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差现象由谁发现的 岁差现象是谁第一个发现的?

作者&投稿:运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公元前150年前后,古希腊天文学家、西方古代天文学创始人喜帕恰斯就是从比较他观测的星表和前人的星表中,发现了岁差。我国古代天文学家虞喜也在公元330年,独立发现了岁差并加以精确的测定。

岁差与章动:在外力的作用下,地球的自转轴在空间的指向并不保持固定的方向,而是不断发生变化。其中地轴的长期运动称为岁差,而周期运动称为章动。岁差和章动引起天极和春分点位置相对恒星的变化。公元前二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在编制一本包含1022颗恒星的星表时,首次发现了岁差现象。中国晋代天文学家虞喜,根据对冬至日恒星的中天观测,独立地发现了岁差。据《宋史•律历志》记载:"虞喜云:'尧时冬至日短星昴,今二千七百余年,乃东壁中,则知每岁渐差之所至'"。岁差这个名词即由此而来。

李梦慧

gg

岁差现象是谁发现的~

岁差现象最早是公元前二世纪由西人伊巴谷发现的, 中国晚五百年到 晋也被虞喜发现。

岁差。
所谓岁差是指:由于地球自转轴像陀螺样摇摆,周期约为25800年,所以 天北极是以黄极为中心,以23°.5为半径在一个圆周上移动, 而冬至点则以72 年一度的速 率向秋分点方向移动。岁差现象最早是公元前二世纪由西人伊巴谷发现的, 中国晚五百年到 晋也被虞喜发现。晋以前人不知岁差,不可能伪造出比他们早一两千年的天象。冬至日天黑 以后,昴在正南方的天象,只能发生在公元前22世纪以前, 按《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 的“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这正是尧的时代。对“日永星火”的天象,那时要在夏至晚上18 时40分出现,似乎嫌早,但考虑到心宿二亮度大,以及早期允许误差,还是可以承认为尧代, 要十分准确,就要推后七百年到商初。按《中国天文学史》所说[1],甲骨文的信息说明:商代的历法是阴阳历,年有平闰,月有大小,有测定分至的知识,季节与月份关系基本固定了,但没有四季概念。

秦汉间二十四气置闰法之确立,延续近四百年。从四仲到四立,以至二十四气,还有甲寅元之倡导,都是为完成历学新范式努力的成果。

所谓岁差,是指春分点(或冬至点)在恒星间的位置逐年西移的天文现象。在公元前二世纪,希腊天文学家依巴谷已经发现春分点每百年沿黄道西退1°的现象,我国古代最早发现类似现象的是东晋天文学家虞喜,他在330年左右,对岁差现象作了与古希腊人在形式上迥异而实质相同的表述。

在虞喜之前,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已经发现了冬至时太阳所在恒星间的位置发生变动的情况,但这未导致对岁差规律的探讨和总结。一直到虞喜才充分注意到实际上已为天文学界熟知的这一现象的重要天文学意义,并着手对岁差现象作数量化的论述。他由“日短星昴,以正仲冬”(24)句推知,昴星于尧帝时在冬至日黄昏时中天。再由实测,他得知,当时冬至日黄昏时昴星与子午方位的偏离度值。又考知自尧帝到其时的年距。最后虞喜算得每经50年冬至点沿赤道向西移动一度的数值,这就是我国古代经由特殊的途径独立地得到的第一个岁差值,虽然发现年代远迟于古希腊,但该值的精度已略优于依巴谷值,为岁差值的进一步探索开拓了新路。在此基础上,虞喜“使天为天,岁为岁”,(25)即把恒星年(太阳两次通过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与回归年(太阳两次通过冬至点的时间间隔)两者区别开来,并为历法有关问题计算精度的提高准备了条件。

后秦天文学家姜岌约于380年发明了月食冲法,其方法是在月食时测量月亮所在宿度,这时太阳正与月亮相差半周天度,于是能较准确地推知冬至时太阳所在宿度。这为后世岁差佳值的频频出现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基本方法。

