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企怎么看待国企的

作者&投稿:充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曾经在国企、国有控股公司、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工作过,通过我的实际经历,谈谈对国企、民企和外企的看法。我目前供职的公司是一家英国在国内的合资企业,由英方控股,主要从事电力相关设备生产销售和服务。我在国企工作时间是最长的,先后在某国有上市公司、某电力工程公司工作十年,在湖北民营企业楚天激光也工作过一段时间。以下是我对三种企业类型的真实感受。 一、个人待遇。 就待遇来讲,当然是外企最好。1994年我在广西某上市公司的待遇是年薪1万二左右,后来在湖北某电力工程公司,如果在本部不出差,年薪1.8万左右,但是福利比较高,每年的养老保险、公积金、医疗的个人账户有5000元左右。如果在工地,大概翻一倍(3000~4000元/月)。 目前在外企的待遇大约是每年8-10万。也有养老保险和公积金等,有商业医疗保险和统筹医保。加班工资是平时的三倍。“四险一金”约为武汉市平均的三倍。
我在楚天激光时是1500月薪,试用期后是1800。
国企只有当官的才能出差坐飞机睡软卧,民企只要老板同意就能坐飞机睡软卧,外企大家都能坐飞机睡软卧。国企当官的能分大房子,一般人分小房子,年轻人没房子。民企外企都没房子,但是楚天激光的领导层和部分骨干分房子。国企过节年终分水果和油(采购这些东西的人少不了要捞回扣),外企很少分,但是有年终奖(1-2万)。 二、工作强度。 最累的是民企,最轻松的是国企。我在国企担任过技术岗位(技术员、项目专工)、总经理秘书和管理岗位(顺便说一句,本人是专业是机械制造)。但是在国企做技术岗位是很累的,收入也最低,还要承担很多责任,所以压力很大。但是管理岗位非常轻松。在民企工作做技术最累,也很不舒服,压力很大。 外企工作并没有想像的那样累。可能欧洲企业比较人性化一点吧。听说日资、韩资的外企劳动强度大,我不是很清楚,只是听说而已。我工作性质需要经常出差,一般年工作时间为250天。其余几乎都可以休假或自行安排工作时间。外企不同的是每个人的岗位都赋予了比较大的权力,自由度很大。比如我是做售后服务的,一个人在现场要出力跟设备相关的所有事情,包括验收、设备处理、现场雇人、设备调试等等。涉及到经费问题一般自己可以做主,只要汇报一下就可以了。这点同大部分国企是不同的。国企涉及到经费的时候是很难处理的。在国企和民企时通常是“一支笔”,我那个国企有2000人,所以老板每天要签很多字,真够累的。不愿意放权,这可能是外企和民企国企之间管理上的最大区别。 三、员工关系。 国企员工之间关系最复杂。我进电力工程公司是招聘进的,但是电力系统大多数人是靠关系进的,或者是内部子弟,所以招聘进公司的人往往是做事的,但是如果没有关系或者自己不很会处理人际关系的话,升官的机会是很少的。国企忙的忙死,玩的玩死,刚进公司时几乎什么都做,几乎是工人、技术员、质检员的事情都要做,很累。几年后就可以叫后进来的人做了,自己玩,美其名曰带徒弟。但是国企有一个好处,你再坏,再没本事,没有人敢炒你。有时候为了分房子一般工人可以把领导头打破。我们那国企经理头就被打破过,因为分房不公。 民企和外企员工关系都很简单,也有勾心斗角,但没有国企那么复杂。外企员工关系更好些,更简单些。每年都组织家人旅游,组织员工之间的聚会。遇到困难事情,大家都相互帮助,不像民企各管各的,不管别人。民企和外企都不知道同事一个月挣多少钱,至少不知道细节。 四、工会及职工权益。 国企的工会“实力”最强大,设有工会主席、办公室主任、女工部长、会计、文娱部长等等,一大堆人,但都是只拿钱不干实事的主,而且都有关系才能到那个岗位。这样的工会根本不可能维护职工的利益,从来不会出现为提高工人工资跟领导谈判的事情。看到总工会要求沃尔马设立工会的事情我觉得很好笑,这是典型的国企思维。沃尔马说,我们从来不反对工人成立工会,如果员工提出要求,一定工会支持。老外思维方式就是这样的,其实工会法也是这样规定的,工会是必须由工人组织的,由老板来组织工会,这样的工会能为职工说话吗?沃尔马其实停傻的。我们这里的老外刚到中国时也不习惯这种中国思维方式,后来领导层慢慢都变成了“中国通”,也就适应了中国思维。他们明白了,在中国设立工会实际上是为企业服务的,协调企业与员工之间矛盾的。 大多数民企没有工会。我所在的外企设有工会,但没有专职工作人员,目前工会工作只限于每年一次出国旅游。国企员工很难被炒,因为炒一个员工要通过工会代表大会,而且更重要的国企领导怕惹麻烦。民企炒员工和员工炒民企是家常便饭。一般欧洲的外企很少解雇员工,除非经营不下去或者确实无法适应工作。我们公司离职的多是炒公司,只有一个是公司炒他。离开公司的员工大多是三条去向:出国、开公司、到更好的外企。个别被炒掉的一般会提前通知到个人,让他找新的单位,找到后再离职。 五、培训。 培训体系最完善的外企,但是外企一般不会雇用一个完全没有经验的毕业生,外企招人也习惯通过猎头公司。