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草原的第一段写了哪两方面内容 老舍草原 第一段写了哪些景物?

作者&投稿:桂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草原的风景、作者的感受和由风景所得到的联想三方面内容。

2、其中观察草原的顺序是由上至下(天空,小丘,草地)。

原文选段: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了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此文出自现代·老舍《草原》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已选入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课。文章主要讲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蒙汉联欢图。作者在最后引用了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作者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1930年,胡絜青正在北京师范大学念书,母亲怕她因为这学业而耽误了终身大事。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是胡絜青兄弟的朋友,有一回,他到胡家去玩,胡母托他帮忙物色。

此时老舍正好从伦敦回国,且著有作品,于是罗常培便向胡母介绍了老舍,获知老舍的才华及人品后,胡母异常高兴,私下便定下了这位乘龙快婿,于是与罗一同商议了一个周密的计划使老舍与胡絜青见面。

1930年冬天,老舍回到北平。在罗的安排之下,老舍到处被朋友们拉去吃饭,而饭桌上总有胡絜青。在频繁的相见之后,胡与舒产生了情愫。直到1931年夏天,胡絜青毕业,两人举行了婚礼。

婚后半个月,老舍携带妻子来到济南,继续在大学任教,胡絜青则在一家中学里教书。两人第一个孩子出生在济南,是个女孩,取名舒济。1935年第二个孩子,儿子舒乙出生,1937年,在重庆产下第三个孩子,次女舒立。



老舍的《草原》第一自然段写了:
草原的风景、作者的感受和由风景所得到的联想三方面内容.
其中观察草原的顺序是由上至下(天空,小丘,草地)。

老舍的草原第一自然段写了哪三方面的内容,其中观察草原的顺序是从啥到啥~

老舍的《草原》第一自然段写了:草原的风景、作者的感受和由风景所得到的联想三方面内容,其中观察草原的顺序是由上至下(天空,小丘,草地)。
《草原》第一自然段中两个词语:分别是:(一碧千里)和(翠色欲流)。
一碧千里: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的意思,形容很大的范围内都是碧绿的颜色。
翠色欲流: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


扩展资料《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已选入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课、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课。文章主要讲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蒙汉联欢图。作者在最后引用了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作者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两个,你自己选:
1
校门口的海棠树开花了!无意从小路走过,却看到了树上繁花似锦的景象——洁白无瑕的海棠花一朵朵镶嵌在绿叶丛中,是那么可爱,我都像化作绿叶与它们一同摇摆。一阵清风吹来,几片花瓣落下,好香!醉人的甜味遍布整个校园。旁边,还有一棵矮小的玉兰,它没有海棠的香味儿,只能将海棠衬得更高大。校外,几根枝条探出头来,一位母亲摘下一朵花儿,别在了女儿头上,虽是白色,但到什么地方都那么可爱,宛若一只欲飞的蝴蝶,扇动翅膀。这境界,怎能不让每一个过往的行人驻足流连。
2
初入公园,我还以为到了人间仙境。花是那么红,树是那么绿。使我总想和绿树红花手拉手,一边唱,一边舞。在蔚蓝的天下,满眼绿色,哦,春来了!公园的四周都被小丘环绕着。小丘上零零星星的点缀着几块石头,给光秃秃的小丘增添了几分生气。这么奇丽的景色,既想到公园各处转转,体验春的气息,又想高歌一曲,来表达我愉悦的心情。好一幅美丽的画卷!

老舍 草原 分段段意
答:《草原》课文分为3段。第一段(1-2):写草原的风景。第二段(3-4): 草原人对作者的接待。第三段(5) :饭后草原人表演。本文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

《草原》第一自然段生动地写出了草原()和作者()的感受
答:《草原》第一自然段生动地写出了草原的美丽无边和作者喜爱草原、热爱自然的感受。《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主要讲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蒙汉联欢图。作者在最后引用了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老舍先生是从两方面来写《草原》的,一是___,二是___。
答:一是通过写草原的景色,二是草原的风土人情。现代·老舍《草原》原文: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

老舍的《草原》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老舍《草原》第一自然段主要抓住了草原的天空、空气、大地、小丘、羊群等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辽阔美丽的草原风光图.

《草原》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是什么?
答:现代·老舍《草原》第一自然段如下: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

草原的第一自然段写出了草原的什么特点?文中哪句话最能突出表现这个特点...
答:其实,这是运用了一种叫“舛(chuǎn)互”的修辞手法。它对某一事物既全面肯定,又部分否定;或既全部否定,又部分肯定。看见“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是为了更真切地衬托和强调“初入草原”时的静感。这是以声写寂,以动衬静,从而突出了辽阔草原寂而不死,静中见活的生机。文意是客观事物在...

老舍的《草原》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老舍《草原》第一自然段主要抓住了草原的天空、空气、大地、小丘、羊群等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辽阔美丽的草原风光图。

草原 分段
答:1、《草原》分段 第一段(第一小节):大草原十分美丽,作者对此赞叹不已。第二段(二~四小节):热情好客的主人接待了作者一行人。第三段(第五小节):快要离开了,大家十分不舍。2、《草原》作者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

老舍的《草原》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答:老舍的《草原》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它的作用是(构成了一幅辽阔美丽的草原风光图。)供参考。

部编版语文六下第一课草原分段写段意
答:分两段,第一自然段为一段,段意是:写草原风bai光。2-5为一段,段意是:主人迎客,一起吃饭,表演摔跤、套马、民族舞蹈。《草原》是现代作家、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已选入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课、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课。文章主要讲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蒙汉联欢图。作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