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学习初二复习提纲暑假用的 求八年级暑假优化学习(科学)答案

作者&投稿:貊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第一章 粒子的模型与符号
知识要点
1、符号的作用:能简单明了表示事物,还可避免由于文字不同和事物外形不同面引起的混乱。

2、物质的构成和组成。

(1)水这种物质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2)氯化钠是由氧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
(3)硅是由硅原子构成的。
(4)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氯两元素组成的,硅是由硅元素组成的。
3、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也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4、原子结构:原子

(1)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在原子结构中,并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内都有中子的,如氢原子。
(3)因为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而电性相反,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4)在原子结构中,电子占据的空间很大,而质量很小,所以可以忽略不计。
(5)在原子结构中,原子核占据的空间极小,但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5、同位素原子:
(1)原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2)同位素原子的概念:核电荷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的统称。
6、按照组成物质的元素多少,可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
7、元素的种类:

8、元素的分类: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 、铁.

9、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10、元素周期表是以原子序数即质子数从小到大排列,每一横即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按 金属元素 → 非金属元素 → 稀有气体元素的顺序排列的,每一列的元素的化学性质都极为相似。
11、(1)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
(2)化学式表示的意义:以“H2O”为例,①表示水;②表示1个水分子;③表示水由氢氧元素组成;④表示1个水分子是有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3)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以化合价为标准,在化学式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默写你所熟知的元素化合价。略。
12、相对原子质量=×12=质子数+中子数。
13、根据化学式计算:以“H2O”为例。
(1)相对分子质量=每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后相加所得的和。如水的相对分子质量:M=1×2+16=18.
(2)计算各元素的质量比。如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H:O=1×2:16=1:8.
(3)计算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如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H%= = = ≈11.1%.
(4)计算各元素的质量M元素=M物质×元素的质量分数。如:18克水中氢元素的质量是多少?
MH=18克× =18克× =2克。
第二章 空气与生命
知识要点(一)空气
1、空气是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2、空气的成分(体积比)

3、空气的利用。
(1)氮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氮气的用途

(2)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通电时能发生各种有色光。

用途

(二)氧气和氧化
1、氧气的物理性质。

2、氧气的化学性质: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
(1)硫在氧气中燃烧:
点燃
S+O2====== SO2,燃烧时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2)铁在氧气中燃烧:
点燃
3Fe+2O2======Fe3O4,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3、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4、氧气的用途。

5、氧气的制取。
(1)实验室制取。
①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氯化锰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Mn O2
2H2O2======2H2O+O2↑


2KMn O4======K2MnO4+Mn O2+O2↑

Mn O2
2KclO3======2KC1+3O2↑


②实验装置图分别如图2-20-1甲、乙。

图2-20-1

③收集方法

(2)工业制法:分离空气法。
6、催化剂

7、灭火和火灾自救。

(1)可燃物燃烧条件

(2)灭火方法
(3)火灾自救及措施。
例1:比较燃烧、爆炸(指化学爆炸)、自燃等现象的异同点。
做一做 图2-20-2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有标号的仪器名称: 图2-20-2
a: 酒精灯 b: 铁架台 c: 集气瓶 d: 水槽
(2)如果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对图中装置稍微的改进是试管口加棉花团,防止KMnO4粉末随O2进入导管。
(3)在组装仪器时,导气管不能伸入试管过长,原因是过长时不便于气体排出,甚至使产生的气体不纯。
(4)开始收集氧气的气泡从集气瓶冒出的最适宜时刻是当气泡连续均匀(快速)排出时。
(5)当看到气泡从集气瓶冒出时,证明集气瓶中收集满了氧气,在水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将集气瓶移出水面,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这是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三)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
1、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1)化合反应:A+B→C.
(2)分解反应:A→B+C.
2、质量守恒定律。
(1)含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的解释。

反应前后

(3)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量

3、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3)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和步骤。……………………………………………………………….
(4)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①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
②表示反应的条件
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原子、分子个数比
④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4、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2)计算步骤。
设未知量 → 写出化学方程式 → 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 → 列出方程 → 写出简明求解 → 答案
例2 R在O2中燃烧的文字表达方式为R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 水,则有关R的组成描述正确的是 ( )
A.只含有C、H元素 B.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C、H、O元素 D.一定含有C、O元素可能有H元素
解 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里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既没有改变也没有增减。由产物CO2和H2O可知参加反应的物质中有C、H、O三种元素,而R燃烧时有O2参加反应,故R中有无氧元素,燃烧产物中都可能生成CO2和H2O,所以只能肯定R中有C、H元素,氧元素是否含有不能确定。
答 B。
做一做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3克碳在10克氧气中燃烧,能生成13克二氧化碳
B、3克碳在19克氧气中燃烧,能生成15克二氧化碳
C、3克碳在8克氧气中燃烧,能生成11克二氧化碳
D、6克碳在10克氧气中燃烧,能生成16克二氧化碳

