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成语

作者&投稿:元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出自《论语》的成语哀而不伤告朔饩羊 既往不咎 尽善尽美 了如指掌 是可忍,孰不可忍不耻下问 不念旧恶 三思而行 听其言而观其行 闻一知十 朽木粪土恶衣恶食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分崩离析 既来之,则安之 血气方刚发愤忘食 富贵浮云 诲人不倦 举一反三 求仁得仁 三人行必有我师 述而不作 学而不厌 择善而从犯而不校 任重道远降志辱身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从心所欲 见义勇为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温故而知新 一言以蔽之当仁不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好行小惠 杀身成仁 小不忍则乱大谋 言不及义 有教无类 直道而行 志士仁人不得其死 过犹不及 理屈词穷 鸣鼓而攻之 三复斯言 升堂入室 言必有中 一仍旧贯 一日之长大言不惭 夫子自道 见危授命 危言危行 以德报怨 以直报怨 怨天尤人侃侃而谈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适可而止不亦乐乎 犯上作乱 精益求精 温良恭俭让 言而有信饱食终日 道听途说 患得患失 涅而不缁 色厉内茬 杀鸡焉用牛刀 时不我与 无所不至 无所用心 察言观色 成人之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驷不及舌 以文会友从井救人 箪食瓢饮 敬而远之 能近取譬 轻裘肥马 文质彬彬 先难后获不教而诛 惠而不费 兴灭继绝斗筲之器 近悦远来 名正言顺 手足无措 言必信,行必果 欲速则不达川流不息 待价而沽 后生可畏 空空如也 苗而不秀 善贾而沽 岁寒知松柏 华而不实 循循善诱 欲罢不能生荣死哀 有始有终(卒)出自《孟子》的成语:再作冯妇语焉不详 修心养性 千变万化 始作俑者 心有戚戚 明察秋毫 权衡轻重 缘木求鱼 尽力而为 寡不敌众 水深火热 出尔反尔 出类拔萃 以德服人 自作孽,不可活 恻隐之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绰绰有余 怨天尤人 舍我其谁 为富不仁 天理不容 守望相助 长幼有序 富贵不能淫 自暴自弃 男女授受不亲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手舞足蹈 好勇斗很 自怨自艾 一介不取 却之不恭 专心致志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舍生取义 杯水车薪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浩然正气拒人千里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独善其身 不言而喻 一毛不拔 当务之急 天下无敌 百世之师 有所不为 自以为是 匹夫之勇 左右逢源 同流合污 岌岌可危 事半功倍 流连忘返负隅顽抗

孔子:
1、至圣先师 2、有教无类 3、见贤思齐 4、慎终追远 5、举一反三 6、温故知新 7、见义勇为 8、怨天尤人

孟子:
1、安富尊荣 2、抱关击柝 3、杯水车薪 4、彼一时此一时 5、不愧不怍 6、不违农时 7、不言而喻 8、一暴十寒

与孔子和孟子有关的成语或故事~

①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②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③一暴十寒:
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游说之风,十分盛行。一般游说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学问、丰富的知识,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动的比喻,来讽劝执政者,最为凸出。孟子也是当时的一个著名辩士,一暴十寒便出自于在"孟子"的"告子"上篇。
故后来的人便将孟子所说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作辍无常的一种说法。例如一位同学,对于求学很是随便,学习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我们便说:他这种一曝十寒的作法,那里能学到什么东西呢?
④引领而望: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梁惠王》)释:如果有一位不好杀人的君主,那么,天下的老百姓都会伸长着脖子期待他的解救了。
⑤明察秋毫: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梁惠王》)释:我的目力能够把秋天鸟的细毛看得分明,一车子柴火摆在眼前却瞧不见。

