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盐在古代为啥被禁?又为啥越禁止盐贩就越猖狂? 中国古代为何禁止私盐贩卖,其中究竟有何不为人知的秘密?

作者&投稿:武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私盐是指凡未经盐务部门和税务机关批准,私制、私运、私销的原盐,或以工、农、牧、渔等免税盐改变用途或出售,以及未经外贸部门许可而由国外输入或对外输出的原盐和再制盐。

中国私盐产生的历史可追溯至西汉时期。自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实行食盐官卖,严禁私煮之后,“盐始有官、私之分”。

(古代制盐图)

一、古代私盐泛滥情况

私盐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社会问题,一直是屡禁不止。特别是从宋代开始,私盐贩子组成人员复杂,人数众多,“民以私贩为业者,十率五六”,特别是广西、江西一带,甚至出现整个村子的人都在贩私盐的。史书上记载:“赣、广间,常以岁杪贩盐,空聚落往返,号盐子”。四川地区“蜀盐私贩者众,禁不能止”;产盐的徽、严、衢、婺、建、吉等州私盐贩子“动以千百为群,盗贩茶盐”;而江浙等地的广大江河上,有“私盐百余舰往来江中,杀掠商贾”,甚至连都城里,都有私盐的影子。

私盐买卖不限于中原和江南地区,连边境地区也甚为猖獗。北宋与西夏和辽国接壤地区,许多边民“出塞贩青白盐,虽严禁所不能止”,“私市契丹骨堆渡及桃山盐”以食。甚至出现武装贩私盐的团伙,“动辄以千百为群,盗贩私盐”。

(盐商)

二、古代私盐盛行的原因

(一)、代表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均田制”瓦解后,土地私有制得到发展,出现了按田地、资产交税的“两税法”。这使得原来国家田赋收入的大部分转移到了土地所有者手中,国家税赋收入大大减少,两税收入远远不能满足统治者的需要和开支。于是,统治者对茶、盐、酒等物资的专卖更加严格,盐税收入在国家收入中占比越来越大。唐代中后期就出现“天下之赋,盐利居半”的情况,盐税成为国家重要的财政收入。宋真宗期间,盐税收入占国家财政总收入的15%以上,仁宗时上升到18%,到了南宋,更是上升到50%以上。

(采盐)

(二)、食盐专卖对国家财政的贡献很大,但它的弊病也不少。官盐一般质量不行,价格还居高不下,越是边远地区,盐的质量越差,“涉道愈远,杂恶殆不可食”。而且价格还奇高。造成这个的现象的原因很多,但与政府管理上的漏洞是分不开的。南宋绍兴年间,由于战火不断,客贩不通,造成“荆湖、京西盐价每斤卖及两贯以上”,普通百姓无法承受。

(三)、与官盐相比,私盐物美价廉,很受老百姓的欢迎。所以私盐越卖越红火,官盐的竞争力越来越低,造成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贩私盐的行列。

(产销供应)

(四)、上图所示,是宋代官盐的销售地界规定。为了垄断盐利,官府规定,什么地方产的官盐供应哪些地区,都有明文规定,不经允许,不得跨地区销售。这种规定考虑到古代交通不发达,合理划分销售区域,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更多的时候造成盐多的地区大量滞销,盐少的地区又没有盐可食用。“淮南诸场积盐如山,而荆湖两路民无食盐”。在不产盐的河北地区出现了“去城稍远贫家下户往往不复食盐,至有以盐比药之语”。

苏东坡有首诗正是这种情况的反映:“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簌甜。岂是闻韶解无味,迩来三月食无盐”。

交通不便,不产盐的地区吃不到盐,是私盐销售火爆的一个重要原因。

(私盐贩子)

(五)、私盐贩子中的绝大部分是底层劳动者,当时的农民因为土地兼并失去土地,特别是“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造成贫富分化严重,各种苛捐杂税名目系繁多,广大农民要么进入地主的田庄,成为依附地主的佃农;要么逃入深山老林为寇,更多的是涌入城市,成为商贩、雇工或者无业游民。司马光也说过:“四民之中,惟农最苦”。为了生存,许多失地农民和手工业者不得不加入到贩私盐的队伍中来。