知识要点(二)
一、生物的呼吸
1、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1)呼吸系统的组成。

(2)呼吸运动。

(3)肺泡内气压变化。

2、动物的呼吸。
动物和人一样,也要呼吸,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植物的呼吸。
植物和空气之间也有气体交换,也会呼吸,也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二、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行物质制造 淀粉等 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
(2)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二氧化碳 + 水 有机物(淀粉)+ 氧气。
叶绿体
(3)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合成有机物,贮藏能量。
(4)光合作用的意义:
①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提供食物;②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提供能量;③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提供氧气。
2、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
①反应原理:CaCO3 + 2HCl====CaCl2 + H2O + CO2↑。
②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③验满方法: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CO2

(4)二氧化碳的用途。

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刚好相反的两个过程,两者的区别比较如下: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①在植物的叶绿体内进行
②在光照下才能进行
③呼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④制造有机物,贮藏能量 ① 植物成活部分都能进行
② 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③ 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④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
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两者相互依存和对立。
做一做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反应物是最好是( )
A.碳酸钠和稀硫酸 B.石灰石和稀硫酸 C.大理石和稀盐酸 D.石灰石和浓盐酸
解 析 A项中反应速度太快,难以控制;B项中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CaSO4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阻碍了反应的进行;D中浓HCl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导致生成的气体不纯;只有C反应制取CO2的速度适中,原料来源方便,价格便宜。
答 案 C
做一做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后,最后储存在( )中
A.叶绿体 B.淀粉 C.氧气 D.叶绿素
三、自然界中氧和碳的循环。
1、自然界中氧的循环。
(1)自然界产生氧气的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

(2)自然界消耗氧气的途径
2、自然界中碳的循环。

(1)自然界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

(2)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
3、保护臭氧层。
(1)臭氧层的作用:阻挡和削弱来自太阳的过强的紫外线,对生物起保护作用。
(2)臭氧层的破坏和保护。
①引起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氯氟烃等物质对臭氧的作用。
②臭氧层的保护措施:禁止生产和使用含氯氟烃的致冷剂、发泡剂、洗洁剂、喷雾剂等化学物质。
4、温室效应。
(1)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地球的保温作用。
(2)温室效应的好处: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的气温稳定,有利于动、植物生存。
(3)温室效应的坏处:过度的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等。

四、空气污染与保护
1、空气污染。
(1)引起空气污染的因素。

(2)空气污染的种类。

2、保护空气。
(1)洁净的空气才能保证地球上生物健康、正常地生长。
(2)保护空气的措施。

例2 导致下列现象的主原因与排放SO2 有关的是 ( A )
A.酸雨 B.光化学烟雾 C.臭氧空洞 D.温室效应
解 本题四个分立的选项均属于大气污染方面的现象,但其形成的原因各不相同。光化学烟雾与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和氮的氧化物有关;臭氧空洞与氟氯烃(即氟利昂)有关;温室效应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有关;酸雨是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大气中二氧化硫等酸性污染物增多,是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故答案为A。
例3 与氧循环无关的是 ( )
A.生物的呼吸 B.物质燃烧 C.光合作用 D.氟利昂破坏臭氧层
解 析 本题考查了氧循环的具体过程。氧气不断地被消耗,又不断地产生,使大气中氧的含量保持恒定。氧气消耗包括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也是呼吸作用)、矿物燃料的燃烧;氧气的产生主要是植物光合作用的结果。
答 案 D。
做一做 根据氧循环的原理,下列方法不可能使空气清新的是 ( D )
A.开窗 B.在阳台上多放花草 C.安装换气扇 D.喷洒空气清新剂

第三章 植物与土壤
知识要点
1、土壤的结构。
(1)组成:

土壤----

(2)土壤的形成:
①矿物质颗粒:岩石风化产物。

岩石 共同作用下碎裂成小颗粒

②腐殖质(有机物):岩石风化使地壳表面有矿物质颗粒堆积,为低等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最先地衣在陆地上生长,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进入矿物质颗粒形成腐殖质。
③土壤的形成是:漫长、持续的过程,直到现在仍在进行。
(3)土壤的结构与类型:
①土壤是由矿物质颗粒、腐殖质、水和空气组成的。

