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关于孟子、孔子的成语、俗语、典故、名言 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成语故事

作者&投稿:强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孟母三迁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一暴十寒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在"孟子"的"告子"上篇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孟子对齐王的昏庸,作事没有坚持性、轻信奸佞谗言很不满,便不客气的对他说:"王也太不明智了,天下虽有生命力很强的生物,可是你把它在阳光下晒了一天,却放在阴寒的地方冻了它十天,它那里还活着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时间是很短的,王即使有了一点从善的决心,可是我一离开你,那些奸臣又来哄骗你,你又会听信他们的话,叫我怎么办呢?"按着,他使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专心致志,也同样学不好,下不赢,奕秋是全国最善下棋的能手,他教了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处处听奕秋的指导;另一个却老是怕着有大天鹅飞来,准备用箭射鹅。两个徒弟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的,然而后者的成绩却差得很远。这不是他们的智力有什么区别,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这是一个很有教学意义的故事,我们要学习一样东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专心致志、下苦功夫不可的。若是今天做一些,把它丢下了,隔天十天再去做,那么事情怎样做得好呢?求学、做事的能否成功,这也是个决定因素之一,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quot;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孔子哲理名言:

人生态度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关于老子成语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无中生有;上善若水;天长地久;道法自然;功遂身退;金玉满堂;宠辱若惊;微妙玄通;自知之明;大器晚成;大成若缺;大巧若拙;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关于孔子的成语

1.无得而逾。 出自《论语》: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2.出类拔萃。 出自《孟子》: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无有盛於孔子也。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1)至圣先师 (2)有教无类 (3)见贤思齐 (4)慎终追远 (5)举一反三 (6)温故知新 (7)见义勇为 (8)怨天尤人

关于孟子的成语
孟子所说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舍生取义

孟母三迁三人行必有我师

关于孔子和孟子的名言有哪些?~

关于孔子和孟子的名言有以下: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释义:一个人的质朴要是超过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过他的质朴,又未免有些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结合的匀称均衡,那才称得上大雅君子。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释义: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为政》
释义:一个人不讲信誉,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这就好比大车、小车缺乏了关键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样,那怎么能驾车走路呢?
德不孤,必有邻。——《里仁》
释义: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同他做伙伴。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释义:智慧的人遇事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离娄章句上》
释义: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上》
释义:用秤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什么东西都是这样,人的心更需要这样。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释义: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其进锐者,其退速。——《尽心章句上》
释义: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释义: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孔子:
1、尽善尽美: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
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 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于音乐入迷的情况.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真是怪哉。
2、侃侃而谈:不慌不忙地谈着
在周代的等级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当于下大夫. 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力求合乎周礼的人.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家乡,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会说话;在朝见场合,却长于谈论,有些谨慎罢了;在朝廷上,国君不在之时,他与同级官员说话,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同上级说话,和颜悦色;君主来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
3、不舍昼夜: 表示时间不停地流逝之意.
孔子的时间观念强,曾对着河流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光阴一去不复返啊!就如河水这样昼夜不停地奔流吧!时间如流水,一定要珍惜.孔子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为他懂得:时间就是财富啊!

孟子:
1、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2、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 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3、孟母三迁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
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
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开始变得守秩序、懂礼貌、喜欢读书。这个时候,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

求关于孟子、孔子的成语、俗语、典故、名言
答:2.出类拔萃。出自《孟子》: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无有盛於孔子也。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1)至圣先师 (2)有教无类 (3)见贤思齐 (4)慎终追远 (5)举一反三 (6)温故知新 (7)见义勇为 (8)怨天尤人 关于孟子的成语 孟子所说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

关于一则与孔子和孟子有关的成语或故事?
答:出类拔萃(《公孙丑章句上》为富不仁 一傅众咻(《滕文公章句上》)自暴自弃 好为人师(《离娄章句上》)左右逢源 夜以继日(《离娄章句下》)集大成者 金声玉振(《万章句下》)一曝十寒 专心致志(《告子章句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子章句下》)言近旨远 同流合污(《尽心章句...

孔子孟子的故事四字成语
答:孟子: 1、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 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

求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成语和故事
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成语
答:温故知新既往不咎:《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咎:责备.对已成过去的错误,不加责备追究. (B)文质彬彬《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彬彬:形容配合协调.孔子提出做人的标准:礼乐是文,仁义是质,二者兼备,可谓君子.后多形容举止文雅,态度端庄从容...

关于“孔子”“孟子”“庄子”作品中的成语
答: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6�1滕文公下》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6�1尽心上》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第三十三章 41.不怨天,不尤人。——《论语�6�1宪问》42...

《孟子》《孔子》中的成语,拜托了
答:孟子》中的成语 缘木求鱼 杯水车薪 事半功倍 自暴自弃 一暴十寒 与人为善 赤子之心 当务之急 知人论世 出类拔萃 舍生取义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1)至圣先师 (2)有教无类 (3)见贤思齐 (4)慎终追远 (5)举一反三 (6)温故知新 (7)见义勇为 (8)怨天...

关于孔子的成语和孟子的成语
答:孔孟之道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1)至圣先师 (2)有教无类 (3)见贤思齐 (4)慎终追远 (5)举一反三 (6)温故知新 (7)见义勇为 (8)怨天尤人 ■尽善尽美: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 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大...

有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成语
答:行必果 欲速则不达川流不息 待价而沽 后生可畏 空空如也 苗而不秀 善贾而沽 岁寒知松柏 华而不实 循循善诱 欲罢不能生荣死哀 有始有终(卒)出自《孟子》的成语:再作冯妇语焉不详 修心养性 千变万化 始作俑者 心有戚戚 明察秋毫 权衡轻重 缘木求鱼 尽力而为 寡不敌众 水深火热 出...

关于老子.孔子.孟子的成语
答:”(《论语·宪问》)后孟子又言“位卑而言高,罪也”;《中庸》也有“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均与此文相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正义》引解:“虑之不远,其忧即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