(六)、那些生产盐的盐户,受到的压迫也很多。国家以极低的价格从他们手上征收官盐,所得的一点点钱还经常被官府以各种名目克扣,“天下细民之苦,莫亭户为剧”。这些盐户为了生存,“乐不供官而大半粜于私贩”,他们常常背着官府私卖“伏火浮盐”乃至应纳的正盐,获得生活所用。盐户们“灶户煎到盐货,入官者少,私售者多,皆不乐供官而大半粜于私贩”,虽有重法而不能止。

(电视剧中的查处私盐)

(七)、古代官僚政治的腐败,也是造成私盐泛滥的原因。各级官吏见盐有暴利,纷纷将手伸进这个筐子,他们与地方的恶霸势力勾结,由地方势力出面经营甚至垄断私盐市场,数量惊人。甚至连盐铁转运使也参与其中,真正的私盐大贩,正是这些官商勾结的人。

二、私盐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私盐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有时与王朝的兴亡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私盐的盛行,严重影响了官盐的销售,减少了政府的收入,影响国家财政。官盐通常竞争不过私盐,造成“岁课日减“的局面。而各处官办盐场也纷纷积压,江淮盐场往往出现“积盐不售者至数百万石有奇”的现象。

(二)、私盐的盛行,也使得商人们不愿意销售官盐,原因很简单,销售私盐利润更大。史书记载北宋末年“东南私贩公行,沮害商贾,使客失厚利,虚废本钱,或至失所”。因此,许多官盐商人在以卖官盐为幌子,夹带私盐买卖,牟取暴利。

(缺盐地区的人们)

(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私盐经走私入境,又使国家的钱币外流。

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就说到:“京西盗贩解盐,唯光化军、均、房州有小路可通北界,私贩甚多,缘此,人户全食解盐,淮盐绝无到者。然盐易皆中国之钱”。

如果严禁私盐入境,往往会导致边境局势和两国关系的紧张。北宋与西夏的战争,很多时候是因为盐的原因诱发的。我正在着手写一篇关于北宋和西夏之间走私贸易的小文,感兴趣的可以关注我,我将会在这个方面给您讲解历史上的走私行为。

(武装贩盐)

(四)、私盐贩子如果被抓住,往往是重罪,而他们贩私盐的原因不过是想活下去。这样就使得阶级矛盾更加尖锐。很多私盐贩子往往联合起来,人多力量大,以此对抗官府,甚至有揭竿而起的。比如黄巢、张士诚,都是盐贩子出身,被官府逼迫才发动的起义。这些起义反过来又严重的打击了政府的统治,形成恶性循环。

三、对私盐的打击

有盐业专卖就必然有私盐,盐业专卖越严,私盐越好卖,利润越高。这是一个客观规律。私盐利润奇高,清雍正时私盐“数倍于引盐数目”,道光年间两淮盐政钟灵在奏折中指出“总计私盐倍于官额”。

中国历代政府对私盐一直采取严厉的打压态势。汉武帝时,对私盐贩子''钛左趾没入其器物''。''钛左趾''是在左脚趾挂上6斤重的铁钳,''没其器物''是没收生产工具。唐代''自淮北置监院十三'',捕私盐者。私盐贩子要杀头,连相关官员都要连坐。五代时,盐法最酷,贩私盐一斤一两就可以正法。宋代之后略为宽松一点,杀头的标准变成“私贩三斤者死”。

(斩私盐贩子)

到了明清时期,私盐的打击力度更大。清朝就先后颁布了《豪强贩私律》、《武装贩私律》等,贩卖私盐量大者一经捕获,一律死罪。

《豪强贩私律》规定:“凡豪强盐徒,聚众至十人以上,撑驾大船,张挂旗号,擅用兵仗响器,拒敌官兵,若杀人及伤三人以上者,比照强盗已行得财律,皆斩。为首者,仍枭首示众。为从者俱发边卫充军。伤至二人以上者,为首者依律处斩;下手之人,比照伤人律绞;不曾下手者,仍以为从论。”