矿物质颗粒

矿物质颗粒越粗,颗粒间的空隙越大,通气性越好,空气的含量越高,保水性越弱,渗水性就强 ,反之则反。

②土壤的分类。

土壤 ----

(4)土壤的恢复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土壤的类型 土壤的状况 植物生长状况及原因 土壤成份体积分数
砂土类土壤 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透水性强,易干旱,有机质分解快,易流失 植物不宜生长。因通水性强,保肥性弱,导致植物水、肥不足而生长不良或死亡 固体少于50%,空气比例显著大于水分的比例,水分比例比较小
黏土类土壤 湿时黏,干时硬,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能较差 植物不宜生长,因通气性较差,导致植物根不能正常呼吸 固体体积大于50%,水分比例大于空气的比例,空气比例比较小
壤土类土壤 不太松、不太黏,通气透水较好,保水保肥也较好 植物宜生长,土壤中有充足的水分、空气、无机盐 固体体积约占50%(其中有机质占1%~5%),水和空气各占1/4
2、植物和土壤的关系。

3、土壤污染及防治。
(1)土壤污染的原因:
①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
②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
③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④生活垃圾的任意丢弃、堆放,导致土壤的“白色污染”;
⑤生活污水、垃圾、医院弃物中含病菌、寄生虫和病毒,会对土壤产生生物性污染。
(2)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
①控制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②提倡生物防治农业病虫害,以虫治虫,用有机肥料代替化学肥料;
③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例:氧化塘处理);
④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八、植物体
1、根。
(1)功能:具固定和吸收的功能。

(2)根系 ----

(3)根尖:是根吸水的主要部位,它由根毛区、伸长区、分生区和根冠构成。
(4)植物细胞吸收、失水的原因:植物细胞细胞液的质量分数大于外界溶液的质量分数,植物细胞就吸水;反之,植物细胞就失水。
2、茎。
(1)功能:具支持和输导的功能。
(2)类型:根据生长分式不同,茎可分为直立茎、缠绕茎 、攀绕茎 、匍匐茎四类,其中最常见的是直立茎。
(3)茎的结构:从里到外依次为髓、木质部、形成层、韧皮层、表皮等。其中木质部有导管,可以输送水分和无机盐;韧皮部有筛管,可以输送有机物。
(4)年轮:茎生长时前一年的秋材和后一年春材间的分界线。外界的气温适宜,水分充足,茎生长快,排列疏松,颜色较浅;反之生长慢,排列紧密,颜色较深。
(5)实验:观察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①蓝色氯化钴滤纸遇水变红色,所以它必须密封保存;
②茎染色后外树皮呈绿色,筛管呈绿色,木质部呈红色,髓呈绿色。
3、叶。
(1)功能:叶具有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两大功能。
(2)叶片上、下表皮中有气孔,气孔是叶水份蒸腾的通道、气体进出的门户。气孔由两个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
(3)蒸腾作用。
①含义:植物体内的水从气孔汽化排除。根吸水的99%用于蒸腾散发。

②作用

这是重点复习对象
八年级《科学》(下)第一章复习知识点
1. 液态水与气态水在微观上的区别;
2. 最先提出原子概念的人?
3. 水分子电解模型;
4. 一个水分子含几个氢原子?几个氧原子?
5. 一个氧分子由几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由几个氢原子构成?
6. 构成一个氧分子至少需几个水分子?
7. 在电解水的反应中什么发生了变化、什么没变?
8.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9. 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是什么?
10. 怎样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1.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一些?
12. 构成分子的原子是否一定相同?(举例说明)
13. 原子结构模型:微粒名称、带电性、数目关系等;
14. 元素、同位素概念;
15. “钠在氯气中燃烧”电子得失情况;
16. 离子概念;
17. 单质与化合物区别;
18. 对物质组成的两种讲法(宏观、微观);
19. 元素分类;
20. 元素在地壳中的分布情况;
21. 海水中主要元素;
22. 组成有机体的主要元素;
23. 常见元素符号记忆;
24. 元素符号的含义;
25. 化学式的书写与读法;
26. 化学式表示的含义;
27. 常见根离子记忆(符号及化合价);
28. 常见元素化合价记忆;
29. 化学式中各元素化合价的确定;
30. 相对原子质量的求法;
31. 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32. 计算和化学式中各元素质量比;
33. 计算各元素质量分数;

