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 世界遗产的知识

作者&投稿:永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国际博物馆日”是1977年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提出并通过的。每年5月18日为国际博物馆日。

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遗产日。

“文物”一词最早见于《左传》。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之后,《后汉书·南匈奴传》有:“制衣裳,备文物。”以上所说的“文、物”原是指当时的礼乐典章制度,与现代所指文物的涵义不同。到唐代,骆宾王诗:“文物俄迁谢,英灵有盛衰”,杜牧诗:“六朝文物草连天,天淡云闲今古同”。这里所指的“文物”,其涵义已接近于现代所指文物的涵义,所指已是前代遗物了。北宋中叶(11世纪),以青铜器、石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金石学兴起,以后又逐渐扩大到研究其他各种古代器物,把这些器物统称之为“古器物”或“古物”。在明代和清初比较普遍使用的名称是“古董”或“骨董”。到清乾隆年间 (18世纪)又开始使用“古玩”一 词。这些不同的名称,涵义基相同,但在很多场合,古董、骨董和古玩,是指书画、碑帖以外的古器物。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它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是指具体的物质遗存,它的基本特征是:第一,必须是由人类创造的,或者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第二,必须是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不可能再重新创造的。目前,各个国家对文物的称谓并不一致,其所指涵义和范围也不尽相同,因而迄今尚未形成一个对文物共同确认的统一定义。

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世界遗产公约》。

国际博物馆协会是博物馆的国际学术组织。1946年11月,由美国博物馆协会会长C·J·哈姆林倡议创立,总部设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内。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文化遗产为“从历史、艺术和科学观点来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成份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

文化遗产在概念上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有形文化遗产”及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文物”,按其自然属性可分为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

不可移动文物是指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以及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城镇、街道、村庄。不可移动文物分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备案单位以及历史文化名城。文物保护单位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分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省(市)级历史文化名城、镇、村。

可移动文物是指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分为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口头传统,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含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我国最早的博物馆是 南通博物苑。

宋代五大名窑是指: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 。

我国第一部《文物保护法》是在1982年实施的。

中国旅游图标中的马踏飞燕文物出土于甘肃武威 。

号称“民居瑰宝”的明清建筑村寨党家村位于陕西韩城市。

被誉为“中国最大的石质书库”的是西安碑林博物馆。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目标是要保护其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 。

明代“四大声腔”之一、余姚腔的遗音指的是哪一项剧种:新昌调腔。

目前在中国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存是西侯度文化。

通常所说的“早更新世”对应的绝对年代是距今300万年至100万年。

下列名窑能代表唐代北方制瓷业的最高成就? 刑窑 。

墓志出现在西汉。

是哪位先生开始了中国现代瓷器考古工作的先生? 陈万里。

空心砖墓最早出现在何时? 战国晚期。

目前最早发现的最早的壁画墓位于哪个省? 河南省 。

玉敛是那个时代的葬俗?汉代 。

我国货币发展史上的第一个繁荣期是何时?战国秦汉时期 。

黄肠题凑在目前已知的考古发现最早见于? 西汉早期 。

下列哪类墓葬是汉代墓葬数量最多的一类? 中小型墓。

牛耕始于何时? 春秋。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实施的时间是2003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是自2011年 6月1日开始施行的。

国家发展文物保护事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联合国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义务:根据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自然景观,提供下列保护:(一)不分国籍,都受到联合国成员集体保护.战争情况下不得列入攻击范围。(二)提供本国所不具备的专家、技术、仪器等帮助。(三)提供必要的资金援助。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与要求:(一)文化遗产的定义《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对文化遗产的定义有文物、建筑群、遗址三条,其中“遗址”的定义是: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自然与人类结合工程以及考古遗址的地区。

文化遗产的评审标准:

1、申报项目自身价值

(1)代表一种独特的成就,一种创造性天才的杰作。

(2)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莱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中,产生重大影响的作品。

(3)能为一种已经消失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4)可作为一种类型建筑群或景观的杰作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的作品。

(5)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是处在不可挽回的变化之下.容易损毁的地址。

(6)与现行传统思想、信仰或文化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关联,具有特殊普遍意义的实物。

2、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保护该遗产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该遗产项目环境的协调及对不协调状况的克服程度。

申报渠道和程序向国际社会申报世界遗产是国家行为。

总协调机构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缔约国推举出的世界遗产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下设的世界遗产中心兼任其秘书处,处理日常事务。世界遗产委员会是政府问机构。为确保世界遗产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其相关事项要建立在独立的国际专业咨询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保护世界自然资源联盟”和“国际文物修复研究中心”研讨、论证的基础上议决。

国家文物局负责机关文电、会务、机要、档案和保密、信访、政务公开工作;负责机关财务、基建等工作,指导监督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负责文物和博物馆业务统计工作;承担对外和对港澳台的交流与合作工作。