各级盐官查缉失职者,或伙同私贩者,《大清律例》规定:“初犯笞四十,再犯笞五十,三犯杖六十,并留职役。。。。其巡获私盐入已,不解官者,杖一百徒三年”。

《会典事例》还规定:“地方武职故为疏纵,不即擒拿者,照例议处”。

(贩盐图)

国家屡屡打击私盐,却总是无法完全杜绝。其中固然有官盐价格过高,普通百姓无法承受之外,私盐难禁的根本原因,还是“缉私之人即贩私之人”,当然缉私收效不大。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为什么封建统治者要严禁私盐了。私盐既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又使得国家钱币外流,还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甚至危及统治者的统治,所以历代政府都要严禁私盐了。



古代为什么禁止贩卖私盐,禁止的意图是什么?~

从古至今盐都是国家非常重视的物品,所以在中国的古代,各个朝代都没有将盐的生产对外开放,而也不允许私人开采和私自贩卖盐,全部由国家统一出售。在历朝历代都颁发了严格的法律来处治私自卖盐的条例,惩罚力度非常的大。对于古代严禁私自贩售盐的原因是因为盐可以带来丰厚的利润,同时也是防止商贾势力壮大,引起政局动乱。

一、盐能给国家带来巨额的利润对于盐的统治,从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到清朝,统治者们都有着严格的垄断。在清朝乾隆年间,对于盐的垄断,一年期间获得的利润有七百多万两的白银,这个金额是清朝整年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这些金额还不含各级官员所贪污的银两。到了光绪年间,盐所带来的收入更是成倍的增长,有两千五百多万两。所以古代统治者们对于盐的管制十分的严格,不允许民间私自售盐也是怕这些银子流到了普通人民的手里。

二、以防民间的权力强大,带来国家的动荡盐的重要性是十分明显的。所以一旦放松了条例,或者允许贩盐私有化,那么必定商贾的队伍会壮大起来,这样将会影响到朝廷的经济运作,所以不能让商贾的生意来影响官办的买卖。而且盐的利润没有的话,那么会影响到国库的运作,国库空虚一旦有战争的话就会影响到军心,因此古代每次打仗都需要充足的军粮才可以支撑。所以古代禁止私售盐与打压商贾有着一定的关系。

在古代,历朝历代都禁止民间私自贩售食盐。不仅仅因为盐的利润高,可以充实国库;还是封建统治者打压商贾的一种手段,以防商贾的权力强壮,对于政局和财政都是十分不利。因此盐不但是可以让菜肴变得十分味美的调味品,它还对于国家的财政收入、江山社稷的走向以及稳定民心起到巨大的作用。所以古代统治者才会对私自贩盐者有着严厉的处罚制度。

盐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盐的使用和制作也起源于中国。《说文》中记述:天生者称卤,煮成者叫盐。因此,盐一直以来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为何历朝历代都禁止私盐贩卖?只允许官盐流通。
在秦朝时,政府就已经开始对盐的价格进行严格规定,这也是历史第一次对主要的商品进行垄断控制的佐证。盐作为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不仅用于军队开支,也被用于修建防御建筑。
汉武帝开始实行严格的官盐制度,从源头严抓私盐贩卖,严禁私煮,“盐始有官、私之分”,只是将私盐与官盐严格区分的开始,但这并不是私盐的开始。
在唐朝以前,政府对盐的经济依赖还不是很强,主要采取的是征税和零售这两种售卖制度,除非,政府要对外采取重大的军事行动,或者是为了遏制商贾的恶意垄断,才把盐权相互间收回的自己手中,便于“维稳”。
在唐朝时期,均田制瓦解,政府在田赋上的收入大大减少,那么就加大了对盐税的征收。因此,在唐朝中后期,政府一般的财政收入都来源与盐利。
在宋代以后,政府一方面加重盐税,另一方面加大私盐贩卖的惩处力度,从而导致平民百姓都吃不起盐。盐没有替代品,是刚性需求,私盐贩卖开始泛滥,政府并不能完全制止,“地险山僻,民以私贩为业者,十率五、六”,不要说偏远山区,就是天子脚下也是私盐猖獗。元末在沿海地区,甚至私盐公行也是存在的。
中国古代禁止私盐贩卖,手段越来越苛刻,反而使得私盐贩卖愈演愈烈,也推动了制盐技术和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