八年级下
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复习提纲
§1.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1、符号: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一些如录音机、随身听上类似的符号来表示事物,我们曾经用过的符号有:速度v、时间t、质量m、密度ρ、压强p、电流I、电压U、电阻R、冷锋、暖锋等,你可以对以前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我们生活中,用过的符号有:厕所符号、电源符号、交通标志等。

符号的作用和意义: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用符号可避免由于外形不同引起的混乱

用符号可避免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2、模型:

建构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的到的事物。一个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模型可以表示很大或很小的事物,有些模型可以是具体形象的,而有的模型则是抽象的(如一个数学或科学的公式)。

§1.2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1、分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分的,而原子是不可分的。在水通电实验中,我们发现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了,该实验充分说明了:水分子是由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构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这种比分子更小的微观粒子就是原子。

2、物质的构成:如右图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少数非金属的固体如碳、硅。

3、①原子的种类比较多,现在已知的有几百种原子。不同种类和不同数量的原子就能构成各种不同的分子,从而使自然界中有种类繁多的物质。它们之间的互相组合就好比是26个英文字母可组合成无数个英文单词一样。

②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③同种原子构成不同物质时结构是不一样的,如金刚石和石墨。

④原子是一种微粒,具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通常原子半径一般在10-10米数量极,不同种类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1.3原子结构的模型

1、原子模型的建立:原子内部结构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②历程:

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 ――实心球模型

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 ――西瓜模型(汤姆生发现原子中有电子,带负电)

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 ―行星绕太阳模型(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核的存在)

波尔原子模型(1913年) ――分层模型

电子云模型(1927年—1935年)―― 电子云模型

2、

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显电中性)

4、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所占的质量很大,但占据的体积很小。核内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接近,电子的质量所占的比重极小,几乎可忽略。

5、对质子和中子的内部结构的研究还在继续,科学家认为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粒子――夸克构成,对夸克的研究已成为科学上的一个热点。

6、元素:

科学上不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7、同位素:

原子中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的同类原子统称为同位素。同位素在工业、农业、医疗、国防等方面由广泛的应用。

8、带电的原子――离子:

原子得失电子形成带正、负电荷的离子。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之间会相互作用,构成物质。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一。

小结: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1.4组成物质的元素

1、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物质(纯净物)根据组成元素的不同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4、物质的分类:

5、常见的元素符号:

①金属元素:钾 钙 钠 镁 铝 锌 铁 锡 铅

铜 汞 银 铂 金 (钡 锰 锂 铍 )

②非金属:碳 硅 硫 磷 氢 氧 氮 氟 氯 溴 碘

③稀有气体:氦 氖 氩

6、元素的分布:(不均匀)

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元素: 、 、 、 ;

人体中: 、 等;海水中 、 、 、 等。

§1.5表示元素的符号

1、元素符号:

国际上统一用拉丁文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来表示元素,当元素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再写上该元素名称的第二个字母以示区别。

2、元素符号的含义:既有宏观的含义,又有微观的意义。

①表示一种元素;

②这种元素的1个原子。

3、表:元素、原子、离子、分子的涵义及相互关系:

项目
元素
原子
离子
分子

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涵义
只分种类不论个数
既可表示种类又可表示个数

在化学反应中
元素的种类不变
原子不可分,但原子可以转变为离子

可分为原子

组成

物质
物质
金属单质:Mg等

稀有气体:He等

少数非金属单质:C、Si等
离子化合物:NaCl等……
非金属单质:O2、H2等……

1、 熟练记住常见的16种元素符号:

H、O、C、N、S、Si、Na、Fe、Cu、Cl、Ca、Ag、Al、I、K、P

§1.6表示物质的符号

1、 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称为化学式。

化学化的书写要注意规则:

①单质化学式书写时要注意稀有气体通常用元素符号直接来表示它们的化学式。金属和部分固态非金属单质的结构比较复杂,习惯上也用元素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化学式。

氢气 氧气 氮气 氟气 氯气 溴 碘

②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通常可以根据读法来写,且要注意通常用原子个数(或离子)最简单整数比表示。

化学化的读法:一般是从右向左读成“某化某”。

化学化所传递的信息:①表示某种物质;②表示该种物质的1个分子;③表示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④表示该物质的1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及原子的数量。

2、 离子符号:

