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岁差运动?为什么产生?有什么规律? 什么是岁差?

作者&投稿:董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岁差和章动
在外力的作用下,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并不保持固定的方向,而是不断发生变化。地轴的长期运动称为岁差,而其周期运动则称为章动。岁差和章动引起天极和春分点在天球上的运动,对恒星的位置有所影响。

公元前二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是岁差现象的最早发现者。公元四世纪,中国晋代天文学家虞喜根据对冬至日恒星的中天观测,独立地发现岁差并定出冬至点每50年后退一度。牛顿是第一个指出产生岁差的原因是太阳和月球对地球赤道隆起部分的吸引。在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下,地球自转轴绕着黄道面的垂直轴旋转,在空间绘出一个圆锥面,绕行一周约需26,000年。

在天球上天极绕黄极描绘出一个半径约为23.5°(黄赤交角)的小圆,即春分点每26,000年旋转一周。这种由太阳和月球引起的地轴的长期运动称为日月岁差。德国天文学家贝塞耳首次算出日月岁差为5,035".05(历元1755.0),今值为5,029".0966(历元2000.0)。

英国天文学家不拉德雷在1748年分析了1727-1747年的恒星位置的观测资料后,发现了章动。月球轨道面(白道面)位置的变化是引起章动的主要原因。白道的升交点沿黄道向西运动,约18.6年绕行一周,因而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也有同一周期的变化。在天球上表现为天极(真天极)在绕黄极运动的同时,还围绕其平均位置(平天极)作周期18.6年的运动。同样,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也具有周期性变化,并引起相应周期的章动。岁差和章动的共同影响使得真天极绕着黄极在天球上描绘出一条波状曲线。

除了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外,地球还受到太阳系内其他行星的吸引,从而引起黄道面位置的不断变化,这不仅使黄赤交角改变,还使春分点沿赤道产生一个微小的位移(其方向与日月岁差相反),春分点的这种位移称为行星岁差。行星岁差使春分点沿赤道每年东进约0".13。

是由于时间的膨胀引发的。

在固体潮汐的作用下,地壳平均每年滞后地幔自转50.266角秒。25782.8年地壳滞后地幔自转一圈,完成一个周期。



地球差异自转缩短了回归年的时间是地球差异自转导致岁差

虞喜命名岁差;天自为天,岁自为岁

潘文斌(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王金甲 (wang.jinjia@163.com、13019865924) 等

如今教材与中国大百科全及成语词典中的岁差定义是我国引进的西方洋垃圾,不应以讹传讹编撰在高校教材《地球概论》中误导华夏莘莘学子。我国天文学家虞喜早在公元330年就对岁差做出定义;天自为天(恒星年),岁自为岁(回归年)。

虞喜(281一356年)从古代史志书中,发现汉代最初沿用古历,以冬至起于牵牛初度,太初历制定时根据实测,以牵牛西斗宿中央附近的建星为冬至点。

《宋史·律历志》载;虞喜云,尧时冬至日短星昴,今二千七百余年,乃东壁中,则知每岁渐差之所至。“岁差”一词由此而来。此前中国天文学家认为,太阳从去年冬至到今年冬至环行天空一周永相吻合。那时是地心说时代不知地球绕太阳公转。虞喜当时虽然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上述道理,但是他从古代冬至点位置的实测数据发生西退现象的分析中,得出了恒星一周天并非冬至一周岁的结论,即天自为天,岁自为岁。冬至一周岁要比恒星一周天差一小段,虞喜将之命名为“岁差”,这就发现了回归年同恒星年的区别。不过,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们对于冬至点移动的记录都存而不论,没有把“周天”(恒星年)和“周岁”(回归年)区分开来。

事实是,由于日、月和行星引力引起的固体潮汐,使地壳自转慢于内部(地幔)缩短了回归年的时间,以被缩短了的回归年时间观测节气点,那么就是平均每年3.35107秒观测节气点,观测到的节气参考点西移50.266角秒。差不多71年西移1 度,大约25780多年移动一周。虞喜根据冬至日恒星的中天观测,发现岁差,认为太阳从N年冬至到N+1年冬至,太阳没有运动到N年位置。虞喜将此现象命名为岁差。发现了回归年与恒星年的区别。在此之前,没有把“周天”(恒星年)和“周岁”(回归年)区分开来。

虞喜根据《尧典》记“冬至日短星昴”,而当时实测冬至点在“东壁中”,即壁宿九度。从昴宿经胃宿十四度、娄宿十二度、奎宿十八度,至壁宿九度,合计退行五十三度,虞喜估计唐尧时代相距“二千七百余年”,由此可求得岁差值为约“五十年退一度”。岁差的发现,是中国天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岁差是回归年与恒星年的时间差,是钟表时与真太阳时的时间差。

《鹖冠子·环流篇》说;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历史记载证明地轴始终指向如今的北极星没有变。

而西方天文学界认为岁差是地轴进动,春分点西移。西方定义的岁差;岁差(axial precession),在天文学中是指一个天体的自转轴指向因为重力作用导致在空间中缓慢且连续的变化。例如,地球自转轴的方向逐渐漂移,追踪它摇摆的顶部,以大约26,000年的周期扫掠出一个圆锥(在占星学称为大年或柏拉图年)。地球公自转运动无非是微重力作用下的惯性运动。神州十号航天员王亚萍与聂海胜的太空陀螺试验证明微重力作用下的自转天体有定向作用不进动。即使有进动,地轴进动也与岁差无关,所以迄今为止,也没有任何单位与个人能证明地轴进动解岁差是正确的。因为地轴进动根本就不存在。我国的神州十号航天员王亚萍与聂海胜的太空陀螺试验证明微重力作用下的自转天体有定向性质,不进动。王亚萍用食指推动陀螺轴的一端,陀螺运动到聂海胜前面,聂海胜用食指推动陀螺轴另一端陀螺运动到王亚萍面前仍然不进动。试验是最好的证据!实际观测及历史记载与现实的实验都证明地轴进动不存在!因此地轴进动解岁差就是谬论!