陶器的出现标明了人们开始出现了定居的生存模式。

青铜时代(或称青铜器时代或青铜文明)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青铜时代必须具备这样一个特点:青铜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偶然地制造和使用青铜器的时代不能认定为青铜时代。

青铜是红铜(纯铜)与锡或铅的合金,因为颜色青灰,故名青铜,熔点在700~900℃之间,比红铜的熔点(1083℃)低。含锡10%的青铜,硬度为红铜的 4.7倍,性能良好。

石器时代,是考古学对早期人类历史分期的第一个时代,即从出现人类到青铜器的出现,大约始于距今二三百万年,止于距今6000至4000年左右。这一时代是人类从猿人经过漫长的历史、逐步进化为现代人的时期。

新石器时代(neolithic),指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

铁器时代是继青铜时代之后的又一个时代,它以能够冶铁和制造铁器为标志。铁器时代是丹麦考古学家Christian Jürgensen Thomsen于1836年提出的三时代系统(Three-age System)的最后的主要时期,三时代系统共分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与铁器时代。

二重证据法:1925年,由王国维提倡,“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训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

能告诉我有关历史文化遗产的一些知识吗?~

我国历史文化遗产概念:“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 统文化表现形式
文化遗产
  是指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绘画、遗物、铭文等文物;在景观,建筑样式结合等方面具有突出价值的建筑或建筑群体;从历史、美学和人种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工物品或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物品和工程。
自然遗产
  是指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有自然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落组成的自然面貌;地质、自然地理结构和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生长区,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保护区。

世界遗产公约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于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在巴黎举行了第十七届会议,会上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注意到世界各国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一方面因年久腐变所致,另一方面社会和经济条件使情况恶化,造成更加难以对付的损害或破坏现象,而任何文化或自然遗产的破坏或丢失都会使全世界遗产枯竭。

考虑到一些国家保护这类遗产的工作不是很完善,原因在于这项工作需要大量投入,而有些国家却不具备充足的经济、科学和技术力量,故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考虑到为此有必要通过采用公约形式的新规定,以便为集体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建立一个根据现代科学方法制定的永久性的有效制度,使这些全人类的世界遗产得以留存,于是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在1972年11月16日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世界遗产的评定

世界遗产的评定标准主要依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第二条规定。遗产项目要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核和审批程序。

每年举行一次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将对申请列入名单的遗产项目进行审批,其主要依据是该委员会此前委托有关专家对各国提名的遗产遗址进行实地考察而提出的评价报告。

对各国提名的遗产遗址的考察,主要由该委员会会同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和世界保护联盟(IUCN)组织专家进行。前者总部设在巴黎,成立于1965年,是国际上唯一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方法、科学技术的运用与推广的非政府国际机构,有80多个国家会员和4500多名个人会员;后者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于1948年,原名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宗旨是促进和鼓励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与永久利用,成员包括分布在120个国家的富方机构、民间团体、科研和保护机构。两者受世界遗产委员会委托,分别对提名列入《名录》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地进行考察并提交评价报告。

世界遗产的标准

两个前提:①真实性(最基本的前提)②保护管理(由相关管理机构,制定法律规章还有经费)

文化遗产: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属于下列各类内容之一者,可列为文化遗产:

1、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和绘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洞穴、住区及各类文物的综合体;

2、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因其建筑的形式、同一性及其在景观中的地位,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单独或相互联系的建筑群;

3、遗址:从历史、美学、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造工程或人与自然的共同杰作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世界文化遗产的具体评定标准共有六个,符合其中任意一条(除了第六条不能单独存在)就可以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A.代表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例如金字塔,长城。

B.在一定时期内或在世界某一个文化区域内产生过重大影响——例如:凡尔赛宫(欧洲建立最早的,规模最大的,布局和规格影响欧洲两三个世纪)

C.一种文化的特殊证明,例伊朗的波斯波力斯宫 是波斯帝国时期留下的,壁上的雕刻反映了波斯当时的情况,各国进贡情况,是文化证明。复活节岛,只遗留了巨大的石雕像,其他古物没有留下,只有靠石雕像来研究当时的历史。

D.一个历史时期的典范。区别于第二条,典范是指更多方面的影响,例如梵蒂冈,影响6-7世纪,所有东西都是精华

E.难于保存的突出例证,例如印第安人保留区;

F.与某些重大事件或先行传统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着直接和实质的联系。此条款不能单独成立。例如耶路撒冷、自由女神像


自然遗产

《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给自然遗产的定义是符合下列规定之一者:

1、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

2、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

3、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只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带。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并获得批准:

1、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

2、构成代表进行中的重要地质过程、生物演化 过程以及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的突出例证;

3、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

4、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的栖息地。

文化景观及其他

文化景观这一慨念是1992年12月在美国圣菲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6届会议时提出并纳入《世界遗产名录》中的。

这样,世界遗产即分为: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混合体(即双重遗产,我国的泰山、黄山、蛾眉山——乐山大佛属此)和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代表《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第一条所表述的“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一般来说,文化景观有以下类型:

