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分) 卧薪尝胆(1分)

5.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2分)

6. 文言文 比较阅读

与朱元思书1风烟俱净2,天山共色3。

从流飘荡4,任意东西5。自6富阳至7桐庐,一百许8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9。

水皆10缥碧11,千丈见底。游鱼细石12,直视无碍13。

急湍14甚箭15,猛浪若16奔17。夹岸高山,皆生寒树18。

负势竞上19,互相轩邈20;争高直指21,千百成峰22。泉水激23石,泠泠作响24;好25鸟相鸣26,嘤嘤成韵27。

蝉则千转不穷28,猿则百叫无绝29。鸢飞戾天30者,望峰息心31;经纶世务32者,窥谷忘反33。

横柯上蔽34,在昼犹昏35;疏条交映36,有时见37日38。[1-3]2注释译文编辑词句注释1.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2.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风烟,指烟雾。

俱,全,都。净,消散尽净。

3.共色:一样的颜色。共,一样。

4.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从,顺,随。

5.任意东西:情境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

6.自:从。7.至:到。

8.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9.独绝:独一无二。

独,只。 绝,绝妙。

10.皆:全,都。11.缥(piǎ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

12.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13.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

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14.急湍(tuān):急流的水。

急,迅速,又快又猛。湍,水势急速。

15.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超过。

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16.若:好像。

17.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18.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19.负势竞上: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

竞,争着。上,向上。

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20.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向高处伸展。邈,向远处伸展。

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21.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指,向,向上。22.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23.激:冲击,拍打。24.泠(lí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

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25.好:美丽的。

26.相鸣:互相和鸣,互相鸣叫。27.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28.蝉则千转(zhuàn)不穷: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则,助词,没有实在意义。

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千”与下文“百”都表示很多。

转,通“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

穷,穷尽。29.无绝:就是“不绝”。

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绝,停止。

30.鸢(yuān)飞戾(lì)天:出自《诗经·大雅·旱麓》。老鹰高飞入天,这里比喻追求名利极力攀高的人。

鸢,俗称老鹰,善高飞,是一种凶猛的鸟。戾,至。

31.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 息,使……平息,使动用法。

32.经纶(lún)世务者: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经纶,筹划、治理。

世务,政务。33.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窥,看 。反,通“返”,返回。

34.横柯(kē)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面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

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蔽,遮蔽。

35.在昼犹昏:在白天,也好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昼,白天。

犹,好像。36.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

疏条,稀疏的小枝。交映,互相遮掩。

交,相互。37.见:看见。

38.日:太阳,阳光。[4-7]白话译文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

(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

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

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1]##############################作品原文编辑山川1之2美3,古来共4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5。

青林6翠竹7,四时8俱9备。晓雾将10歇11(xiē),猿鸟乱12鸣;夕日欲颓13(tuí),沉鳞(lín)竞跃14。

实15是16欲界之仙都17。自18康乐19(lè)以来,未20复有能与21(yù)其奇22(qí)者23。

2注释译文编辑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



~

课内文言文对比思路
答: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

文言文对比阅读方法
答:文言文阅读是高考必考的内容,共20分,主客观题兼有。 多年的备考工作积累让我清醒地认识到,文言文的复习要夯实基础,文言文阅读水平的提高要以阅读和训练想结合,在理解文言实词虚词词义和句式特点的基础上把握全文,要注重词语和句式归纳的对比练习,句子的翻译要准确规范、直译为主,适当增加文言文的课外阅读量。 (一)...

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方法
答:[比较阅读方法] 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揭示个性特征。考生在比较阅读中可以激发思维的创造性。 比较阅读是一种相当复杂的...

如何做文言文对比阅读
答:4. 初中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

对比文言文的答题技巧
答:1. 文言文比较阅读技巧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看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

较言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1. 俏皮话文言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 狼施威 狐笑猪曰:“汝蠢然一物,焉能及我?”猪曰“汝何必笑我,汝亦不见得能立功于世。”狐曰:“我之皮,能衣被苍生(造福百姓),如何言无功?若汝则无功耳。”猪曰:“我之肉,能供人果腹,如何言无功?”羊贸贸然(莽莽撞撞地)来,曰:“汝等不必争,我能兼二者之长,又当如何...

比较文言文阅读题型
答:1. 求文言文比较阅读题 比较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5题(10分) 甲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

求初中人教版语文文言文比较阅读题
答:(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入则无法以家拂士 (3)江南蟹雄,螯能敌虎 (4)蜂空群赴焰,尽殪 (5)蜂窟于土或木、石 (6)悉可俯拾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人恒过,然后能改。(2)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3、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九年级文言文课内外比较阅读
答:1.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对比阅读及答案有没有 最好一篇是课本里的一篇是课 【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

初一文言文对比阅读短文两篇
答:1. 人教版初中课内文言文比较阅读 要求两篇文章均出自课内 (一)《核舟记》与《口技》选段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