参考资料: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_百度百科
孟子(儒家代表人物之一)_百度百科
明察秋毫_百度百科
魏惠王_百度百科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1)至圣先师 (2)有教无类 (3)见贤思齐 (4)慎终追远 (5)举一反三 (6)温故知新 (7)见义勇为 (8)怨天尤人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韦编三绝:孔子年老时,回家乡编书和讲学,工作挺忙的,但仍坚持学习。有一次,他得到一部《周易》。这是一部最难懂的古书。孔子决心要读懂弄通。他把几十斤重的《周易》抱回家去,一遍不懂,来二遍,三遍,因为读的遍数多了把串联竹木简的牛皮带子都磨断多次,换了多次新带子。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编为一句成语,叫做“韦编三绝”,以此形容孔子勤奋好学的精神。
孔孟之道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1)至圣先师 (2)有教无类 (3)见贤思齐 (4)慎终追远 (5)举一反三 (6)温故知新 (7)见义勇为 (8)怨天尤人


■尽善尽美: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
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 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于音乐入迷的情况.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真是怪哉.
■侃侃而谈:不慌不忙地谈着
在周代的等级制度中,孔子的地位相当于下大夫. 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力求合乎周礼的人.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在家乡,他显得温和恭顺,好像不会说话;在朝见场合,却长于谈论,有些谨慎罢了;在朝廷上,国君不在之时,他与同级官员说话,侃侃而谈,理直气壮;同上级说话,和颜悦色;君主来了,既恭敬而又不安,非常之小心.
■不舍昼夜: 表示时间不停地流逝之意.
孔子的时间观念强,曾对着河流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光阴一去不复返啊!就如河水这样昼夜不停地奔流吧!
时间如流水,一定要珍惜.孔子之所以青史留名,是因为他懂得:时间就是财富啊!
■道不拾遗:形容社会风气道德良好.
孔子在鲁国当了几任官,他在任之时,鲁国政治有了极大改良:卖东西不讨价还价;掉了东西不必惊慌,老百姓都有自已的人格,不肯拾起收为已有.
■登堂入室:表示已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师专授指点.
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刚勇,一日在孔家弹瑟,瑟声中带有杀气,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欢,又不便发作,就不满道:"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能进入内室.他为何要在我家弹瑟啊? 无聊!" 孔子的众弟子一听老夫子对子路不满,马上就改变对子路的看法和态度,越来越鄙视他.
两个启示:在别人家里最好安份些;
对于头儿,要懂得投其所好才是啊!
■道听途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涂同途)
意为:从道路上听来一些没有根据的话,就在道路上不负责任地传播,这种道德作风是要不得的.
有很多类似的玩艺,被人一本正经地转来转去,实际上这些谣言里漏洞百出,只要自己稍微认真想一想、查一查,就能够看出其中的谎言成分,然而很多人却信以为真,乐此不疲。是我们自己太脆弱太轻信还是网络里情绪的煽动太容易?要警惕啊!
■发愤忘食:形容学习努力,工作勤奋.
楚国某县尹问孔子弟子,请他谈谈对孔子的看法,弟子木讷小心,一言不发,县尹只得怏怏而回.孔子得知后,很不高兴,怨道:你为什么不说:我的老师是个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好学者啊!弟子一听马上明白,愧道:"老师,是我糊涂啊,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今后若有人再问我,我必遵师嘱答之." 孔子一听舒服,欣然笑道:"好,好,好."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孔夫子都懂得在适当的时候吹一把,真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啊!
■鸣鼓而攻:形容声讨犯罪的人.
孔子弟子冉求在朝中干活,准备试行新法,向孔子请教,孔子刚好是站在保守一边,于是气愤无比,把冉求骂个狗血淋头,冉求一再坚持自已的改革,于是孔子对众徒发出追杀令:冉求不是我的门徒,你们一起向他攻击吧!"[[ 论语.先进篇]]"求,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哇靠,人多力量大,自古都是人多胜人少,以强凌弱的风格早已定型.
你的社会关系如何? 你有硬梆梆的后台吗?你的朋友多吗? 如果没有,可得小心行事,洁身自好呀!
■以强凌弱:凭借强力欺负弱小.
跖,一奴隶起义首领,士大夫蔑称起义者为盗.孔子想游说盗跖走入正途,于是斗胆找了他,不料惹来盗跖一阵乱骂,骂得孔子是眼光失神,脸色如土,满怀感羞啊! 来,那些看着孔夫子就烦的人们有机会了,跟着盗跖英雄一起骂:
"你这死夫子,你不劳动却吃得香,不纺织却穿得好,整日摇唇鼓舌,惹是生非,迷惑天下君主,虚假做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之举,以求得封候,求得富贵,你就天下最大的盗.尧,舜兴起后,设立百臣,商流放国君,周武王杀死商纣,从此社会都是以强凌弱.你所说的那一套,是我所唾弃的,不能保全人的本性,都是奔走钻营,虚伪巧诈的东西.
天下人为啥不叫你盗丘,而叫我盗跖!你这个罪大恶极的人,赶快滚回去,不然,我将用你的肝拿来加菜配酒吃了哈!"
■东家之丘:比喻不认识身边著名人物.
孔子名丘,老家山东,几千年来几乎无人不知.然而他在世时,并没有如此名气.[[孔子家语]]说:孔子的西邻住着一老头,却不是邻居是啥大人物,每次提到孔子都会直呼其小名,说是俺东家之丘如何如何.