1、由人类有意设计和建筑的景观。包括出于美学原因建造的园林和公园景观,它们经常(但并不总是)与宗教或其它纪念性建筑物或建筑群有联系。

2、有机进化的景观。它产生于最初始的一种社会、经济、行政以及宗教需要,并通过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相联系或相适应而发展到目前的形式。它又包括两种类别:一是残遗物(或化石)景观,代表一种过去某段时间已经完结的进化过程,不管是突发的或是渐进的。它们之所以具有突出、普遍价值,还在于显著特点依然体现在实物上。二是持续性景观,它在当今与传统生活方式相联系的社会中,保持一种积极的社会作用,而且其自身演变过程仍在进行之中,同时又展示了历史上其演变发展的物证。

3、关联性文化景观。这类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与自然因素、强烈的宗教、艺术或文化相联系为特征,而不是以文化物证为特征。 此外,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古迹遗址、自然景观一旦受到某种严重威胁,经过世界遗产委员会调查和审议,可列入《处于危险之中的世界遗产名录》,以待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中国世界遗产

中国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单

文化遗产:

长城

北京故宫

北京颐和园

北京天坛

敦煌莫高窟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孔府、孔庙、孔林

武当山古建筑群

西藏布达拉宫

丽江古城

平遥古城

苏州古典园林

明清皇家陵寝

澳门历史城区

龙门石窟

大足石刻

都江堰——青城山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山西云岗石窟

文化自然遗产

泰山风景名胜区

黄山风景名胜区

庐山风景名胜区

峨眉山-乐山大佛

武夷山

自然遗产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

黄龙风景名胜区

中国世界遗产预备名单(部分)

云居寺塔及石经(北京房山) 北京古观象台(北京建国门)

北海公园(北京西城区) 安济桥(河北赵县)

独乐寺(天津蓟县) 云岗石窟(山西大同)

丁村民宅(山西襄汾县) 永乐宫(山西芮城县)

牛河梁遗址(辽宁朝阳市) 元上都遗址(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闪电河)

西安碑林西安古城墙 汉长安古城遗址(西安)

杭州西湖良渚遗址(浙江余杭) 路南石林(云南路南)

客家土楼(福建) 铜录山古铜矿遗址(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县)

江南水乡城镇(苏州周庄、同里)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丝绸之路(中国)

程阳永济桥(广西三江,即风雨桥) 佛宫寺释迦塔(山西应县,即“木塔”)

卢沟桥(北京丰台) 开元寺塔(河北定州)

佛光寺(山西五台县) 殷墟(河南安阳)

汉大明宫遗址(西安) 桂林漓江(广西)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料?
答:1、长城 中国古建筑万里长城,东起渤海湾山海关,西至甘肃省的嘉峪关。穿过崇山峻岭、山涧峡谷,绵延起伏1.2万余华里,横跨中国北方七个省、市、自治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御敌,便据险修筑长城。秦统一中国后,把分段的防卫墙连接起来,建成规模宏伟的万里长城,以后各朝又陆续加固增修。到了...

什么是文化遗产
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在民间,长期口耳相传的诗歌、神话、史诗、故事、传说、谣谚。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木偶、皮影等民间表演艺术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大民众世代传承的人生礼仪、岁时活动、节日庆典、民间体育和竞技,以及有关生产、生活的其他习俗。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

什么是文化遗传
答: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及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间文学、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

世界遗产分为哪几类
答:世界遗产可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文化景观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相关知识如下:1、文化遗产:指具有重要历史、艺术、科学和文化价值的文物、建筑群和遗址,包括古代建筑、文化景观、艺术品、手工艺品等。这些文化遗产反映了人类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科技发展,是人类文明的瑰宝。2...

我国文化遗产的概念?
答: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是指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可移动文物是指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

文化遗产是什么
答:“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或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及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世界文化遗产主要有哪几类?
答:长城属于建筑群式文化遗产。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工程之一。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476),今存者为明代所修建。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辽宁丹东鸭绿江畔的虎山口,横亘甘肃、宁夏、陕西、山西、蒙古、河北、辽宁等地。沿线险要或交通要冲都设有关口,如山海关、居庸关、娘子关等。简称为长城。最...

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小知识
答:1.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小知识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小知识 1.世界遗产的知识 世界遗产公约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于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在巴黎举行了第十七届会议,会上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注意到世界各国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越来越受到破坏的威胁,一方面因年久...

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答:1、自觉对身边的亲人朋友宣传正确的文物保护理念与文物保护知识;2、主动对所见到的有损文物古迹的行为进行‘力所能及’的劝阻或者举报;3、不误导他人进行文物买卖和破坏活动。问题三: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国的文化遗产 第一就是要熟悉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我国有关保护文化遗产的相关政策是如何保护...

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
答:“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口头传统,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传统表演艺术(含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