而且一旦进入外企,往往会进入猎头公司的名单,特别是知名外企,几乎每个人都会收到猎头公司的电话。对刚毕业的学生而言,国企才是最好的培训基地。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一般很难进入外企,据说宝洁公司聘用应届的,但这样的公司很少。 国企培训不要指望专门送你去进修那种,那是很难给你的,那样的指标只会留给当官的和有关系的。我在公司时很想有培训机会,记得有一次培训我领导去了,学了一个月,回来时把资料给我,让我自学,事情还是我做,把人气死。国企能给你的最好的培训就是:做事。比如开发新产品或一个新项目,这种事情在国企很少有人愿意去干的,因为有风险,也没有多少好处。你大胆拿国有自资产去练兵,没有关系。这可以说是你最好的练兵机会,哪里都不会有这么好的机会。我就是在国企第一次独立做产品设计,第一次作化工项目,第一次作房地产,这些很锻炼人,错了也不会坐牢,但机会是难得的。因为不论在民企还是外企,你都不会有这么好的机会给你去试牛刀的。 民企几乎没有什么培训。 外企的培训比较系统,哪怕你已经很熟悉的东西,可能每年都还要进行培训。这种培训通常是在公司内部或集团内的国外公司,而不是坐在教室听课。 六、管理。 国企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管理出效益”。这句话没有错,但是国企却误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国企把这句话理解为“管理好职工出效益”,甚至变成“整员工出效益”。实际上对员工管得再严也不可能直接产生效益。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管理型企业出效益”,而不是“管理好职工出效益”。事实上,中国大多数国企已经无力与国外企业竞争,垄断型企业的利润来源于政策支持,竞争型企业的利润已经越来越低。自料显示,国有企业2005年亏损创历史第二高。国企越来越走向产业链的末端。这是我多年来对国企的深切感受。看到武汉国有企业的现状,让人感到痛心,即便是武船、武锅这些目前尚可的武字号企业其实也只是有活干而已,他们的盈利能力很差,我常看到我一些工程分包了很多次之后才落到武船手里,利润可想而知,只是养人而已。 目前在国内设立的外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而设立的出口加工厂,一种是看重中国市场而设立的企业。后者大多只注重销售和服务,这样的外企在中国招聘的员工并不多,但是利润可观。如我所知的北京飞利浦有限公司,员工100人左右,产值10亿左右,至于利润,远高于国内相关行业。(这里有一个外企通过进口本集团国外公司配件以提高成本的问题这里就不详细说了,如果扣除恶意提高成本的因素,外企的利润将更高)。外企的利润为什么这么高,是因为技术壁垒。外企掌握了关键技术,没有办法。这些技术,并没有想像那么神秘,中国很多民营企业通过各种手段也掌握了,但是存在法律障碍。民企侵犯外企专利权的官司时有发生。 就本人看来,国企的工人素质还是很高的,技术人员素质也不差,差就差在管理上。说个搞笑的事情,我原来所在电力公司也通过了ISO质量体系认证,而这套文件竟然是质量管理工程师一个人写出来的,那个人甚至连技术员也没有当过,因为是女的,不能跑工程,就坐办公室考了个内审员证书。这么重要的事情竟然就这样闭门造车出来了。这样的文件必然是只有格式没有内容的废纸。这样的ISO体系认证,不认也罢。好端端的东西被国企糟蹋了。实事上那个国企不是没有人,我原来国企一个同事,现在在国内做企业管理咨询和认证,很多知名企业的管理体系文件都是他做的,却给逼走了。现在有名的脱硫公司中很多骨干都是我原来那家电建公司出来的。 我所在的外企这样的文件一般是由部门经理起草,起草人必须要清楚管理、技术等相关的每一个环节,其综合素质要达到一个相当的高度。外企一般员工通常只知晓本部门的体系文件。实际上只要知道这个就够了,跟其它部门的接口问题在文件中会有描述。这样,一个事业部,一个售后服务部,都可以独立成为一个完整的ISO质量体系,并且可以通过体系的运行不断完善管理漏洞。 民企给我的感觉象一个进城承包土方的包工头,他们缺钱却政策,但是我相信其中有一部分人会发家致富甚至成为民族工业的支柱。很多民企发展相当快,当然他们有时候也不择手段。比如我们公司的设备很多公司在仿造,都是民企干的,但这是中国现状,落后啊,没办法,别国经过了100年的研发、改进,中国等不了100年啊。国企和民企都在WTO、ISO,但是我觉得他们却忽略了一些最基本的管理法则--放权。我原来所在的国企一直到现在都实行财务一支笔。2000人的单位啊,真辛苦了领导,每天要签无数个字。一个不会放权的企业把经理累死也做不大。民企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不肯放权,势必影响企业效率和员工积极性。我所在的外企,几乎每个员工都有不同程度的签字权,比如我签字可以现场购买小配件,部门经理签字可以同意我借备用金,总经理签字可以同意部门活动经费等等。