私盐在古代为啥被禁?又为啥越禁止盐贩就越猖狂?
答:为了垄断盐利,官府规定,什么地方产的官盐供应哪些地区,都有明文规定,不经允许,不得跨地区销售。这种规定考虑到古代交通不发达,合理划分销售区域,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更多的时候造成盐多的地区大量滞销,盐少的地区又没有盐可食用。“淮南诸场积盐如山,而荆湖两路民无食盐”。在不产盐的河北地区出现了“去城稍远...

古代禁止贩卖私盐,大家知道原因吗?
答:然而在古代,因为盐铁官职等级森严,因为销售官盐的银两逐级上缴导致中间被不少贪官贪污了许多,根据史料记载,明清时期,官盐可以每年为朝廷带来上千万两白银的财政收入,可实际上官盐所带来的利益并不止这些。2.官盐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渠道 在古代曾经出现过几次盐被封建统治集团所垄断达到顶峰,一次是在...

古代为什么禁止私人贩盐?为什么要官府控制?
答:为什么政府不允许呢?具体的原因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其实,说白了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利益,具有关文献记载,当时春秋战国时期,盐几乎成为了家庭的必需品,家家户户都要吃盐,如果是个人来贩卖,那么,政府官员赚的钱便少了。如果由政府直接管理,那么,便又是一笔不错的收入,因为是由政府直接管理来...

古代为什么禁止贩卖私盐,禁止的意图是什么?
答:所以古代禁止私售盐与打压商贾有着一定的关系。在古代,历朝历代都禁止民间私自贩售食盐。不仅仅因为盐的利润高,可以充实国库;还是封建统治者打压商贾的一种手段,以防商贾的权力强壮,对于政局和财政都是十分不利。因此盐不但是可以让菜肴变得十分味美的调味品,它还对于国家的财政收入、江山社稷的走向以...

盐作为一种调味品,为什么古代历史上禁止贩卖私盐?
答:因为盐是重要的生活用品和必需品。禁止贩卖私盐的原因有两个:1、政府进行食盐专卖,可以给国家经济带来更多的收益。2、防止有人恶意抬高食盐价格,引起国家的动荡。盐专卖制度在中国存在历史十分久长,从春秋战国齐国开始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几乎伴随封建社会整个发展过程。专卖古称“禁榷”,禁的意思是禁止...

古代禁止贩卖私盐,大家知道原因么?
答:一、古代私盐泛滥情况 私盐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个社会问题,一直是屡禁不止。特别是从宋代开始,私盐贩子组成人员复杂,人数众多,“民以私贩为业者,十率五六”,特别是广西、江西一带,甚至出现整个村子的人都在贩私盐的。史书上记载:“赣、广间,常以岁杪贩盐,空聚落往返,号盐子&...

在古代国家为什么禁止贩卖私盐
答:法律分析:通过对食盐的控制,可以让一个王朝的经济得以发展,所以历朝历代对食盐的控制都是非常严格的。食盐成为了一个王朝国库的重要收入来源,所以王朝对食盐的控制根本不敢松懈。即使是有的朝代放开食盐的开采,其后也会对食盐的开采进行管理。法律依据:《盐业管理条例》 第七条 国家对开发盐资源实行...

中国古代为何禁止私盐贩卖,其中究竟有何不为人知的秘密?
答:是刚性需求,私盐贩卖开始泛滥,政府并不能完全制止,“地险山僻,民以私贩为业者,十率五、六”,不要说偏远山区,就是天子脚下也是私盐猖獗。元末在沿海地区,甚至私盐公行也是存在的。中国古代禁止私盐贩卖,手段越来越苛刻,反而使得私盐贩卖愈演愈烈,也推动了制盐技术和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