离子符号表示时在元素的右上角要标出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带电原子团是较为复杂的离子,在书写时也要注意所带的电荷数。

3、化合价:

①、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价(化合价只在形成化合物时才表现出来)

②、化合物里元素的正价总数与负价总数的代数和为:零

②、记住常见的化合价:

H、K、Na、Ag、NH4为+1价;

Ca、Mg、 Ba、 Zn 、Cu、 Fe(亚铁)、 Hg为+2价;

Al、Fe为 +3价;

F、Cl、NO3(硝酸根) 、OH(氢氧根)为-1价;

O、S、SO4 (硫酸根)、CO3(碳酸根)为 -2价;

2、化合价的计算的总原则:①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②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根据元素化合价,正确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有三个步骤:

① 按一定顺序写出元素符号;

② 在元素符号正上方标出化合价;

③ 再根据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写出分子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

§1.7元素符号表示的量

1、 相对原子质量:

涵义: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得数值,

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无单位。

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由于原子的主要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的质量是质子质量的1/1834),所以:

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2、 相对分子质量:一个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

3、 关于化学式的计算:

①求得该物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②求得组成该物质得各种元素的质量比;

③求得该物质中某种元素得质量分数;

④结合第③种计算,在已知该物质的实际质量时,求得该物质中某种元素的实际质量

八年级《科学》下第二章“空气与生命”复习提纲
知识要点:
一、空气

1、 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2、 空气的组成:(体积比)

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 空气的利用。

(1)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氮气的用途:

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

制化肥、炸药、染料等;

液态氮可作冷冻剂。

(2)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氧气的用途:

提供呼吸、急救病人、登山、潜水等

支持燃烧、气焊、气割、炼钢等

(3)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通电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

用途:

制作保护气;

制成各种电光源;

用于激光技术。

二、氧气和氧化

1、 氧气的物理性质:

①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

②密度比空气大;

③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

④三态变化,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

2、 氧气的化学性质: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

(1)硫在氧气中燃烧:S + O2===SO2

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 ==== Fe3O4

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 色固体(注意:铁丝燃烧时要绑一根火柴来引燃,瓶底要放点水或细砂防止炸裂瓶底)

3、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燃烧: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引起爆炸

缓慢氧化:速率缓慢的氧化反应,可引起自燃

4、 氧气的制取

(1)实验室制取

①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来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H2O2 ====2H2O +O2

2KMnO4====K2MnO4+ MnO2 +O2

2KClO3 =======2KCl +3O2

②实验室装置图课本45和46页

③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

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2)工业制法:分离空气发(属于物理变化的过程)

5、 催化剂。

一变: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的速度

二不变:(1)本身质量;(2)本身化学性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6、 灭火和火灾自救

(1)可燃物燃烧条件:

(a)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

(b)跟氧气充分接触。

灭火方法:

(a)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

(b)跟氧气隔绝。

(3)火灾自救及措施(看课本)

三、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

1、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1)化合反应:A+B===C

(2)分解反应:A===B+C

2、 质量守恒定律

(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定律叫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

反应前后:①原子种类没有变化;②原子数目没有增减。

(3)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量:

①原子种类;② 元素种类;③ 原子数目;④物质总质量

3、 化学方程式。

(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一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3)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和步骤。

(4)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

①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

②表示反应的条件

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原子、分子个数比

④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

4、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

(2)计算步骤:

设未知量==>写出化学方程式==>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列出方程求解==> 写出简明答案

四、生物的呼吸

1、 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

(1)呼吸系统的组成。主要由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组成。

(2)呼吸运动

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机顶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扩张,导致肺内气压减小==>外界气体进入肺泡。

呼气: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机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 借弹性缩回,导致肺内气压增大==> 肺内气体排出肺泡

(3)肺泡内气压变化

吸气时,肺泡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

呼气时,肺泡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2、动物的呼吸: 动物和人一样,也要呼吸,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植物的呼吸:植物和空气之间也有气体交换,也会呼吸,也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五、光合作用

1、 光合作用的过程

(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制造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可表示为:

二氧化碳 +水==有机物(淀粉)+氧气

(3)光合作用的实质: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

(4)光合作用的意义:①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提供食物 ②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 提供能量 ③ 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提供氧气

2、 二氧化碳

(1)①实验室制取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反应

②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因为密度比空气大。注意:不能用排水法,因为二氧化碳可溶水)