七、前台 国企没有前台,只有门岗的保安,不是问你“Can I help you?”,而是问:“干什么的?” 民企有前台,外表不错,如果不开口说话,还真是一美女。一说话才觉素质低。还有总是坐在台子后面玩当空接龙。 外企也有前台。也漂亮。但同时兼翻译,没事的时候是翻译资料。有老外时是“Can I help you?”,否则是“你好”。外企前台素质不错,但是我觉得那种崇洋媚外的劲头有点让人恶心。
八、老板。 国企工作十年,老板换了5个,平均两年一个。第一个是焊工出,第二个在位三年,在武汉的时间不到一年,听说大多数时间在北京跑官,后来果真去北京了。第三,第四个也是是调离走了。 外企老板我至今没有见过,听说是个英籍华人,但不会说中国话。其实他也不是真老板,只是股东、董事会聘请的职业经理人而已。但是分管领导和部门经理经常打交道。分管领导是老外,在中国呆了10年的中国通,部门经理中国人。都不错,其实大家都是打工的。 民企老板(楚天激光)是武汉著名民营企业家孙文,很精明的一个人,初次见面可不要被他憨厚的外表蒙蔽。但给人感觉还是有点小家子气。特别是给员工开的价码太低,喜欢雇佣退休的工程师和有点毛病(如残疾)的员工,我想不是因为他有有善心,主要是这样的人价码不高。不过这也也可以看出民营企业成长的艰难,不仅缺钱,还缺核心技术,缺人才,缺政策。但他发展还是很快的,我读书时在校门口租个房子开公司,现在已经是全国最大的激光设备制造商了。 九、经营业绩。 我在国企时,那家公司在职1500人,离退休1300人,最好的年份产值是6亿,利润逐年下滑,我离开的时候是利润200万。我在楚天激光时人数300人左右,产值1亿,利润不清楚。目前所在外企人数500人,2005年产值20亿,利润1亿(由于外企喜欢转移利润,这个数字不仅没有水分,实际的可能比这多很多)。

我个人觉得,国有企业和外企的差距那是――“相当”大(名人白云语录)。500人20亿的产值靠自己生产是很难做出来的,只能靠管理,“管理型企业才能出效益”,目前国外在中国的企业很多都是管理型的,员工很少,这样才能获取高利润这也是以内国内目前配套能力强的原因。如果外企所有东西都进口,他们的价格其实没有竞争力。我一直认为,如果民企能够掌握核心技术,民企的盈利能力应该能超过外企,因为民企更了解中国国情。很多外企在中国其实是失败的,失败的原因几乎一样--步了解中国国情,符合经济规律的,不一定符合中国规则。在任何一个国家能赚钱的项目,在中国不一定赚钱。在别国只能赚小钱的项目,在中国也许能赚大钱。因为中国太特殊。 在跟“武船”、“武锅”等国有企业打交道时,我越来越感觉到,我们曾经辉煌的国企,如果不改变发展思路,将只能有给别人打工的份了。市场的高端在品牌、在技术、在管理,不在生产,如果中国变成了世界工厂,而没有自己的品牌、技术,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低工资、低效益。 我们国家政策对外资是世界上最优惠的,优惠到超过了国民待遇,而外资在中国获取的高额利润连他们自己都感到惊讶。很多中国的外企通过高价进口配件,甚至养活了配套的国外企业。 只有当中国的民企崛起,才能抵御这些外企的强烈攻势--我对国企已经不抱希望。我在浙江时,看到一个小镇竟然有好几台进口的加工中心,那里有全国有名的食品机械厂,所有零件,都可以在一个镇上由个体户完成,那里民营经济之活跃,超出了我的想像,一个小镇相当于一个大的加工厂,只不过都是个体经济,当这种个体形成群落,组成一个大的产业的时候,竞争力将是巨大的。 愿中国的民族工业早日强大。