网页链接



岁差运动是指地球在天体引力的作用下产生固体潮汐,因此导致地壳滞后地幔自转缩短了回归年时间的地球差异自转运动。此运动原理类似自行车没气继续骑行,车胎(以后称地壳)与钢圈(以后称地幔)产生差异自转缩短了地壳时间(回归年采用地壳与太阳形成的真太阳时)。地球差异自转就是岁差运动。

能产生岁差运动必须具备4种条件;

1)天体引力。

2)地球公自转运动。

3)地球层圈构造。

回归年采用天然计时器;恒星年采用人造计时器。

地轴进动解岁差不能缩短回归年时间!完全是以讹传讹!

其规律是天体引力较小年份,固体潮汐幅度较小,该年度时间较长。天体引力较大年份,固体潮汐幅度较大,该年度时间较短。



岁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代沟


什么是岁差
答:日月岁差是太阳和月球对地球赤道隆起的引力作用造成的,引发地轴相对于惯性空间的转动。行星岁差(actually an advance)是由于其它行星对地球和轨道面(黄道)的引力有小角度造成的,导致黄道面相对于惯性空间的移动。日月岁差比行星岁差强大了500倍。除了月球和太阳,其它行星也会造成地轴的运动在惯性空间中产生...

什么是岁差?
答:地轴进动解岁差与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所描述的岁差现象不符!地轴进动解岁差只需地轴进动而不让地球其它部位运动这合理吗?公元前二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历法在编制一本包含1022颗恒星的星表时,把他测出的星位与150多年前阿里斯提留斯和提莫恰里斯测定的星位进行比较,发现恒星的黄经有向东较显著...

虞喜是怎样发现岁差现象的?
答:岁差是地轴运动引起春分点向西缓慢运行而使回归年比恒星年短的现象。岁差分日月岁差和行星岁差两种:前者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产生的地轴运动引起;后者由行星引力产生的黄道面变动引起。早在公元前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喜帕恰斯通过比较恒星古今位置的差异,发现了春分点每100年西移一度的岁差现象。随着天文...

为什么会有岁差?
答:在固体潮汐的作用下,地壳每年的角速度慢于地幔的角速度50.260角秒,导致四季周期短于地球公转周期,于是按回归年的时间观测,地球自转轴每年在空间并不保持固定位置,而是不断发生退行。在历史上,地球的岁差被称为分点岁差,这是因为 分点沿着黄道相对于背景的恒星向西移动,与太阳在黄道上的运动相反。

地球公转周期的“岁差”是一种什么样的自然现象?
答:关于这个问题,需要从刚开始的时候说起,天文圈的人才们,把我们这个地球命名为恒星年,真正围绕太阳转了一周,就是360度,四季周期被命名为回归年。回归年与恒星年他们两者的差异其实就是岁差,四季周期比地球真正的轨道周期少20分24秒,20分24秒导致移动的春分,这个参数其实也可以解释为,我们地球在...

什么是岁差?什么是黄道?
答:岁差是回归年与恒星年的时间差。因为回归年是历法年其时间与自然时间同步用的是地壳表面真太阳时我们称其为天然计时器。而恒星每年用人造计时器。两种计时器累计一年的时间差就是岁差。黄道是地球公转轨道。

因地球的进动所致所谓的“岁差”会造成什么?
答:试验已经证明地轴进动不存在!世界许多科研单位既科学大师大偶在质疑牛顿的地轴进动解岁差正确!网页链接网页链接 地球差异自转导致岁差!因岁差的存在,导致地球远近日点每70.588年延后一天。以北半球为例,公元1101年北半球冬至日12月22日是近日点!到公元11790年北半球冬至日是远日点。北半球冬季是远日点...

为什么会有岁差呢?
答:2007-12-17 什么叫岁差?月球的岁差为什么是18.6years? 2015-08-03 岁差为什么不会导致黄赤交角的变化???书上都说赤道面向黄道... 1 2010-10-01 岁差现象是怎么形成的? 1 2006-01-31 什么是岁差运动?为什么产生?有什么规律? 17 2020-01-11 为什么虞喜能发现岁差? 2010-08-30 为什么岁差现象会导致...

岁差的发现对我国历法研究有什么贡献?
答:地球并不是一个正圆球体,而是一个在赤道部分稍稍有些鼓起的扁球体。因此,太阳、月亮等对地球引力作用的结果,会使地球自转轴(因而赤道面)每年都有微小的变动,这种现象叫做岁差。由于岁差,春分点的位置每年也有微小的移动,所以岁差对计算太阳在黄道上的运动电有微小的影响。我国晋代天文家虞喜首先发现...

极移和岁差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极移是在不受外力作用下,自转轴在地球体内的自由摆动,瞬时极P围绕着平均极Po运动,运动轨迹很复杂,是一条弯曲的非闭合曲线,主要周期是近14个月的张德勒周期。岁差是在外力矩作用下,自转轴的空间的受迫运动,天极围绕着黄极,以23°26′为半径作圆周运动,周期约为25800年。极移的应用 极移使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