③验满方法: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①无色无味的气体②密度比空气大 ③可溶于水 ④三态变化,其固体称干冰。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① 不能供呼吸;② 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③ 与水反应:CO2 +H2O = H2CO3

④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O2+Ca(OH)2= CaCO3 +H2O(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4)二氧化碳的用途:①灭火 ②作化工原料,制纯碱、汽水等;③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刚好相反的两个过程,区别如下: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①在植物的叶绿体内进行 植物成活部分都能进行

②在光照下才能进行 有无光都能进行

③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④制造有机物,贮藏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两者互相依存和对立。

六、自然界中碳和氧的循环

1、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1)自然界产生氧气的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

(2)自然界消耗氧气的途径:生物呼吸和物质燃烧。

2、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1)自然界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质的燃烧。

(2)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

3、 保护臭氧层。

(1)臭氧层的作用:阻挡和削弱来自太阳光的过强的紫外线,对生物起保护作用。

(2)臭氧层的破坏和保护。

①引起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氯氟烃等物质对臭氧的作用。

②臭氧层的保护措施:禁止生产和使用含氯氟烃的制冷剂、发泡剂、喷雾剂等化学物质。

4、 温室效应。

(1)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地球的保温作用。

(2)温室效应的好处: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气温的稳定,有利于动植物的生存。

(3)温室效应的坏处:过度的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等。

七、空气污染与保护

1、 空气污染

(1)引起空气污染的因素:

①工业废气和烟尘的排放;②土地沙漠化;③车辆尾气的排放;④部分建筑材料释放有害气体。

空气污染的种类:①汽车尾气;②可吸入颗粒物(烟尘);③ SO2④酸雨。

2、 保护空气

(1)洁净的空气才能保证地球上生物健康正常生长。

(2)保护空气的措施:①使用清洁能源;②控制污染源;③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预防;④植树造林。

附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顺序:

第一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第二步:将高锰酸钾加入试管中。第三步:用一团棉花放在靠近试管口的地方,然后把导管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第四步: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第五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第六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第七步:熄灭酒精灯。

例题:16克氧气和10克碳完全燃烧是否一定生成26克的二氧化碳?为什么?请列试计算。

八年级科学(下)第三章复习提纲

1 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我们把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
2 土壤中的非生物有水、空气、有机物(腐殖质)、无机物(矿物质颗粒)。土壤是由这些组成的
3 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与死亡的生物体。 无机物是由岩石风化形成的。

4 岩石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变成了石砾与沙粒,最后形成了含有沙粒、有机物、水、空气等物质的土壤。
5 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就成为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6 土壤颗粒的分类:沙粒、粉沙粒、黏粒。
7 土壤可分为砂土类土壤(沙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细)、黏土类土壤(沙粒、黏粒多。土壤颗粒细)、壤土类土壤(沙粒、黏粒、粉沙大致相等。土壤质地较均匀)。
8 沙土类土壤(疏松、不易黏结,通气、通水性能强,易干旱。)、黏土类土壤(质地黏重。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性差)、壤土类土壤(通气、透水,能保水、保肥,易于耕种)
9 土壤的保水、保肥、通气、透水能力主要与土壤的结构有关。

1 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和无机盐)和固定的功能
2 一株植物的所有根合在一起,叫做根系。有明显发达的主根与侧根之分的根系,叫做直根系(青菜,树,大豆)。没有明显区分的叫作须根系。
3 跟在土壤中的分布与土壤的结构、肥力、通气状况和水分状况等有关。
4 根(器官)――根尖(部位)——根毛区(区域)吸水
5 根由根毛区(吸水)、伸长区(细胞生长)、分生区(细胞分裂,使根的细胞数不断增加,细胞核大)、根冠(保护作用,利于根不断生长)。
6 植物的根毛很多,增加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7 植物跟毛细胞的细胞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高于土壤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因此它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反之就会因为是水过多而发生“烧苗”现象。
8 N—叶 青菜 P---果实 西红柿 K—茎 马铃薯,番薯
9 氮磷含量大增使水中大量藻类繁殖(富营养化:水华、赤潮)水生动物因缺氧而死去

1 茎可分为直立茎(树)、攀缘茎(变形的叶或茎缠绕在其他物体上:爬山虎、丝瓜、葡萄)、匍匐茎(西瓜、草莓)、缠绕茎(常春藤、牵牛花)。
2 茎的横切结构(由外向内)外树皮(死亡的细胞)――韧皮部(筛管:输送有机物,自上而下)――形成层(最活跃的地方)――木质部(导管:输送水和无机盐)――髓
3 水稻、小麦、竹因没有形成层而不能加粗。

1 蒸腾作用1、降低植物体(叶片)的温度 2、促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3、促进水和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2 根吸收的水约有 99%是通过蒸腾作用撒发的。(下表皮散发的多于上表皮)
3 湿度小,气温高,光照强 蒸腾作用强.