诲人不倦、不耻下问、寓教于乐、有教无类、举一反三、温故知新、杀身成仁、察言观色、欲速则不达
三人行,必有我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关于一则与孔子和孟子有关的成语或故事?
答:出类拔萃(《公孙丑章句上》为富不仁 一傅众咻(《滕文公章句上》)自暴自弃 好为人师(《离娄章句上》)左右逢源 夜以继日(《离娄章句下》)集大成者 金声玉振(《万章句下》)一曝十寒 专心致志(《告子章句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告子章句下》)言近旨远 同流合污(《尽心章句...

与孔子和孟子有关的成语或故事
答:①始作俑者: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②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

关于孔子、孟子的成语
答:既往不咎:《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咎:责备。对已成过去的错误,不加责备追究。(B)文质彬彬 《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彬彬:形容配合协调。孔子提出做人的标准:礼乐是文,仁义是质,二者兼备,可谓君子。后多形容举止文雅,态度端庄...

《孟子》《孔子》中的成语,拜托了
答:孟子》中的成语 缘木求鱼 杯水车薪 事半功倍 自暴自弃 一暴十寒 与人为善 赤子之心 当务之急 知人论世 出类拔萃 舍生取义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1)至圣先师 (2)有教无类 (3)见贤思齐 (4)慎终追远 (5)举一反三 (6)温故知新 (7)见义勇为 (8)怨天...

孔子和孟子的文章中有许多成语至今还在用,请你分别写出几个
答:(11)舍生取义((孟子)):指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维护正义 (12)既往不咎:《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咎:责备。对已成过去的错误,不加责备追究。(13)文质彬彬 《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彬彬:形容配合协调。孔子提出做人的标准...

关于孔子孟子的四字成语
答:孟子所说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简成"一暴十寒"一句成语,用来比喻修学、做事没有恒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舍生取义 2. 关于孔子孟子的成语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常见的1、色厉内荏 sè lì nèi rěn〖释义〗色:神色,样子;厉:凶猛;荏:软弱.外表强更,内心虚弱.〖出处〗《论语·阳货》:“色厉而内荏,譬...

与孔子孟子有关的成语
答:孟母三迁 与孔子有关的成语故事 (1)至圣先师 (2)有教无类 (3)见贤思齐 (4)慎终追远 (5)举一反三 (6)温故知新 (7)见义勇为 (8)怨天尤人

孔子孟子的故事四字成语
答:1. 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成语故事 孔子: 1、尽善尽美: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 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音乐[[韶]]. 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三月不知肉味,原是形容孔子对于音乐入迷的情况.后人却借它来形容贫穷,真是怪哉。 2、侃侃而谈...

关于“孔子”“孟子”“庄子”作品中的成语
答:9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6�1公孙丑上》君子最高得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9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6�1离娄下》101.礼之用,和为贵。——《论语�6�1学而》10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有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成语
答:行必果 欲速则不达川流不息 待价而沽 后生可畏 空空如也 苗而不秀 善贾而沽 岁寒知松柏 华而不实 循循善诱 欲罢不能生荣死哀 有始有终(卒)出自《孟子》的成语:再作冯妇语焉不详 修心养性 千变万化 始作俑者 心有戚戚 明察秋毫 权衡轻重 缘木求鱼 尽力而为 寡不敌众 水深火热 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