十九年七闰的闰周前后沿用达千年之久,到北凉赵■的元始历(412年)才出现了转机。赵■给出了600年221闰的新闰周,这是他对回归年和朔望月长度认识深化的结果,即他对于回归年长度应小于365.2468日,和朔望月长度应在29.5306日左右均深信不疑,而这二个天文数值绝非十九年七闰法所能协调,所以只有改革旧闰周,方可符合他已经确认无疑的如上事实,别无出路。当然要迈出这一步仍需极大的勇气。元始历所取回归年长度的精度较前代历法有大幅度的提高,赵■对闰周的改革正与此相辅相成,是一大胆的和明智的创举。自此以后,新闰周辈出,呈现了不断求索、改进的可喜局面。

岁差的现象谁发明的
答:中国晋代天文学家虞喜,根据对冬至日恒星的中天观测,独立地发现了岁差。据《宋史·律历志》记载:"虞喜云:'尧时冬至日短星昴,今二千七百余年,乃东壁中,则知每岁渐差之所至'"。岁差这个名词即由此而来。至于冬至点移动,完全是因回归年是历法年采用地壳表面时间短于恒星年时间所致。

岁差现象由谁发现的
答:公元前150年前后,古希腊天文学家、西方古代天文学创始人喜帕恰斯就是从比较他观测的星表和前人的星表中,发现了岁差。我国古代天文学家虞喜也在公元330年,独立发现了岁差并加以精确的测定。

虞喜是如何发现岁差现象的?
答:虞喜通过与喜帕恰斯不同的途径独立发现了岁差现象。虞喜把古今对冬至中天星宿的观察记录做了对比,发现唐尧时期冬至黄昏中天星宿为昴宿,而2700年之后的西晋时期,冬至黄昏中天星宿却在东璧。对于这种变迁的原因,虞喜明确地把它归结为冬至点连续不断地西移,也就是冬至太阳所在的位置逐渐偏西造成的。从...

虞喜是怎样发现岁差现象的?
答:虞喜通过与喜帕恰斯不同的途径独立发现了岁差现象。虞喜把古今对冬至中天星宿的观察记录做了对比,发现唐尧时期冬至黄昏中天星宿为昴宿,而2700年之后的西晋时期,冬至黄昏中天星宿却在东璧。对于这种变迁的原因,虞喜明确地把它归结为冬至点连续不断地西移,也就是冬至太阳所在的位置逐渐偏西造成的。从...

发现时差现象最早在哪一年?
答:最早发现时差现象的可能是古希腊天文学家。希腊人长于航海、精于天文,善于绘制地图。生活于公元前2世纪的喜恰帕斯已经知道不同地点发生日食或月食的时间是不同的,进而他利用各地发生月食的时间差来测定地理经度。但是日月食发生的时间差不容易测定,古希腊人只能在较近的距离内使用这种方法。三个世纪后,...

什么是岁差运动?为什么产生?有什么规律?
答:公元前二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是岁差现象的最早发现者。公元四世纪,中国晋代天文学家虞喜根据对冬至日恒星的中天观测,独立地发现岁差并定出冬至点每50年后退一度。牛顿是第一个指出产生岁差的原因是太阳和月球对地球赤道隆起部分的吸引。在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地球自转轴绕着黄道面的垂直轴...

岁差现象是由谁发现的?
答:岁差是什么???

地理大发现时代,最早发现时差的是谁
答:1522年,麦哲伦率领的舰队致力于完成环球航行的壮举。当船队返航至佛得角群岛时,发现船上的日期是7月8日星期三,而岸上的日期却是7月9日星期四。水手回国后向国王和教皇汇报了这个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探讨,时差之谜逐渐被揭示出来。

鲁迅“差不多”现象的原因
答:鲁迅说差不多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很多人都不愿意把事情太过仔细的去思考,这样很多事情都觉得差不多,也会导致很多事情不用心的去做

关于月的所有问题
答:为什么会发生日食现象?月球上大大小小的坑是怎么回事?人到了月球为什么那么轻?月球为什么会有圆缺变化?在月球上能看到地球上的建筑吗?月球是行星吗?你能说出哪些天文仪器?天文台为什么建在山上?天文台为什么是圆的?我国战国时代著名的<甘石星经>的作者是谁?岁差现象是由谁发现的?祖冲之编定的历法叫什么名字?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