5 植物体内水的运输途径 根毛----根的导管----茎的导管-----叶中的导管。

1 土壤资源的最大威胁来自于土壤的污染和过度开发。
2废水和固体废物的任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都可能会导致土壤的化学污染, 从而破坏土壤的结构和性质。另外,某些病菌、寄生虫和病毒也会对土壤产生生物污染。
3 耕地被蚕食、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土地沙漠化(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一带)和盐渍化(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都影响土壤的开发和利用。

叶细胞液浓度>茎细胞液浓度>根毛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

初二暑假科学复习计划~

只提供参考
复习计划  复习 最佳学习法周循环学习法
  (一)周循环学习法:是把一周学习量提前做计划,并循环反复的学习方法。制定周一到周六的学习计划,每天完成,万一没有完成的部分在周日补充学习,以便于系统管理学习进度。
  (二)为什么周循环学习方法很重要?有了目标就能更有针对性,计划落实也会更好。高考就像马拉松,以一定的步伐有节奏地坚持跑下去才能取得好成绩。根据精华教育考试研究中心的研究结果,周单位的学习计划比每日计划或每月计划更有效果。所以制定每周计划,不断循环的过程很重要。
  (三)周循环学习法如何实践?
  1、第一步:周日晚上制定周学习计划。
  根据自己总的学习进度,制定一周的目标。根据目标计算周一到周六的学习量,制定可行的、但又必须完成的学习计划。
  2、第二步:周一至周六按计划学习。
  根据计划学习量做好每日时间管理,每日结束前确认一下计划完成度,记录学习日志;
  3、第三步:周日彻底完成学习计划。
  把本周的学习完成情况总结一下。没有完成的部分在周日彻底解决。一周计划都完成了,就好好放松一下,然后做下周计划。
  (四)注意事项:
  1、不要做过度的计划,以免产生挫折感,渐渐失去学习兴趣;
  2、要空着周日。因特殊情况而没有完成的计划周日弥补,并休息。
  3、当日未完成的计划不要拖到第二日,要果敢地跳过去。待周日再完成。拖到第二日反而会产生连锁反应而更疲惫。
  复读生学习方法:集中力量攻克薄弱环节
  1、复读生区别于高三,应集中于薄弱科目。
  (1)复读生通过已参加的高考知道了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提高弱势科目的分数是主要课题。弱项是因长期不重视或感到难学而产生的科目,必须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加以大幅提高。提高弱项是复读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从复读开始就要给弱势科目多分配时间。
  (2)薄弱科目和单元是通过努力就能大幅提高分数的“金矿”。永远的拉分科目——数学就是投入精力即会涨分的科目。
  2、成绩要在较短期内获得较大提高。
  长时间的慢慢提高对大多数科目没有必要,且消磨锐气。要在一定时间段内刻苦投入,在成绩开始提升时加把劲儿,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大幅提高成绩。
  3、成绩提高用四大件——精华教育学习阶段论
  学习是用屁股-> 手 -> 脑袋 -> 心的过程。
  第一,一个相对完善的时间表,既要涵盖每月的整体安排,又要包括每月以及每天、每
  时的细节规划。
  第二,复习计划要留有余地,不要“满打满算”。比如,晚上7点到8点复习数学,8点开始复习英语,这样安排就太紧了,当中应该有一个缓冲:7点到8点是数学时间,8点15分以后留给英语。这样,数学复习完后喝口水,稍作休息,不要“连轴转”。
  而且,留有余地也可以确保上一段计划的完成。还是以7点到8点复习数学为例,万一时间到了,却还差一道题没做完怎么办?留有15分钟的余地,孩子就可以具体问题具体解决,而不致产生浮躁的情绪。
  第三,教孩子在执行计划时学会放弃。有的学生死心眼儿,比如复习数学时遇到两道难题,卡了一个小时也没有思路,却非要做出来不可,一晚上的时间都搭上去了。结果,这两道题没有眉目,其他的科目也耽误了。孩子的情绪也难免受到影响。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就需要告诉他,把这两道题放一放,先完成其他科目的计划,最后如果还有剩余时间,再回过头来处理先前的“遗留问题”,如果没有时间就放在明天或后天再做。
  第四,复习计划要兼顾全面。有的考生对喜欢的科目就先复习,不喜欢的科目放在后头;有的考生把自己的强项放在前面复习,弱项的复习受到影响,导致强项越来越强,弱项始终没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其实,每个考生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正确的做法是优势要强化,劣势也要弥补。