~

外企工作中,有哪些是国企中比不上的优点?
答: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巨大的消费潜力吸引了不少外资企业进入,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但是也给中国的本土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压力。因为外企的加入,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才涌入外企,国企与私企似乎黯然失色,外企在中国究竟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导致人才偏爱去外企工作呢?一、外企在中国 ...

外企与国企有什么不同?哪个比较好?
答:1、工资待遇不同 一般来说外企工资都高于国企,但在待遇方面明显是国企更好,国企有各种补贴,节假日的福利。2、工作稳定与升迁情况不同 国企更稳定这是一个错觉。国企目前确实还存在出口不畅的问题,只要你进得去,即使干得不怎么样,别人也很难让你出来。但任何的稳定,都是要在稳定增长的上升通道...

外企和国企的工作方式?
答:而在国企,可能你平时大量时间都在经营人脉。很多部门的职责本身就是相互制约的,比如销售部门跟财务部门在销售成本上的制衡,所以人际上的处理,很多都是艺术。在我需要帮忙的时候来帮忙,要换取的就是别人要帮忙的时候我去帮忙。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关于人际敏感性和主动性,国企比外企更好。管理流程不...

为什么,国企的人都说,外企没把中国人当人呢?可是我进外企后发现外企,挺 ...
答:天下乌鸦一般黑,外企也看职业的,一般的职位压力小点,关健职位压力还是很大的,要有业绩,否则就没法混了,国企会好点,必经老板是国家,老板大,管不过来。

国企和外企合资的企业怎么样
答:国企和外企合资的企业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点。首先,国企和外企合资的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双方的资源和优势。国企通常拥有稳定的市场地位和丰富的国内资源,而外企则在技术、管理和国际市场开拓方面具有优势。合资可以通过共享资源和技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其次,合资企业可以享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对于...

面试问:外企挣钱比较多,为什么来国企?
答:(你的能力真的很牛逼的话)因为我要给国家出分力,在外企创造的价值都跑到国外了,我们拿到的利益仅是我们创造利益的一小部分,体现不了我主人翁的形象。心里觉得不是 滋味!(如果你没什么能力的话)外企以创造利益为第一条件,而国企是培养与任用并重。我能力有限,来国企学习与工作同时进行。怕在...

国企工作和外企工作有什么区别
答:首先我说明我是国企员工但我在选择工作时,薪资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也不应该是最重要的因素。以下是一些考虑因素:1. 事业发展:你的工作是否能够为你的职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机会和平台?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发展潜力和机会,你需要认真考虑你未来的职业规划,并选择一个有利于你发展的公司。2. 工作...

国企和外企相比,有哪些优点?
答:并且你一旦失业供的房屋车辆...满足感在婚后会一下子丧失。民企,互联网技术算个充分必要条件,由于这行国营企业吃不开,外资企业进不去,参照别的行业的外资企业。传统产业大部分一无是处,领域上是国家瞧不起的,现行政策上拿不上补贴,企业盈利就低如何让你发高薪职位?除开极少数大佬,绝大多数...

国企央企、外企、私企,各自的利弊是什么?选择的先后顺序应该是怎样的...
答:3. 私企:私营企业可能提供较低的基本工资,工作稳定性较差,且工作强度大。在福利待遇方面,私企通常无法与国企央企和外企相比,但它们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和可能的高额奖金。综上所述,对于大学生选择工作时,应首先考虑国企央企,因其稳定性和福利待遇;其次是外企,鉴于其薪酬和职业发展机会;最后是私企...

在外企工作久了回到国企工作,有什么惊讶的发现?
答:国企的人际关系也比其他企业要好一些。虽然也会有一些裙带关系。it行业赚的多,但是996的工作方式特别累,企业相对轻松多了,但赚的少,各有利弊。还是建议回企业,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如果不与世俱进,是很容易被社会淘汰的。这样就势必要逼迫自己不停地学习,适应环境的新技能。大多数国企,...