DADCCBBA
CDDDDBD
C(AB)DADCA
BACA
DBABA
DDDBBD
BCDCBCDA
BBBADDDC
ACACBD
DCDCCDAA(CD)
BBBCC
DCCB
CCDBB
DACAA
BDDACB
BADBAB
ACCCBDC
BBDAADAD
DDAD.BCB
DBCCBABBCCBDC
DCCDBDCC
BBCDC
BCDABAA
ADCBBDA
CCD
CDDBBDBBB
BDBCD
BCDAAADDC
ACABDDCBC
BBCADDA
ADCAAB
ADCADCBBA
BBCDBD(BD)BA
看看是不是这些答案。。

八年级上册鲁教版物理知识提纲
答:此外,课后还要做好复习提纲,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 八年级 上册鲁教版物理知识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2.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它的使用规则是: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科学知识的特点是由简到难,逐步深入,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多,许多同学都感到科学题不好做。这主要是思考的...

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提纲
答:物理 学习方法 总结 1、提高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物理的学习。其实...(1)物理用语是学习物理的语言工具,必须学好。物理用语中专用词、专用符号、相关的科学家名字及贡献需要...★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 最新初二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 八年级下物理期末复习提纲 ★ 2017...

初二下册物理复习提纲 人教版
答:初二下册物理复习提纲 人教版 15 注意:是人教版的~八年级下册的最好具体点的~目录:第六章电压电阻...,应重视学生的感悟与实验,重视实际利用,重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以学生的动手动脑来体会:学习物理有用。

初二上学期物理复习提纲(是提纲!!)
答: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2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3活动降落伞比赛第二章运动与能量1认识运动2运动的描述3运动的速度4能量第三章声1什么是声音2乐音的三个特征3奇异的声现象4噪声5声与现代科技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1光的传播2光的反射定律3科学探究平面镜成像4光的折射规律5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6神奇的眼睛7通过透镜...

初二上生物复习提纲
答:查看同主题问题: 复习提纲 人教版 生物 复习提纲 等待您来回答更多2回答 求初中二年级生物“人体的营养”复习提纲 2回答 初二上生物复习提纲 2回答 30 七年级地理、历史、生物、政治复习提纲 1回答 5 (济南出版社)八上生物复习提纲 2回答 我是山东的,我的母校的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师用心血编写了生物复习提纲......

初二上物理期末复习提纲(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
答:(2)不能用光屏承接,只能用眼睛看到的像;(3)虚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凸透镜所成的虚像都是正立的。3、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照相机照相时在胶卷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且物距大于像距。4、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起会聚光的作用;平面镜起反射光线(改变...

初二下生物复习提纲《人教版的》
答: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概念: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属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 依据:生物在形态...

下星期要半期考试了我读初二,我想要物理和数学的复习提纲。_百度...
答:我读初二,我想要物理和数学的复习提纲。物理:我需要一些经典考试题,带讲解的。我们考1,2,3单元。...的水中,是最放松的状态,有一种安全和温暖的感觉,可以净化心灵,更有助于睡眠,有利于第二天的学习。...这样坚持下去,同学们就会养成科学利用时间的好习惯。 第二,要安排好自习课时间。自习课如何安排?不少...

八年级上册生物(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复习提纲 急需!
答:第四节 建立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系统 1、 生态农业系统就是人类按照自身的需要,用一定的手段来调节农业...第三章 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影响 生物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1、会更好地造福于人类,提高生活质量...初二生物复习提纲双子叶植物:具有两片子叶植物(花生、白菜、向日葵、豌豆、芒果)单子叶植物:只有一片...

求初二生物上册的复习提纲
答:求初二生物上册的复习提纲提纲的那些要考的部分画一下括号谢谢急急急... 求初二生物上册的复习提纲提纲的那些要考的部分画一下括号谢谢急急急 展开 ...128.科学家还能用现代技术手段,把其他生物的某种基因转入一些细菌内部,只这些细菌能够生产药品(用细菌做生物反应器)。 129.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